水华蓝藻上浮特征与机理的试验研究

来源 :生态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柱状反应器和太湖蓝藻水华爆发期含有蓝藻颗粒的水体进行试验,模拟了蓝藻上浮特征,对水华蓝藻上浮过程中相关的物理化学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蓝藻上浮与物理化学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表层蓝藻上浮率明显大于底部,表层以下上浮率随时间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不同时刻上浮率变化特征是晚上22:00〉10:00〉14:00;pH和正磷酸盐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表层和底层的值均小于中间;对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氨氮和溶解氧是蓝藻上浮的主要影响因素,10:00时与上浮率相关性较大的指标是碳水化
其他文献
构建高效而有魅力,能使学生喜欢且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小学英语课堂也不例外。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对话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从而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绿色魅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英语的“生活”之味,感受语言的“抽象”之趣,享受学习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会不断地产生想法。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作为教师要善于应对学生的预设性生成与非预设性,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节奏和进程的有效提升。  一、把握预设性生成,推动课堂发展  (一)置问于生成的疑难处。有这样一个案例,丁杭缨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中,是这样安排的:  环节:动手分豆子——感知余数和有余数除法
湖北金罗家遗址剖面总厚度为171 cm,平均10 cm采集一个样品,共采集17个样品。考古遗址年代顺序主要根据考古器物(如陶片、瓷片、砖瓦块等)颜色、图案、花纹和形态类型等与已确
目前我校多个班级人数超过60人,在70多人的也是属于正常现象,个别班级人数甚至达到了80人也是不足为奇的,在这样一个人数庞大的班级中如何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让语文教学发挥应有的有效性,这就要老师们使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了,本文就此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做的不妥之处还请广大同行朋友批评指正。  一、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制度保障  1、 根据本班学生具体情况, 确定符合
一、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一般来说儿童的思维活动是从直观和表象开始的,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较差。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转变传统教学观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对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细致了解,根据其思维特点和学习情况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教育对象是具有思想和情感的,教育活动的主角是教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