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材料]
首届海峡论坛2009年5月16日晚在福建厦门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开幕式上致辞,对首届海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王毅说,海峡两岸这么多乡里乡亲、兄弟姐妹共聚一堂,标志着两岸民间交往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新阶段,也充分表明两岸民众已是两岸交流和往来的主体,正在成为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前行的核心动力。他说,今天将成为两岸关系进程中一个重要和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两岸大型民间交流活动——首届海峡论坛即将从这里拉开序幕。
[考点链接]
一、地理学科
1.海西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及台湾岛的自然地理特征。
2.海峡西岸与东岸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的合作优势。
3.海峡两岸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主要物产。
4.台湾主要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特点。
5.台湾的经济特征及主要工业区的布局特点。
6.台湾与大陆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大陆市场对台开放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二、政治学科
1.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竞争性。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3.透过海峡两岸各自政治社会的演变发展,分析我们在处理复杂多变的两岸关系时所持的立场及其现实意义,并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
4.近年来我们在反对“台独”的斗争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5.党和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及其正确性。
6.海峡论坛促进台海关系发展所蕴涵的政治学原理。
三、历史学科
1.古代历史上台湾名称的演变,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的行政机构。
2.近代台湾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
3.分析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与存在的主要障碍。
4.“台独”分裂活动是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是不得人心的。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5.中日、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创新演练]
1.海峡论坛会标的标志造型是草书“海”字(如右图)。下列关于该会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代表台湾海峡,隶属我国的南海
4.甲、乙两个岛屿的共同点是( )
A.都分布在太平洋中
B.夏季均盛行西南季风
C.都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D.西侧都有暖流经过
5.甲岛森林树种比乙岛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跨热量带较多②人工引进品种较多③东西降水差异大④植被垂直分异显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于2009年5月17日上午在首届海峡论坛大会上表示,大陆方面在原有批准设立11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基础上,新增设立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这表明( )
A.台湾民众只能在创业园投资建厂
B.大陆比台湾的人均GDP高
C.为台湾民众提供了更多在大陆投资的机会
D.台湾民众只在大陆投资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
7.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第六届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简称“海交会”)于2009年5月18
在福州市展览城开幕。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展示了台湾的科技、经济投资实力
B.加强了两岸经贸交流,共创海峡繁荣
C.对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
D.促进了两岸同胞交流、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
8.“海峡论坛·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于2009年5月18日在福州市举行。下列关于共同构建和发展海峡经济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海峡两岸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②抑制了长三角、珠三角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的合理布局④现已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区域经济中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海峡论坛·2009海峡两岸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高峰会议”于2009年5月16
在福州举行,对文化创意产业展开研讨。创意文化与制造业结合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
①文化创意的融入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②非物质生产要素可以取代物质生产要素③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可促进消费增长④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第二产业经济效益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中国古代史上,中国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机构是( )
A.台湾办事大臣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省
11.诗句“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记述的重大事件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康熙帝统一台湾
C.徐骧保卫台湾
D.刘永福坚守台湾
12.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关系的改善表现在( )
(1)概括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区域西部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并简述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
(3)据图说明甲省的自然条件对城市、交通线的影响。
(4)图中甲省区粮食消费总量逐年扩大,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简述其主要原因。
(5)海西经济区是台商投资相对集中的地区,甲省是海西经济区的主体。分析甲省吸引台商投资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台湾地图(如右图)。
材料二海西经济区东边与台湾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大陆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
(1)台湾自古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从地理学角度加以阐述。
(2)台湾省多________等地质灾害,原因是:________。 (3)下列图中分别与台湾年降水量、年均温、年太阳辐射相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填数码)。
(4)台北是台湾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其原因是什么?
(5)试分析海西经济区的位置优势。
(6)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请简要说明两岸各自的优势条件。
15.为更好应对金融危机,福建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脚步,中心目标就是发展福建经济,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为将来全面实现两岸“三通”,建设台湾海峡两岸经济圈奠定基础。
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对福建省的这一举措进行分析说明。
(2)结合政治学原理分析召开海峡论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16.于右任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回答以下问题: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了什么问题?
(2)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方面进行了哪些斗争?有什么重大意义?
(3)简要说明在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强占台湾和台湾回归祖国的过程。
(4)简要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东海与南海以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2.C海峡论坛体现民间性、广泛性、社会性:有利于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能为祖国统一大业铺平道路,但不能直接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
3.D“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以福建为主体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域经济综合体。该经济区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平原狭小,煤、铁等矿产资源缺乏,不利于发展钢铁工业。但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现代化快速铁路的建设,加上海西与台湾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等,它即将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4.A由图中的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可知,甲岛是我国的台湾岛,乙岛是海南岛,都位于太平洋。甲岛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乙岛西侧没有暖流经过。
5.B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被称为“森林宝库”。台湾森林树种丰富主要与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有关。
6.C农民创业园由11个增加到15个,说明大陆为台湾民众提供了更多的投资环境和机遇,加强了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
7.A本届“海交会”继续秉承“展示海峡西岸、促进两岸合作、加强经贸交流、共创海峡繁荣”的办会宗旨,围绕“投资合作、贸易拓展”两大主题,努力把“海交会”打造成一个推动两岸经贸大合作、开展两岸同胞大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的重要载体。
8.C共同构建和发展海峡经济区,是海峡西岸和东岸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促进两岸共创双赢的必然选择。构建海峡经济区,有利于加快区域内各板块的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协调衔接。海西、海东一旦形成发展合力,有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区域经济中心,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点,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9.D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与制造业结合有助于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可促进消费增长,也可以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从而提高第二产业经济效益,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不选。
10.C元朝设置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是台湾地区正式归属中国中央政权的开始。
11.A 这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写下的诗句。
12.D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其基本政策实质上体现了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思想。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表现在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但美国没有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两岸相互投资设厂也不符合事实。
13.(1)低山丘陵广布;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地带性土壤为红壤。
(2)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原因: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具体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解决农村生活燃料问题(推广省柴灶、开发沼气,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等)。
(3)城市主要沿海、沿河分布,交通线沿河谷延伸。
(4)山地丘陵多,平原少,耕地资源贫乏;出口农业的发展使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人口增长快,城市化发展迅速。
(5)是著名侨乡;与台湾隔海相望,交通便捷;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的合作优势。
14.(1)①台湾海峡最窄处仅130千米,且台湾海峡原为陆地,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海水入侵形成,台湾岛从成因上看属于大陆岛。②台湾岛上的居民绝大部分是汉族。他们的祖先是从福建和广东迁移到台湾的,文化习俗与闽南基本一样。
(2)地震、火山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动剧烈。
(3)①⑥④
(4)台北的降水量大与海洋季风有密切的关系。冬季东北季风强劲,虽从大陆吹来,但经海洋后水汽得到补充,使迎风的台北地区降水量较多,变成了雨季。夏季盛行东南和西南季风,来自太平洋深处的季风同样为台北带来丰沛的雨水。同时台湾还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大的一个省份,每年6至10月为台风多发季节,也会带来大量的降水。
(5)海西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海上交通便利;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经济位置重要,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引擎,也为周边省份的发展提供了一块腹地,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6)大陆的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惠的政策;广阔的消费市场。台湾的优势: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高科技的人才。
15.(1)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通过密切海峡西岸经济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将给福建省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着眼于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前景,福建省应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脚步。
(2)①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召开海峡论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划区域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表现。②是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全国发展大局的积极步骤。立足祖国统一大业、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的强烈责任意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④是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集中体现,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战略机遇期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时期。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进一步拓展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
16.(1)表达了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的意愿。表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行割占台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明确在对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应归还中国;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首届海峡论坛2009年5月16日晚在福建厦门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开幕式上致辞,对首届海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王毅说,海峡两岸这么多乡里乡亲、兄弟姐妹共聚一堂,标志着两岸民间交往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新阶段,也充分表明两岸民众已是两岸交流和往来的主体,正在成为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前行的核心动力。他说,今天将成为两岸关系进程中一个重要和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两岸大型民间交流活动——首届海峡论坛即将从这里拉开序幕。
[考点链接]
一、地理学科
1.海西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及台湾岛的自然地理特征。
2.海峡西岸与东岸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的合作优势。
3.海峡两岸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主要物产。
4.台湾主要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特点。
5.台湾的经济特征及主要工业区的布局特点。
6.台湾与大陆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大陆市场对台开放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二、政治学科
1.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竞争性。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3.透过海峡两岸各自政治社会的演变发展,分析我们在处理复杂多变的两岸关系时所持的立场及其现实意义,并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
4.近年来我们在反对“台独”的斗争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5.党和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及其正确性。
6.海峡论坛促进台海关系发展所蕴涵的政治学原理。
三、历史学科
1.古代历史上台湾名称的演变,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的行政机构。
2.近代台湾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
3.分析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与存在的主要障碍。
4.“台独”分裂活动是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是不得人心的。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5.中日、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创新演练]
1.海峡论坛会标的标志造型是草书“海”字(如右图)。下列关于该会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代表台湾海峡,隶属我国的南海
4.甲、乙两个岛屿的共同点是( )
A.都分布在太平洋中
B.夏季均盛行西南季风
C.都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D.西侧都有暖流经过
5.甲岛森林树种比乙岛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跨热量带较多②人工引进品种较多③东西降水差异大④植被垂直分异显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于2009年5月17日上午在首届海峡论坛大会上表示,大陆方面在原有批准设立11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基础上,新增设立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这表明( )
A.台湾民众只能在创业园投资建厂
B.大陆比台湾的人均GDP高
C.为台湾民众提供了更多在大陆投资的机会
D.台湾民众只在大陆投资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
7.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第六届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简称“海交会”)于2009年5月18
在福州市展览城开幕。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展示了台湾的科技、经济投资实力
B.加强了两岸经贸交流,共创海峡繁荣
C.对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
D.促进了两岸同胞交流、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
8.“海峡论坛·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于2009年5月18日在福州市举行。下列关于共同构建和发展海峡经济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海峡两岸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②抑制了长三角、珠三角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的合理布局④现已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区域经济中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海峡论坛·2009海峡两岸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高峰会议”于2009年5月16
在福州举行,对文化创意产业展开研讨。创意文化与制造业结合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
①文化创意的融入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②非物质生产要素可以取代物质生产要素③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可促进消费增长④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第二产业经济效益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中国古代史上,中国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机构是( )
A.台湾办事大臣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省
11.诗句“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记述的重大事件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康熙帝统一台湾
C.徐骧保卫台湾
D.刘永福坚守台湾
12.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关系的改善表现在( )
(1)概括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区域西部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并简述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
(3)据图说明甲省的自然条件对城市、交通线的影响。
(4)图中甲省区粮食消费总量逐年扩大,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简述其主要原因。
(5)海西经济区是台商投资相对集中的地区,甲省是海西经济区的主体。分析甲省吸引台商投资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台湾地图(如右图)。
材料二海西经济区东边与台湾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大陆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
(1)台湾自古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从地理学角度加以阐述。
(2)台湾省多________等地质灾害,原因是:________。 (3)下列图中分别与台湾年降水量、年均温、年太阳辐射相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填数码)。
(4)台北是台湾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其原因是什么?
(5)试分析海西经济区的位置优势。
(6)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请简要说明两岸各自的优势条件。
15.为更好应对金融危机,福建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脚步,中心目标就是发展福建经济,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为将来全面实现两岸“三通”,建设台湾海峡两岸经济圈奠定基础。
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对福建省的这一举措进行分析说明。
(2)结合政治学原理分析召开海峡论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16.于右任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回答以下问题: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了什么问题?
(2)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方面进行了哪些斗争?有什么重大意义?
(3)简要说明在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强占台湾和台湾回归祖国的过程。
(4)简要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东海与南海以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2.C海峡论坛体现民间性、广泛性、社会性:有利于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能为祖国统一大业铺平道路,但不能直接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
3.D“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以福建为主体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域经济综合体。该经济区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平原狭小,煤、铁等矿产资源缺乏,不利于发展钢铁工业。但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现代化快速铁路的建设,加上海西与台湾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等,它即将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4.A由图中的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可知,甲岛是我国的台湾岛,乙岛是海南岛,都位于太平洋。甲岛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乙岛西侧没有暖流经过。
5.B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被称为“森林宝库”。台湾森林树种丰富主要与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有关。
6.C农民创业园由11个增加到15个,说明大陆为台湾民众提供了更多的投资环境和机遇,加强了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
7.A本届“海交会”继续秉承“展示海峡西岸、促进两岸合作、加强经贸交流、共创海峡繁荣”的办会宗旨,围绕“投资合作、贸易拓展”两大主题,努力把“海交会”打造成一个推动两岸经贸大合作、开展两岸同胞大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的重要载体。
8.C共同构建和发展海峡经济区,是海峡西岸和东岸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促进两岸共创双赢的必然选择。构建海峡经济区,有利于加快区域内各板块的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协调衔接。海西、海东一旦形成发展合力,有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区域经济中心,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点,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9.D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与制造业结合有助于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可促进消费增长,也可以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从而提高第二产业经济效益,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不选。
10.C元朝设置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是台湾地区正式归属中国中央政权的开始。
11.A 这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写下的诗句。
12.D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其基本政策实质上体现了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思想。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表现在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但美国没有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两岸相互投资设厂也不符合事实。
13.(1)低山丘陵广布;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地带性土壤为红壤。
(2)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原因: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具体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解决农村生活燃料问题(推广省柴灶、开发沼气,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等)。
(3)城市主要沿海、沿河分布,交通线沿河谷延伸。
(4)山地丘陵多,平原少,耕地资源贫乏;出口农业的发展使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人口增长快,城市化发展迅速。
(5)是著名侨乡;与台湾隔海相望,交通便捷;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的合作优势。
14.(1)①台湾海峡最窄处仅130千米,且台湾海峡原为陆地,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海水入侵形成,台湾岛从成因上看属于大陆岛。②台湾岛上的居民绝大部分是汉族。他们的祖先是从福建和广东迁移到台湾的,文化习俗与闽南基本一样。
(2)地震、火山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动剧烈。
(3)①⑥④
(4)台北的降水量大与海洋季风有密切的关系。冬季东北季风强劲,虽从大陆吹来,但经海洋后水汽得到补充,使迎风的台北地区降水量较多,变成了雨季。夏季盛行东南和西南季风,来自太平洋深处的季风同样为台北带来丰沛的雨水。同时台湾还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大的一个省份,每年6至10月为台风多发季节,也会带来大量的降水。
(5)海西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海上交通便利;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经济位置重要,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引擎,也为周边省份的发展提供了一块腹地,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6)大陆的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惠的政策;广阔的消费市场。台湾的优势: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高科技的人才。
15.(1)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通过密切海峡西岸经济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将给福建省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着眼于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前景,福建省应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脚步。
(2)①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召开海峡论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划区域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表现。②是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全国发展大局的积极步骤。立足祖国统一大业、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的强烈责任意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④是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集中体现,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战略机遇期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时期。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进一步拓展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
16.(1)表达了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的意愿。表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行割占台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明确在对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应归还中国;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