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通知

来源 :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y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定于2021年7月22-2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本大会是由中国日报社发起,国内权威机构主导、中外学术机构联合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旨在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英语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外英语教育工作者搭建一个国际化、专业性、高规格的交流平台.
其他文献
我非常赞成强调外语专业的人文性,但我们忽略了外语教育的另外一个方面,即科学性。在这里,我想谈谈外语专业教育的人文性和科学性。语言首先是工具,但是语言不仅仅是工具,它应该拥有其本体的地位。人文性是人+文。
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学习和使用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习和使用语言不仅能使人们借助语言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还能使人们通过语言认识世界,识解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实现其他方面的学习。实际上,人类大多数的学习活动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长期以来,我们关于外语的价值的认识主要局限于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价值,对语言的非工具性价值的认识不足,特别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外语学习可以促进其他方面学习的价值。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学科面对着非常大的需求。据我们现有的统计,“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79种官方及通用语言,把所有重复的语言进行合并之后,实际使用57种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教育部曾经就非通用语种建设出台文件,希望到2017年国内高校能够提供逾94种语种的教学资源,这个数字基本上可以覆盖对外邦交的国家,保证我们至少可以用一种对方的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与之进行交往。
从整体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外语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学生整体外语水平和师资质量不断提升。英语好的学生,中学阶段掌握一门外语,甚至两门外语,是完全可能的。但有些学生甚至在小学就无法跟上教学进度,以致后来放弃外语学习。
我国的日语教育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发展速度更加迅猛,各高校现有500多个日语专业50%以上都是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中国崛起密切相关。早期的日语教育主要是培养各类翻译人才,现在则更重视人文性、方向扩展性。
我国非通用语教育目前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学科专业点建设布局速度加快,师资队伍规模扩大,社会认知度有所提升,以及国际交流日益活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专业模式单一,重复建设明显,一个专业大家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几乎一样;教学投入巨大,研究力量不足。这些可以说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但确实现实存在。
新中国成立前后,随着新中国对外交往的迅速拓展,阿拉伯语专业的发展也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改革开放以后,阿语专业进人规范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学制、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教学的主要环节都逐步得以完善;教学研究会、教指委阿拉伯语分委会的成立,对各校阿语专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交流协调作用。
1.引言 本世纪初,语言学家Talmy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二分法,依据宏事件中框架事件(即核心图式)的编码方式将人类语言分为动词框架语(verb—framed languages,以下简称V-语言)和附语框架语(satellite—framed languages,以下简称S-语言)。
2018年4月14—15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成功举行,由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新时代中外语言文化比较与交流”,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和代表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