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一线教师们对于新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得以深化,大家都意识到了教学工作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势在必行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教材中对这一点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其实每册课本的导引中都提到:学习始于疑问。书中是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然后在“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下面我就课本中的“探究”活动谈一下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1中的 “全称命题的否定”一部分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若按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讲解,相信会有不少学生留有疑惑。而现在因为增加了“探究”,使得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得以尽情地开发,主体地位得到了尽情体现,从而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探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所有的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2)每一个素数都是奇数
  (3)?坌x∈R,x2-2x+1≥0≤
  这些命题和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众所周知,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就越强,就越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上面的“探究”给出后,学生会积极地来思考上述命题的否定究竟是什么,它们的形式相对于原命题来讲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发现问题,亲身体验问题的实验平台。而课本上的“探究”并非到此结束,而是很自然地顺应学生的思路,给出了上述命题的否定的不同形式,并不断地加以完善,以使其更好地向一般性的结论靠拢。这实际上是给出了学生思考结果的一种参照答案,它可以很好的检验学生的思考结果,更易于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从而很顺利地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如下所示)。
  上面三个命题都是全称命题,即具有形式“?坌x∈M,p(x),”.其中命题(1)的否定是“并非所有的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也就是说,存在一个矩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命题(2)的否定是“并非每一个素数都是奇数”,也就是说,存在一个素数不是奇数;命题(3)的否定是“并非所有的?坌x∈R,x2-2x+1≥0”,也就是说,?埚x∈R,x2-2x+1≥0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这三个全称命题的否定都变成了特称命题.
  一般地,对于一个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的否定,有下面的结论:
  全称命题p:
  ?坌x∈M,p(x),
  它的否定-p:
  ?埚x∈M,-p(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在这个过程中,“探究”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部分,是在基础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再如同册书讲解椭圆定义之前的“探究”:
  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吗?
  ■
  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新授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通过上例“探究”,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定义,而且还能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另外的两种不同情况:当绳长等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时,动点的轨迹是线段,当绳长小于两定点间距离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此时,作为老师再适时给出以下板书就既显得合情合理,又易于被学生接受:
  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a的点的轨迹如下(| F1 F2 |=2c):
  当2a>2c时,是以 F1、F2为焦点的椭圆;
  当2a=2c时,是线段 F1F2 (含端点);
  当2a<2c时,点的轨迹不存在。
  这样在讲授“椭圆”原始定义时,借助于“探究”这一有利工具,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无边的探索中,就会像滚雪球似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新的知识网络,每一次探索研究都会包括新的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本身就是一次创新,一次飞跃。
  类似的例子在每一册课本中都有很多,我认为这些“探究”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他们的参与欲望,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转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型”“训练型”为“自主型”“探究型”。它有利于克服以往注重教师讲授而忽视学生自我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尝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新课程的改革就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
  当然,有效的课堂教学既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应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借助“探究”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又应随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既不能按旧模式旧习惯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我认为现行实验教材中“探究”、“思考”等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数学,掌握和运用不同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而且还可以促进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从而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其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以上心得是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我的一点收获,借助于对“探究”的认识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责编 张宇)
其他文献
自2007年毕业至今,我担任高中班主任正好满5年。这5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带着热情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哭泣、欢笑、感动一路相随,我铭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坚定信念、磨炼意志,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班主任成长之路上勇往直前。虽然我并未取得多么大的成就,但希望能把这段在挫折中成长的历程和大家分享。  一、历经一番寒彻骨  2007年毕业时,我抱着一颗炽热的心接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班级——特长班。
期刊
古人云,诗人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如今,一首《行路难》让我看到了一代诗仙仕途的坎坷。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在天宝三年被赐金还山离开长安时所作的一首诗——《行路难》。  诗人要别离长安了,心中苦闷不已。面对金樽清酒,面
期刊
现行的高中教育不应只满足于传授知识,而应该依据各学科特点发掘出本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内容。笔者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心育”,都应该落脚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上,这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提出来的。《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目标的部分加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这一具体目标要求,是从道德范畴强化了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要求。通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世界观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受学科性质的影响,广大学生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偏见,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这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教学的首要问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对情境教学法愈发关注。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来学习数学,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课堂教
期刊
花卉画形成于唐而盛于宋,自徐黄两派产生,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创造。前人留给我们不少的有些作品,创造了许多技法。在生活的探索中,我们应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发现美,通过敏锐细致的观察挖掘往往被别人容易忽略的美,倾注我们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将其中的某些真正感动自己的东西重新组合,再把我们自己的意念寓于形象之中,使客观对象的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这样才会使工笔花卉画勃发生机,达到继承发扬工笔花卉画,拓展人们审美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通过学习、实践、培训和自我培训达到班主任专业水平的过程就是专业化。班主任专业化是关注班主任成长,帮助班主任实现专业追求,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彻底摆脱班主任工作的机械、低效。要实现班主任专业化,需要做以下几点。  一、读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运用“爱”的心理效应,走进学生内心;用严明的纪律作保障,爱严结合,爱严适度,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创建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关键词:班主任 师爱 科学管理 方法  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和提高。结合班主任管理的实践经验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学生的配合,即便是具备再先进的理论、再高超的技艺也将
期刊
摘要:高中油画鉴赏课总绕不过对中国的油画作品的了解、分析、解释和评价,特别是新时期的油画,要站在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展开、解读,因为任何美术作品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本文以钟涵、孙滋溪两位艺术家的主要代表作为鉴赏对象,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油画鉴赏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油画 鉴赏教学  高中油画鉴赏总绕不过对中国的油画作品的了解、分析、解释和评价,每当掠过新中国美术时,总是躲不过它的诱惑,一个特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而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和美育有着“亲缘”关系,语文教学除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训练外,还要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从当今世界上看,凡是缺乏审美教育的受教育者都是不完全的人,是精神空虚的人。一个人没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孩子们都是满怀憧憬,一脸灿烂地走进学校的。这里应是他们快乐成长的乐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是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温和而严格、热爱美好事物而仇视丑恶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真诚地对待他们。”可见,教师的爱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我们做教师的应把孩子的笑靥作为我们世界最壮丽的图腾。  一、爱是一种责任  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