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部封建史,就是女权斗争史。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她们长期被男性压制,没有说话的权利,没有表达的自由,没有展示的空间,直至今日,男尊女卑现象还留有遗迹,然而却有一个相对独特的东汉至南朝时期,一些女性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能主导着男人的世界,她们扮演着独具特色的美丽风貌。《世说新语》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其堂奥窗口。
【关键词】 世说新语;女性形象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魏晋时期,四百年的礼教崩塌,老庄思想盛行(《世说新语·文学》中有详尽阐述),男性开始挣脱不合理的礼教,追求自由, 讲究“纯任自然”,“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一时名士风流。这个时期的专用名词叫“魏晋风度”,这一时期男性思想行为的解放,对女性或多或少也有影响。《世说新语》中专门花了《贤媛》一章讲女子,足见女性在当时社会虽地位较低(仅以“王导妻”“诸葛大女”的身份出现),但仍是被关注的。
一、了不起的女性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了不起的女性不算很多,尤其是赞美平民朴妇的更是稀少,但是《世说新语》记载了不少才智聪明、大局视野的平凡女性。《世说新语·贤媛》一“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母曰:‘不可。自我为汝家妇,少见贫贱,一旦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陈婴的母亲,头脑冷静、理性智慧,多年的生活经验告诉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她为儿子陈婴修正了人生轨迹,算得上是一个职业规划大师。《世说新语·贤媛》八,记载了许允妻子救子的故事,在“许允为晋景王所诛”后,她“神色不变”,异常沉稳,门人建议她把儿子藏起来避祸,她让儿子们“率胸怀与语”“少问朝事”,最终“卒免”。这位许允之妻,当初以奇丑的容貌赢得了许允的敬爱,许允被诛后又冷静权衡,见识卓越,善于判断,深明事理,拯救了儿子们的姓名,以品德、睿智、大心脏树立了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形象。
二、女性对美的追求
女性对美貌的追求从古到今,孜孜不倦。《世说新语·贤媛》三十:“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写两个了不起的男性对身边女性的评价,以之为傲,甚为看重。魏晋时期女性地位确实高于封建社会的其他时期。古代评价美人,另有一个重点叫做“风韵”。风韵由内而外,流韵于心,一下子就把单纯的美貌提高了档次。故尼姑者,没有直接回答两位夫人谁更优秀,只说风度不同,王夫人有林下风致,顾家妇心地善良。虽委婉,但高下立分,显然王夫人更大气。这反映了魏晋时期审美观:“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为最佳标准。比之现代似乎更注重对思想美的追求。
《世说新语·贤媛》三一:“王尚书惠尝看王右军夫人,问:‘眼耳未觉恶不?’答曰:‘发白齿落,属乎形骸;至于眼耳,关于神明,那可便与人隔!’”王羲之夫人的观点,和“现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接近,足见晋代女性审美的高超。
三、女性对爱的看法
在封建社会,女性没有选择爱的自由,但多数婚姻还不算失败。魏晋时期,女性有更多表达爱的能力和自由。《世说新语·贤媛》二九:“郗嘉宾丧,妇兄弟欲迎妹还,终不肯归。曰:‘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
《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写的本是战场上的兄弟情谊,可是形容爱情也很恰当。郗嘉宾和妻子虽然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留下妻子一人独守空房,可是妻子不回家,愿与之同死一穴,这是封建女性最真挚的爱,至情至性,生死不离。
《世说新语·德行》三九:“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王献之话背后的故事关乎他本人、郗道茂和新安公主,故事耳熟能详,不再赘述。在这个故事里,往往郗道茂是被同情的,可是从新安公主的角度看,作为深宫庭院的公主,她要面对更多的压力,可是仍然勇敢追求自由,这样的“任性”在“三从四德”的女性身上很难体现。这位公主是很好的追求自由爱情的现实典范。但对郗道茂是不公平的。因此,魏晋时期部分女性有追求真爱的自由,但自由是相对的。
四、女性的生存哲学
在男性争权夺利、险象丛生的乱世,女性也同样有一套生存哲学。达尔文告诉我们:“适者生存。”女性心思细腻绵密,和男性豪迈潇洒截然不同,她们的生存法则简约有效。仍以《世说新语·贤媛》一为例,陈婴问母亲能否称王,母亲的告诫就是“中庸之道”,“突然富贵不吉利,你不要出头,如果事情成功你就拿一点小钱,不成功你也不用担责任。”《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这是中国人典型的中庸之道。比起儒家,魏晋时期道家更流行。在封建社会的夹缝里做了一辈子“别人的人”的女性,依旧小心翼翼地秉持着中庸哲学。不出头、不担责任,默默无闻,最佳状态。这套哲学虽然缺乏冒险精神,但始终保底。事实证明,陈婴母亲的生存哲学是有效的。
另一则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世说新语·贤媛》五:“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
赵母叫女儿不要做坏事,也不要做好事,仍是中庸之道。前者好理解,后者为何?想来有两层原因:一是好人易吃亏受骗;二是好事做多旁人便以为理所应当,容易被苛求。赵母爱女之心难得,博大精深的女性生存哲学更令人惊叹。
桓温平定蜀地之后,偷偷在外头娶了一个妾,然不久被桓温妻子知道,正牌立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这个妾面对生存危机,“不为所动”,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最后的结果是“主惭而退”。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一方面归功于妾本人“肤色玉曜”,让桓温妻子“我见犹怜”,此女着实了得,于险境而不惧,语出惊人,成功地绝地自救。
总之,《世说新语》中女性形象还有更多有待挖掘,给人们启发是源源不绝的。
【关键词】 世说新语;女性形象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魏晋时期,四百年的礼教崩塌,老庄思想盛行(《世说新语·文学》中有详尽阐述),男性开始挣脱不合理的礼教,追求自由, 讲究“纯任自然”,“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一时名士风流。这个时期的专用名词叫“魏晋风度”,这一时期男性思想行为的解放,对女性或多或少也有影响。《世说新语》中专门花了《贤媛》一章讲女子,足见女性在当时社会虽地位较低(仅以“王导妻”“诸葛大女”的身份出现),但仍是被关注的。
一、了不起的女性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了不起的女性不算很多,尤其是赞美平民朴妇的更是稀少,但是《世说新语》记载了不少才智聪明、大局视野的平凡女性。《世说新语·贤媛》一“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母曰:‘不可。自我为汝家妇,少见贫贱,一旦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陈婴的母亲,头脑冷静、理性智慧,多年的生活经验告诉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她为儿子陈婴修正了人生轨迹,算得上是一个职业规划大师。《世说新语·贤媛》八,记载了许允妻子救子的故事,在“许允为晋景王所诛”后,她“神色不变”,异常沉稳,门人建议她把儿子藏起来避祸,她让儿子们“率胸怀与语”“少问朝事”,最终“卒免”。这位许允之妻,当初以奇丑的容貌赢得了许允的敬爱,许允被诛后又冷静权衡,见识卓越,善于判断,深明事理,拯救了儿子们的姓名,以品德、睿智、大心脏树立了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形象。
二、女性对美的追求
女性对美貌的追求从古到今,孜孜不倦。《世说新语·贤媛》三十:“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写两个了不起的男性对身边女性的评价,以之为傲,甚为看重。魏晋时期女性地位确实高于封建社会的其他时期。古代评价美人,另有一个重点叫做“风韵”。风韵由内而外,流韵于心,一下子就把单纯的美貌提高了档次。故尼姑者,没有直接回答两位夫人谁更优秀,只说风度不同,王夫人有林下风致,顾家妇心地善良。虽委婉,但高下立分,显然王夫人更大气。这反映了魏晋时期审美观:“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为最佳标准。比之现代似乎更注重对思想美的追求。
《世说新语·贤媛》三一:“王尚书惠尝看王右军夫人,问:‘眼耳未觉恶不?’答曰:‘发白齿落,属乎形骸;至于眼耳,关于神明,那可便与人隔!’”王羲之夫人的观点,和“现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接近,足见晋代女性审美的高超。
三、女性对爱的看法
在封建社会,女性没有选择爱的自由,但多数婚姻还不算失败。魏晋时期,女性有更多表达爱的能力和自由。《世说新语·贤媛》二九:“郗嘉宾丧,妇兄弟欲迎妹还,终不肯归。曰:‘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
《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写的本是战场上的兄弟情谊,可是形容爱情也很恰当。郗嘉宾和妻子虽然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留下妻子一人独守空房,可是妻子不回家,愿与之同死一穴,这是封建女性最真挚的爱,至情至性,生死不离。
《世说新语·德行》三九:“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王献之话背后的故事关乎他本人、郗道茂和新安公主,故事耳熟能详,不再赘述。在这个故事里,往往郗道茂是被同情的,可是从新安公主的角度看,作为深宫庭院的公主,她要面对更多的压力,可是仍然勇敢追求自由,这样的“任性”在“三从四德”的女性身上很难体现。这位公主是很好的追求自由爱情的现实典范。但对郗道茂是不公平的。因此,魏晋时期部分女性有追求真爱的自由,但自由是相对的。
四、女性的生存哲学
在男性争权夺利、险象丛生的乱世,女性也同样有一套生存哲学。达尔文告诉我们:“适者生存。”女性心思细腻绵密,和男性豪迈潇洒截然不同,她们的生存法则简约有效。仍以《世说新语·贤媛》一为例,陈婴问母亲能否称王,母亲的告诫就是“中庸之道”,“突然富贵不吉利,你不要出头,如果事情成功你就拿一点小钱,不成功你也不用担责任。”《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这是中国人典型的中庸之道。比起儒家,魏晋时期道家更流行。在封建社会的夹缝里做了一辈子“别人的人”的女性,依旧小心翼翼地秉持着中庸哲学。不出头、不担责任,默默无闻,最佳状态。这套哲学虽然缺乏冒险精神,但始终保底。事实证明,陈婴母亲的生存哲学是有效的。
另一则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世说新语·贤媛》五:“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
赵母叫女儿不要做坏事,也不要做好事,仍是中庸之道。前者好理解,后者为何?想来有两层原因:一是好人易吃亏受骗;二是好事做多旁人便以为理所应当,容易被苛求。赵母爱女之心难得,博大精深的女性生存哲学更令人惊叹。
桓温平定蜀地之后,偷偷在外头娶了一个妾,然不久被桓温妻子知道,正牌立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这个妾面对生存危机,“不为所动”,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最后的结果是“主惭而退”。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一方面归功于妾本人“肤色玉曜”,让桓温妻子“我见犹怜”,此女着实了得,于险境而不惧,语出惊人,成功地绝地自救。
总之,《世说新语》中女性形象还有更多有待挖掘,给人们启发是源源不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