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iegfiusbkufbakue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对于民法和刑法而言,经济法的基础原则并没有像这些部门法一样确定,原因在于没有相应的法典,无法明示出来。本文简要对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进行了概述,在概述中引出经济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并对这三大原则从内涵和价值意义上予以分别论述。
  关键词基本原则 经济法 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115-01
  
  一般而言,一个部门法的基本原则都是明确表示在法典之中的,但是源于经济法没有制定法典,因此对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还始终以学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这些关于基本原则的学理研究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确定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理论体系建立完善的重要标志,如果缺乏统一的原则认识,既不利于发经济法具体条款的颁布和实施,同时也不利于经济法基础理论建设的完善。由此,明确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无论在立法还是实践中都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概述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指始终贯穿经济法立法和实践中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是经济法法律规范的基础和核心,同是也是经济法精神价值的主观反映。经济法基本原则体现的是经济法的本质和宗旨所在,而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认为经济法就是国家和社会市场,将所有的经济资源合理分配,以营造出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为目的,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这体现的是经济法最基本的本质所在,同时包含了经济法最基本的三个原则,也就是:合理分配经济资源原则、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原则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必须要能够始终贯穿整个经济法理论体系,在每个经济法的法域中都可以适用,而在不同的法域中,经济法的三大基本原则的侧重也都有不同。
  二、经济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一)合理分配经济资源原则
  如何评价分配经济资源的合理性,在历史上有不同的认知。早期的封建社会,认为将社会资源按照社会地位的不同来实现经济资源的不同分配是最为合理的,这是当时社会发展程度的必然认识。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以后,经济资源的分配的提出标准则是按照各自的资本来分配,从考虑社会地位到考虑个人所拥有的资本,这种对于经济资源分配合理性的标准无疑是个极大的进步,但是按资本分配也存在相应的弊端。按资本分配一方面会带来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产生较为激烈的社会矛盾,同时也会带来频繁的经济危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至于空想社会主义中按需分配的理论构想,由于完全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根本无法在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得以实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合理的分配经济资源中必须要在保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同时,防止贫富两极分化现象的加剧。资源的优化配置中侧重的是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求优化配置的资源都以较为稀缺的经济资源为主,体现的是效益优先的原则。而防止贫富两极分化现象的加剧,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它侧重于对社会生活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的是利益公平。将这两个侧重点相结合,才算是真正的实现将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才是衡量分配合理性的标准。
  (二)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国家职能划分为维护阶级统治职能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维护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职能中的首要职能。当前,在国际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背景下,在国内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国家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则显得更加突出。各国在实施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时大都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里提到的环境既包括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包括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而我国某些地方一级的政府和部门、行业的管理者显然对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的重要性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某些部门、行业长期垄断,损害了普通百姓的消费权益,阻碍了该行业通过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法则来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平衡和谐的经济环境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基本要求,是我国要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的基本要求,更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又一次的理论升华,不仅突出了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并且也体现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将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法的理论相结合是历史的必然。经济法理论认为法不只是巩固保护已有的权益,它也要开辟未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而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确立,是经济法价值取向实现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思想涵盖了经济、人口、环境、科技、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这一思想反映于上层建筑之时就必然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所以,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原则和经济法理论充分结合起来,作为经济法基本原则之一,不仅是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同时也是经济法理论发展的实践要求。
  综上所述,经济法三大基本原则的确定,是从对经济法理论的宗旨和本质中分析得出的,从不同的侧重点上都体现出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和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经济法的立法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守文.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北京大学学报.2003(2).
  [2]李昌麒.经济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3]史际春.经济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中学历史教师要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创设适宜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意挖掘教材深度,布置开放性作
摘要古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安的《学说汇纂》第47卷中写到:“以被害人意志所产生的,不是不法。”这就是被害人承诺理论的启始,这句法谚再后来被总结为“得到承诺的行为不违法”的经典刑法名言。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着被害人承诺的现象。受害人的承诺对于行为人责任承担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减少行为人行为可责性,甚至可以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在各国刑法理论当中,一般经被害人承诺的行为被当作违法阻却事由,由于少数国家在立
摘要实践中,对于合作经营企业的合作条件之法律性质认识不一。在合作条件与注册资本的关系,是否构成企业财产等问题上各地做法不一,因此厘清合作条件的法律性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合作企业 合作条件 法律性质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094-02    一、问题提出  《合作企业法》提出了关于合作条件的概念。其第8条规定,“中外合作者的投
[摘要]近年来,中央高度关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试点工作纷纷铺展开来。然而,与此同时,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又面临着严重的立法缺失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对构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体系提出了建议,以期规范、协调政府、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农业保险的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 立法缺陷 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D922.24  [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用能力。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不适应当前高职教育改革,有必要采用先进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论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是一门作为承载人文素质、对古今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承接作用的重要学科。其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其散发的魅力无人能挡。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人文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是一个很深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思辨能力;探讨  一、 引言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求其在知
摘要房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先导性、基础性产业。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进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住房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对房地产市场的束缚,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房地产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并且在未来几年里,房地产将仍然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房地产快速发展的今天,同样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房价收入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我国的青少年散打项目教学虽然已经实现正规化,但存在着模式化的倾向。因此在基础准备阶段与基础技术学习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协调性和柔韧性的提升,培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好发于小于5岁的儿童,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是KD的严重并发症,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