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在骨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sw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骨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11级五年制临床专业班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实验组采用PBL结合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对照组则单纯采用LBL教学,各进行8学时的教学实验。学习结束后通过理论课笔试及临床技能实践考试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向2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采集教学反馈意见。学生的理论课及临床技能成绩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53.7±3.2)分,对照组成绩(52.3±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技能考试成绩(24.0±1.5)分,对照组成绩(22.3±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反馈结果显示,实验组教学满意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BL教学运用于骨科临床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又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但PBL教学对提高学生医学理论知识水平的作用不明显。

其他文献
视网膜色素变性(RP)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影响全球750万人口,是遗传和年龄相关性致盲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年出现了一些新的疗法,如基因疗法和干细胞疗法等,视网膜假体仍然是严重的晚期RP和AMD患者治疗的上佳选择。为增强设备的性能,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功能性视力,研究人员正努力打造新一代的高解析度视网膜假体,希望有效解决现有的问题并拥有重要的安全功能。现讨论一些关键性的设计要素,比如植入位置的选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治疗同时解决了患者屈光和白内障问题。尽管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早已被证明是安全可靠且高效的。但是,高度近视患者常伴有眼轴变长、前房变深、玻璃体混浊、液化及后脱离、周边视网膜劈裂、萎缩、后巩膜葡萄肿等问题,因此,相比较普通的白内障手术,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手术从术前准备到术中、术后并发症预防等具有更大的挑战。现就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期刊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易行并可用于研究影响视神经再生外加因素的新型视神经损伤模型。方法 实验研究。成年SD大鼠20只,行腹腔麻醉,经眶上缘切口分离至左眼球后极部,暴露视神经,用微波管在球后离视盘2.0 mm处完全吸除视神经纤维0.5 mm,在吸断处注入PBS溶液,继而逐层缝合眶上缘切口。另选5只大鼠不造模,作为正常组。于损伤后15 h,在相同测量条件下行造模眼和正常眼视网膜电图(ERG)和视觉诱发电位
目的 对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不同程度近视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测定黄斑区不同部位的视网膜功能,然后评价其差异。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2012-2013年期间收集沧州市中心医院屈光门诊18~32岁的近视患者91例(169眼),分为低度近视组30例(58眼),中度近视组32例(57眼)和高度近视组29例(54眼)。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具备手术条件,术前及术后均应用德国R
目的 研究极低频电磁场(ELF-EMF)作用下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的分子病理改变,探讨其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根据细胞是否暴露于50 Hz电磁场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观察hRPE细胞形态的改变,CCK8检测hRPE细胞的增殖活性,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hRPE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
眼睛既是复杂的生物器官,也是精密的光学器官。相较于其他临床专科,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相关技术在眼科的应用前景很大,眼科不断引进各种生物材料及新式医疗器械。现就眼科临床诊疗技术和器械中常用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进行系统的概括,以促进这类技术及器械在临床中更好地应用。
目的 研制国人白内障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简表Catquest-9SF并评价其在中国白内障人群中的适用性、项目区分度及信、效度,为中国白内障人群的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简便的工具,并初步分析白内障术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原Catquest-9SF量表进行翻译、回译和跨文化调试,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的白内障住院患者150例行量表调查,其中50例患者由
目的 通过对一汉族晶状体脱位家系3名患病成员的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突变分析,追踪观察眼睛、心血管及全身临床表现,分析FBN1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关系。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该家系所有成员的眼与心血管系统等全身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法对该家系所有成员进行FBN1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 研究发现3名晶状体脱位患者均携带FBN1基因一个新的错义突变(c.1999T>C;p.C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