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知识背景、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丰富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机会,切实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指导,以达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一、激發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阅读的渴望。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等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有所作为的人,无不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由于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兴趣和问题意识直接相关,教师要善于在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巧妙设疑,引发学生“读书找结果”的欲望,并经常不断地通过语言、肢体语言等形式,强化学生“读书长见识”的正确认识,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形成兴趣,养成习惯。
二、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正确的方法是促使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要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和不同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对于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教师更应该加强阅读方法指导,以书为例,指导学生何时何书宜缓宜少,何时何书宜速宜多。我在阅读教学中善于精讲,长于点拨,自然地渗透学法,使学生在学一篇课文中,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悟出学习的方法;抓关键处精讲,扶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以加深理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以形成初步的能力。
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以尝试着让孩子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当然要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并从中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要经常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可以评出“故事大王”。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通过以上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
三、精选阅读的内容
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进而灵活运用知识;而课后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既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又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单靠课本与课堂教学是远不能满足发展中学生的需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阅读资料,来扩展或更替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所以,阅读教学也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生活的观察实践结合起来,这比教师在教室里用口述,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更直接,更生动。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的系列题目,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点训练项目的有关知识,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我教过《庐山的云雾》后,便引导学生阅读《南海上的明珠》一文,让学生找出作者写出了海南岛的哪些特点。这样便于学生将在教师精讲的教材中所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和巩固,同时又使学生开阔眼界,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这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但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怎样爱护、培育学生的创新萌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针对教材内容提出质疑后,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推敲、讨论、交流等方式去进行自主探究,并鼓励大家不要囿于教材的说法,要相信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鼓励学生把这种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就此问题与教材编写者进行实际的研讨交流。这样的做法,与学生被动地听老师对问题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质疑时机,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根据课题发问,从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发问,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发问,从文章写作特点方面发问等。教师还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选用恰当的诱导方式,并相机进行调控。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努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此我们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一、激發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阅读的渴望。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等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有所作为的人,无不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由于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兴趣和问题意识直接相关,教师要善于在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巧妙设疑,引发学生“读书找结果”的欲望,并经常不断地通过语言、肢体语言等形式,强化学生“读书长见识”的正确认识,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形成兴趣,养成习惯。
二、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正确的方法是促使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要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和不同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对于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教师更应该加强阅读方法指导,以书为例,指导学生何时何书宜缓宜少,何时何书宜速宜多。我在阅读教学中善于精讲,长于点拨,自然地渗透学法,使学生在学一篇课文中,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悟出学习的方法;抓关键处精讲,扶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以加深理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以形成初步的能力。
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以尝试着让孩子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当然要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并从中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要经常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可以评出“故事大王”。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通过以上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
三、精选阅读的内容
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进而灵活运用知识;而课后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既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又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单靠课本与课堂教学是远不能满足发展中学生的需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阅读资料,来扩展或更替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所以,阅读教学也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生活的观察实践结合起来,这比教师在教室里用口述,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更直接,更生动。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的系列题目,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点训练项目的有关知识,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我教过《庐山的云雾》后,便引导学生阅读《南海上的明珠》一文,让学生找出作者写出了海南岛的哪些特点。这样便于学生将在教师精讲的教材中所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和巩固,同时又使学生开阔眼界,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这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但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怎样爱护、培育学生的创新萌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针对教材内容提出质疑后,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推敲、讨论、交流等方式去进行自主探究,并鼓励大家不要囿于教材的说法,要相信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鼓励学生把这种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就此问题与教材编写者进行实际的研讨交流。这样的做法,与学生被动地听老师对问题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质疑时机,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根据课题发问,从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发问,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发问,从文章写作特点方面发问等。教师还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选用恰当的诱导方式,并相机进行调控。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努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此我们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