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下行周期,所有的类金融企业患上了同样的大胃病,它们不能控制自身的规模,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上下游相关企业
在资本时代,是固守产业资本的运作模式,还是以实业运作为点缀,拓展资本市场?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200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一的刘永行与第二的黄光裕,出道之时都是兄弟帝国,以实体运作面目示人,但表象之下,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实体运作模式。
刘氏兄弟,人们能够联想到的词汇是鹌鹑、饲料和民生银行;而黄氏兄弟,人们联想到的词汇是:*ST金泰、中关村、三联、家电连锁巨头、房地产。刘氏兄弟总是与吃苦耐劳、卖8万只小鸡的创业故事联系在一起,而黄氏兄弟与并购、资本运作、账期等等金融资本家的形象更密切。
实际上,不论是刘氏兄弟还是黄氏兄弟,都拥有不俗的实体界的实力,黄氏兄弟的国美垄断了家电销售,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在短期内实现创富神话,而刘氏兄弟,不仅有饲料集团,还有铝业、化纤、投资公司等,东方希望参股了民生银行、民生保险、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
区别在于,刘氏兄弟虽然谋求成为银行家,成为资本市场的大鳄,却从来没有成为资本玩家,很少操纵ST金泰之类的妖股,也没有拉长上下游企业的账期,以明显损害投资者与厂家的方式谋求自身财富的大跃进式的发展。而黄氏兄弟,却成为金融与资本市场的可疑操纵者,并且在财富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快速进行规模扩张,导致现金流绷紧,禁不起经济周期的任何下行趋势。
如果市场激励一味偏向资本运作,中国实业界将遭受灭顶大灾,如果实业界完全不懂得资本运作,逐步降低的利润空间将把企业家压得透不过气来。在资本时代如何恪守实业运作模式,还能够不被市场淘汰出局,建立起对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正确激励机制,考验的是政府与企业家的智慧。
刘氏兄弟:实业运作为里
刘永行认为自己“普通普通,普普通通,哪有什么传奇色彩”,在2001年接受经济半小时采访时说,“我们自己的特点是更适合做實业,现在大家有点瞧不起实业,特别是瞧不起传统产业。那么大家瞧不起的我来做,我来扎扎实实地做。需要有人来扎扎实实地做实业。”当时东方希望集团的布局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饲料以及我们新的主业将成为两个拳头产品,同时做一些投资,它是这样的投资集团”。
来看看2007年首富刘永行的产业布局。
2007年,刘永行的东方希望集团产值将近300亿元。在其主导的东方希望的产业布局中,第一主业仍是饲料,刘永行计划3至5年内在中国国内和东南亚分别再建50家饲料工厂。第二主业是重化工,东方希望在山东聊城、内蒙古包头投资了电解铝和发电项目,在河南三门峡投资建设了年产200万吨的氧化铝项目,在重庆投资了年产60万吨的PTA化纤项目。第三主业是投资,东方希望参股了民生银行、民生保险、光大银行、 光明乳业等企业。
早在2002年,刘永行就开始进行第二主业的布局,当年东方希望斥资百亿,大举杀入第二主业铝电一体化项目。从客观上说,当时饲料行业利润下降,刘永行不得不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以降低成本。这不仅是刘永行,也是所有面临空前激烈竞争的大型企业的共同选择——新希望的饲料业务毛利率已经由1999年高峰时的18.41%下降到2005年的10%。
在包头的生产基地,大规模投资铝业,构建从氧化铝生产、火力发电到电解铝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东方希望向饲料原料之一的赖氨酸产业拓展。配套火力发电厂既可向电解铝生产项目供电,也可为生产赖氨酸提供蒸汽和电力。刘永行头脑中形成的是铝电复合-电热联产-赖氨酸-饲料一气呵成的产业链。
刘永行的思考方式是实业资本家的方式,而不是金融资本家的方式。事实上,早在1996年,刘永行开始暗暗关注重工业中的每一个产业,汽车、钢铁、石油、轮胎、造纸、化工……他全部考察过,每次出差去看各地的饲料厂,他都带着另一重任务和想法去打听当地的能源、产业状况,他先避开大企业(他称其“高不可攀”),一般只去地方看当地的小重工企业,和技术人员沟通,从建立概念、建立追踪体系开始。
在山东建铝厂失败后,刘永行对于铝电厂基地的三大要求,一产煤、二有广阔土地、三有水(环保容量大)的地方,在包头得到了满足。而此后,与所有民营企业家一样,跑项目、跑贷款、得到发改委审批,与我国国有铝业垄断巨头中铝之间的合纵联横,成为他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刘永行很少负债经营,为了进入重化工业,他打破了自己的规则。
刘永行对“汽车疯子”李书福表示理解和同情,提出不要认为李书福是“堂吉诃德”。显然,刘永行本人也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产业资本做大之后的企业主如果不能成为堂吉诃德,就意味着固步自封,与企业家能力与精神的双重衰落。
最能体现刘永行实业资本家特质的,是他的出售金融机构股权为实业融资的计划。比如变卖集团在民生银行、光明乳业等公司的股权,比如引进合资者……在刘氏兄弟分家后,东方希望虽然也参股了民生银行、民生保险、光大银行、光明乳业、BBQ快餐等企业,但是都不在其中占主导地位,刘永行从来不把这些企业当作“自己的”企业,而把它们笼统地归入东方希望的“投资板块”里。
“投资可以多元化,但是主业不能多元化”,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是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台湾经营之神、刚过世不久的王永庆是刘永行的榜样。刘永行在民生银行的关联贷款方面也受到外界指责,但无论如何,呕心沥血的实业家是本土实业界的希望。他的低负债率使他能够经受住经济下行周期的严酷考验。
相比而言,刘永好更具资本家色彩——又有上市公司,又有投资公司,又是涉足金融,又是涉足房产,还要整合乳业企业,且都重金打造成“自己”的控股公司。未来的主要利益来自于资本市场,那么,这家企业就具有了金融企业的属性。
当然,身在实业界,而其实是金融资本家的典型,则非黄光裕莫属。
黄氏兄弟:资本运作为里
黄光裕是开家电销售连锁店的,但他实际上是个金融行家,黄光裕的财富之道,显示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畸形结合。类金融发展即以传统的实业模式渗透到金融领域、资本市场。
黄光裕起家靠的是家电连锁,但稍有产业常识的人,绝对不会相信家电销售的赢利能让他在短期内成为中国首富,利润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黄光裕靠的是类金融的发展模式,即动用资本市场的力量获取超额收益,在市场狂热期兼并同行成为行为老大,在成为垄断企业之后压企业账期,赢得数月乃至一年的现金流。
从11月19日开始,国美掌门人黄光裕被警方拘查的消息四处传播,这对于国美而言是致命的传言,这样的类金融企业一旦失去供货,失去,就失去了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能力,就失去了银行的贷款,命运可想而知。
虽然传言尚未证实,影响已浮出水面,三星电子总部已经要求下属公司停止向国美电器供货。而更多的家电企业已经降低国美电器的信用评级,停止与国美电器的延期支付交易,改为现金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以防止可能发生的损失。
据财经网23日下午报道,黄光裕被调查的起因是涉嫌“操纵市场”,具体系指对其兄黄俊钦控股的*ST金泰股价进行操纵。这一罪名属实的话,证明了黄光裕操控类金融企业的事实。事实上,黄氏兄弟手中掌握有在香港借壳上市的国美,在A股市场上市的*ST金泰、中关村,足迹遍布房地产、家电营销、股权基金等等领域。
*ST金泰是个大妖股,在2007年连拉42涨停板,让大股东疯狂套现赢利,大涨之后是大跌,从8月31日起,*ST金泰一口气连续7个跌停,让追涨散户套在“山顶”,*ST金泰成为黄氏兄弟新恒基集团的盘中餐。
此前,黄氏兄弟在金融市场就有异动。2006年黄氏兄弟曾因其早年间一批总额13亿元的违法违规贷款,被公安部正式立案调查。据报道,当时官方的调查结果显示,至少有13亿元的问题贷款在鹏润和新恒基之间密切流动,最终流向境外,形迹可疑。此事不了了之。窥一斑而见全豹,资本与信贷市场,黄氏兄弟一个也不落。
国美占用的下游厂商资金不菲。据万得数据,上市公司中报显示,在国美(包括其并购的北京大中电器)有大额应收账款的家电类上市公司主要有美的、小天鹅、深康佳等。美的与小天鹅在国美的账款超过2亿,ST科龙近9000万,深康佳约7500万。一旦国美出现危机,这些本就利润菲薄的家电企业将被拖下水。
金融资本的急剧扩大使黄氏兄弟用了超常规的扩张方式,这种扩张方式只能在经济上行周期、资产品价格上涨时有效,一旦经济周期逆转,就会形成现金流断裂之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在黄氏帝国版图上体现得非常明显。黄光裕历年来在资本市场上总共套现了135亿元的现金,而后以36.5亿元现金的高价收购大中电器;为竞购“烂到底”的三联商社的股权,前后两次共花费6.7亿元现金获得19.7%的股权;黄光裕通过旗下鹏泰投资收购中关村15%的股权已输血9.1亿元,加之国美等股价下挫三分之二以上,供贷商已被压榨到极致,导致黄光裕现金紧张。
黄光裕旗下的北京鹏润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借壳上市计划暂告搁浅,10月9日,中银国际大幅调低国美电器的评级,由“优于大市”调低为“落后大市”,目标股价由4.50港元调低至1.26港元。当日国美电器收于1.18港元,至11月21日又跌至1.12港元,24日停牌。
在中国的实业企业中,类金融企业绝不止国美一家,天音控股、雅戈尔,包括海尔、宝钢等都有类金融企业之疑。而黄光裕是玩弄資本的翘楚,黄光裕帝国摇摇欲坠,显示在经济下行周期,所有的类金融企业患上了同样的大胃病,他们不能控制自身的规模,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上下游相关企业。
尾声
坐视实体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玩家,说明我国的市场激励机制出了大问题,导致实体企业向非实体、非金融的四不像企业蜕变。这样企业主早已无心实业,而热衷于玩弄投资者获取暴利,资本市场成为权贵企业的融资市场。
有关方面必须改变错误的激励机制,使中国的实体企业有生存空间,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实体企业与金融、投资企业以不同的待遇,使大多数觊觎金融暴利的企业回归实业根本。
要知道,中国的这些类金融企业并不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行家,而是利用内部消息与资金优势扰乱市场。这样的企业越少,中国实体制造业越繁荣,让所有的实体企业从类金融的压榨下获得起码的利润空间,中国家电等制造业才能走上正轨。
在资本时代,是固守产业资本的运作模式,还是以实业运作为点缀,拓展资本市场?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200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一的刘永行与第二的黄光裕,出道之时都是兄弟帝国,以实体运作面目示人,但表象之下,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实体运作模式。
刘氏兄弟,人们能够联想到的词汇是鹌鹑、饲料和民生银行;而黄氏兄弟,人们联想到的词汇是:*ST金泰、中关村、三联、家电连锁巨头、房地产。刘氏兄弟总是与吃苦耐劳、卖8万只小鸡的创业故事联系在一起,而黄氏兄弟与并购、资本运作、账期等等金融资本家的形象更密切。
实际上,不论是刘氏兄弟还是黄氏兄弟,都拥有不俗的实体界的实力,黄氏兄弟的国美垄断了家电销售,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在短期内实现创富神话,而刘氏兄弟,不仅有饲料集团,还有铝业、化纤、投资公司等,东方希望参股了民生银行、民生保险、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
区别在于,刘氏兄弟虽然谋求成为银行家,成为资本市场的大鳄,却从来没有成为资本玩家,很少操纵ST金泰之类的妖股,也没有拉长上下游企业的账期,以明显损害投资者与厂家的方式谋求自身财富的大跃进式的发展。而黄氏兄弟,却成为金融与资本市场的可疑操纵者,并且在财富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快速进行规模扩张,导致现金流绷紧,禁不起经济周期的任何下行趋势。
如果市场激励一味偏向资本运作,中国实业界将遭受灭顶大灾,如果实业界完全不懂得资本运作,逐步降低的利润空间将把企业家压得透不过气来。在资本时代如何恪守实业运作模式,还能够不被市场淘汰出局,建立起对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正确激励机制,考验的是政府与企业家的智慧。
刘氏兄弟:实业运作为里
刘永行认为自己“普通普通,普普通通,哪有什么传奇色彩”,在2001年接受经济半小时采访时说,“我们自己的特点是更适合做實业,现在大家有点瞧不起实业,特别是瞧不起传统产业。那么大家瞧不起的我来做,我来扎扎实实地做。需要有人来扎扎实实地做实业。”当时东方希望集团的布局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饲料以及我们新的主业将成为两个拳头产品,同时做一些投资,它是这样的投资集团”。
来看看2007年首富刘永行的产业布局。
2007年,刘永行的东方希望集团产值将近300亿元。在其主导的东方希望的产业布局中,第一主业仍是饲料,刘永行计划3至5年内在中国国内和东南亚分别再建50家饲料工厂。第二主业是重化工,东方希望在山东聊城、内蒙古包头投资了电解铝和发电项目,在河南三门峡投资建设了年产200万吨的氧化铝项目,在重庆投资了年产60万吨的PTA化纤项目。第三主业是投资,东方希望参股了民生银行、民生保险、光大银行、 光明乳业等企业。
早在2002年,刘永行就开始进行第二主业的布局,当年东方希望斥资百亿,大举杀入第二主业铝电一体化项目。从客观上说,当时饲料行业利润下降,刘永行不得不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以降低成本。这不仅是刘永行,也是所有面临空前激烈竞争的大型企业的共同选择——新希望的饲料业务毛利率已经由1999年高峰时的18.41%下降到2005年的10%。
在包头的生产基地,大规模投资铝业,构建从氧化铝生产、火力发电到电解铝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东方希望向饲料原料之一的赖氨酸产业拓展。配套火力发电厂既可向电解铝生产项目供电,也可为生产赖氨酸提供蒸汽和电力。刘永行头脑中形成的是铝电复合-电热联产-赖氨酸-饲料一气呵成的产业链。
刘永行的思考方式是实业资本家的方式,而不是金融资本家的方式。事实上,早在1996年,刘永行开始暗暗关注重工业中的每一个产业,汽车、钢铁、石油、轮胎、造纸、化工……他全部考察过,每次出差去看各地的饲料厂,他都带着另一重任务和想法去打听当地的能源、产业状况,他先避开大企业(他称其“高不可攀”),一般只去地方看当地的小重工企业,和技术人员沟通,从建立概念、建立追踪体系开始。
在山东建铝厂失败后,刘永行对于铝电厂基地的三大要求,一产煤、二有广阔土地、三有水(环保容量大)的地方,在包头得到了满足。而此后,与所有民营企业家一样,跑项目、跑贷款、得到发改委审批,与我国国有铝业垄断巨头中铝之间的合纵联横,成为他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刘永行很少负债经营,为了进入重化工业,他打破了自己的规则。
刘永行对“汽车疯子”李书福表示理解和同情,提出不要认为李书福是“堂吉诃德”。显然,刘永行本人也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产业资本做大之后的企业主如果不能成为堂吉诃德,就意味着固步自封,与企业家能力与精神的双重衰落。
最能体现刘永行实业资本家特质的,是他的出售金融机构股权为实业融资的计划。比如变卖集团在民生银行、光明乳业等公司的股权,比如引进合资者……在刘氏兄弟分家后,东方希望虽然也参股了民生银行、民生保险、光大银行、光明乳业、BBQ快餐等企业,但是都不在其中占主导地位,刘永行从来不把这些企业当作“自己的”企业,而把它们笼统地归入东方希望的“投资板块”里。
“投资可以多元化,但是主业不能多元化”,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是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台湾经营之神、刚过世不久的王永庆是刘永行的榜样。刘永行在民生银行的关联贷款方面也受到外界指责,但无论如何,呕心沥血的实业家是本土实业界的希望。他的低负债率使他能够经受住经济下行周期的严酷考验。
相比而言,刘永好更具资本家色彩——又有上市公司,又有投资公司,又是涉足金融,又是涉足房产,还要整合乳业企业,且都重金打造成“自己”的控股公司。未来的主要利益来自于资本市场,那么,这家企业就具有了金融企业的属性。
当然,身在实业界,而其实是金融资本家的典型,则非黄光裕莫属。
黄氏兄弟:资本运作为里
黄光裕是开家电销售连锁店的,但他实际上是个金融行家,黄光裕的财富之道,显示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畸形结合。类金融发展即以传统的实业模式渗透到金融领域、资本市场。
黄光裕起家靠的是家电连锁,但稍有产业常识的人,绝对不会相信家电销售的赢利能让他在短期内成为中国首富,利润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黄光裕靠的是类金融的发展模式,即动用资本市场的力量获取超额收益,在市场狂热期兼并同行成为行为老大,在成为垄断企业之后压企业账期,赢得数月乃至一年的现金流。
从11月19日开始,国美掌门人黄光裕被警方拘查的消息四处传播,这对于国美而言是致命的传言,这样的类金融企业一旦失去供货,失去,就失去了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能力,就失去了银行的贷款,命运可想而知。
虽然传言尚未证实,影响已浮出水面,三星电子总部已经要求下属公司停止向国美电器供货。而更多的家电企业已经降低国美电器的信用评级,停止与国美电器的延期支付交易,改为现金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以防止可能发生的损失。
据财经网23日下午报道,黄光裕被调查的起因是涉嫌“操纵市场”,具体系指对其兄黄俊钦控股的*ST金泰股价进行操纵。这一罪名属实的话,证明了黄光裕操控类金融企业的事实。事实上,黄氏兄弟手中掌握有在香港借壳上市的国美,在A股市场上市的*ST金泰、中关村,足迹遍布房地产、家电营销、股权基金等等领域。
*ST金泰是个大妖股,在2007年连拉42涨停板,让大股东疯狂套现赢利,大涨之后是大跌,从8月31日起,*ST金泰一口气连续7个跌停,让追涨散户套在“山顶”,*ST金泰成为黄氏兄弟新恒基集团的盘中餐。
此前,黄氏兄弟在金融市场就有异动。2006年黄氏兄弟曾因其早年间一批总额13亿元的违法违规贷款,被公安部正式立案调查。据报道,当时官方的调查结果显示,至少有13亿元的问题贷款在鹏润和新恒基之间密切流动,最终流向境外,形迹可疑。此事不了了之。窥一斑而见全豹,资本与信贷市场,黄氏兄弟一个也不落。
国美占用的下游厂商资金不菲。据万得数据,上市公司中报显示,在国美(包括其并购的北京大中电器)有大额应收账款的家电类上市公司主要有美的、小天鹅、深康佳等。美的与小天鹅在国美的账款超过2亿,ST科龙近9000万,深康佳约7500万。一旦国美出现危机,这些本就利润菲薄的家电企业将被拖下水。
金融资本的急剧扩大使黄氏兄弟用了超常规的扩张方式,这种扩张方式只能在经济上行周期、资产品价格上涨时有效,一旦经济周期逆转,就会形成现金流断裂之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在黄氏帝国版图上体现得非常明显。黄光裕历年来在资本市场上总共套现了135亿元的现金,而后以36.5亿元现金的高价收购大中电器;为竞购“烂到底”的三联商社的股权,前后两次共花费6.7亿元现金获得19.7%的股权;黄光裕通过旗下鹏泰投资收购中关村15%的股权已输血9.1亿元,加之国美等股价下挫三分之二以上,供贷商已被压榨到极致,导致黄光裕现金紧张。
黄光裕旗下的北京鹏润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借壳上市计划暂告搁浅,10月9日,中银国际大幅调低国美电器的评级,由“优于大市”调低为“落后大市”,目标股价由4.50港元调低至1.26港元。当日国美电器收于1.18港元,至11月21日又跌至1.12港元,24日停牌。
在中国的实业企业中,类金融企业绝不止国美一家,天音控股、雅戈尔,包括海尔、宝钢等都有类金融企业之疑。而黄光裕是玩弄資本的翘楚,黄光裕帝国摇摇欲坠,显示在经济下行周期,所有的类金融企业患上了同样的大胃病,他们不能控制自身的规模,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上下游相关企业。
尾声
坐视实体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玩家,说明我国的市场激励机制出了大问题,导致实体企业向非实体、非金融的四不像企业蜕变。这样企业主早已无心实业,而热衷于玩弄投资者获取暴利,资本市场成为权贵企业的融资市场。
有关方面必须改变错误的激励机制,使中国的实体企业有生存空间,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实体企业与金融、投资企业以不同的待遇,使大多数觊觎金融暴利的企业回归实业根本。
要知道,中国的这些类金融企业并不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行家,而是利用内部消息与资金优势扰乱市场。这样的企业越少,中国实体制造业越繁荣,让所有的实体企业从类金融的压榨下获得起码的利润空间,中国家电等制造业才能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