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42
非智力因素通常指除智力因素之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它们直接对学习产生影响。技工学校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一块主阵地,承担着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仍未被更新,更有当前教育选拔淘汰制度的推动和技工院校面临的生存危机,学校的入学门槛一再降低,使得学习成绩差、升学被淘汰的学生大量涌入。生源的质量明显下降,学生厌学,教师难教,教育和教学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教学质量滑坡趋势加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分析研究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影响学习的主要非智力因素有需要、动机、兴趣、目标期望、态度与价值观等。本文仅就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影响作一探讨。
一、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认为"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通过技工教育不会取得实质性突破。而学习上的差异,很多并不是智力上的问题,而是个性上的因素所导致,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就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目前进入技校的学生大体有三个层次,初中毕(肄)业生、高中毕(肄)业生和其他各类有职业技能需求的人员。这其中前两类的生源中,进入学校的目的并不明确,只是为了有学上而已,尤其是初中生往往由于年龄尚小,尚且不便进入社会,步入技校乃无耐之举,他们的生存意识、社会意识尚未成熟,人生意义、目标、追求和规划尚未建立。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对来技校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无目的的动机,而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倾向于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成就动机是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去做,而且能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既没有学习动机,又无成就动机的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心理状态和推动力量,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可想而知。
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可以说得到了准确的印证。这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睡堂、玩手机现象十分普遍,作业不做、考试不考、课本扔掉,有的班级有课本的不足10%,即便有愿意学点的也会在大势之下随波逐流。他们在初、高中时基本没有建立起学习的概念和学生应有的守则,根本不懂课堂的基本要求,认为睡觉是没给你捣乱,你管我干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目标才有可能自觉地投身于学习之中,并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多论述见于报端,对于技工教育方面,本人认为应从职业技能是生存的手段入手,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通过一些具体的、和生活联系密切的实例渗透职业意识,使其认识到提高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是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创造个人生活,进而树立学习目标、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仅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亦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习兴趣
许多的学生对于玩手机、上网无师自通,聊天、玩游戏得心应手,但如果让他们做个Word文档、Excel表格就不会了,因为他们对这些毫无兴趣,从没有主动地学习或者尝试去学习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极大的期待,会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兴趣是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并通过兴趣产生迁移,才能使其转化为内在的动机,成为推动、维系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才会不断地追求、不懈地探索,丰富和充实自我,学习才能有动力。
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创设各种情境使学习活动有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培养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意义的。
欲使专业课程的学科内容都变得趣味性十足是不现实的,但将枯燥的内容通过课堂变得生动是完全可行的,教师就是要创设各种情境,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许多院校开设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一是该课程的多个模块多为非自然科学类,而是以能力的培养为主,开发的正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第二个特点是课堂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符合了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它可以采用讨论、演讲、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等多种形式,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触及了学生的兴趣域。
技工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非常鲜明的特点在于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寓教学于实践,是以职业为中心的技能型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一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注重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际生产过程的对接,书本上深奥的理论知识成为实践中现象和结果的分析与升华,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用得以更好地加强和发挥,学生参与性增强,求知欲望促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技能培训质量,在当前的技工教育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非智力因素中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与学习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处不再赘述。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进而促使学生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心身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非智力因素通常指除智力因素之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它们直接对学习产生影响。技工学校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一块主阵地,承担着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仍未被更新,更有当前教育选拔淘汰制度的推动和技工院校面临的生存危机,学校的入学门槛一再降低,使得学习成绩差、升学被淘汰的学生大量涌入。生源的质量明显下降,学生厌学,教师难教,教育和教学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教学质量滑坡趋势加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分析研究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影响学习的主要非智力因素有需要、动机、兴趣、目标期望、态度与价值观等。本文仅就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影响作一探讨。
一、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认为"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通过技工教育不会取得实质性突破。而学习上的差异,很多并不是智力上的问题,而是个性上的因素所导致,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就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目前进入技校的学生大体有三个层次,初中毕(肄)业生、高中毕(肄)业生和其他各类有职业技能需求的人员。这其中前两类的生源中,进入学校的目的并不明确,只是为了有学上而已,尤其是初中生往往由于年龄尚小,尚且不便进入社会,步入技校乃无耐之举,他们的生存意识、社会意识尚未成熟,人生意义、目标、追求和规划尚未建立。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对来技校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无目的的动机,而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倾向于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成就动机是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去做,而且能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既没有学习动机,又无成就动机的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心理状态和推动力量,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可想而知。
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可以说得到了准确的印证。这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睡堂、玩手机现象十分普遍,作业不做、考试不考、课本扔掉,有的班级有课本的不足10%,即便有愿意学点的也会在大势之下随波逐流。他们在初、高中时基本没有建立起学习的概念和学生应有的守则,根本不懂课堂的基本要求,认为睡觉是没给你捣乱,你管我干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目标才有可能自觉地投身于学习之中,并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多论述见于报端,对于技工教育方面,本人认为应从职业技能是生存的手段入手,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通过一些具体的、和生活联系密切的实例渗透职业意识,使其认识到提高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是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创造个人生活,进而树立学习目标、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仅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亦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习兴趣
许多的学生对于玩手机、上网无师自通,聊天、玩游戏得心应手,但如果让他们做个Word文档、Excel表格就不会了,因为他们对这些毫无兴趣,从没有主动地学习或者尝试去学习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极大的期待,会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兴趣是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并通过兴趣产生迁移,才能使其转化为内在的动机,成为推动、维系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才会不断地追求、不懈地探索,丰富和充实自我,学习才能有动力。
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创设各种情境使学习活动有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培养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意义的。
欲使专业课程的学科内容都变得趣味性十足是不现实的,但将枯燥的内容通过课堂变得生动是完全可行的,教师就是要创设各种情境,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许多院校开设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一是该课程的多个模块多为非自然科学类,而是以能力的培养为主,开发的正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第二个特点是课堂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符合了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它可以采用讨论、演讲、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等多种形式,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触及了学生的兴趣域。
技工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非常鲜明的特点在于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寓教学于实践,是以职业为中心的技能型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一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注重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际生产过程的对接,书本上深奥的理论知识成为实践中现象和结果的分析与升华,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用得以更好地加强和发挥,学生参与性增强,求知欲望促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技能培训质量,在当前的技工教育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非智力因素中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与学习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处不再赘述。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进而促使学生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心身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