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wanshi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够引导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为幼儿入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学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与理念,促进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学做合一”思想理念的提出,为学前教育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这能够引导幼儿的认知发展,增强其综合素养。本文将对“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为工作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学前教育;应用
  陶行知是我国的著名教育学家,他提出的众多教育理论为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提升我国教育综合水平的关键。“教学做合一”思想是其生活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当前学前教育工作当中,应该明确“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基本要求,促进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使学前教育保持先进性,满足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需求。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认知。在学前教育当中,引导幼儿从生活当中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能够对幼儿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良好的影响。
  一、重视生活实践
  引导幼儿在生活当中学习知识,是“教学做合一”先进思想最为基本的要求,能够充分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消除在学习时的陌生感与疏离感,这一思想和这一教学行为能有效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我们的学前教育工作应该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督促幼儿在生活当中完成任务,从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在传统学前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家长往往会对幼儿的活动空间进行限制,导致幼儿的生活实践技能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的个人健康成长与生命发展。
  在平时的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尽最大限度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给予其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促进其创造性的激发。在生活实践当中,幼儿能够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和分享,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的同时,能够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另外,当幼儿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或者不足的时候,教师应该进行耐心引导、正面引导,一定要避免对幼儿进行责骂,使其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成长,感受生活实践教育对自身成长的重要。
  二、构建实践平台
  在学前教育中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时,为了很好地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应该重视实践平台的构建,满足幼儿的成长发展需求,给他们平台,让其发展。在构建实践平台时,教育者可以创设丰富的动手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通过“做”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实现真正的“做”中“学”,“学”中“做”。为此,教师应该为幼儿搭建良好的、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平台,增强幼儿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应该避免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事事包办的行为,而是应该给其犯错和改错的机会,让幼儿在错误中认识到不足,并校正发展,使其能够在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当中增强认知思维能力。帮助幼儿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并实现与所学知识的有效融合。
  在学前教育当中,应该适当提升剪纸活动和美术活动的比重,为幼儿动手实践提供大量的机会和平台,使其能够充分展示自我,满足幼儿的智力发展需求。例如户外游戏活动、情景剧表演等,都是幼儿发挥自我创造力的平台,使其在活动当中进行不断沟通和交流,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
  三、优化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落实“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在教育活动当中,应该建立与幼儿的良好关系,使其能够在融洽的环境当中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积极投入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应该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了解幼儿的实际成长状况与特点,并制定针对性教育策略,实现“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有效渗透。在教育活动当中,应该给予幼儿更多信任与宽容,使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每一个幼儿在关怀中激发成长的潜能,让每一个幼儿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在学前教育中,我们经常注意到幼儿在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应该意识到此问题,并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在教学与实践当中最大限度激发幼儿的潜能。
  四、培养行为习惯
  幼儿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其将来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在“教学做合一”思想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其能够严格约束自己。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对一日活动的内容和流程进行细化处理,在点点滴滴的小事当中帮助幼儿改正错误的习惯。教师还应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生活与教学中做到言行一致。幼儿会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对幼儿产生正面影响,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教师在纠正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应该采用委婉的方式,以免打击幼儿的自尊心。
  五、结语
  “教学做合一”思想是当前学前教育中的先进思想理念。在实际教育工作当中,教师应该通过重视生活实践、构建实践平台、优化师生关系和培养行为习惯等途径,落实“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相关要求,以有效提升学前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责编:张欣)
其他文献
许多客户抱怨,现在生意很难做。不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和公司还是做得很好。研究发现,练习在成功中起到主要的作用。德国学者各来得威写了一本书,叫做《杰出》。该书的观点是,要花费大约一万小时的练习才能在某个领域获得大咖地位。作者通过研究极为成功人士的生活,找出他们获得成功的方法。现在我们介绍几个例子。   1990年代早期,德国一个心理学家团队研究学习小提琴的学生。他们研究这些人在儿童期、
刚才看到这么一段发布在网络上的监控视频:一个看上去十三四岁的小男孩推着电瓶车停下,对着监控鞠了一躬。视频介绍说:这个小男孩因为家中有事,在下午路过这里时悄悄把这辆电瓶车骑走了,晚上又趁着没人把电瓶车骑回来放在原地了。   视频里没说小男孩是用了什么手段启动电瓶车的,是钥匙本身就挂在上面,还是动用了什么别的手段,我也不好胡乱猜测,但视频讲解者的意思是,这个小男孩的举动让他很感动,这样正能量的小
为花香诱来的风吹着,为松针筛过的月色照着,小草的梦,是在空寂的幽谷里拔足而行。   仿佛和大地一般苍老了,从立锥般局迫的泥土里挣出细弱身子来。挨过几度枯黄,几度返青,一寸寸欲滴的苍翠,都是生命的汁液苦苦凝成。   然而還是长不高,还是被蔽日的老榕,被丛生的荆棘,被无数开花的和不开花的,温和的和狞恶的,垂死的和新生的,重重包围起来,无以逃生。   山那边是什么世界?——落日染红的崖壁,琴韵琮琮
【技法指导】  一、是借景物抒情  有人说:“景物像盐分,能让寻常生活变成情感大餐。”在记叙文里引入景物描写,不仅情感含蓄,语言也会美不胜收。描写景物的文字不在乎多少,详细时可以泼墨如云,或情随景出,或景因情生,让笔墨情景交融;简洁时又可以惜墨如金,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是细节传情  优秀的记叙文,往往离不开情感充沛的细节。“一个成功的细节,可以救活一篇文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若描写细腻到
“望子成龙”,依然是今天父母们的心愿。  历朝历代那么多皇帝竟没有禁掉这句祸根。“成龙”,岂不就是政变篡位?这么多真命天子对“别人想来坐天下”,居然没有警惕。  我一向讨厌龙,龙却泛滥成灾,总晃在眼前,还强调我们是龙的传人。近读流沙河先生《再说龙》一文(见1月31日“笔会”),感到很舒畅,也想说龙。  我对龙的恶感,主要是其丑与霸。它不真、不善、不美。为吓唬老百姓,将鳄鱼的凶狠,鹰的爪子,加上鹿的
以假对假   老李到老王家串门。   老王拿出上等的好烟,招待老李。   老李撕开包装纸,抽出一支,点燃放在嘴里一抽,说:“上当了!”   老王惊奇地问:“上什么当?”   老李举起那支烟说:“这烟是假的!”   老王乍一听,感到吃惊,但又很快镇静下来,说:“他也没占便宜。”   老李不解其意,便问:“怎么回事?”   老王微微一笑,说:“我也是花假
摘 要:《异秉》是汪曾祺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短篇小说,到了80年代作者又对其进行了改写,更恰当地说是重写,尽管保留了王二这一小说人物,但在小说的表现手法、主题等方面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两部小说《异秉》的主题加以探究;为方便起见,以前《异秉》及后《异秉》作为区分,而从前《异秉》到后《异秉》更是体现了汪曾祺试图超越的努力。  关键词:汪曾祺 传奇 市井小说 小说重写  汪曾祺小说以
摘 要:於梨华被誉为“留学生文学的鼻祖”和“无根一代的代言人”。1996年,《一个天使的沉沦》发表,她把关注点放到了华裔后代的身上,在之后的作品《彼岸》中她又对移民下一代的问题做出了更加深入的探讨。本文以《一个天使的沉沦》和《彼岸》为例,从华裔后代的身份文化认同、华裔家庭的代际裂痕以及中西文化碰撞下的异族婚恋三个方面对於梨华小说中的华裔后代书写加以理解及分析。  关键词:於梨华 华裔后代 身份文化
每天步行15分钟去坐班车上班,在路上,总要经过一个小平房,它蜷缩在高高的居民楼下的小马路旁,大门紧锁早已荒废,只有侧面用水泥雕刻的四个楷书大字“文青书社”,才会使行人清楚这里曾经是一个可以看书的场所。自然,对20来岁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记事时大约便没有了书社,只有至少如我这般40多岁爱读书的中年人,才会偶尔在回忆中重温它彼时的繁荣。而恰在那个周五的傍晚,我下班回家时正赶上下雨,就躲在文青书社早已锈迹
摘 要:铁凝的《大浴女》和北村的《施洗的河》两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曾是孤独的有罪之人,最终又都完成了自我的救赎。文章分别从一男一女两位主人公与家庭中的同辈人、与父辈人、与一生的爱人、与朋友或对手这四方面或背叛或罪恶的关系纠缠中梳理其艰难曲折的救赎之路为线索,展示他们完成自我新生的过程。文章同时从两位主人公内心的隐秘来透视人性的丑陋与复杂,从最终的救赎来展现对生命的尊重,并试图简谈两位作者在文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