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林巴斯(OLYMPUS)是日本著名的相机品牌之一。它创建于1919年,当时的名字是高千穗制作所(TAKACHIHO SEISAKUSHO),生产显微镜等精密光学仪器,1921年开始采用奥林巴斯(OLYMPUS)作为品牌商标。1935年,奥林巴斯欧洲总部开设MIZUHO光学研究中心,专门研发光学镜头。1936年,奥林巴斯推出第一部相机——皮腔型半自动相机(Bellows-type Semi),使用奥林巴斯专门研制的ZUIKO(无官方中文译法,国内有人音译为朱依科,也有人生动地称为“神之光”)镜头。此后,所有奥林巴斯镜头均采用ZUIKO为品牌名称,直至今日。
1948年,奥林巴斯推出日本第一部有快门系统的35毫米相机奥林巴斯35,之后又开发出了使用120、135和半幅胶卷的各类型单反、双反、旁轴、傻瓜自动相机乃至数码单反和无反相机,有诸多思路新颖的怪异相机和半幅单反相机等。其中,最著名的精品就是被誉为“最秀气的135单反相机”——奥林巴斯OM系列照相机(见题图),它开创了135单反相机和镜头小型化的先河,更令人难忘的是,它那精细的制造工艺在当年无人超越。
奥林巴斯OM系列135单反相机,包括了OM-1、OM-1MD、OM-1n、OM-2、OM-2n、OM-2SP、OM-3、OM-3Ti、OM-4、OM-4Ti等专业机型,还有OM-10、OM-20、OM-30、OM-40、OM-707AF、OM-101、OM-2000等业余机型。原型机“OLYMPUS M-1”于1972年在德国Photokin8博览会上推出(图02),其型号中M的含义就是“M系统”,它以出人意料的小巧、精致、专业轰动了展会。但是由于奥林巴斯的M-1与徕卡M系列的型号雷同,为避免可能会出现型号冲突,经双方协商奥林巴斯将型号改为OM-1也就是“奥林巴斯的M系统1号机”。不过奥林巴斯M-1与OM-1除了型号之外完全一样,只是前者的数量很少,因极具收藏价值,价格是后者的好几倍。
奥林巴斯OM-1开创了135单反相机精细化、小型化的先河,它的机身尺寸只有136×83×50毫米,全金属的专业机身重量只有510克。而同时期、同档次的尼康F2体积是153×98×56毫米,重量730克。佳能F-1体积是147×97×48毫米,重量795克,比OM-1都大和重了许多。它把单反相机最明显的标志物——“大奔儿头”(五棱镜箱)沉降到反光镜箱内并做了小型化处理,外观比同时代的尼康F2“秀气得不像话”(图03)。但同时,OM-1又的的确确是针对尼康F2和佳能F-1开发的顶级单反相机。
奥林巴斯OM-1系列先后出产过OM-1(1973~1979)、OM-1MD(1974~1979)和OM-1n(1979~1987)三个型号(图04),其中OM-1MD中的MD是Motor Drive(馬达卷片器)的缩写,表明它在底座上添加了马达卷片器接口,在机身左前下方也有了MD标记;OM-1n则改进了闪光热靴触点、添加取景器内显示,并且在安装卷片马达时不用拆换底盖。
它们都采用全金属机身,连小标牌也是金属的。由于将五棱镜沉入反光镜箱内,所以机身非常小巧,宽大明亮的取景器取景范围达到了97%,非常难得。可借它是固定式取景器,不像尼康F2、佳能F-1那样可以更换,稍微降低了专业性。它的快门、反光镜采用了空气减震装置,使得快门、反光板的震动和声音都大大降低;它还具备多次曝光(将图05中镜头座上的扳把放平并将倒卷开关红点对准R标记,然后正常扳动卷片扳手)、反光板预升(图05中向上竖起镜头座上的扳把)、可换后背、外接卷片马达等专业功能以及丰富的镜头群和附件群。
奥林巴斯OM-1系列是全机械手动曝光的135单反相机,快门为横走式布帘机械快门,快门时间1~1/1000秒及B门;闪光同步时间1/60秒,保留了万次闪光灯和FP焦平面闪光泡两种闪光模式(图06);过卷、上快门扳把的手动转动角度150°,准备角30°,可以多次卷片到位也可以一次到位上快门,只是这个卷片扳把的回位弹簧很容易疲软;退卷扳把R就在机身右前方,不用拆卸马达卷片器也能操作。
OM-1系列的快门调节装置出人意料地设置在机身镜头座上(图07),很像1965年上市的尼康玛特(Nikomat),不过结构要先进得多。其最大的好处就是调光圈、调焦距、调快门都可以单手在镜头位置迅速完成,但刚拿到手上时常会找不到快门数字,需要练习—段才能熟练操作。
该机自拍扳把(图08)的最大角度可以达到180°、理论延时4~12秒(实际可达15秒),也可以在80~180°、4~12秒之间任意设置,当扳把扳到预想位置后向镜头座方向推一下释放钮就能开始延时,如果直接按下快门则会直接释放而格的调焦屏,然而信息量太少和不能更换取景器是OM系列最不能原谅的弱点,使其最终无法超越尼康、佳能的顶级机型。
OM-1的测光指针上下摆动有+、-号提示曝光过度或者不足,指针指在缺口中间时为曝光合适。该机测光系统采用硫化镉(CdS)TTL全开光圈测光,测光电源开关在机顶左侧(见图07),使用1枚1.35V水银电池(EP×625或PX625)为测光表供电;测光模式为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测光范围EV 2-17;胶卷感光度用美国ASA标示,其数值与后来国际统自拍器不工作。还有一个情况,如果不上快门就去空扳自拍扳把,此时释放了自拍钮该扳把也无法完全复位,必须重新上好快门走完最后一秒并释放快门后才能复位。
本文所示这台OM-1MD的标配调焦屏采用磨砂玻璃+微棱镜+裂像综合调焦系统,但是取景器内只在左下侧有指针式测光表的显示,其他信息全无(图09),其实OM-1可以更换多达14种规一的ISO相同,范围可以在ASA 25~1600之间1/3挡设定;感光度定位标志线在快门按键护圈上,快门按键后方有一个定位释放钮。这里值得一说的是,OM-1的ASA转盘位置在其他相机调节快门的转盘上(见图07),这一怪异的设计让很多初次拿到这架相机的人莫名其妙,甚至误以为这就是一大串怪异的快门挡位!
奥林巴斯OM ZUIKO“神之光”镜头的种类、规格、数量与尼康、佳能不相上下,也是当时最丰富的摄影镜头系统之一(图11)。更难得的是,OM系列镜头不仅画质优异,体积、工艺也像OM相机那样小巧精细。机身装卸镜头也很简单,对准红点顺时针装上、按下镜头两侧的小锁钮逆时针卸下(见图06)。如今数码时代,原有的奥林巴斯OM镜仍可以通过转接环接到奥林巴斯数码相机OM-D系列上使用,也可以转接到各品牌无反/单反相机上拍摄,比如转接到索尼NEX系列相机、尼康D系列数码相机等。转接后,镜头等效焦距要乘以1.5或2.0的相应系数,曝光方式可以用光圈优先或者M挡手动曝光,调焦方式还是手动调焦。
相关附件方面,奥林巴斯2型卷片器(OLYMPUS WINDER 2)非常实用(图11),除了OM-707AF、OM-101以外的奧林巴斯OM系列相机均能使用。它的卷片速度分单次(Single)和每秒2.5张(Sequence)两种,可以适用所有快门挡位(包括自动挡),胶卷卷到最后一张时能自动停止,不会拉断胶卷,但是它没有自动倒卷功能,还需要手摇退卷。卷片器电源为4节5号电池,一组新的碱性电池大约可以拍50卷36张的胶卷,通过手柄底下的插孔还可以使用4~6V的外接直流电源。手柄顶端的2.5毫米插座能使用专用的遥控延长快门线,长度有1.2米、5米等规格。奥林巴斯2型卷片器不合电池的重量约290克,设有大型手柄和快门释放钮,可惜没有竖拍快门。使用它除了自动过片外最大的优点是改善了机身过于小巧而握不牢靠的问题,个人以为是购买OM系列相机时的必备附件。
任何产品都会有遗憾,对于40多年前上市的OM-1系列相机来说也会出现不少问题,主要有如下几项:
取景器中可读取的数据太少,与今天满眼数字符号的数码相机对比简直就是白板一张!还有就是不能更换的固定式取景器,使其最终无法达到顶级专业相机的水平。
多年使用后,充填在取景器内、机身边缘的防漏光海绵会老化而变得黏糊糊的,虽然不会漏光但是很脏,有时五棱镜内部常会出现黑斑,不易清除。
塑料材质闪光热靴很容易碎裂或丢失,一旦丢失十分难看,也没处可配,另外饰皮翘皮也很常见。
测光表失准。OM-1相机的测光原件是硫化镉(CdS)光敏电阻,测光精度和使用寿命一般,后来的OM-2系列就改用了更为先进的蓝硅光电池测光元件。不过,当我们拿到一架OM-1系列相机时,可以用个流传了数十年的简单办法检验它的测光:装上一枚确保有效的新电池,将感光度设在ASA100再将光圈和快门分别调到f/11、1/125秒,然后将镜头紧贴在新40瓦日光灯管的中部,使明亮的灯管充满画面,这时观察取景器内的测光指针应该在缺口中间,如果不在,适当改变光圈或者快门数值后,使测光指针指向中间,即可判断出误差有多大。
不过,尽管奥林巴斯OM-1系列有一些小问题,稍逊于同时期的尼康F2、佳能F-1,但它仍然是一款经典的高级单反相机,以其小巧精致和出色的性能在1970年代的单反相机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