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显然他的话还没有讲完,他踩在车梯上,回头说出一句话,一句令人意料不到的话,邓小平说:“那些人尽讲屁话!”
1992年1月1 8日至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到武汉、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对有关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理论做了系统阐述。一向寡言的邓小平,到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几乎没有停止过讲话。最激动的一次,从深圳坐船到珠海一个小时,他整整讲了一个钟头。
(一)三五天后,南方也将刮起一阵大风,温暖的春风
1992年1月17日。北京。
中国农历辛未羊年腊月十三,从景山后街的不太宽敞的胡同里,一溜有警车开道的车队驰出,经过天安门,驰过北京饭店,驰过王府井,在警察的注目礼中,一路绿灯,驰进北京站。
北京火车站。中国第一站。这里是连通中国各省会的最重要枢纽。也是腊月里人头攒动,攘攘熙熙最忙碌的火车站。而在东侧的一个月台上,稍显冷清,一列绿皮车已停在轨道上,警车开道,两辆中巴和几辆小车缓缓驰近,依次停下。小平夫人卓琳,坐着轮椅的邓朴方,胖胖的邓林,长得极像邓小平的邓楠,邓家的大秀才邓榕,准备踏进商界的邓质方及女婿、儿媳、孙子、孙女及随行工作人员十人,踏进了专列。
最后,87岁的邓小平穿着厚厚的大衣,围着一条灰色的围脖,和送行的人拉了拉手,在邓榕的搀扶下也踏进了专列。
列车悄无声息地滑出了站台。驰出北京站的这趟列车是一趟没有编排车次的专列,除了中办和铁道部的部长,没人知道开往哪里。
画外音
专列离开北京时,中央气象台的气象播报是:降温比较明显,白天最高气温都在0℃以下。雪降落到地面后不会融化,风力将加大到三至五级。三五天内降雪,雪后会有一场大风。
而实际上,几天后,邓小平,这位业已退休的老人也将在南方刮起一阵大风,温暖的春风。很快就会证明,邓小平这次不是为休息而去南方的。
(二)“电视一开,尽是会议,讨厌透了”
1992年1月18日上午。武昌火车站。
专列停靠在湖北武昌站的支线上,等待加水。邓小平走下专列透透气。老人依然是默默无语,在月台上慢慢踱步。
邓小平此次南行,目的地是深圳,沿途没有向地方政府打招呼。但湖北省委的同志还是知道了,知道邓小平途经武汉,专列还要停靠20分钟。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和省长郭树言提早赶到火车站候等。按照惯例,上级见下级,不叫不到,一叫就到。这也是规矩。这时一名工作人员快步走到小平跟前,贴着他的左耳大声请示道:“湖北省委书记、省长都在里面,要不要见一见?”邓小平说:“那好啊,见一下吧。”
60岁的关广富和56岁的郭树言得信后,疾步走出贵宾室,握住迎面走来的老人家的手。
专列停留时间短,时间有限,懂事的关广富简明扼要地汇报了几句。邓小平边踱步,边讲,像是对着关广富讲,又像是对着寒冷的大地在讲,显然不是就关广富的汇报话题而讲的。在中央领导中,特别是上年纪的中央领导的讲话中,常会有这种文学上称作思维意识流的话语流泻出来。他们在讲他思考的问题,他们站的平台不一样,他们更敢讲真话。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开,尽是会议,讨厌透了。会议多,文章长,讲话也长,内容重复,新的语言不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练。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起草,要求不得超过5000字,我完成了任务。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我建议抓一下这个问题。”
邓小平再一次和关广富、郭树言握了握手,他强调了一句:要多干实事,少讲空话。
画外音
这是邓小平此次南巡路上第一次公开发言。话是他在空旷的月台上对湖北省的两个要员讲的,但声音很快在北京高层传开了。关广富和郭树言迅速将谈话内容整理后,传往深圳“邓办”的同志,同时又迅速把记录稿传到了北京。
(三)“要抓住机遇,现在就是好机遇”
1992年1月18日下午。长沙火车站。
下午4时,专列缓缓驰长沙的车站。长沙是毛泽东的故乡。建于1970年代的长沙火车站站台大气、宽敞,成了仅次于首都北京火车站的第二大客运站。
专列停稳,早就等候在月台上的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快步登上专列。他没有像湖北省的关广富和郭树言那么老老实实傻呆在贵宾室里。
寒暄过后,熊清泉请邓小平下车散步,看看长沙火车站,邓小平高兴地答应,随即健步下车。邓小平兴致很高,边走边聊。熊清泉见邓小平兴致很高,重视情况汇报,就把湖南改革开放的战略、思路、目标作了简略介绍。邓小平高兴地说:“构想很好。实事求是,从湖南实际出发,就好嘛!”“要抓住机遇,现在就是好机遇。”他针对湖南前几年改革开放晚、步子慢的情况,严肃指出: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经济发展要快一些,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那严肃的目光里隐含着一丝微笑。
画外音
相比在武汉的讲话,邓小平这次说的很直白,“要抓住机遇,现在就是好机遇”,“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经济发展要快一些”。在武汉,小平讲:“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开,尽是会议……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这本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不争论”,点到为止。但有人假装不明白。
(四)“那些人尽讲屁话!”
1992年1月19日。深圳。
上午9时,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专列到达深圳罗湖站。邓小平的女儿毛毛搀扶着小平下车。在月台上恭候多时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深圳市委书记李灏等已在此等候多时。
一阵喧哗后,深圳迎宾馆桂园别墅变得静悄悄。只有负责接待安排的陈开枝这屋进,那屋出,安排吃饭,布置参观。邓小平一看到陈开枝,马上说道:“出去转转。”
他非常急切。别人把深圳说得一塌糊涂,说资本主义复辟了,到底是怎么情况啊,他急需确认。
邓小平车队在深圳东南西北地转了一大圈。望着窗外的高楼矮树,看着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邓小平沉默了很久的嘴巴开始说话了。显然,他兴致很高,他对身边的谢非说:“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汽车到了桂园别墅门口,中巴车门打开,邓小平下了车,显然他的话还没有讲完,他踩在车梯上,回头说出一句话,一句令人意料不到的话,邓小平说:“那些人尽讲屁话!”
画外音
在中国的领袖里,敢于用这种口气和方式说话的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湖南农民的儿子,一个是四川农民的儿子;一个爱吃辣椒,另一个每顿饭也不能少了辣椒;毛泽东属小龙,邓小平属大龙;一个没有要大元帅军衔,另一个也没要元帅军衔。
(五)“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1992年1月20日。深圳。 邓小平站在深圳第一高楼——国贸大厦53楼观光层巨大的玻璃墙边,随着旋转观光层的转动,鸟瞰深圳的远山近水,阔街高厦。他身后是一群级别很高的官员。他开始讲话。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静默似痴,大智若愚。以简驭繁,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这是邓小平的风格。他指着窗外的一片高楼大厦,打开了话匣子:“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
最后,邓小平讲出了他此次南行的谜底,他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它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画外音
真佛语如同平常言,大政治就是大实话。邓小平又用平自无奇、淡似无味的大白话道出了他此次南巡的大象之形,大羹之味的真经。1949年以后,“左”和“右”是中国人生活的一个分水岭,一个怪名词,一种文化的变种。沾上右,让你血流成河。沾上左,就能让他人俯首帖耳。
现在,邓小平用犀利的手术刀,轻轻划了一个口,那个脓肿的年代就流出了黑血,流出了脓水。恶臭,难嗅。邓小平把这用血贴上的政治标签摘下来,并在那儿画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六)“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1992年1月23日。深圳到珠海的船上。
9点40分,邓小平登上了拱北海关902快艇,在二层前舱坐稳。谢非铺开一张广东省地图。戴上老花镜的邓小平边听边看。
谢非:“广东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片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为‘第一世界’;一片是粤东粤西平原地区为‘第二世界’。”邓小平:“那余下的是‘第三世界’了?”谢非:“是,广东省广大山区经济比较落后,为‘第三世界’。我们正努力缩小贫富地区的差距,力争下个世纪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
邓小平点点头,用浓重的四川话说:“要得。”他接着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邓小平说出了他的那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还说:“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接下来的话就更有针对性了:我告诉你们,你们别被那些假马列主义者用本本吓唬住了,我邓小平就没有读过多少书,没读过多少大部头。读过《共产党宣言》,读过《联共(布)简史》,但是我掌握他们的实质,毛主席说要实事求是。你们查一查,我们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有哪一条是从马克思、列宁、毛主席书上抄来的,没有!查一查哪一条是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没有!我们是按照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来制定的。
画外音
后来,参与全程接待邓的陈开枝回忆说,这是老人家讲话最多、最系统的一次,也是最激动的一次,从深圳坐船到珠海一个小时,他整整讲了一个钟头。老人家说得好激动,手都颤抖:“你们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别管他那一套。治理整顿有什么功劳?顶多是稳的功劳。”“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谁反对改革开放谁都没有好下场,你们得把他打倒!”
(七)“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
1992年1月25日。珠海。
邓小平来到了与澳门一箭之遥的拱北口岸,在粤海大厦的旋转餐厅,他说:“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次十三届八中全会开得好,肯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一变就人心不安,人们就会说中央的政策变了。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
画外音
邓小平离开珠海后不久,珠海市委市政府就举行了“珠海市首届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励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政府给予科技人员最高的物质奖励。这一年7月,史玉柱把公司总部搬到珠海。同样是在这一年,已被芜湖市有关部门以经济问题立案侦查的3年之久的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九,因邓小平在谈话中再一次点了他的名,而被无罪释放。
(八)老大来了就不难。邓小平就是老大
1992年1月29日。广州火车站。
斜阳挂角,云薄烟轻。下午5点40分。邓小平的车队直接开到了广州火车站的站台。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军区、广州警备区的主要首脑都聚集在站台上。邓小平从中巴车下来,和送行的人们一一握手,打招呼。在站台上早已准备好的合影席上坐定。
咔嚓一声,定格在广州火车站。
这是一张历史的镜头。那些坐在一排,站在二排三排的南中国的重要首脑,他们看到了镜头,更看到一种角度,一个方向。
20分钟后,专列启动了。谢非望着踏上专列的邓小平,望着他那头上的丝丝白发,望着他那风尘仆仆的身影,鼻子有点酸。
广州有句俗话: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来了就不难。邓小平就是老大。
谢非清楚地记得,邓小平视察南方在广东逗留了11天,仅仅休息了两天时间,其余时间天天到基层实地考察。他不顾年事已高,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谈。他在视察期间没开过一次会,所有的重要谈话都是在路上、在现场边看边谈。
他说:小平同志这些谈话看似即兴而讲,实则是深思熟虑、有感而发。小平同志的谈话回答了关于改革开放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得失,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开枝则说:“实践证明了:老人家不是来休息的。后来,有人问为什么邓小平临终没有遗嘱?他是清醒的嘛。我说,邓小 平早就讲过了,南方谈话就是他最后留给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交代。所以南行之后,尽管邓小平还有其他讲话,也都是这个讲话的补充。”
画外音
邓小平的专列驰离了广州,邓小平的远见留在了广东。风向转了,广东香起来了。改革开放火起来了。邓小平南行的1992年2月以后,有多位中央领导来广东视察。按照中央警卫局对国家领导人外出视察实行的保卫等级来看,那一年,来广东的中央领导的人数和次数仅次于北京,超过上海。
(九)“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
1992年1月31日-2月21日。上海。
1月31日早晨7时,列车抵达上海,吴邦国、黄菊等上海市领导来车站迎接邓小平,并陪同到住地西郊宾馆。
上海,是邓小平此次南巡的最后一站。他微笑着说,我来过年,要看看南浦大桥,看看上海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告诫上海市领导说,“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
2月10日,天气虽然晴朗,但春寒料峭,最高气温只有7摄氏度,地处上海西南的漕河泾工业开发区,地势开阔,西北风长驱直入,显得格外寒冷。但是,邓小平仍不顾严寒,来到上海贝岭微电子公司考察。看着厂区里那些引进的先进设备,邓小平向周围陪同的上海领导发问道:“你们看,这些设备是姓‘资’还是姓‘社’?”吴邦国回答:“姓‘社’。”邓小平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它们姓‘社’。资本主义国家的设备、技术、管理,拿来为我们社会主义所用,那就是姓‘社’了。”
接着,邓小平又为在场同志分析,前苏联原是一个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由于闭关自守而导致落后,最后落得个国家解体的悲剧。他加重语气强调:“关键是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画外音
1992年2月4日,农历壬中年大年初一,《解放日报》头版率先发表了题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要讲一百年》的署名评论,主要论点来自邓小平南巡谈话,引起的热议,与一年前发表“皇甫平”文章的遭遇截然相反。风向真的变了。来源:《决断:邓小平最后一次南行》、《1990年至2002年中国实录》、《变化》、新华网等。整理:张远方
潘宁、年广久:与邓小平南巡结缘的小人物
邓小平的南巡不仅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还改变了一些小人物的命运,变成了中国商业史上的“大人物”。
潘宁设计“偶遇”邓小平
1984年是科龙电器创始人潘宁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谈话后,科龙电器的前身珠江冰箱厂正式成立,潘宁出任厂长。但之后,遭遇体制的弊端。1992年,邓小平的再次南巡,让潘宁看到了希望。
有一种看法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巡,行程上本没有珠江冰箱厂,是一次“即兴”安排。邓小平结束了在珠海的视察,乘汽车前往广州,途经顺德县容奇开发区。车队行至珠江冰箱厂附近时,有陪同人员提议下车小便,于是车队就近进了珠江冰箱厂的办公大楼。民间传言认为,这其实是陪同人员的一个小小“花招”,就是潘宁暗中安排的。
邓小平离开珠江冰箱厂1个月后,顺德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全省综合改革的试点市。这次综合改革试点的核心正是产权改革。潘宁成为这轮产权改革中的先行者。但潘宁却始终没能改变科龙面对的中国特色的政企不分。1999年4月,潘宁卸任董事长,科龙黄金时代就此结束。
三次拯救“傻子”年广久
受惠于邓小平南巡东风的还有“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1979年,他雇了12个人。而当时雇用7个人以下算个体户;而雇用8个人以上,就变成资本主义的私营企业了。于是,一场带有浓烈的意识形态特征的大辩论开始了。1980年,邓小平知晓此事后,表示先“放一放”和“看一看”。
1983年,年广久雇工增加到103人,再次引起轩然大波。邓小平的发话再次救了年广久。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说:“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1989年底,私营经济再度成为灰色名词,芜湖市突然对年广久的经济问题立案侦查。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再次谈到“傻子瓜子”。3月13日,年广久被宣告无罪释放。
1992年1月1 8日至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到武汉、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对有关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理论做了系统阐述。一向寡言的邓小平,到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几乎没有停止过讲话。最激动的一次,从深圳坐船到珠海一个小时,他整整讲了一个钟头。
(一)三五天后,南方也将刮起一阵大风,温暖的春风
1992年1月17日。北京。
中国农历辛未羊年腊月十三,从景山后街的不太宽敞的胡同里,一溜有警车开道的车队驰出,经过天安门,驰过北京饭店,驰过王府井,在警察的注目礼中,一路绿灯,驰进北京站。
北京火车站。中国第一站。这里是连通中国各省会的最重要枢纽。也是腊月里人头攒动,攘攘熙熙最忙碌的火车站。而在东侧的一个月台上,稍显冷清,一列绿皮车已停在轨道上,警车开道,两辆中巴和几辆小车缓缓驰近,依次停下。小平夫人卓琳,坐着轮椅的邓朴方,胖胖的邓林,长得极像邓小平的邓楠,邓家的大秀才邓榕,准备踏进商界的邓质方及女婿、儿媳、孙子、孙女及随行工作人员十人,踏进了专列。
最后,87岁的邓小平穿着厚厚的大衣,围着一条灰色的围脖,和送行的人拉了拉手,在邓榕的搀扶下也踏进了专列。
列车悄无声息地滑出了站台。驰出北京站的这趟列车是一趟没有编排车次的专列,除了中办和铁道部的部长,没人知道开往哪里。
画外音
专列离开北京时,中央气象台的气象播报是:降温比较明显,白天最高气温都在0℃以下。雪降落到地面后不会融化,风力将加大到三至五级。三五天内降雪,雪后会有一场大风。
而实际上,几天后,邓小平,这位业已退休的老人也将在南方刮起一阵大风,温暖的春风。很快就会证明,邓小平这次不是为休息而去南方的。
(二)“电视一开,尽是会议,讨厌透了”
1992年1月18日上午。武昌火车站。
专列停靠在湖北武昌站的支线上,等待加水。邓小平走下专列透透气。老人依然是默默无语,在月台上慢慢踱步。
邓小平此次南行,目的地是深圳,沿途没有向地方政府打招呼。但湖北省委的同志还是知道了,知道邓小平途经武汉,专列还要停靠20分钟。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和省长郭树言提早赶到火车站候等。按照惯例,上级见下级,不叫不到,一叫就到。这也是规矩。这时一名工作人员快步走到小平跟前,贴着他的左耳大声请示道:“湖北省委书记、省长都在里面,要不要见一见?”邓小平说:“那好啊,见一下吧。”
60岁的关广富和56岁的郭树言得信后,疾步走出贵宾室,握住迎面走来的老人家的手。
专列停留时间短,时间有限,懂事的关广富简明扼要地汇报了几句。邓小平边踱步,边讲,像是对着关广富讲,又像是对着寒冷的大地在讲,显然不是就关广富的汇报话题而讲的。在中央领导中,特别是上年纪的中央领导的讲话中,常会有这种文学上称作思维意识流的话语流泻出来。他们在讲他思考的问题,他们站的平台不一样,他们更敢讲真话。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开,尽是会议,讨厌透了。会议多,文章长,讲话也长,内容重复,新的语言不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练。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起草,要求不得超过5000字,我完成了任务。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我建议抓一下这个问题。”
邓小平再一次和关广富、郭树言握了握手,他强调了一句:要多干实事,少讲空话。
画外音
这是邓小平此次南巡路上第一次公开发言。话是他在空旷的月台上对湖北省的两个要员讲的,但声音很快在北京高层传开了。关广富和郭树言迅速将谈话内容整理后,传往深圳“邓办”的同志,同时又迅速把记录稿传到了北京。
(三)“要抓住机遇,现在就是好机遇”
1992年1月18日下午。长沙火车站。
下午4时,专列缓缓驰长沙的车站。长沙是毛泽东的故乡。建于1970年代的长沙火车站站台大气、宽敞,成了仅次于首都北京火车站的第二大客运站。
专列停稳,早就等候在月台上的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快步登上专列。他没有像湖北省的关广富和郭树言那么老老实实傻呆在贵宾室里。
寒暄过后,熊清泉请邓小平下车散步,看看长沙火车站,邓小平高兴地答应,随即健步下车。邓小平兴致很高,边走边聊。熊清泉见邓小平兴致很高,重视情况汇报,就把湖南改革开放的战略、思路、目标作了简略介绍。邓小平高兴地说:“构想很好。实事求是,从湖南实际出发,就好嘛!”“要抓住机遇,现在就是好机遇。”他针对湖南前几年改革开放晚、步子慢的情况,严肃指出: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经济发展要快一些,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那严肃的目光里隐含着一丝微笑。
画外音
相比在武汉的讲话,邓小平这次说的很直白,“要抓住机遇,现在就是好机遇”,“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经济发展要快一些”。在武汉,小平讲:“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开,尽是会议……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这本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不争论”,点到为止。但有人假装不明白。
(四)“那些人尽讲屁话!”
1992年1月19日。深圳。
上午9时,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专列到达深圳罗湖站。邓小平的女儿毛毛搀扶着小平下车。在月台上恭候多时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深圳市委书记李灏等已在此等候多时。
一阵喧哗后,深圳迎宾馆桂园别墅变得静悄悄。只有负责接待安排的陈开枝这屋进,那屋出,安排吃饭,布置参观。邓小平一看到陈开枝,马上说道:“出去转转。”
他非常急切。别人把深圳说得一塌糊涂,说资本主义复辟了,到底是怎么情况啊,他急需确认。
邓小平车队在深圳东南西北地转了一大圈。望着窗外的高楼矮树,看着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邓小平沉默了很久的嘴巴开始说话了。显然,他兴致很高,他对身边的谢非说:“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汽车到了桂园别墅门口,中巴车门打开,邓小平下了车,显然他的话还没有讲完,他踩在车梯上,回头说出一句话,一句令人意料不到的话,邓小平说:“那些人尽讲屁话!”
画外音
在中国的领袖里,敢于用这种口气和方式说话的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湖南农民的儿子,一个是四川农民的儿子;一个爱吃辣椒,另一个每顿饭也不能少了辣椒;毛泽东属小龙,邓小平属大龙;一个没有要大元帅军衔,另一个也没要元帅军衔。
(五)“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1992年1月20日。深圳。 邓小平站在深圳第一高楼——国贸大厦53楼观光层巨大的玻璃墙边,随着旋转观光层的转动,鸟瞰深圳的远山近水,阔街高厦。他身后是一群级别很高的官员。他开始讲话。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静默似痴,大智若愚。以简驭繁,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这是邓小平的风格。他指着窗外的一片高楼大厦,打开了话匣子:“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
最后,邓小平讲出了他此次南行的谜底,他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它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画外音
真佛语如同平常言,大政治就是大实话。邓小平又用平自无奇、淡似无味的大白话道出了他此次南巡的大象之形,大羹之味的真经。1949年以后,“左”和“右”是中国人生活的一个分水岭,一个怪名词,一种文化的变种。沾上右,让你血流成河。沾上左,就能让他人俯首帖耳。
现在,邓小平用犀利的手术刀,轻轻划了一个口,那个脓肿的年代就流出了黑血,流出了脓水。恶臭,难嗅。邓小平把这用血贴上的政治标签摘下来,并在那儿画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六)“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1992年1月23日。深圳到珠海的船上。
9点40分,邓小平登上了拱北海关902快艇,在二层前舱坐稳。谢非铺开一张广东省地图。戴上老花镜的邓小平边听边看。
谢非:“广东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片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为‘第一世界’;一片是粤东粤西平原地区为‘第二世界’。”邓小平:“那余下的是‘第三世界’了?”谢非:“是,广东省广大山区经济比较落后,为‘第三世界’。我们正努力缩小贫富地区的差距,力争下个世纪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
邓小平点点头,用浓重的四川话说:“要得。”他接着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邓小平说出了他的那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还说:“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接下来的话就更有针对性了:我告诉你们,你们别被那些假马列主义者用本本吓唬住了,我邓小平就没有读过多少书,没读过多少大部头。读过《共产党宣言》,读过《联共(布)简史》,但是我掌握他们的实质,毛主席说要实事求是。你们查一查,我们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有哪一条是从马克思、列宁、毛主席书上抄来的,没有!查一查哪一条是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没有!我们是按照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来制定的。
画外音
后来,参与全程接待邓的陈开枝回忆说,这是老人家讲话最多、最系统的一次,也是最激动的一次,从深圳坐船到珠海一个小时,他整整讲了一个钟头。老人家说得好激动,手都颤抖:“你们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别管他那一套。治理整顿有什么功劳?顶多是稳的功劳。”“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谁反对改革开放谁都没有好下场,你们得把他打倒!”
(七)“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
1992年1月25日。珠海。
邓小平来到了与澳门一箭之遥的拱北口岸,在粤海大厦的旋转餐厅,他说:“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次十三届八中全会开得好,肯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一变就人心不安,人们就会说中央的政策变了。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
画外音
邓小平离开珠海后不久,珠海市委市政府就举行了“珠海市首届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励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政府给予科技人员最高的物质奖励。这一年7月,史玉柱把公司总部搬到珠海。同样是在这一年,已被芜湖市有关部门以经济问题立案侦查的3年之久的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九,因邓小平在谈话中再一次点了他的名,而被无罪释放。
(八)老大来了就不难。邓小平就是老大
1992年1月29日。广州火车站。
斜阳挂角,云薄烟轻。下午5点40分。邓小平的车队直接开到了广州火车站的站台。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军区、广州警备区的主要首脑都聚集在站台上。邓小平从中巴车下来,和送行的人们一一握手,打招呼。在站台上早已准备好的合影席上坐定。
咔嚓一声,定格在广州火车站。
这是一张历史的镜头。那些坐在一排,站在二排三排的南中国的重要首脑,他们看到了镜头,更看到一种角度,一个方向。
20分钟后,专列启动了。谢非望着踏上专列的邓小平,望着他那头上的丝丝白发,望着他那风尘仆仆的身影,鼻子有点酸。
广州有句俗话: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来了就不难。邓小平就是老大。
谢非清楚地记得,邓小平视察南方在广东逗留了11天,仅仅休息了两天时间,其余时间天天到基层实地考察。他不顾年事已高,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谈。他在视察期间没开过一次会,所有的重要谈话都是在路上、在现场边看边谈。
他说:小平同志这些谈话看似即兴而讲,实则是深思熟虑、有感而发。小平同志的谈话回答了关于改革开放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得失,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开枝则说:“实践证明了:老人家不是来休息的。后来,有人问为什么邓小平临终没有遗嘱?他是清醒的嘛。我说,邓小 平早就讲过了,南方谈话就是他最后留给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交代。所以南行之后,尽管邓小平还有其他讲话,也都是这个讲话的补充。”
画外音
邓小平的专列驰离了广州,邓小平的远见留在了广东。风向转了,广东香起来了。改革开放火起来了。邓小平南行的1992年2月以后,有多位中央领导来广东视察。按照中央警卫局对国家领导人外出视察实行的保卫等级来看,那一年,来广东的中央领导的人数和次数仅次于北京,超过上海。
(九)“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
1992年1月31日-2月21日。上海。
1月31日早晨7时,列车抵达上海,吴邦国、黄菊等上海市领导来车站迎接邓小平,并陪同到住地西郊宾馆。
上海,是邓小平此次南巡的最后一站。他微笑着说,我来过年,要看看南浦大桥,看看上海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告诫上海市领导说,“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
2月10日,天气虽然晴朗,但春寒料峭,最高气温只有7摄氏度,地处上海西南的漕河泾工业开发区,地势开阔,西北风长驱直入,显得格外寒冷。但是,邓小平仍不顾严寒,来到上海贝岭微电子公司考察。看着厂区里那些引进的先进设备,邓小平向周围陪同的上海领导发问道:“你们看,这些设备是姓‘资’还是姓‘社’?”吴邦国回答:“姓‘社’。”邓小平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它们姓‘社’。资本主义国家的设备、技术、管理,拿来为我们社会主义所用,那就是姓‘社’了。”
接着,邓小平又为在场同志分析,前苏联原是一个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由于闭关自守而导致落后,最后落得个国家解体的悲剧。他加重语气强调:“关键是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画外音
1992年2月4日,农历壬中年大年初一,《解放日报》头版率先发表了题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要讲一百年》的署名评论,主要论点来自邓小平南巡谈话,引起的热议,与一年前发表“皇甫平”文章的遭遇截然相反。风向真的变了。来源:《决断:邓小平最后一次南行》、《1990年至2002年中国实录》、《变化》、新华网等。整理:张远方
潘宁、年广久:与邓小平南巡结缘的小人物
邓小平的南巡不仅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还改变了一些小人物的命运,变成了中国商业史上的“大人物”。
潘宁设计“偶遇”邓小平
1984年是科龙电器创始人潘宁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谈话后,科龙电器的前身珠江冰箱厂正式成立,潘宁出任厂长。但之后,遭遇体制的弊端。1992年,邓小平的再次南巡,让潘宁看到了希望。
有一种看法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巡,行程上本没有珠江冰箱厂,是一次“即兴”安排。邓小平结束了在珠海的视察,乘汽车前往广州,途经顺德县容奇开发区。车队行至珠江冰箱厂附近时,有陪同人员提议下车小便,于是车队就近进了珠江冰箱厂的办公大楼。民间传言认为,这其实是陪同人员的一个小小“花招”,就是潘宁暗中安排的。
邓小平离开珠江冰箱厂1个月后,顺德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全省综合改革的试点市。这次综合改革试点的核心正是产权改革。潘宁成为这轮产权改革中的先行者。但潘宁却始终没能改变科龙面对的中国特色的政企不分。1999年4月,潘宁卸任董事长,科龙黄金时代就此结束。
三次拯救“傻子”年广久
受惠于邓小平南巡东风的还有“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1979年,他雇了12个人。而当时雇用7个人以下算个体户;而雇用8个人以上,就变成资本主义的私营企业了。于是,一场带有浓烈的意识形态特征的大辩论开始了。1980年,邓小平知晓此事后,表示先“放一放”和“看一看”。
1983年,年广久雇工增加到103人,再次引起轩然大波。邓小平的发话再次救了年广久。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说:“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1989年底,私营经济再度成为灰色名词,芜湖市突然对年广久的经济问题立案侦查。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再次谈到“傻子瓜子”。3月13日,年广久被宣告无罪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