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年仅三十五岁,却拥有大胆想象力与冒险精神的艺术家,古典音乐世界的改革创新倡导者,《每日电信报》笔下“清新脱俗,不凡灵感”的诠释者。
耶路撒冷,作为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圣地,已然成为多种文化与民族的聚集地。历史的延续性与生命的创造力在这片土地上交融共生,渗透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滋养着在其中生活着的子民。1977年的夏天,一对热爱艺术的以色列夫妇喜迎家中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取名戴维·科雷萨默(David Greilsammer)。其实在科雷萨默尚未出生之前,他的母亲就早早为他制定了成为一名钢琴家的目标,早早购置了一台雅马哈钢琴放于家中,因为夫妇俩坚信,文化的培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富有艺术气息的家庭环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谢这对夫妇,正因为他们,当代音乐界才拥有了戴维·科雷萨默:一位年仅三十五岁,却拥有大胆想象力与冒险精神的艺术家,古典音乐世界的改革创新倡导者,《每日电信报》笔下“清新脱俗,不凡灵感”的诠释者。
科雷萨默六岁开始在耶路撒冷著名的拉宾音乐学院学习。成长的岁月里,钢琴几乎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一边学习,一边已经能以未成年人的身份进行表演。当时,只是觉得弹奏钢琴这件事对我来说很重要,但真正意识到钢琴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在以色列服兵役期间。”在以色列,每个十八到二十九岁的男性都有义务服兵役,虽然对于将有一段时间远离钢琴这件事科雷萨默早有心理准备,但真当身处其中时,他回忆说自己完全被对钢琴的想念而吓坏了,几近抓狂。“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人们常说的‘失去方知珍惜’的感觉。这段服兵役时期的煎熬让我突然之间找到了自我,并开始重新思考对人生的规划。”
于是,一结束兵役,科雷萨默立即坐上前往纽约的飞机,奔向朱利亚音乐学校,师从耶荷娃·卡普林斯基(Yoheved Kaplinsky)教授,用六年时间进修了钢琴及指挥专业。之后,拜美国钢琴家、因独特音乐教育方法而身名远播的理查德·古德(Richard Goode)为师,继续深造。“理查德·古德真正打开了我的眼界。”一讲到恩师,科雷萨默就难掩内心的激动,“他的上课方法与我接触过的任何一位老师都不一样。他的课一般会持续三至四个小时,期间除了练琴,我们还会讨论各自所看的书籍、绘画、节目……这正是我所梦想的学习方式。”
从这一刻起,这个男孩身上的不安分因子与不走寻常路的欲望被慢慢激发。
科雷萨默认为,古典音乐在本质上有一些问题,它关注的还是过去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演奏大部分已经去世了的作曲家的作品,对他们的曲谱毕恭毕敬,希望从创作于四百年前的音乐中寻找自己的灵感和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古典音乐家。”他觉得这就是问题的开始。一种艺术一旦太过于关注过去,它就很难再活在当下。于是,流淌在血液中对历史的敬意以及对新生命的创造欲慢慢在体内积聚着能量,直到有一天遇到一群与他有着同样渴望与信念的年轻艺术家,共同创立了名为“Suedama Ensemble”的合奏团,在音乐界产生了不小的轰动。“Suedama”这个词是莫扎特名字“Amadeus”倒叙的拼写,从乐团名上就能看出科雷萨默对打破成规的坚定决心。“对于古典音乐圈内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我一直持有不同的意见,”科雷萨默说,“我想要用我自己的方式做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尝试。因此我决定与一支同样全新的乐团合作。我们录了两张莫扎特协奏曲专辑,收录的都是录音的热门选曲。它们几乎被所有的大师都演释过,但我们希望抛开这些既有的束缚,把它们作为初次被演奏的作品进行诠释。”正是由于他坚持自己内心对作品的理解,这张莫扎特协奏曲的唱片广受赞誉。科雷萨默承认自己是个“有些痴迷于挣脱过去束缚的人”。
2004年,他于纽约林肯中心举办了个人第一场独奏音乐会,受到《纽约时报》的大力赞扬,并由此受到世界的瞩目,开始受邀于世界各大艺术节、音乐节及乐团进行演出。2005年,科雷萨默与美国古典音乐厂牌Vanguard Classics签订了生平第一张录音合约,作为钢琴兼指挥录制了向莫扎特早期钢琴协奏曲致敬的一首作品。这张唱片受到了乐评人及听众的广泛好评,并为他带来了法国音乐厂牌Naive的独家合约邀请。在Naive旗下,科雷萨默共录制了三张专辑,分别获得不同的奖项:钢琴独奏专辑《fantaisie_fantasme》,诠释了巴洛克与当代音乐两个不同世界的相遇,被《星期日泰晤士报》选为“2007年最佳专辑”;与Suedama合奏团合作,作为钢琴家与指挥录制的《莫扎特第二十二与二十四号协奏曲》专辑几乎赢得了一致的称赞和肯定;《巴黎普莱耶音乐厅现场音乐会录音》专辑,与法国国家广播电台新爱乐管弦乐团(Nouvel 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合作,演释了亚历山大·汤斯曼(Alexandre Tansman)、娜缇娅·布朗热(Nadia Boulanger)以及乔治·格什温的作品。其中汤斯曼与布朗热的作品都是世界首次录音。
科雷萨默抱有强烈的信念,认为古典音乐世界需要向新观众敞开。每年,他都会向一些年轻的作曲家委约作品,并尽可能地在他的音乐会曲目中加入近当代作品。每年,他都会发起融合了舞蹈、戏剧和音乐等多种元素的原创项目,同时还有特别为孩子准备的音乐教育活动。
在古典音乐界的活跃表现,使得科雷萨默在2009年受到日内瓦室内管弦乐团的邀请,担任乐团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在他的带领下,乐团不仅拓展了曲目演释类型、尝试新作品的世界首演,还在新的场地举办创新式项目。乐团除了与更多的世界级艺术家合作之外,还推出了许多针对年轻观众的互动曲目。2011年6月,科雷萨默携日内瓦室内管弦乐团在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上的演出被媒体评价为是一次“升华的演出”。
作为一名被广泛认可的莫扎特作品独特诠释者及专家,科雷萨默把他事业中的很大一块重心都献给了莫扎特。除了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奏并指挥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之外,他还于2008年的巴黎一日马拉松上,演奏了莫扎特的所有钢琴奏鸣曲。他对于巴洛克与当代音乐的诠释同样受人瞩目,生来大胆的个性令他在音乐会上时常会即兴创作出独特的作品。最著名的要属《门》了,2010年首演于纽约林肯中心,被《纽约时报》盛赞为“精致至极”。同年年底,他在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举办的独奏会获得空前赞誉。当谈到那场激动人心的音乐会时,他表示在选择演出曲目时,更倾向于能带给听众更多东西。“这场音乐会不是我最疯狂的音乐会,至少所有演奏的曲目是耳熟能详的,对我来说也是相对保守的。但音乐会的概念非常冒险及大胆,因为我找到了原本相距甚远的两个世界在某一刻的联结点。”
科雷萨默说他平时最爱做的事,就是从看似毫无关系、相距甚远的事物身上找出联结点,使其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火花。这样的思考与做法渗透到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种对世界的理解方式可以使自己安静下来,”他说,“到那时为止,我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总会在某一个时间回到真正属于我的地方。”
2011年,科雷萨默正式签约索尼唱片,合作的第一张钢琴独奏专辑《对话巴洛克》(Baroque Conversations)即将于2012年春天发行。专辑的构思源于为什么两个不同的音乐世界无法彼此对话,他希望找到一扇门,打开它就能找到他从小就一直追寻的梦想。不管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还是当代音乐,都是它们那个时代下的产物,音乐造就了穿越时空对话的可能性。专辑中的曲目被分成四个章节,从顺序上交替安排着两个不同时期的作品。用心倾听,音乐的对话,即将穿越时空,在交汇时产生的微光,看到希望。
耶路撒冷,作为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圣地,已然成为多种文化与民族的聚集地。历史的延续性与生命的创造力在这片土地上交融共生,渗透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滋养着在其中生活着的子民。1977年的夏天,一对热爱艺术的以色列夫妇喜迎家中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取名戴维·科雷萨默(David Greilsammer)。其实在科雷萨默尚未出生之前,他的母亲就早早为他制定了成为一名钢琴家的目标,早早购置了一台雅马哈钢琴放于家中,因为夫妇俩坚信,文化的培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富有艺术气息的家庭环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谢这对夫妇,正因为他们,当代音乐界才拥有了戴维·科雷萨默:一位年仅三十五岁,却拥有大胆想象力与冒险精神的艺术家,古典音乐世界的改革创新倡导者,《每日电信报》笔下“清新脱俗,不凡灵感”的诠释者。
科雷萨默六岁开始在耶路撒冷著名的拉宾音乐学院学习。成长的岁月里,钢琴几乎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一边学习,一边已经能以未成年人的身份进行表演。当时,只是觉得弹奏钢琴这件事对我来说很重要,但真正意识到钢琴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在以色列服兵役期间。”在以色列,每个十八到二十九岁的男性都有义务服兵役,虽然对于将有一段时间远离钢琴这件事科雷萨默早有心理准备,但真当身处其中时,他回忆说自己完全被对钢琴的想念而吓坏了,几近抓狂。“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人们常说的‘失去方知珍惜’的感觉。这段服兵役时期的煎熬让我突然之间找到了自我,并开始重新思考对人生的规划。”
于是,一结束兵役,科雷萨默立即坐上前往纽约的飞机,奔向朱利亚音乐学校,师从耶荷娃·卡普林斯基(Yoheved Kaplinsky)教授,用六年时间进修了钢琴及指挥专业。之后,拜美国钢琴家、因独特音乐教育方法而身名远播的理查德·古德(Richard Goode)为师,继续深造。“理查德·古德真正打开了我的眼界。”一讲到恩师,科雷萨默就难掩内心的激动,“他的上课方法与我接触过的任何一位老师都不一样。他的课一般会持续三至四个小时,期间除了练琴,我们还会讨论各自所看的书籍、绘画、节目……这正是我所梦想的学习方式。”
从这一刻起,这个男孩身上的不安分因子与不走寻常路的欲望被慢慢激发。
科雷萨默认为,古典音乐在本质上有一些问题,它关注的还是过去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演奏大部分已经去世了的作曲家的作品,对他们的曲谱毕恭毕敬,希望从创作于四百年前的音乐中寻找自己的灵感和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古典音乐家。”他觉得这就是问题的开始。一种艺术一旦太过于关注过去,它就很难再活在当下。于是,流淌在血液中对历史的敬意以及对新生命的创造欲慢慢在体内积聚着能量,直到有一天遇到一群与他有着同样渴望与信念的年轻艺术家,共同创立了名为“Suedama Ensemble”的合奏团,在音乐界产生了不小的轰动。“Suedama”这个词是莫扎特名字“Amadeus”倒叙的拼写,从乐团名上就能看出科雷萨默对打破成规的坚定决心。“对于古典音乐圈内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我一直持有不同的意见,”科雷萨默说,“我想要用我自己的方式做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尝试。因此我决定与一支同样全新的乐团合作。我们录了两张莫扎特协奏曲专辑,收录的都是录音的热门选曲。它们几乎被所有的大师都演释过,但我们希望抛开这些既有的束缚,把它们作为初次被演奏的作品进行诠释。”正是由于他坚持自己内心对作品的理解,这张莫扎特协奏曲的唱片广受赞誉。科雷萨默承认自己是个“有些痴迷于挣脱过去束缚的人”。
2004年,他于纽约林肯中心举办了个人第一场独奏音乐会,受到《纽约时报》的大力赞扬,并由此受到世界的瞩目,开始受邀于世界各大艺术节、音乐节及乐团进行演出。2005年,科雷萨默与美国古典音乐厂牌Vanguard Classics签订了生平第一张录音合约,作为钢琴兼指挥录制了向莫扎特早期钢琴协奏曲致敬的一首作品。这张唱片受到了乐评人及听众的广泛好评,并为他带来了法国音乐厂牌Naive的独家合约邀请。在Naive旗下,科雷萨默共录制了三张专辑,分别获得不同的奖项:钢琴独奏专辑《fantaisie_fantasme》,诠释了巴洛克与当代音乐两个不同世界的相遇,被《星期日泰晤士报》选为“2007年最佳专辑”;与Suedama合奏团合作,作为钢琴家与指挥录制的《莫扎特第二十二与二十四号协奏曲》专辑几乎赢得了一致的称赞和肯定;《巴黎普莱耶音乐厅现场音乐会录音》专辑,与法国国家广播电台新爱乐管弦乐团(Nouvel 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合作,演释了亚历山大·汤斯曼(Alexandre Tansman)、娜缇娅·布朗热(Nadia Boulanger)以及乔治·格什温的作品。其中汤斯曼与布朗热的作品都是世界首次录音。
科雷萨默抱有强烈的信念,认为古典音乐世界需要向新观众敞开。每年,他都会向一些年轻的作曲家委约作品,并尽可能地在他的音乐会曲目中加入近当代作品。每年,他都会发起融合了舞蹈、戏剧和音乐等多种元素的原创项目,同时还有特别为孩子准备的音乐教育活动。
在古典音乐界的活跃表现,使得科雷萨默在2009年受到日内瓦室内管弦乐团的邀请,担任乐团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在他的带领下,乐团不仅拓展了曲目演释类型、尝试新作品的世界首演,还在新的场地举办创新式项目。乐团除了与更多的世界级艺术家合作之外,还推出了许多针对年轻观众的互动曲目。2011年6月,科雷萨默携日内瓦室内管弦乐团在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上的演出被媒体评价为是一次“升华的演出”。
作为一名被广泛认可的莫扎特作品独特诠释者及专家,科雷萨默把他事业中的很大一块重心都献给了莫扎特。除了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奏并指挥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之外,他还于2008年的巴黎一日马拉松上,演奏了莫扎特的所有钢琴奏鸣曲。他对于巴洛克与当代音乐的诠释同样受人瞩目,生来大胆的个性令他在音乐会上时常会即兴创作出独特的作品。最著名的要属《门》了,2010年首演于纽约林肯中心,被《纽约时报》盛赞为“精致至极”。同年年底,他在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举办的独奏会获得空前赞誉。当谈到那场激动人心的音乐会时,他表示在选择演出曲目时,更倾向于能带给听众更多东西。“这场音乐会不是我最疯狂的音乐会,至少所有演奏的曲目是耳熟能详的,对我来说也是相对保守的。但音乐会的概念非常冒险及大胆,因为我找到了原本相距甚远的两个世界在某一刻的联结点。”
科雷萨默说他平时最爱做的事,就是从看似毫无关系、相距甚远的事物身上找出联结点,使其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火花。这样的思考与做法渗透到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种对世界的理解方式可以使自己安静下来,”他说,“到那时为止,我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总会在某一个时间回到真正属于我的地方。”
2011年,科雷萨默正式签约索尼唱片,合作的第一张钢琴独奏专辑《对话巴洛克》(Baroque Conversations)即将于2012年春天发行。专辑的构思源于为什么两个不同的音乐世界无法彼此对话,他希望找到一扇门,打开它就能找到他从小就一直追寻的梦想。不管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还是当代音乐,都是它们那个时代下的产物,音乐造就了穿越时空对话的可能性。专辑中的曲目被分成四个章节,从顺序上交替安排着两个不同时期的作品。用心倾听,音乐的对话,即将穿越时空,在交汇时产生的微光,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