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贴近生活,取源泉
巴金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现在的小学生写作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搜索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是着笔于自己的概念。这种捏造出来的作文不免陷入“假大空”的误区。其实,我们的周围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大自然是有声有色的,如果能细致地观察周边,积极地投入实践,认真地体味感悟,就可以发现生活是一切素材的重要源泉。像林海英的《爸爸的花儿落了》、高尔基的《童年》、萧红的《祖父的园子》都是描写生活的典范。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要具备素材意识,教师喜爱写作,喜爱观察周围的事物,寻找别人易忽视的东西,才能带动他的学生多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从“生活琐事”中寻找新奇生动的写作素材,从而带学生走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困境。
二、拟好标题,文一半
秦牧说:“好的题目,总是概括性很强,饶有深意,引人深思,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双明慧的眼睛,往往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但命题作文往往会限制小学生的写作思路,狭小的范围怎能唤起他们平日里的所遇、所见、所闻、所事?命题作文也会扼杀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看到题目就难上心头,作文时或言之无物,或照搬照抄,或胡编瞎造,造成了学生无能力作文。长此以往学生怎能不怕作文?例如:第六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是介绍自己,很多学生起的题目“干瘪乏味”,不是《我》就是《说说我自己》……面对这种现状,我便做起自我介绍来,并命题为《爱看书的我》,拟出了许多有新意又能概括自己特点的题目来,如《爱哭鼻子的我》、《我——一个假小子》、《我为自己画张像》、《嘿,我这个人》等。当然教师给予适当的命题作文还是必要的,但必须是一个好题目,比如《生日礼物》、《50年后的我们》《假如我是班主任》,这是训练学生审题、取材、组材等的重要手段。每课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小练笔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三、层次井然,明中心
现在很多学生虽然找好了写作材料,但在写作时总是东拉西扯,颠三倒四,逻辑思维混乱,作文自然出彩不了。
在作文课上,老师的教学思路要清晰、条理要分明、重点要突出、点面要结合、组织要严谨。以符合习作内容的故事引入,再让学生分享自己有趣的亲身经历,从而自然引入两个题材不同的示范片段,接着让学生自己写一个片段,要求“中心要明确和条理要清楚”。中心是作文的统帅,有了明确的中心,选材行文才会集中。按一定的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文章才有条理性。
四、千锤万炼,出佳作
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相传,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才满意。经典名著《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刪五次。”
叶圣陶也曾说过:“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所以一篇佳作的诞生,必定经历反复修改的。那么如何修改呢?
首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锤词炼字。例如,在教学叶圣陶先生的《荷花》时,“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中的“冒”字用得特别巧妙,写出了荷花的生机与活力。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里“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的“封”字写出了树木葱茏、枝叶繁茂的样子,“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的“浸”字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浓雾笼罩着森林的景象。
其次,鼓励孩子自主修改作文。这不仅能让孩子明确写作标准,也能在提高孩子的鉴赏能力。关于修改作文,可分为几个小步骤:第一步,自查,更正错别字和病句;第二步,互查,同桌之间,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检查修改;第三步,师评,教师点评,提建议;第四步,定稿,结合同学与教师的修改意见,最终确定作文内容。
经过这反反复复修饰润色,相信比“一气呵成”的作文更让人眼前一亮。
五、佳作欣赏,展风采
展示即展现,显示,摆出来让人看。作文展示的意义就在于让展示者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着被展示者的创作欲望。通过展示,以点带面,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爱上写作。
1.作为范文分享
每周的习作评赏会上,我都会选取几篇优秀作文与孩子们共同评赏,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比陌生人写的范文更有亲近感,消除了“佳作”的距离感,使人感觉写好作文并不很难。
2.举办“优秀作品展”
搜集学生佳作,张贴在教室“习作栏”上,既能让其他学生随时随地地欣赏和学习“佳作”,又能鼓励作者再接再厉。
3.寻找报刊杂志投稿途径
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争取在刊面上崭露头角的机会。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微信朋友圈,QQ空间上都可以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的平台。各种自我风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个性更张扬了,对写作的兴趣也日益浓厚。
六、总结
趣味横生的习作课堂构建,初衷是为孩子构建良好的写作平台,通过对素材的选取,对题目的拟定,对文章结构的搭建,对内容的修改,对成文的展示,让学生对“佳作”有迹可循,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尽量做到人人都能作文,处处能出佳作。
巴金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现在的小学生写作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搜索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是着笔于自己的概念。这种捏造出来的作文不免陷入“假大空”的误区。其实,我们的周围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大自然是有声有色的,如果能细致地观察周边,积极地投入实践,认真地体味感悟,就可以发现生活是一切素材的重要源泉。像林海英的《爸爸的花儿落了》、高尔基的《童年》、萧红的《祖父的园子》都是描写生活的典范。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要具备素材意识,教师喜爱写作,喜爱观察周围的事物,寻找别人易忽视的东西,才能带动他的学生多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从“生活琐事”中寻找新奇生动的写作素材,从而带学生走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困境。
二、拟好标题,文一半
秦牧说:“好的题目,总是概括性很强,饶有深意,引人深思,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双明慧的眼睛,往往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但命题作文往往会限制小学生的写作思路,狭小的范围怎能唤起他们平日里的所遇、所见、所闻、所事?命题作文也会扼杀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看到题目就难上心头,作文时或言之无物,或照搬照抄,或胡编瞎造,造成了学生无能力作文。长此以往学生怎能不怕作文?例如:第六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是介绍自己,很多学生起的题目“干瘪乏味”,不是《我》就是《说说我自己》……面对这种现状,我便做起自我介绍来,并命题为《爱看书的我》,拟出了许多有新意又能概括自己特点的题目来,如《爱哭鼻子的我》、《我——一个假小子》、《我为自己画张像》、《嘿,我这个人》等。当然教师给予适当的命题作文还是必要的,但必须是一个好题目,比如《生日礼物》、《50年后的我们》《假如我是班主任》,这是训练学生审题、取材、组材等的重要手段。每课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小练笔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三、层次井然,明中心
现在很多学生虽然找好了写作材料,但在写作时总是东拉西扯,颠三倒四,逻辑思维混乱,作文自然出彩不了。
在作文课上,老师的教学思路要清晰、条理要分明、重点要突出、点面要结合、组织要严谨。以符合习作内容的故事引入,再让学生分享自己有趣的亲身经历,从而自然引入两个题材不同的示范片段,接着让学生自己写一个片段,要求“中心要明确和条理要清楚”。中心是作文的统帅,有了明确的中心,选材行文才会集中。按一定的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文章才有条理性。
四、千锤万炼,出佳作
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相传,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才满意。经典名著《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刪五次。”
叶圣陶也曾说过:“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所以一篇佳作的诞生,必定经历反复修改的。那么如何修改呢?
首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锤词炼字。例如,在教学叶圣陶先生的《荷花》时,“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中的“冒”字用得特别巧妙,写出了荷花的生机与活力。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里“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的“封”字写出了树木葱茏、枝叶繁茂的样子,“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的“浸”字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浓雾笼罩着森林的景象。
其次,鼓励孩子自主修改作文。这不仅能让孩子明确写作标准,也能在提高孩子的鉴赏能力。关于修改作文,可分为几个小步骤:第一步,自查,更正错别字和病句;第二步,互查,同桌之间,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检查修改;第三步,师评,教师点评,提建议;第四步,定稿,结合同学与教师的修改意见,最终确定作文内容。
经过这反反复复修饰润色,相信比“一气呵成”的作文更让人眼前一亮。
五、佳作欣赏,展风采
展示即展现,显示,摆出来让人看。作文展示的意义就在于让展示者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着被展示者的创作欲望。通过展示,以点带面,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爱上写作。
1.作为范文分享
每周的习作评赏会上,我都会选取几篇优秀作文与孩子们共同评赏,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比陌生人写的范文更有亲近感,消除了“佳作”的距离感,使人感觉写好作文并不很难。
2.举办“优秀作品展”
搜集学生佳作,张贴在教室“习作栏”上,既能让其他学生随时随地地欣赏和学习“佳作”,又能鼓励作者再接再厉。
3.寻找报刊杂志投稿途径
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争取在刊面上崭露头角的机会。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微信朋友圈,QQ空间上都可以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的平台。各种自我风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个性更张扬了,对写作的兴趣也日益浓厚。
六、总结
趣味横生的习作课堂构建,初衷是为孩子构建良好的写作平台,通过对素材的选取,对题目的拟定,对文章结构的搭建,对内容的修改,对成文的展示,让学生对“佳作”有迹可循,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尽量做到人人都能作文,处处能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