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生活素材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展开分析;第三部分对生活素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更加有效运用进行了探讨;第四部分是本篇论文的结语。
【关键词】生活素材;小学语文;有效运用
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必须围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小学生的感性思维的建立。那么生活中的素材要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小学语文教育中呢?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许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育之后又反馈于生活,所以生活素材的选用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
一、 生活素材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联系
(一) 小学语文教育来自生活
我们从出生以来周围所有的事物,包括我们最开始认识的简单事物、对他们的感触,或者是进一步的思考,都是我们的生活素材。素材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又何尝不是如此。许多生活素材会被写入语文课本中,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爬天都峰》讲述的就是作者在爬山的过程中,遇到一位老爷爷,他们约定一起爬上山顶的故事。课文很简单,记叙了一件平时生活中普通人也会做的事情,文章的最后让我们明白:人与人相互鼓励会走得更远。
(二) 语文教育丰富生活素材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事物,这些都是生活素材。生活素材最大的特点除了普遍性,应该就是实用性。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的课本《燕子》这一课中,作者就以生活中常见的燕子为描述对象,对燕子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课文除了教学生去描写燕子本身之外,更教他们举一反三,运用同样的方法来描写其他生活中的类似动物。除此之外,学生还会了解到燕子是一种候鸟,学习到候鸟的特征;将来在生活中遇到候鸟时,他们就会联系燕子的特性,从而深化候鸟这一概念。
(三)素材应用的必要性
生活素材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说生活素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是判断小学语文教育成功的一个标准。小学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年龄大多集中在七岁到十三岁之间。他们的形象思维发展得很好,但是抽象思维相对来说就弱一点。生活素材运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适应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模式一成不变
我国的课堂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变的教学模式使老师更容易接受,因为从小我们受的教育模式就是如此,一旦自己做了老师以后依旧会采取这一模式。这导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还是与以往相仿,老师大多会让学生认识生字词,总结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中心思想。除此之外,老师会参照考试常考的问题,结合课本给學生讲课文。老师参照以考促教的原则来进行教学,在无形中灌输了“考试是重点”的思想,也就是考什么学什么,如果不考就是不重要,学生大多会形成这样的固定思维。
(二)生活素材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缺失
我国的教育模式一成不变,导致小学语文教育产生了许多问题。老师以固有的模式去讲课,很难突破现有的状态,小学语文教育就会缺乏生气,少了活力。许多学生在中学以后会表现出对语文的冷漠,甚至是反感的态度,这些都跟从小接受的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贴近生活,但是由于教师关注的点不同,目前生活素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很少得到运用。
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效运用生活素材的具体措施
(一)以PPT的形式展示生活素材
小学语文教育涉及各种各样的生活素材,要把生活素材有效运用在教学中,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手段。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PPT的形式,把生活素材在课堂上给同学展示出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课本《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PPT,从小蝌蚪最初的形态开始展示,一步步介绍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最后使学生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虽然我们在生活中也能看到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各个阶段,但是一个不善于观察事物变化的人很难注意这样的过程。正是由于PPT的使用,学生对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在课堂中让学生讲述生活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当有一些互动。人与人的互动需要双方的注意力,因此师生互动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也能够让不同的同学讲述自己的经历与想法,从而扩充大家对生活素材的积累。例如,老师在讲三年级课文《风筝》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讲一些自己的经历,比如如何制作风筝,怎样去放风筝,或者叙述一些有关风筝的故事,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把生活素材运用到小学语文教育中去。
(三)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生活素材的收集讨论
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的学习方法适用于所有的科目。小学语文教学同样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来收集生活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所讲的课文内容制定一个主题,让学生每周定期收集一定数量的生活素材,分小组讨论,集中统一意见后再交给老师,老师再针对学生收集的结果所呈现的问题进行评讲。
(四)鼓励学生写作时加入生活素材
写作原本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学生能够把生活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就是生活素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有效运用的表现之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生活素材,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生活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作文课上,教师可以用常见的生活素材来作为写作的对象。比如教师在讲三年级教材中《灰雀》一文时,可以根据这篇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熟悉的动物来描写,把生活素材运用到作文中,使作文更加真实生动。
(五)运用阅读知识反思生活素材
生活素材不仅仅是人们平时的见闻,也可能是来自不同的渠道的间接信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来源途径的多元化,小学生接触的课外读物、电子信息也越来越多,小学生的阅读量越来越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系现实中的生活素材,把间接得到的信息与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对比。学生进行了思考后,会对生活素材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建立感性世界的主要途径,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能通过身边的事物去感受课本上的内容。学生的语文课程不仅仅停留在小学,他们只要接受教育,就一定会接受语文教育。如果把生活素材带进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他们不仅会喜欢上语文,更能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强.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J].华章,2015(16):30-30.
[2]陈松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的运用策略[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22):90-90.
[3]王云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5(16):121-122.
[4]周宏伟.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究[J]. 新课程:小学, 2016(3):50-51.
【关键词】生活素材;小学语文;有效运用
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必须围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小学生的感性思维的建立。那么生活中的素材要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小学语文教育中呢?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许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育之后又反馈于生活,所以生活素材的选用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
一、 生活素材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联系
(一) 小学语文教育来自生活
我们从出生以来周围所有的事物,包括我们最开始认识的简单事物、对他们的感触,或者是进一步的思考,都是我们的生活素材。素材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又何尝不是如此。许多生活素材会被写入语文课本中,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爬天都峰》讲述的就是作者在爬山的过程中,遇到一位老爷爷,他们约定一起爬上山顶的故事。课文很简单,记叙了一件平时生活中普通人也会做的事情,文章的最后让我们明白:人与人相互鼓励会走得更远。
(二) 语文教育丰富生活素材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事物,这些都是生活素材。生活素材最大的特点除了普遍性,应该就是实用性。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的课本《燕子》这一课中,作者就以生活中常见的燕子为描述对象,对燕子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课文除了教学生去描写燕子本身之外,更教他们举一反三,运用同样的方法来描写其他生活中的类似动物。除此之外,学生还会了解到燕子是一种候鸟,学习到候鸟的特征;将来在生活中遇到候鸟时,他们就会联系燕子的特性,从而深化候鸟这一概念。
(三)素材应用的必要性
生活素材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说生活素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是判断小学语文教育成功的一个标准。小学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年龄大多集中在七岁到十三岁之间。他们的形象思维发展得很好,但是抽象思维相对来说就弱一点。生活素材运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适应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模式一成不变
我国的课堂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变的教学模式使老师更容易接受,因为从小我们受的教育模式就是如此,一旦自己做了老师以后依旧会采取这一模式。这导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还是与以往相仿,老师大多会让学生认识生字词,总结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中心思想。除此之外,老师会参照考试常考的问题,结合课本给學生讲课文。老师参照以考促教的原则来进行教学,在无形中灌输了“考试是重点”的思想,也就是考什么学什么,如果不考就是不重要,学生大多会形成这样的固定思维。
(二)生活素材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缺失
我国的教育模式一成不变,导致小学语文教育产生了许多问题。老师以固有的模式去讲课,很难突破现有的状态,小学语文教育就会缺乏生气,少了活力。许多学生在中学以后会表现出对语文的冷漠,甚至是反感的态度,这些都跟从小接受的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贴近生活,但是由于教师关注的点不同,目前生活素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很少得到运用。
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效运用生活素材的具体措施
(一)以PPT的形式展示生活素材
小学语文教育涉及各种各样的生活素材,要把生活素材有效运用在教学中,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手段。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PPT的形式,把生活素材在课堂上给同学展示出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课本《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PPT,从小蝌蚪最初的形态开始展示,一步步介绍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最后使学生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虽然我们在生活中也能看到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各个阶段,但是一个不善于观察事物变化的人很难注意这样的过程。正是由于PPT的使用,学生对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在课堂中让学生讲述生活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当有一些互动。人与人的互动需要双方的注意力,因此师生互动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也能够让不同的同学讲述自己的经历与想法,从而扩充大家对生活素材的积累。例如,老师在讲三年级课文《风筝》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讲一些自己的经历,比如如何制作风筝,怎样去放风筝,或者叙述一些有关风筝的故事,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把生活素材运用到小学语文教育中去。
(三)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生活素材的收集讨论
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的学习方法适用于所有的科目。小学语文教学同样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来收集生活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所讲的课文内容制定一个主题,让学生每周定期收集一定数量的生活素材,分小组讨论,集中统一意见后再交给老师,老师再针对学生收集的结果所呈现的问题进行评讲。
(四)鼓励学生写作时加入生活素材
写作原本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学生能够把生活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就是生活素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有效运用的表现之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生活素材,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生活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作文课上,教师可以用常见的生活素材来作为写作的对象。比如教师在讲三年级教材中《灰雀》一文时,可以根据这篇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熟悉的动物来描写,把生活素材运用到作文中,使作文更加真实生动。
(五)运用阅读知识反思生活素材
生活素材不仅仅是人们平时的见闻,也可能是来自不同的渠道的间接信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来源途径的多元化,小学生接触的课外读物、电子信息也越来越多,小学生的阅读量越来越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系现实中的生活素材,把间接得到的信息与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对比。学生进行了思考后,会对生活素材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建立感性世界的主要途径,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能通过身边的事物去感受课本上的内容。学生的语文课程不仅仅停留在小学,他们只要接受教育,就一定会接受语文教育。如果把生活素材带进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他们不仅会喜欢上语文,更能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强.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J].华章,2015(16):30-30.
[2]陈松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的运用策略[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22):90-90.
[3]王云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5(16):121-122.
[4]周宏伟.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究[J]. 新课程:小学, 2016(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