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行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启学生学习内在动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思维活动,以实现数学学习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含义;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世界已开始进入知识时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思维意识”已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近年来,高考已不断地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查。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们在教学中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创新思维的含义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带有创见性的思维。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发现性和开拓性的思维的能力,使學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主动地去获取新知。数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是学生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培养思维习惯的关键时期。高中数学教师,应责无旁贷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任。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对于即将步入大学殿堂的高中生来讲,数学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主修计算机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经济领域还是社会学领域,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显而易见。高中生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获取层面上,而应当深层次地理解数学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和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创新能力便显得尤为突出,对于一个数学问题,高中生在掌握其最基础的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应当被启发思考其更简单或者更合理的解题思路。这个工作即是当代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
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往往是被动地被灌输知识,缺少师生互动,缺少对问题的自主思考。大多数学生不能对获得的知识灵活利用,仅仅是生搬硬套地用最传统的思路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革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脱离题海,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只有真正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这门课,提高效率,真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得知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甚至可以用现有的知识解决超出高中生能力的问题。如果不具备创新能力,新课程改革只会沦为虚有其表的空谈。
3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
3.1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教学打下基础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要首先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以研究性教学代替传授式教学为,以反思性教学代替经验教学,以开放性教学代替封闭性教学,创新教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强调学的主体意识,突出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压抑挫伤人的创造潜能和个性的发挥、窒息人的创造意识形成的种种因素,并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3.2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错误的。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和引申推广,善于采用各种变通方法。
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造就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
3.3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
(1)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精神。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求,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使他们感到“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威严,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不会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可以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创新,大胆地质疑,发表自己的想法”。
(2)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说过:“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它能提供丰富的问题,它就有生命。”要想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就应积极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质疑,以扶持其创新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3.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要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育现状,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多媒体可以:
(1)变静止为动态,增强形象性。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轨迹教学,运用多媒体演示轨迹的形成过程,可以增强知识发生过程的形象性,具体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化抽象为具体,增加直观性。把代数问题,以一定形式加以演示,变抽象为具体,通过数形结合,相互印证,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4 结束语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交流;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对求新、求异的学生要大加赞赏,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要充分肯定、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被激发,学生的创新才成为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邓汉家.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第27期,33-34.
[2]王春娥.浅析创造性思维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
[3]张娜.创新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探析[J].新课程:中旬.2014,第09期,143-143.
[4]贲维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4,第21期,25-25.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含义;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世界已开始进入知识时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思维意识”已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近年来,高考已不断地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查。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们在教学中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创新思维的含义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带有创见性的思维。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发现性和开拓性的思维的能力,使學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主动地去获取新知。数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是学生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培养思维习惯的关键时期。高中数学教师,应责无旁贷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任。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对于即将步入大学殿堂的高中生来讲,数学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主修计算机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经济领域还是社会学领域,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显而易见。高中生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获取层面上,而应当深层次地理解数学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和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创新能力便显得尤为突出,对于一个数学问题,高中生在掌握其最基础的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应当被启发思考其更简单或者更合理的解题思路。这个工作即是当代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
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往往是被动地被灌输知识,缺少师生互动,缺少对问题的自主思考。大多数学生不能对获得的知识灵活利用,仅仅是生搬硬套地用最传统的思路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革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脱离题海,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只有真正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这门课,提高效率,真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得知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甚至可以用现有的知识解决超出高中生能力的问题。如果不具备创新能力,新课程改革只会沦为虚有其表的空谈。
3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
3.1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教学打下基础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要首先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以研究性教学代替传授式教学为,以反思性教学代替经验教学,以开放性教学代替封闭性教学,创新教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强调学的主体意识,突出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压抑挫伤人的创造潜能和个性的发挥、窒息人的创造意识形成的种种因素,并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3.2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错误的。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和引申推广,善于采用各种变通方法。
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造就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
3.3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
(1)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精神。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求,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使他们感到“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威严,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不会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可以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创新,大胆地质疑,发表自己的想法”。
(2)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说过:“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它能提供丰富的问题,它就有生命。”要想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就应积极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质疑,以扶持其创新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3.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要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育现状,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多媒体可以:
(1)变静止为动态,增强形象性。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轨迹教学,运用多媒体演示轨迹的形成过程,可以增强知识发生过程的形象性,具体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化抽象为具体,增加直观性。把代数问题,以一定形式加以演示,变抽象为具体,通过数形结合,相互印证,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4 结束语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交流;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对求新、求异的学生要大加赞赏,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要充分肯定、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被激发,学生的创新才成为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邓汉家.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第27期,33-34.
[2]王春娥.浅析创造性思维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
[3]张娜.创新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探析[J].新课程:中旬.2014,第09期,143-143.
[4]贲维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4,第21期,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