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前小测验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及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目前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小测验的教学模式尚无规范的指导意见,也未见相关的研究报道,但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如有些老师过于频繁开展小测验,试题太难或太容易、测验后讲评及反馈不及时,等等。如果教师事先不精心设计而盲目、随意地开展小测验,不仅达不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的目的,反而可能会引导学生厌学数学的后果,这是值得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本人在从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课前小测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以课前小测验作为突破口提高教学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一直在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课前小测验的具体策略及对教学的影响谈几点做法,希望与广大一线教师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测验、教学模式、兴趣、学生思路、教学效果
正文:
课前小测验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及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学生能否及时消化本节课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进入课堂角色的快慢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学生刚进入课堂,心思可能还停留在他们很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或者上节课的内容里,还没进入课堂角色,做为数学老师,你一上来就开始讲授新的知识内容,他们的思绪还不在数学上,自然是不能很好的听取、理解、吸收本节课的内容,这个时候要是没有好的办法把他们的心思收回来,或许就算一节课全部讲完,学生也没能深刻的理解本节课书本知识,当节课没有及时消化,要是能后面在去做课后辅导,只能说事倍功半,辛苦不说,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小测验,让学生提前准备,提前进入思考状态,培养学生的课堂数学兴趣,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集中力,还增加了本节课的吸引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兴趣又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成功等途径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本文中笔者从数学的内在本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教师的基本素质等多方面提示了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去挖掘、培养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几年的数学教学经历告诉我,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和多深的学问,最终的教学效果还是失败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能唤起学生亢奋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虽然在课程总体目标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但《新课标》中有培养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的要求,好奇心、求知欲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关系。而关于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我国古人也早有论之,清代王筠说:“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学习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就高,反之,学习效率就低。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既是数学学习的动力,又是数学学习的结果。
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进行小测试,教师可以出一些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题,让学生在课堂中独立完成,以便考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发现一些新问题,以便于教师在辅导课或第二天的教学中及时纠正。在课堂中经常进行小测试,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监督下独立完成解决题过程。遇到问题首先考虑自己如何解决,而不是一遇到问题,自己思考也不思考,就想太难了自己肯定不会做。便向别人或老师请叫。当然我们不否定向老师或别的同学请叫不好。但不经思考就去请叫,既使当时会了,过头还会忘记。而课堂小测试就能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尽可能自己做出来。既便没有做出来,问题早已记在心上,下课后,也会主动请叫老师或其他同学。
可以消除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紧张现象。我调查过许多学生:“在学校你最不喜欢做什么事”,你听学生是怎么说:“我们最不喜欢考试,因为考试气氛太紧张了,不能和别的同学讨论,只能自己独立完成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都非常紧张。如果我们经常进行课堂小测试,而每一次小测试就是一次考试。学生很快就适应了,这样流通消除在考试中出现的紧张现象.
可以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度。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那就是特别重视考试成绩。在这样动力促使下,他们在考试完了后,总爱在一起讨论,你的这道题是怎样做的,和我的一样不一样。一样的他就非常高兴,不一样他就非常想证明到底谁的正确。于是几个同学就开始了辨论,正确答案在辨论中很快就出来了,当然有时也要一起问老师。如果经常测试,这样的场景就会经常出现,对提高学生的做题准度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课前小测试,解决了我遇到的困惑。在教学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在运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数学课前进行小测试,一定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这就要使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次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小测试,只有坚持才能有效果,而且老师要及时批改、分析试卷,以便于在下一节课给予纠正。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江苏教育研究2000,5
[2] 温建东 《兴趣在数学教学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千红 《抓住教育时机注重教育效果》 基础教育参考 2006年第6期
关键词:小测验、教学模式、兴趣、学生思路、教学效果
正文:
课前小测验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及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学生能否及时消化本节课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进入课堂角色的快慢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学生刚进入课堂,心思可能还停留在他们很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或者上节课的内容里,还没进入课堂角色,做为数学老师,你一上来就开始讲授新的知识内容,他们的思绪还不在数学上,自然是不能很好的听取、理解、吸收本节课的内容,这个时候要是没有好的办法把他们的心思收回来,或许就算一节课全部讲完,学生也没能深刻的理解本节课书本知识,当节课没有及时消化,要是能后面在去做课后辅导,只能说事倍功半,辛苦不说,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小测验,让学生提前准备,提前进入思考状态,培养学生的课堂数学兴趣,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集中力,还增加了本节课的吸引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兴趣又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成功等途径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本文中笔者从数学的内在本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教师的基本素质等多方面提示了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去挖掘、培养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几年的数学教学经历告诉我,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和多深的学问,最终的教学效果还是失败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能唤起学生亢奋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虽然在课程总体目标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但《新课标》中有培养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的要求,好奇心、求知欲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关系。而关于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我国古人也早有论之,清代王筠说:“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学习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就高,反之,学习效率就低。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既是数学学习的动力,又是数学学习的结果。
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进行小测试,教师可以出一些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题,让学生在课堂中独立完成,以便考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发现一些新问题,以便于教师在辅导课或第二天的教学中及时纠正。在课堂中经常进行小测试,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监督下独立完成解决题过程。遇到问题首先考虑自己如何解决,而不是一遇到问题,自己思考也不思考,就想太难了自己肯定不会做。便向别人或老师请叫。当然我们不否定向老师或别的同学请叫不好。但不经思考就去请叫,既使当时会了,过头还会忘记。而课堂小测试就能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尽可能自己做出来。既便没有做出来,问题早已记在心上,下课后,也会主动请叫老师或其他同学。
可以消除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紧张现象。我调查过许多学生:“在学校你最不喜欢做什么事”,你听学生是怎么说:“我们最不喜欢考试,因为考试气氛太紧张了,不能和别的同学讨论,只能自己独立完成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都非常紧张。如果我们经常进行课堂小测试,而每一次小测试就是一次考试。学生很快就适应了,这样流通消除在考试中出现的紧张现象.
可以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度。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那就是特别重视考试成绩。在这样动力促使下,他们在考试完了后,总爱在一起讨论,你的这道题是怎样做的,和我的一样不一样。一样的他就非常高兴,不一样他就非常想证明到底谁的正确。于是几个同学就开始了辨论,正确答案在辨论中很快就出来了,当然有时也要一起问老师。如果经常测试,这样的场景就会经常出现,对提高学生的做题准度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课前小测试,解决了我遇到的困惑。在教学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在运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数学课前进行小测试,一定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这就要使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次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小测试,只有坚持才能有效果,而且老师要及时批改、分析试卷,以便于在下一节课给予纠正。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江苏教育研究2000,5
[2] 温建东 《兴趣在数学教学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千红 《抓住教育时机注重教育效果》 基础教育参考 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