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非常丰富。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实现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对于促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功能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按照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很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促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笔者认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提高社会各阶层人士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性人才以及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实践具有促进高校教改的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为高校提供社会人才需求信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建设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并不断变化,高校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常常可能与时代不同步,学校需要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反馈的信息丰富,其中不乏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及其变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能验证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目标、模式、规格以及学校规划、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实际。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独自面对具体问题,学生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就是检验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过程,检验的正向结果将激励学校坚持现有的办学思想、理念目标模式,否则,将促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巩固。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有效完善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学校课程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学课时比较少,渠道单一,学生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培养不够,因此,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大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学生需要动手、动脑,需要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些广泛的现实问题中,学生学到了在学校里所学不到的知识,得到了在学校里得不到的锻炼,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拓展和提高。因此,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培训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手段的有效补充,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有助于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完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实践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种力量,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掌握着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资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地域非常广泛,形式多样,在社会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了社会政治、文化建设。大学生常常紧扣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调查、法制宣传、文艺演出、义务支教、公益活动等活动,到工厂、城市社区、农村等基层,广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公共道德规范,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帮助广大群众理解和执行政策,调动了社会成员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意识,推动了全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推进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
大学生社会实践推动了社会的生产生态建设。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科技咨询、科技攻关、科技发明、科技服务等活动,推广了科学技术,提高了科学生产意识和环境生态意识,促进了工农业增产增收和社会优化生态环境。
社会实践具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功能是综合性的,可以说,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素养,完善个人品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对品德的形成、修养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是品德形成、修养、完善的根本途径,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观点。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任务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当前,有些学生不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了解中国国情,虽不乏热情,却往往陷入幻想和空想,愿望与实际相距甚远。而要克服这一缺点,仅靠校内教育是不行的,必须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深入实际接触社会,全面了解国情。事实证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知晓乡情、国情、世情,把自己的主观认识建立在现实之上,能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其现实意义,从而自觉拥护党的政策,端正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磨练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克服轻视劳动的偏见。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环境中,且多为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贪图享受、轻视劳动的现象,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直接参加社会财富的创造活动,有利于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培养尊重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盲目追求个人自由、排斥一切对他们的自由有限制的管理和纪律约束的倾向,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表现为集体意识差、我行我素、迟到早退现象严重、集体活动不热心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提高大学生对组织纪律存在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对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拓展理论知识。学校第一课堂教育使大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仅有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并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能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激发学习动力,能更加明确成长成才的道路,促进大学生主动扩展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学习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同时,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有价值的新知识。
社会实践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年来,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看,大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尚 可,但是运用知识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差,缺乏独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辨证思维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直接参与生产劳动和管理,并与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打交道,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动手、动脑、动嘴活动中,培养了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保持良好心态,健康社会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的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通过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情民意,学习知识、技能和各种规范,不断改造自我,以适应各种社会关系的要求,从而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发展自身社会性的过程。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大课堂。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首先要从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开始,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听、去做、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真谛。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地、恰当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关系,找到理想中的自我与实际中的自我差距。正确地设计自我,修正自我认识,调整角色期望值,不断完善自我,积极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社会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与其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要求大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观点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社会实践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内容,在开放的环境下,大学生作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要自行组织活动,独立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束缚和校园生活的限制,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敢于开拓、敢于创新。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社会化。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资源,促进工作开展,大学生更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成才。(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处)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功能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按照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很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促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笔者认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提高社会各阶层人士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性人才以及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实践具有促进高校教改的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为高校提供社会人才需求信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建设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并不断变化,高校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常常可能与时代不同步,学校需要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反馈的信息丰富,其中不乏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及其变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能验证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目标、模式、规格以及学校规划、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实际。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独自面对具体问题,学生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就是检验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过程,检验的正向结果将激励学校坚持现有的办学思想、理念目标模式,否则,将促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巩固。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有效完善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学校课程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学课时比较少,渠道单一,学生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培养不够,因此,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大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学生需要动手、动脑,需要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些广泛的现实问题中,学生学到了在学校里所学不到的知识,得到了在学校里得不到的锻炼,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拓展和提高。因此,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培训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手段的有效补充,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有助于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完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实践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种力量,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掌握着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资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地域非常广泛,形式多样,在社会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了社会政治、文化建设。大学生常常紧扣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调查、法制宣传、文艺演出、义务支教、公益活动等活动,到工厂、城市社区、农村等基层,广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公共道德规范,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帮助广大群众理解和执行政策,调动了社会成员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意识,推动了全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推进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
大学生社会实践推动了社会的生产生态建设。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科技咨询、科技攻关、科技发明、科技服务等活动,推广了科学技术,提高了科学生产意识和环境生态意识,促进了工农业增产增收和社会优化生态环境。
社会实践具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功能是综合性的,可以说,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素养,完善个人品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对品德的形成、修养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是品德形成、修养、完善的根本途径,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观点。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任务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当前,有些学生不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了解中国国情,虽不乏热情,却往往陷入幻想和空想,愿望与实际相距甚远。而要克服这一缺点,仅靠校内教育是不行的,必须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深入实际接触社会,全面了解国情。事实证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知晓乡情、国情、世情,把自己的主观认识建立在现实之上,能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其现实意义,从而自觉拥护党的政策,端正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磨练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克服轻视劳动的偏见。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环境中,且多为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贪图享受、轻视劳动的现象,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直接参加社会财富的创造活动,有利于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培养尊重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盲目追求个人自由、排斥一切对他们的自由有限制的管理和纪律约束的倾向,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表现为集体意识差、我行我素、迟到早退现象严重、集体活动不热心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提高大学生对组织纪律存在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对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拓展理论知识。学校第一课堂教育使大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仅有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并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能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激发学习动力,能更加明确成长成才的道路,促进大学生主动扩展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学习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同时,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有价值的新知识。
社会实践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年来,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看,大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尚 可,但是运用知识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差,缺乏独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辨证思维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直接参与生产劳动和管理,并与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打交道,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动手、动脑、动嘴活动中,培养了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保持良好心态,健康社会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的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通过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情民意,学习知识、技能和各种规范,不断改造自我,以适应各种社会关系的要求,从而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发展自身社会性的过程。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大课堂。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首先要从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开始,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听、去做、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真谛。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地、恰当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关系,找到理想中的自我与实际中的自我差距。正确地设计自我,修正自我认识,调整角色期望值,不断完善自我,积极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社会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与其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要求大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观点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社会实践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内容,在开放的环境下,大学生作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要自行组织活动,独立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束缚和校园生活的限制,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敢于开拓、敢于创新。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社会化。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资源,促进工作开展,大学生更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成才。(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