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那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认识和建议。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进行细致分析,进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高质量地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快速掌握阅读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达到最佳阅读效果,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和高质量完成,实现学生阅读学习的更大进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与以往大有不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我国对教育也进行多次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变得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开始使用新课标课程,提倡以人为本,倡导全人教育,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各方面能力,重视价值观,等等,这些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施行,并且从开始的不适应、有缺陷变得逐渐完善,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合作,提高自学能力,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阅读,小学生的阅读带有拼音,它可以促使小学生学习识字,并且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多是童话故事和名人故事,带有趣味性,并且带有教育意义,教给学生做人原则。随着小学生级别上升,阅读内容变成祖国文化,各地的文化传统文化,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由此可见,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极其重要,并且阅读教学时间占大部分,阅读教学的成与败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受到老师的引导,并且要努力学习,若小学生在此期间获得较高水平的阅读能力,则无疑对他们的人生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
1.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何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阅读的学习氛围,真正地把阅读教给学生,而不是形式上的“请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等。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他们才是阅读的主人,不要唯老师是从、唯书本是从,更不要跟在老师的身后,做老师的小跟班,而要学会做自觉、主动而有深度的思考者和行为者。主导学生思维的不是教师要我们读什么、怎么读,而是我们自己想读什么、应该怎么读,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的主人。
2.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重视识字教学。
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足,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只有重视识字教学,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不怕学生读错字。教学新课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读,找出不认识的字,接下来让他们听教师范读,核对自己的读音有没有错误,标出不认识的字的读音,然后让他们查字典,具体理解这些字,加深他们对字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识字效果。其次,让阅读帮助识字,以识字促进阅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才能准确理解字义,加深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认字,然后认一认字再读一读课文,边阅读边识字,边识字边阅读。这样,学生认得快,记得牢,效果好,还锻炼了阅读能力。再次,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识字、阅读。识字和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自觉把握住生活中每一个识字和阅读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识字的目的和良好的阅读效果。
3.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于己是一件修身益智的终身大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国家大事。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建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定期分享阅读的体会心得,还应该跟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为孩子树立热爱阅读的榜样。其次,避免阅读的功利化。很多家长抱着阅读可以增加识字量、提高写作能力等各种目的指导孩子阅读,对此,教师要指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书,如作文集、名家名作等,培养孩子兴趣。还有些家长会让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而边读书边查字典会浪费很多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就可能被困干扰而感觉阅读是非常枯燥的事情。所以,孩子如果能投入阅读当中,沉浸在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当中,家长和教师就不要有太多干涉。最后,要多让孩子们接触到适龄的读物,丰富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有更多选择,让他们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4.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长期以来,教师都是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成绩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即便是阅读题都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是对的就能得到相应分数,如果偏离了标准答案,则是错误的。这种评价方式单一片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并且教师要客观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品德、思想、言行等多方面的考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相应鼓励和表扬。同样,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捕捉学生在阅读中展现出来的独特个性。比如,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或讨厌文章中的哪一个人,并说明理由,之后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虽然有争论、有异议,但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不仅强化阅读教学效果,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兴国.关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6,11.
[2]鲁振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6,10.
[3]陈永旭.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6,1.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进行细致分析,进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高质量地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快速掌握阅读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达到最佳阅读效果,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和高质量完成,实现学生阅读学习的更大进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与以往大有不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我国对教育也进行多次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变得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开始使用新课标课程,提倡以人为本,倡导全人教育,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各方面能力,重视价值观,等等,这些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施行,并且从开始的不适应、有缺陷变得逐渐完善,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合作,提高自学能力,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阅读,小学生的阅读带有拼音,它可以促使小学生学习识字,并且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多是童话故事和名人故事,带有趣味性,并且带有教育意义,教给学生做人原则。随着小学生级别上升,阅读内容变成祖国文化,各地的文化传统文化,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由此可见,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极其重要,并且阅读教学时间占大部分,阅读教学的成与败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受到老师的引导,并且要努力学习,若小学生在此期间获得较高水平的阅读能力,则无疑对他们的人生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
1.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何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阅读的学习氛围,真正地把阅读教给学生,而不是形式上的“请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等。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他们才是阅读的主人,不要唯老师是从、唯书本是从,更不要跟在老师的身后,做老师的小跟班,而要学会做自觉、主动而有深度的思考者和行为者。主导学生思维的不是教师要我们读什么、怎么读,而是我们自己想读什么、应该怎么读,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的主人。
2.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重视识字教学。
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足,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只有重视识字教学,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不怕学生读错字。教学新课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读,找出不认识的字,接下来让他们听教师范读,核对自己的读音有没有错误,标出不认识的字的读音,然后让他们查字典,具体理解这些字,加深他们对字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识字效果。其次,让阅读帮助识字,以识字促进阅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才能准确理解字义,加深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认字,然后认一认字再读一读课文,边阅读边识字,边识字边阅读。这样,学生认得快,记得牢,效果好,还锻炼了阅读能力。再次,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识字、阅读。识字和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自觉把握住生活中每一个识字和阅读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识字的目的和良好的阅读效果。
3.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于己是一件修身益智的终身大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国家大事。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建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定期分享阅读的体会心得,还应该跟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为孩子树立热爱阅读的榜样。其次,避免阅读的功利化。很多家长抱着阅读可以增加识字量、提高写作能力等各种目的指导孩子阅读,对此,教师要指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书,如作文集、名家名作等,培养孩子兴趣。还有些家长会让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而边读书边查字典会浪费很多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就可能被困干扰而感觉阅读是非常枯燥的事情。所以,孩子如果能投入阅读当中,沉浸在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当中,家长和教师就不要有太多干涉。最后,要多让孩子们接触到适龄的读物,丰富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有更多选择,让他们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4.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长期以来,教师都是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成绩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即便是阅读题都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是对的就能得到相应分数,如果偏离了标准答案,则是错误的。这种评价方式单一片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并且教师要客观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品德、思想、言行等多方面的考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相应鼓励和表扬。同样,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捕捉学生在阅读中展现出来的独特个性。比如,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或讨厌文章中的哪一个人,并说明理由,之后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虽然有争论、有异议,但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不仅强化阅读教学效果,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兴国.关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6,11.
[2]鲁振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6,10.
[3]陈永旭.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