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者所在的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的教师们在不断“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中,结合学校实际,在课堂上大胆实践、尝试、改进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探索出学院附小的“学导课堂”。课堂上教师恰当放手,讲得少了,学生参与、讨论、表达的机会多了,课堂更加活跃,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调适教学结构
在初步探索阶段,教师课堂的基本流程:教师出示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练习。在实施中,笔者发现一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各环节下来没有了练习的时间,而数学学科的练习又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尝试将自主学习放在课堂之前。笔者提炼出所学内容的核心问题,以“学导单”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研究的过程表现在学导单上。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课堂直入主题,在小组内直接讨论自己的想法,形成小组意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集体的智慧。教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适时引导、点拨、提升、小结,再进行练习巩固。形成现有的课堂基本结构:课前前置性学习(自主学习)——课堂上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全班展示交流(小组展示、教师主导)——练习巩固(分层设计)。这样的课堂结构的调整,把课堂多数时间留给了学生交流、展示、练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解厘清关键要素
在“学导课堂”的实施中,为使每一位数学教师明晰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厘清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自主学习是学导课堂的基础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教师的责任,“学导课堂”首先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开始。在前置性学习中,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进行多次训练。学生针对要讨论的问题,通过看书,问家长,动手实践、网络学习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初步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再用画图、线段、算式、文字等形式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表示在学导单上,并把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或以问题呈现,便于在课堂中交流。这样的前置性学习,使课堂学习不再从“全新”开始,为课堂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弥补了课堂内学生独立思考时间的不足,使课堂学习有更充分的生生、师生之间互动的时间。
小组讨论、展示是学导课堂思维火花的碰撞 课前的学习让学生上课有备而来,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组织两轮的交流互动,在学生交流、探讨中达成学习目标。组内交流:每位学生将自己在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与组内成员分享,说出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考: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还有什么问题;在交流过程中,组长组织讨论,组内成员互相帮助,照顾不易理解的同学,整合小组内各人的想法,统一认识,并商讨如何分工将小组的学习成果向全班介绍。在交流中要给每个同学机会,轮流发言,举手补充、质疑。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小组交流情况,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进行全班交流。该小组的同学就今天研究的各个问题,阐述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的同学,注意倾听,听完后将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照,举手陈述自己的观点,纠正同学的错误,提出质疑,也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还可以把自己或小组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经验,容易犯的错误,提醒给全班。这样的全班交流、互相倾听、互相质疑、互相解答、呈现方法多样化,让整个课堂鲜活起来。
教师的导是学导课堂的点睛之笔。 在课堂交流互动学习中,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不可或缺。当学生在交流、展示中出现倾向性的错误想法时,教师要适时地纠正;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机智地启发 ;课堂秩序混乱时,教师要及时引导 ;学生发言后精彩部分教师要提炼并强调,当学生说不清楚时要跟进追问,或组织进一步思考,这些都是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的介入性点拨与引导,是对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关键点的聚集,是对“方法”的提炼和对“思想”的感悟。
练习巩固是学导课堂的应用延伸 练习在数学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分层设计,教师要在学生练习时走近学困生,看看他们是否弄明白,如果没有要进行个别辅导。
学导单问题设计是学导课堂能否有效进行的催化剂 学导单是由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提炼出的核心问题,便于学生开放性、多角度思考,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问题不能太多,太多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调研评价教学效果
实践后,笔者从最初的担心到现在的放手、放心,看到孩子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会合作、会倾听、会思考,求异思想充分被激发出来。笔者深深地感叹,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得有多么精彩,而是学生合作、表达、展示、质疑、生成得多么精彩。新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四基”“四能”目标,得以体现。学校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传统的讲授课堂与现在的学导课堂相比,你喜欢哪种方法。孩子们纷纷表示喜欢现在的课堂,这样的方法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有了准备,也就不再沉默。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完美的,思考现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设计之中,生成是精彩纷呈的,但对教师教材内容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
调适教学结构
在初步探索阶段,教师课堂的基本流程:教师出示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练习。在实施中,笔者发现一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各环节下来没有了练习的时间,而数学学科的练习又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尝试将自主学习放在课堂之前。笔者提炼出所学内容的核心问题,以“学导单”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研究的过程表现在学导单上。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课堂直入主题,在小组内直接讨论自己的想法,形成小组意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集体的智慧。教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适时引导、点拨、提升、小结,再进行练习巩固。形成现有的课堂基本结构:课前前置性学习(自主学习)——课堂上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全班展示交流(小组展示、教师主导)——练习巩固(分层设计)。这样的课堂结构的调整,把课堂多数时间留给了学生交流、展示、练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解厘清关键要素
在“学导课堂”的实施中,为使每一位数学教师明晰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厘清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自主学习是学导课堂的基础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教师的责任,“学导课堂”首先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开始。在前置性学习中,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进行多次训练。学生针对要讨论的问题,通过看书,问家长,动手实践、网络学习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初步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再用画图、线段、算式、文字等形式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表示在学导单上,并把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或以问题呈现,便于在课堂中交流。这样的前置性学习,使课堂学习不再从“全新”开始,为课堂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弥补了课堂内学生独立思考时间的不足,使课堂学习有更充分的生生、师生之间互动的时间。
小组讨论、展示是学导课堂思维火花的碰撞 课前的学习让学生上课有备而来,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组织两轮的交流互动,在学生交流、探讨中达成学习目标。组内交流:每位学生将自己在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与组内成员分享,说出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考: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还有什么问题;在交流过程中,组长组织讨论,组内成员互相帮助,照顾不易理解的同学,整合小组内各人的想法,统一认识,并商讨如何分工将小组的学习成果向全班介绍。在交流中要给每个同学机会,轮流发言,举手补充、质疑。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小组交流情况,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进行全班交流。该小组的同学就今天研究的各个问题,阐述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的同学,注意倾听,听完后将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照,举手陈述自己的观点,纠正同学的错误,提出质疑,也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还可以把自己或小组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经验,容易犯的错误,提醒给全班。这样的全班交流、互相倾听、互相质疑、互相解答、呈现方法多样化,让整个课堂鲜活起来。
教师的导是学导课堂的点睛之笔。 在课堂交流互动学习中,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不可或缺。当学生在交流、展示中出现倾向性的错误想法时,教师要适时地纠正;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机智地启发 ;课堂秩序混乱时,教师要及时引导 ;学生发言后精彩部分教师要提炼并强调,当学生说不清楚时要跟进追问,或组织进一步思考,这些都是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的介入性点拨与引导,是对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关键点的聚集,是对“方法”的提炼和对“思想”的感悟。
练习巩固是学导课堂的应用延伸 练习在数学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分层设计,教师要在学生练习时走近学困生,看看他们是否弄明白,如果没有要进行个别辅导。
学导单问题设计是学导课堂能否有效进行的催化剂 学导单是由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提炼出的核心问题,便于学生开放性、多角度思考,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问题不能太多,太多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调研评价教学效果
实践后,笔者从最初的担心到现在的放手、放心,看到孩子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会合作、会倾听、会思考,求异思想充分被激发出来。笔者深深地感叹,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得有多么精彩,而是学生合作、表达、展示、质疑、生成得多么精彩。新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四基”“四能”目标,得以体现。学校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传统的讲授课堂与现在的学导课堂相比,你喜欢哪种方法。孩子们纷纷表示喜欢现在的课堂,这样的方法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有了准备,也就不再沉默。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完美的,思考现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设计之中,生成是精彩纷呈的,但对教师教材内容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