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耐挫力,是指个体遇到困境时免于失常的能力。在现代社會教育体系中,青少年耐挫能力普遍较弱,因经不起挫折而情绪失控致种种极端行为令人担忧。本文主要探讨青少年经受挫折的成因,在教育中如何增强学生耐挫能力,从而引导其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耐挫能力;培养
一、青少年经受挫折的表现
近年来,中小学生因碰到困难和挫折离家出走、离校出走、产生心理疾病甚至轻生等不适应社会的行为在各地屡见报端。2013年1月14日某中学高二级一学生,身穿校服从学校三楼跳下,当场身亡。某中学一初中男生轻生跳楼跌断双脚,经证实,此次事件的起因是家庭关怀不足、家庭成员闹矛盾导致伤者出现轻生念头,从而采取跳楼这一过激行为。这类关于中小学生跳楼、喝农药、离家出走等新闻实在是屡见不鲜,不胜枚举。
二、青少年耐挫能力表现的反思
我们进行教育的真正意义,归根结底,应当触及孩子的心灵教育。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不应只太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太关心学生学习而忽视心理发展,过多地满足学生的物质需要,忽视心理健康的需要,这导致原来在萌芽状态的青春期心理异常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一些异常的迹象不能及时发现,最终导致悲剧。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应一起帮助孩子从童年起探索和理解生活的意义,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
三、青少年受挫表现能力的成因
(一)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中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塑性阶段,缺乏对人和事物的客观和全面的了解,看到问题容易片面,绝对,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行为极易被非理智力观念所支配,承受能力脆弱的一面就会表现出来,从而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丰富,父母都是尽可能的满足“少爷”和“公主”的要求,孩子的生活缺乏锻炼,体验不到挫折的感受,养成依赖心理和养尊处优的不良品格。其次离异家庭和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的管教,更不用说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了。再者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给予孩子很高的期望,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很重的压力,一旦挫折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有的学生就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灰心沮丧。
(三)学校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体制仍然是应试教育,在升学率面前,成绩成为了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最重视的东西。学校教育主要围绕着提高学生智育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锻炼,导致学生在面临挫折时变得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是,教育者只评价学业成绩的优缺点,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使学生更容易产生沮丧、挫折的心理。
(四)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社会出现各方面转型,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缺乏诚信、假冒伪劣、传播封建迷信等等不良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电脑及手机具有不可替代的能力和速度使青少年学生也越来越受到影响,加之网络信息往往包裹着的有一些有害信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价值取向,阻碍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
另外,因为社会竞争激烈,个人的奋斗目标难以实现,理想和现实有较大的差距等,都有可能在中小学生中造成各种不同程度挫折情绪等。
四、青少年耐挫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學校如何更人性化培养学生耐挫能力呢?
(一)正视挫折,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教师要经常在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中告诉学生: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曲折的、艰巨的。我们可利用榜样的的力量进行耐挫折教育,青少年往往会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加深挫折的认识,激发上进热情。例如通过组织表彰会、报告会、主题班会课等学习身边名人或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迹,让学生认识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有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都可以取得成功。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学习和工作才能适应,才能努力地发展自己,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正确的自我:能力、气质、性格、兴趣、需要、特长、理想、信念的优势在哪,弱点又是什么,愉快地接纳自我,能为自己确立一个合适的奋斗目标。
(三)创设情景,提供机会
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一些社会实践的课外活动,利用团体活动来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出一些难题磨炼他们的性格。创设情景给予他们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探讨,增强学生人际关系感受能力和协调能力,了解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克服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需要等等。在同伴群体中,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这样他们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更好地相处与合作。
(四)最后,爱要一视同仁,敢于放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往往会认为优秀学生所犯的错误是合理的,对一些后进生,所犯错误觉得是不可饶恕的,同样是一件错事,极大可能会受到两种不同的待遇。所以,教育要一视同仁,及时发现学生优点而鼓励表扬之,哪怕是一个鼓励肯定的眼神,也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教师的爱,感受教师的人文关怀,再且老师都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即使做不好,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培养学生的信心和能力。
在青少年尚且脆弱的生命航程里,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挫折教育需要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中,帮助孩子轻松应对那些不快和挫折,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耐挫能力;培养
一、青少年经受挫折的表现
近年来,中小学生因碰到困难和挫折离家出走、离校出走、产生心理疾病甚至轻生等不适应社会的行为在各地屡见报端。2013年1月14日某中学高二级一学生,身穿校服从学校三楼跳下,当场身亡。某中学一初中男生轻生跳楼跌断双脚,经证实,此次事件的起因是家庭关怀不足、家庭成员闹矛盾导致伤者出现轻生念头,从而采取跳楼这一过激行为。这类关于中小学生跳楼、喝农药、离家出走等新闻实在是屡见不鲜,不胜枚举。
二、青少年耐挫能力表现的反思
我们进行教育的真正意义,归根结底,应当触及孩子的心灵教育。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不应只太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太关心学生学习而忽视心理发展,过多地满足学生的物质需要,忽视心理健康的需要,这导致原来在萌芽状态的青春期心理异常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一些异常的迹象不能及时发现,最终导致悲剧。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应一起帮助孩子从童年起探索和理解生活的意义,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
三、青少年受挫表现能力的成因
(一)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中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塑性阶段,缺乏对人和事物的客观和全面的了解,看到问题容易片面,绝对,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行为极易被非理智力观念所支配,承受能力脆弱的一面就会表现出来,从而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丰富,父母都是尽可能的满足“少爷”和“公主”的要求,孩子的生活缺乏锻炼,体验不到挫折的感受,养成依赖心理和养尊处优的不良品格。其次离异家庭和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的管教,更不用说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了。再者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给予孩子很高的期望,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很重的压力,一旦挫折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有的学生就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灰心沮丧。
(三)学校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体制仍然是应试教育,在升学率面前,成绩成为了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最重视的东西。学校教育主要围绕着提高学生智育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锻炼,导致学生在面临挫折时变得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是,教育者只评价学业成绩的优缺点,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使学生更容易产生沮丧、挫折的心理。
(四)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社会出现各方面转型,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缺乏诚信、假冒伪劣、传播封建迷信等等不良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电脑及手机具有不可替代的能力和速度使青少年学生也越来越受到影响,加之网络信息往往包裹着的有一些有害信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价值取向,阻碍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
另外,因为社会竞争激烈,个人的奋斗目标难以实现,理想和现实有较大的差距等,都有可能在中小学生中造成各种不同程度挫折情绪等。
四、青少年耐挫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學校如何更人性化培养学生耐挫能力呢?
(一)正视挫折,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教师要经常在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中告诉学生: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曲折的、艰巨的。我们可利用榜样的的力量进行耐挫折教育,青少年往往会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加深挫折的认识,激发上进热情。例如通过组织表彰会、报告会、主题班会课等学习身边名人或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迹,让学生认识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有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都可以取得成功。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学习和工作才能适应,才能努力地发展自己,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正确的自我:能力、气质、性格、兴趣、需要、特长、理想、信念的优势在哪,弱点又是什么,愉快地接纳自我,能为自己确立一个合适的奋斗目标。
(三)创设情景,提供机会
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一些社会实践的课外活动,利用团体活动来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出一些难题磨炼他们的性格。创设情景给予他们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探讨,增强学生人际关系感受能力和协调能力,了解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克服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需要等等。在同伴群体中,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这样他们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更好地相处与合作。
(四)最后,爱要一视同仁,敢于放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往往会认为优秀学生所犯的错误是合理的,对一些后进生,所犯错误觉得是不可饶恕的,同样是一件错事,极大可能会受到两种不同的待遇。所以,教育要一视同仁,及时发现学生优点而鼓励表扬之,哪怕是一个鼓励肯定的眼神,也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教师的爱,感受教师的人文关怀,再且老师都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即使做不好,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培养学生的信心和能力。
在青少年尚且脆弱的生命航程里,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挫折教育需要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中,帮助孩子轻松应对那些不快和挫折,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