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业余田径训练的目的是发现体育苗子,通过基础的训练和比赛,发现有发展潜力的田径苗子,向上级学校或运动队输送。田径是运动之母,也有可能向其他项目输送。为提高田径运动水平,世界一些体育强国都把科学选材作为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已经从定性到定量,单凭经验来选材是不够的,但也不能忽视经验,处在第一线的教练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应该总结和推广,并逐步与科学选材结合起来,提高选材的成功率,再加上科学训练,为提高我国的田径水平共同努力。选材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复杂的课题,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选拔阶段
业余体校招收运动员的对象一般是小学五、六年级(11~12岁)的学生,也有一部分是从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选拔。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选材上,而不是在训练上。
(1)对每个小学及初中进行普选,到每个班观看、课间操观看,主要是把形态好的和体育教师推荐相结合,经过寒暑假的集训,进行测试和考核,综合评定,留下较好的苗子。
(2)赛场上的选拔:形态、成绩、素质、心理状态一目了然。一定要综合考查,千万不要冷淡了体育基础差的学校的运动员,比赛成绩一般,形态好,基本素质好者应该是首选的苗子。对运动成绩好的运动员,应该观看其发育,进行拍骨龄,防止把“早熟”者选拔上来。对有些学校为了比赛荣誉,违背青少年训练规律而高压出成绩的运动员,应该慎重考虑。总之,要多观察,多询问学校训练情况、父母的身高及运动历史,把形态、成绩、发育、技术、素质等综合考虑,不能偏向哪一方面。
(3)选材的偶然性:如亲朋好友的推荐,路上偶然的发现等,应充分发挥职业的敏感性和责任感,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训练阶段的选材过程
业余训练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应该是选材的过程,初选的队员经过基础训练,哪些队员进步快,哪些队员形态往好的方面发展,以及队员在某些方面有较强的灵感性、可塑性,能从事某项专项训练,教练员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对队员的身体发育状况进行评价,应以TW2骨发育标准为主:①在3个生活年龄中跨过4个骨龄年的,属发育正常。②在2个或更少的生活年龄中跨过4个骨龄年,是发育期高潮缩短的表现。③在4个生活年龄中跨过4个骨龄年或更少的,是发育期高潮延长的表现。凡能成才者,大多数是那些正常年龄开始发育,并且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延长,达到TW2骨龄标准而推迟成熟者。对其他类型的运动员可大胆地淘汰,把运动水平高且正常年龄开始发育,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延长的运动员定为重点队员,并可推荐到上级训练队进行高水平的训练。
三、少儿选材的基本要素
将11、12岁的少儿选拔上来进行田径训练,要求有预见性和科学性,多年训练成型后的综合素质要与国内、国际高水平运动员接近,这样可以少走弯路,节省人力、物力。
(1)形态:现在国内、国际高水平运动员都向身材高大这方面发展,我们所选的运动员就应该在同龄人中是个高者,在此基础上再来观察其发育程度及父母的身高,队员的腿长、重心高、小腿细、臀部小、骨龄检查发育正常或偏小者,此类型的人一定能够长高。在考虑身高的情况下,应注意下肢和跟腱长,达到踝小、脚短、腿长的特点。
(2) 技术:跑的动作协调,频率快,特别是大小腿折叠好,踝有力,能够前脚掌落地,不一定要计时,有些未经训练者,用秒表是不能正确评价好坏的。
(3)素质:作为比赛运动员应注重速度、力量,以立定跳远或立定三级跳远作为考核标准;必测项目:50m、立定跳远、垒球或实心球。
(4)机能:可测试肺活量和血色素,血色素的遗传性比较高,可以观看其父母的脸色,特别是母亲的脸色。
(5)兴趣:对竞赛项目有兴趣,特别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热爱与崇拜,他们一旦选拔出来参加短跑训练就会如鱼得水,训练自觉,出勤率高。
(6)竞争能力:训练比赛中求胜心切,勇于拼搏,能正常或超常发挥自己的能力。
鉴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想一眼看准,或经过一般身体机能测试来确定是困难的,业余训练的过程很大部分应该是选材过程,选材要想准确,必须经过1~4年试训,进一步观察训练的可塑性及运动能力提高的幅度。只有把选材和育材有机地结合,才能提高选材成功率和成材率。经过1~4年的基础训练,综合考查、数据分析合格者,才是我们所需要的重点培养对象。
作为教练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尤为重要,应及时地更新知识结构,收集与田径训练有关的最新体育科技信息;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吸取先进的训练方法,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做到因材施训;提高教练员有关运动选材的理论知识,做到科学选材。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并培养出优秀的田径运动员,为提高我国的田径水平作出贡献。
一、选拔阶段
业余体校招收运动员的对象一般是小学五、六年级(11~12岁)的学生,也有一部分是从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选拔。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选材上,而不是在训练上。
(1)对每个小学及初中进行普选,到每个班观看、课间操观看,主要是把形态好的和体育教师推荐相结合,经过寒暑假的集训,进行测试和考核,综合评定,留下较好的苗子。
(2)赛场上的选拔:形态、成绩、素质、心理状态一目了然。一定要综合考查,千万不要冷淡了体育基础差的学校的运动员,比赛成绩一般,形态好,基本素质好者应该是首选的苗子。对运动成绩好的运动员,应该观看其发育,进行拍骨龄,防止把“早熟”者选拔上来。对有些学校为了比赛荣誉,违背青少年训练规律而高压出成绩的运动员,应该慎重考虑。总之,要多观察,多询问学校训练情况、父母的身高及运动历史,把形态、成绩、发育、技术、素质等综合考虑,不能偏向哪一方面。
(3)选材的偶然性:如亲朋好友的推荐,路上偶然的发现等,应充分发挥职业的敏感性和责任感,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训练阶段的选材过程
业余训练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应该是选材的过程,初选的队员经过基础训练,哪些队员进步快,哪些队员形态往好的方面发展,以及队员在某些方面有较强的灵感性、可塑性,能从事某项专项训练,教练员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对队员的身体发育状况进行评价,应以TW2骨发育标准为主:①在3个生活年龄中跨过4个骨龄年的,属发育正常。②在2个或更少的生活年龄中跨过4个骨龄年,是发育期高潮缩短的表现。③在4个生活年龄中跨过4个骨龄年或更少的,是发育期高潮延长的表现。凡能成才者,大多数是那些正常年龄开始发育,并且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延长,达到TW2骨龄标准而推迟成熟者。对其他类型的运动员可大胆地淘汰,把运动水平高且正常年龄开始发育,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延长的运动员定为重点队员,并可推荐到上级训练队进行高水平的训练。
三、少儿选材的基本要素
将11、12岁的少儿选拔上来进行田径训练,要求有预见性和科学性,多年训练成型后的综合素质要与国内、国际高水平运动员接近,这样可以少走弯路,节省人力、物力。
(1)形态:现在国内、国际高水平运动员都向身材高大这方面发展,我们所选的运动员就应该在同龄人中是个高者,在此基础上再来观察其发育程度及父母的身高,队员的腿长、重心高、小腿细、臀部小、骨龄检查发育正常或偏小者,此类型的人一定能够长高。在考虑身高的情况下,应注意下肢和跟腱长,达到踝小、脚短、腿长的特点。
(2) 技术:跑的动作协调,频率快,特别是大小腿折叠好,踝有力,能够前脚掌落地,不一定要计时,有些未经训练者,用秒表是不能正确评价好坏的。
(3)素质:作为比赛运动员应注重速度、力量,以立定跳远或立定三级跳远作为考核标准;必测项目:50m、立定跳远、垒球或实心球。
(4)机能:可测试肺活量和血色素,血色素的遗传性比较高,可以观看其父母的脸色,特别是母亲的脸色。
(5)兴趣:对竞赛项目有兴趣,特别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热爱与崇拜,他们一旦选拔出来参加短跑训练就会如鱼得水,训练自觉,出勤率高。
(6)竞争能力:训练比赛中求胜心切,勇于拼搏,能正常或超常发挥自己的能力。
鉴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想一眼看准,或经过一般身体机能测试来确定是困难的,业余训练的过程很大部分应该是选材过程,选材要想准确,必须经过1~4年试训,进一步观察训练的可塑性及运动能力提高的幅度。只有把选材和育材有机地结合,才能提高选材成功率和成材率。经过1~4年的基础训练,综合考查、数据分析合格者,才是我们所需要的重点培养对象。
作为教练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尤为重要,应及时地更新知识结构,收集与田径训练有关的最新体育科技信息;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吸取先进的训练方法,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做到因材施训;提高教练员有关运动选材的理论知识,做到科学选材。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并培养出优秀的田径运动员,为提高我国的田径水平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