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的先行者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i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弘化公主西行》的时代背景
  中外古代历史上,许多国家大多是由不少小王国或是大部落组成,有时候结成较为松散的联盟形式,以达到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以利各自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经济较为发达的王国或与执政当局人员的个性,在出现内部民族矛盾,经济产生失控的情况下,常常不免发生与邻国土地的争端和摩擦,以转移内部的矛盾,由此开始了扩展势力,展开种种外交活动,以解决矛盾纷争。统治者以女性联姻,作为政治交易,以便达到国家稳定或民族安定的形式,多有个例。在我国,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西施和貂蝉,至于汉族公主出嫁最早的却是刘邦将的女儿汉武帝的姐姐嫁给了君臣时匈奴单于,使得他带领众多悍将重兵归降。后来东汉的王昭君以宗室女身份出嫁为王妃。
  到唐朝,就先后有弘化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固安公主、永乐公主、太和公主等十八位公主和宗室女远嫁给外族部落王国的君主。有的是吐谷浑、有的是吐蕃、有的是契丹、有的是回纥,以解决和缓冲国家或部落之间的当前矛盾。那时儿女婚姻只有媒妁之言、父母做主的年代,皇家公主的终身大事也由不得自己,由皇帝说了算的时候,更没有什么爱情可言,于是有的公主虽以大局为重,她们并非有爱,甚至还有“仇”异,她们没有办法抗争,只好忍气吞声地去远嫁了,实际上却是做了爱情的无谓牺牲。但有的公主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了一番民族团结的大事业,如像文成公主,留下了千古美名。但留下了美名,且具有远大政治胸怀的,首位是唐太宗时期,公元640年远嫁吐谷浑君主的弘化公主。弘化公主是民族团结的先行者。由于她们的聪明才智和远见卓识,不仅使烽火连天的民族纷争,化解为友善领邦,并且留下民族和谐的基因,最终使之这些少数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亲兄弟。
  在国外,也有如罗马帝国强盛时期的,西班牙的建国,奥匈帝国及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时代,都曾有过女性联姻的政治策略。历史无法重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事迹的筛选,挖掘开发历史细节,编撰出具有历史事实依据的故事,来进行创作,为现代社会服务。
  《弘化公主西行》的构想
  既然《弘化公主西行》剧定位为历史故事剧,那么它的主要情景就是为了戏剧矛盾冲突的需要,作者进行了创作,不必拘泥于历史事件发生本身时间逻辑,并有了许多的剪裁安排。比如人物,弘化公主和她的夫君诺曷钵、弘化公主的父亲送亲专使李道明与之相对应的吐谷浑丞相宣王、卫跋堤、松赞干布等,实际是简化了烦杂人物,集中突出了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比如事件,历史中也并非就那么点事儿,在史料中尽管记载的不是太多,为了故事需要,必须要创造性地拓展剧情细节,达到生动再现的效果。其中,在诺曷堤向唐太宗请婚请求一位大唐公主建立政治联盟时间,是比较长,而事情过程也比较繁缛。最为重要的事件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了实现自己东扩的野心,并不相信大伦绿东赞的分析意见,而是轻信了吐谷浑丞相宣王的错误判断,可以轻易拿下吐谷浑首府,推翻诺曷堤政权,由宣王取而代之。最终,使他们没有意料到的是,聪明睿智的弘化公主,在吐谷浑国王支持下,解除了最为险要的谋杀计划,消弭了松赞干布的疑虑,并在弘化公主的努力下,使松赞干布获得了文成公主,达到了大唐与吐蕃联姻的结果。中外古今重大战争爆发的起因,大多是看似较小或不经意的事儿。从历史事实看,松赞干布开始向大唐太宗请婚遭到了拒绝,为此产生了嫉恨。戏剧故事结果是以大团圆告终,这也是历史故事剧中的一类,皆大欢喜。
  《弘化公主西行》的戏剧特点
  戏剧的特点,无非是要具备“现场性”、“时空交融”和“假定性”三个根本的要素,《弘化公主西行》基本上包含了这几个主要特点。《弘化公主西行》一剧,它的现场感十分强烈,交代得却是十分简洁明了。如剧本所描写的:“这是吐谷浑都城伏俟城的一部分。街内红灯排列,彩旗飘扬,一派喜庆景象。远处可见蓝天、白云、草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幕启,一群群男女先后抬送酒坛、手捧哈达、高举红灯笼、舞动彩旗有序过场。”从序幕的场景安排和群众人物的活动环境开始,立即让我们观众进入到千百年前的大唐时代的吐谷浑都城伏俟城。并且预示出这里将会有一场重大的喜庆活动开始。
  《弘化公主西行》一剧,从序幕开始到结尾,前后共九场戏,如果要详细演绎那么一段重大的历史故事,在两个小时的舞台上显现,那是绝对不可能,要是像现在的电视连续剧,编剧和导演就会拉拽成为40多集。但是,剧本只有打破时空,将历史事实中几个月甚至几年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情节和细节,巧妙紧凑地有机结合,让观众跟随戏剧情景的跳跃,前前后后的场景的安排与衔接,唱词与道白的合理交代,最终明白了戏剧所呈现的故事,反映的重大历史及其内涵的深邃意义。如吐谷浑重臣宣王出场,心事忡忡地唱道:“……诺曷钵亲汉靠唐做可汗,又要娶弘化公主在身边。想谋去可汗位更加遥远,我只得靠吐蕃相助成全。”从这段唱词,可说是宣王自己表白了他反对吐谷浑与大唐交好、企图篡夺王位的祸心,早已有之,他依靠吐蕃势力来达到阴险的篡逆之意,也是早已有之。又比如,松赞干布拥兵吐谷浑边界时,在仪式亭所唱:“我吐蕃速崛起宏伟大展,无匹敌骏马铁甲镇高原。吐谷浑不知趣向我挑战,唐廷前阻我请婚造事端。”这段唱词,也是极为简洁地陈述了吐蕃在他的统一强盛下,开始东突略地,准备消灭吐谷浑国的野心,但又看到大唐的强大优势,想与大唐结盟,请娶唐王公主的意愿。这一心态的表白,亦是打破了时空界限,将多年政治目的压缩在了这一舞台空间。
  至于《弘化公主西行》的假定性,由于这出历史故事剧戏剧结构所限,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戏剧程式化传统模式的限制,又要结合现代观众的欣赏水准,进行探索与创新,剧本在此难点中,就须在依据基本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处处都要抓住戏剧假定要素,做大胆的尝试与取舍,需要编出步步深入,吸引观众的故事情节,由此达到戏剧的完美。这一特点,主要是将《弘化公主西行》一剧主要矛盾冲突集中表现在了第五场,即年轻的吐谷浑王和美丽机智的弘化公主的洞房花烛夜这场戏。国王公主美好甜蜜的情爱展现和袒露以及相互欣赏心扉的内心刻画,与宣王卫跋堤阴谋和血腥相交裹的矛盾冲突的假设情节,将戏剧推向了高潮。如(在追光下宣王和卫跋堤着黑衣,指挥着一队手持兵器的黑衣人,辗转前进……),其实,这两个自以为聪明,布局严密的阴谋者,已经落入了弘化公主等设计好的陷阱,结果在忠臣威信王的协助指挥下,一举将叛贼等捕获。虽然宣王逃向了松赞干布陈兵的边界,但弘化公主劝威信王不要先杀卫跋堤,提出“国家之争,不可意气用事。”此人在与吐蕃的较量中还有用处。进一步塑造了弘化公主大度超凡的勇气和智慧,还留下了下一步与吐蕃王斗智的伏笔。   总之,《弘化公主西行》词汇富有诗意,基本上符合了当时吐蕃、吐谷浑民族的语言特点,并给导演和演员留下了再创作的空间时空,以及旋律的运转。
  《弘化公主西行》的现实意义
  民族团结,并不是一句空话,是一个国家多民族大家庭的美好梦想。她的实现,往往是由一些历史人物代表人们所崇尚的理想,通过他们的才能和权力,高瞻远瞩地执行时代现实的需要和符合人民群众心声的政策,方可顺利完成。中华民族的成因,中国人民时代的进步,何尝不是如此。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只看重男性人物,轻视女性的社会作用,形成了男尊女卑的变异形态。但在汉代,王昭君的北上和亲,使当权者男性,开始认识到女性的政治作用。到了唐代,人们从弘化公主的远嫁和亲,进一步认同具有才能的女性,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这是唐朝几百年中,为实行和亲政策下嫁少数民族君主的第一位公主,进而又有了著名的文成公主和亲的故事。作者通过《弘化公主西行》,让我们更加了解到由于弘化公主的雄韬胆略,远见卓识,不仅化解了大唐与吐蕃,吐蕃和吐谷浑之间的政治军事矛盾,同时也缓冲了大唐内部南方叛乱,腹背受敌的危机。并且,弘化公主在青海草原及河西走廊生活居住了58年,在她的努力协调下,边界相对稳定,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吐蕃、吐谷浑、汉族及其周边民族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既传播了中原文化和先进的农耕科技技术,也增补了中央亟需的马匹、香料和畜产品,增进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从《弘化公主》中,可以彰显弘化公主治乱安邦的重要作用。我们现在通过《弘化公主西行》,从中吸取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我们要牢记:民族和,经济兴,民族大团结,中华梦才可实现。
  《弘化公主西行》与编剧
  认识张武明先生,是我参加部队文艺工作的时候,那时他已经是青海京剧团的领导,经常有机会观看他们创作的新节目,最早欣赏他的创作,是在人民剧院观看由他主笔的京剧《绿原红旗》彩排。后来,看过他创作的平弦戏《山村风雷》《血海怒仇》《一百斤燕麦》,尤其《一百斤燕麦》印象极深,虽然是个小戏,但充满了寓意和幽默,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引动了全国戏剧界。再后来,当我们都随岁月的迁失,倒是有缘又在“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相遇,接触多了起来。张武明先生也是从部队下来的,虽说他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着部队文化人具备的干练和整洁。在几十年的文化工作岗位上,他一直具有强有力的组织能力和知事识人水平。长期以来,他在思想作风上,始终正确把握社会正气,坚持“双百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严于律己,学教有方,以手中之笔,摒弃、批判文艺不正之风。他从少年时起,一直对文艺创作充满激情,在繁忙的行政组织工作之余,对他喜欢的戏剧创作事业,孜孜不倦地学习、思考和写作,成功编创撰写了许多优秀戏剧剧本和文艺评论,终于成为一位如他自己所说的“没有文凭的知识分子,没有职称的专家。”这一切,令人不能不敬重,不能不使没有文凭、具有美丽梦想的年轻人学习和崇敬。当然,也是我努力学习的榜样。
其他文献
第五章  一、革命的乐趣  陈浩在这篇文章中回忆道:  “我们是穿灰军衣的,但不是棉的单的都有,有时只发棉衣,没有衬衣,空壳穿着过了一冬。到来春把里面的棉花抽掉,就成了夹衣。夏季又把衬里拿掉,变为单衣。当寒季再次来临发新棉衣时,破旧单衫就搓绳打草鞋。那时人人都学会了打草鞋的本领:两只大脚趾跷起,把绳套上,然后把旧布衫条一层层扎起来,又快又好。‘小鬼’们爱漂亮,在草鞋头上扎一个红布条或红头绳,确也增
期刊
第四章人文丰厚的教育基石  源远流长的教育  文化,一种亘古绵久的社会现象,它与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为前提,互相砥励。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教育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教育的体现。  乐都在历史上是青海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县份之一,故有文化县之称。翻阅乐都久远的历史,每一个时代的仁人志士都把教育作为推进社会前进的主要手段,每一种
期刊
曹操作为一个好老板,是非常会用人的,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可是身处乱世,老板选择人才,人才也选择老板,这就类似于今天的双向选择,因此争取人才必须先征服人才的心。  曹操在用人方面有四个特点,根据这四个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八句话: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其
期刊
一  为了把握剧本的旨趣和价值,首先粗略地了解一下历史上吐谷浑与中央王朝以及与吐蕃的睦邻关系。吐谷浑自西晋永嘉之末(公元313年)西渡洮水建国于群羌故地,至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被吐蕃所灭,在青海草原立国凡350年之久。尊重中央王朝的正朔地位是吐谷浑的传统,早在南北朝时期,吐谷浑就与南朝宋、齐、梁政权保持着朝贡关系,几代吐谷浑国王都曾受南朝的册封。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隋以宗室
期刊
日月如梭岁月荏苒,不知不觉,妻离开我已3月有余。  风几细细,杨柳悠悠,我和妻的相识相爱是古老媒妁式的。初次见面,她修长的身材、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打扮深深地俘获了我的心,温和的处事方式随和的性格悄悄地鼓吹着她潇潇洒洒婀娜多姿。恋爱时,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我也想在她面前极力表现,为她买些衣物化妆品之类女孩喜欢的东西以赢得她的芳心,严厉的家教和勤俭节约惯了的她不允许我大手大脚,吃饭捡最便宜的地方说只要能填
期刊
张武明先生是青海文化界的领军人物,他身怀绝技,才华出众,文气横溢,对青海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最近他不顾年迈,呕心沥血,编写了历史故事剧《弘化公主西行》,剧本主题鲜明,故事真实,剧情紧凑,人物个性生动、鲜明,令人爱不释手,常在心矢,萦绕脑中,是同类作品中出类拔萃的上乘之作。  一、历史背景真实可靠  有关历史故事剧其真实性是它的生命力,忠于史实,事出有因,有根有据,有记有载,然必纪实,方可信今而会
期刊
“膺惩支那”——让中国“战俘”吃下掺有伤寒杆菌的馒头;“耀扬国威”——开展惨绝人寰的杀人比赛;“防疫研究”——用解剖活人来采集“标本”;“东亚共荣”——把中国孕妇的胎儿当作刺刀下的玩物。作为前仇,我们可以抛弃;作为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抗日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到芷江。1945年8月21日,日本降使冈村宁茨的代表、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飞抵芷江向中国政府乞降。在这“震古铄今”、“名垂青史”之地,太阳旗
期刊
昆剧诞生在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属于地方戏范畴。顾名思义,地方戏就是由特定的一方水土所孕育的戏剧,应该具有本地区的民风底蕴,为本地区的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存在差异,曾先后涌现过300多种戏剧。在漫长的繁衍和流变中,相互借鉴吸收,取长补短,然后优胜劣汰,强留弱退,直至今日,只有数十个剧种还延留在剧坛上,并且,有的勉强维持、有的每况愈下、有的甚至奄奄一息。其中很重要的
期刊
陆机《辨亡论》指出:“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人怨。”陆机是东吴丞相陆逊的孙子,东吴灭亡时已二十岁,他说这话当有闻见体会。不过从史料看,曹操虽称得上奸雄,但还不同于历史上那些只知残虐百姓的暴君。他有时还是很能体恤下民疾苦的。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军阀兼并,群雄竞逐,兵强者胜,兵弱者亡,曹操又新失兖州,受到吕布的攻击,经濮阳之败,折兵损将,正需要补充兵员。但这一年蝗虫起,百姓大饿,以至人
期刊
酒在中国,可谓命运坎坷,前景灿烂。它刚出娘胎就遭大禹抵制,并下结论:酒可亡国。周初,酒又受到《酒诰》明文禁止。尔后还有不少王朝颁发过禁酒令,甚至在清康乾盛世也禁酒达半个世纪(1687年至1737年)。然终因酒利远大于弊,现在还是发展成了宏大的产业。  在中国,酒的起源说法很多,有上天(酒星)造酒、猿猴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等传说。而史书及主流说法是仪狄、杜康造酒。《战国策·鲁共公择言》载:“帝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