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究,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语文课程为例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有效探索。
关键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高职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0-0036-02
人文素质教育旨在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其在处理各种事务时遵循人文精神。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更是保障。
一、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是否拥有完整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决定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能否高效、顺利进行。无论是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还是课程活动方式,都必须紧紧围绕高职学生特点合理化配置,做到有的放矢。
1. 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主要为基础公选课或文科类学生的选修课。可以概括为8个基本类目:(1)文学类,包括大学语文、实用写作与口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鉴赏、中国现当代诗歌解读等课程;(2)艺术类,包括应用美学、播音与节目主持、形体与舞蹈、摄影技术与技巧等课程;(3)语言类,包括语言艺术、英语、德语、日语等课程;(4)哲学类,包括人生与哲学、中国现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文化哲学等课程;(5)宗教类,包括佛教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等课程;(6)历史类,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等课程;(7)心理学类,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与沟通等课程;(8)职业类,包括就业指导、职业素质等课程。
2.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设置课程存在的问题
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总的来说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有的课程缺乏层次性、系统性,设置较为随意。比如,若某地方医药类职业院校,开设武侠文学鉴赏、明初皇族事略等人文课程,则既与学校性质不符,也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收效甚微。
3.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建议
国内的高职院校普遍采取“2 1”教育模式,即两年的课堂教学与一年的校内外实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应按照四个学期合理配置,做到层层推进,不断深入。
大一上学期,开设基础类人文课程。高职大学生刚步入大学校园,普遍处于适应阶段,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还没有调整到最佳。这个学期不宜开设理论性强、知识结构复杂的人文学科,应重点构建学生的人文基础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开设的人文课程要基础性强、趣味性高,比如大学语文、音乐鉴赏、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
大一下学期,开设实践性强的人文课程。本学期学生已普遍适应大学生活,逐渐适应并融入校园文化中。课程设置应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能力。因此,本学期开设的人文课程要凸显实践性,比如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形体训练、实用舞蹈等。
大二上学期,开设理论性课程。本学期学生具备了基础人文知识,人文能力显著提升,应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培养其人文精神。可开设具有理论深度的人文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思想、应用美学、文学鉴赏、艺术鉴赏等。
大二下学期,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本学期学生已具备较高的人文底蕴,注重提升其职业素质,为学生步入职场做准备。因此,开设的人文课程要凸显职业性的特点,如就业指导、就业礼仪、职业道德等。
二、以高职语文为例探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高职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中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兼顾实用性和人文性。
1. 构建人文素养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选编是课程改革的基础。高职语文教材多达数十种,首先要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选编最合适的教材。文科专业可以偏重文学类作品选读类的教材,例如诗歌、小说、散文等,提升学生的审美赏析能力与读说能力;理工专业可以偏重应用文为主的教材,例如说明文、求职信、自荐信等,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教学内容要兼具审美性与实用性,把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结合起来。教学内容既要侧重文学欣赏,也要侧重口语表达与应用文写作。如上文所述,分层次分阶段、分学期分专业实施。总的来说,高职语文主要包括口语表达与应用文写作两大模块,口语表达包括朗诵、演讲、辩论、交际及求职五种形式的口才技巧与训练;应用文写作包括事务类文书(工作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合同) ,日常类文书(申请书、书信),行政公文类文书(通知、报告、请示)等三大类文书的写作要领及训练,课堂上精讲精练。不同专业模块大致相同,但在内容上要结合具体专业,有所侧重。
2. 针对专业特点差异化设计课程
语文是高职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是专业学习、求职就业乃至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这是高职语文实用性与工具性的具体体现。首先,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具备职业教育的眼光,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各种专业有各自不同的职业特点,对语文教学也有各自的专业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要兼顾专业教育的要求,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深度融合。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教师要了解专业的属性与能力需求,要找准语文教学与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培养相关联、相沟通的突破口,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学以致用,为职业能力服务。其次,教师要有目的地搜集并掌握相关专业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要准确把握各专业与专业群对语文相关能力的需求度。通过语文教学,把职业文化素养与职业能力完美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基础,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院文化竞争力。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承担建筑类专业的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一些建筑知识与专业术语,并与之融合在语文教学中,强调该专业或专业群的建筑技能与赏析的能力;承担艺术设计的语文教师则应该了解一些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知识,掌握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内涵。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采取“一文多教”“各取所需”“知识拓展”等教学策略。“一文多教”即面对不同专业特点突出不同的授课重点,如在《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范文的学习中,面对文科专业的学生,授课重点可以放在语言的审美鉴赏上,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审美能力;面对理科专业的学生,授课重点则可以倾向于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说明文撰写能力。“各取所需”即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多选择诗歌、传记与游记类文章,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多选择演讲与杂文,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知识拓展”即教师根据专业需求有目的推荐书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不同的学生推荐不同主题的书籍,培养其专业情操。
通过多种创新性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的融合,既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也使学生体会到专业特长在语文学习上的用武之地,从而转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语文教学变成一把打开专业技能学习与职业生涯之门的钥匙。
三、结语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指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终身教育。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融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于一体,为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以及各种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深化课程改革,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有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有交流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会做人,能做事,独立思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2002.
[2]代曦.理工科高等院校文化素质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09).
关键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高职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0-0036-02
人文素质教育旨在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其在处理各种事务时遵循人文精神。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更是保障。
一、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是否拥有完整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决定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能否高效、顺利进行。无论是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还是课程活动方式,都必须紧紧围绕高职学生特点合理化配置,做到有的放矢。
1. 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主要为基础公选课或文科类学生的选修课。可以概括为8个基本类目:(1)文学类,包括大学语文、实用写作与口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鉴赏、中国现当代诗歌解读等课程;(2)艺术类,包括应用美学、播音与节目主持、形体与舞蹈、摄影技术与技巧等课程;(3)语言类,包括语言艺术、英语、德语、日语等课程;(4)哲学类,包括人生与哲学、中国现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文化哲学等课程;(5)宗教类,包括佛教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等课程;(6)历史类,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等课程;(7)心理学类,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与沟通等课程;(8)职业类,包括就业指导、职业素质等课程。
2.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设置课程存在的问题
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总的来说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有的课程缺乏层次性、系统性,设置较为随意。比如,若某地方医药类职业院校,开设武侠文学鉴赏、明初皇族事略等人文课程,则既与学校性质不符,也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收效甚微。
3.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建议
国内的高职院校普遍采取“2 1”教育模式,即两年的课堂教学与一年的校内外实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应按照四个学期合理配置,做到层层推进,不断深入。
大一上学期,开设基础类人文课程。高职大学生刚步入大学校园,普遍处于适应阶段,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还没有调整到最佳。这个学期不宜开设理论性强、知识结构复杂的人文学科,应重点构建学生的人文基础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开设的人文课程要基础性强、趣味性高,比如大学语文、音乐鉴赏、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
大一下学期,开设实践性强的人文课程。本学期学生已普遍适应大学生活,逐渐适应并融入校园文化中。课程设置应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能力。因此,本学期开设的人文课程要凸显实践性,比如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形体训练、实用舞蹈等。
大二上学期,开设理论性课程。本学期学生具备了基础人文知识,人文能力显著提升,应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培养其人文精神。可开设具有理论深度的人文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思想、应用美学、文学鉴赏、艺术鉴赏等。
大二下学期,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本学期学生已具备较高的人文底蕴,注重提升其职业素质,为学生步入职场做准备。因此,开设的人文课程要凸显职业性的特点,如就业指导、就业礼仪、职业道德等。
二、以高职语文为例探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高职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中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兼顾实用性和人文性。
1. 构建人文素养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选编是课程改革的基础。高职语文教材多达数十种,首先要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选编最合适的教材。文科专业可以偏重文学类作品选读类的教材,例如诗歌、小说、散文等,提升学生的审美赏析能力与读说能力;理工专业可以偏重应用文为主的教材,例如说明文、求职信、自荐信等,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教学内容要兼具审美性与实用性,把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结合起来。教学内容既要侧重文学欣赏,也要侧重口语表达与应用文写作。如上文所述,分层次分阶段、分学期分专业实施。总的来说,高职语文主要包括口语表达与应用文写作两大模块,口语表达包括朗诵、演讲、辩论、交际及求职五种形式的口才技巧与训练;应用文写作包括事务类文书(工作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合同) ,日常类文书(申请书、书信),行政公文类文书(通知、报告、请示)等三大类文书的写作要领及训练,课堂上精讲精练。不同专业模块大致相同,但在内容上要结合具体专业,有所侧重。
2. 针对专业特点差异化设计课程
语文是高职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是专业学习、求职就业乃至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这是高职语文实用性与工具性的具体体现。首先,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具备职业教育的眼光,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各种专业有各自不同的职业特点,对语文教学也有各自的专业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要兼顾专业教育的要求,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深度融合。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教师要了解专业的属性与能力需求,要找准语文教学与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培养相关联、相沟通的突破口,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学以致用,为职业能力服务。其次,教师要有目的地搜集并掌握相关专业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要准确把握各专业与专业群对语文相关能力的需求度。通过语文教学,把职业文化素养与职业能力完美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基础,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院文化竞争力。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承担建筑类专业的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一些建筑知识与专业术语,并与之融合在语文教学中,强调该专业或专业群的建筑技能与赏析的能力;承担艺术设计的语文教师则应该了解一些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知识,掌握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内涵。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采取“一文多教”“各取所需”“知识拓展”等教学策略。“一文多教”即面对不同专业特点突出不同的授课重点,如在《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范文的学习中,面对文科专业的学生,授课重点可以放在语言的审美鉴赏上,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审美能力;面对理科专业的学生,授课重点则可以倾向于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说明文撰写能力。“各取所需”即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多选择诗歌、传记与游记类文章,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多选择演讲与杂文,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知识拓展”即教师根据专业需求有目的推荐书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不同的学生推荐不同主题的书籍,培养其专业情操。
通过多种创新性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的融合,既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也使学生体会到专业特长在语文学习上的用武之地,从而转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语文教学变成一把打开专业技能学习与职业生涯之门的钥匙。
三、结语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指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终身教育。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融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于一体,为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以及各种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深化课程改革,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有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有交流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会做人,能做事,独立思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2002.
[2]代曦.理工科高等院校文化素质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