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布解散众议院,并将在12月16日举行三年来的首次众议院选举。由于民主党和野田的支持率已下跌到20%以下,野田的决定不仅让自己可能成为六年来第六名“短命”首相,更让日本政坛再度面临高频率更迭内阁的命运。
野田的决定看似突然,但并非无迹可寻:三个月前,野田就宣布将推动提前大选以换取对其消费税政策的支持,尽管这是一个可以预期的决定,但仍遭民主党内部的强烈反弹:外相玄叶光一郎批评野田的决定“愚蠢但老实”,九名议员更直接退出民主党。
民主党的内耗让自民党信心满满,准备收割日本选民对民主党过去三年执政失望的结果。但是,此次选举至少将有14个新兴政党加入,新崛起的第三势力将打破两党瓜分的局面,成为左右日本政坛的关键因素。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史密斯(Shiela Smith)预测:“选举可能产生非常分裂的结果,联合政府将不可避免。”
野田的决定不但可能断送民主党的执政,在这个日本正与中国、韩国以及东盟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关键时点宣布提前大选,更让国际社会产生日本政策能否延续的疑惑。“这些国家领导人都不知道到了12月17日,野田是否能坐在他们对面进行谈判。”长期定居日本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楚捷克(Michael Cucek)对《财经》记者表示。
追求联合政府
最近一次朝日新闻社进行的电话民意调查显示,自民党支持率为22%,超过了执政党民主党的15%;第三政党势力中,政党合并前的日本维新会为6%,自民党的合作政党公明党的支持率为4%。若民调准确反映选民心理,民主党在大选中延续政权的可能性相当低。
“野田知晓选举将带来民主党败北。”楚捷克表示,他的意图是通过匆促解散国会,在困难的政治情势中为民主党争取最有利的机会。
今年以来,民主党政府在自民党和其他在野党的强力杯葛下几乎无法在国会通过任何法案,原本希望以时间换空间的野田意识到事已不可为;另外不满野田政策的党内议员一再通过退党延续政治生命,民主党距离因内耗在国会中失去多数党优势也只有一步之遥。因此野田选择在日本政坛第三势力还未集结成气候时举行选举,试图将民主党可能在选举中失去的国会席次降到最低。
野田将选举定位为“日本的未来究竟是前行还是倒退”之争,意在把执政不佳归咎于自民党执政时期留下的历史包袱,而自民党当选将走回老路。
他提出的选举目标也很现实,即成为“相对第一大党”,在联合政府中发挥制衡力量。
2009年,对自民党长期执政感到无望的日本选民将希望转向民主党。民主党承诺推动行政革新,不加税,改革日本金权政治、派阀政府及官僚掌权等,获得选民热烈支持,取得压倒性胜利。
但是长期在野的民主党缺乏执政经验,不仅改革一事无成,还带来数次危机:鸠山由纪夫强势推动美军基地迁离引来政治危机,上任九个月就仓促下台;菅直人先是在2010年参议院选举中大败,又在去年的地震海啸和后续的核电站危机处理上失去民心。
原本担任财务大臣的野田上任后,重心放在降低政府赤字,推动借由增加消费税来降低占GDP比重200%的公共债务规模。该计划推动之初就引起前党魁小泽一郎带领50名议员退党。
党内内讧并未让野田有所退缩,他要求所有准备参加竞选的民主党候选人写下保证书赞同这一政策,否则民主党中央将不支持此人的候选人资格。野田还以提前大选为代价,换取自民党对消费税提高的支持。
反观自民党,自野田宣布解散国会以来迅速推出“重振日本”的竞选主轴,希望以2009年前连续执政50年的经验,唤回日本选民的支持。
自民党在11月21日公布的选举纲领分别针对日本地震灾后重建、经济、教育、外交和生活等五大领域提出振兴计划。其中,在经济议题上,明言将推行与过去自民党政府完全不同的货币宽松政策,摆脱日元升值和通货紧缩局面,不仅要保持年通货膨胀率2%,还要达到名义经济增长率3%的目标。
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首相的安倍晋三表示,他考虑政府增加公共建设以刺激经济,并由日本央行直接购买政府发行的建设债券;他还明确指出,由他任命的央行总裁必须协助执行年通货膨胀率2%-3%的目标,为此央行应该向市场提供无限制流动性。野田批评这些政策将严重威胁日本央行的独立,压力之下,安倍近来的立场有所软化。
尽管自民党拥有执政经验优势,但日本人也认为自民党应为日本陷入20年衰退负责,因此野田不断提醒选民,安倍晋三执政将是日本向过去“政治分赃”时代倒退,以及向极端外交政策靠拢。
不过,经过民主党执政的曲折,民众已经发现其三年前提出的改革口号在短期内实现不切实际。地震过后的灾后重建、核能使用以及日本经济复苏等才是日本民众关心的主要议题。
更多鹰派色彩
根据《读卖新闻》11月18日公布的民调,43%的选民对任何政党都不具好感,支持民主党的为13%,支持自民党的为26%。
这意味着,对自民党的不满和对民主党的失望,让日本民众对两大政党都失去了热情和信任。将近60%对两党都不支持的选民,鼓励政治人物选择创立新政党。
近年来作为第三选择而出现的政党,包括大阪市长桥下彻的“日本维新会”、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出任共同代表的“太阳党”、前民主党小泽一郎领导的“国民生活第一党”、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任代表的“减税日本”,以及曾经和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的公明党等14个新党,统称为“第三极势力”。
自民党和民主党几乎确定无法在大选中获得绝对多数,可能获得相对多数的自民党如何和第三势力组成联合政府决定着政坛稳定与否。
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在11月20日表示有意维持民主党、自民党和公明党的合作关系,将之作为众院选举后政府框架。
根据估算, 若自民党拿下超过200席,公明党拿下20席左右,自民党将组成的联合政府若和民主党保持一定程度合作,则在国会仍具备通过一些法案的实力。反观第三势力,由于这些小党仓促成军,试图推动的政策存在相当分歧,而且多流于极端,在选民中能获得多少支持仍待观察。 例如为应对突然而至的大选,日本维新会和太阳党在11月17日宣布合并,太阳党就此解散,石原出任党代表,桥下则出任代理代表。这距离太阳党成立仅不到一个月。
无论是哪种组合方式,以自民党为主导的日本外交都会呈现更多鹰派色彩。
与民主党相比,自民党与安倍晋三本人都在外交事务上站在更右的频谱一侧。他任首相期间,将日本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提升了这个主管防务的机构在日本政治架构中的地位,并扩大其权限范围。
此次自民党推出的竞选大纲中,也带有颇多安倍色彩。竞选大纲以 “夺回日本”为主题,纲领中提出将自卫队提升为国防军、日本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和修改宪法等内容。
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吕耀东对《财经》记者表示,自民党和安倍寻求的是和平修宪或释宪的施政方向,同时自民党和民主党都倾向加强日美同盟关系,可能将给中日关系制造更多紧张。
若加上几乎集体站在右边的第三势力党派,自民党若选择与其联盟,将会更加“向右转”。在第三极势力中,石原慎太郎表示将推动修改“二战”后的日本宪法,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减税日本”党魁河村隆之甚至表示怀疑南京大屠杀是否发生。
不过在亚太整体利益格局之下,日本的外交政策整体上仍更多呈现出延续趋势。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安倍所提出的修宪、军队正常化等立场在日本政治中得到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兼亚洲研究所所长赵全胜曾撰文称,日本在21世纪初完成了从后冷战时期就着手酝酿的第三次重大外交政策选择,其中一个支柱就是在“脱亚入欧”与“亚洲一体”之间的中间路线,随着局势发展与执政党的特点而有所调整。
2009年鸠山由纪夫新任首相时,就曾更靠近“亚洲一体”一边,提出“东亚共同体”的想法,将美日关系推向危机,下一任首相时立即调整;同时,出于对中国不断增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的担忧,日本政府与太平洋国家交好,并融入东盟等多边框架,增强自身防御实力并升级与美国的安全合作。
即使安倍晋三在竞选中对中国表现强硬,但正是他在任首相期间开启了中国与日本关系的“破冰”,将中日关系从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意参拜靖国神社而跌至谷底中拉回;安倍曾在访美时谈及“日本外交是否仍受脱亚入欧的影响”时称,日本同美国的关系和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是互为补充,而不是互相排斥的。
不过,当下日本的政治局势和国际形势,决定日本在大选后将暂时站在中间路线的右边一侧,在个体事件中与中国持续紧张的可能性增大。
野田的决定看似突然,但并非无迹可寻:三个月前,野田就宣布将推动提前大选以换取对其消费税政策的支持,尽管这是一个可以预期的决定,但仍遭民主党内部的强烈反弹:外相玄叶光一郎批评野田的决定“愚蠢但老实”,九名议员更直接退出民主党。
民主党的内耗让自民党信心满满,准备收割日本选民对民主党过去三年执政失望的结果。但是,此次选举至少将有14个新兴政党加入,新崛起的第三势力将打破两党瓜分的局面,成为左右日本政坛的关键因素。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史密斯(Shiela Smith)预测:“选举可能产生非常分裂的结果,联合政府将不可避免。”
野田的决定不但可能断送民主党的执政,在这个日本正与中国、韩国以及东盟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关键时点宣布提前大选,更让国际社会产生日本政策能否延续的疑惑。“这些国家领导人都不知道到了12月17日,野田是否能坐在他们对面进行谈判。”长期定居日本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楚捷克(Michael Cucek)对《财经》记者表示。
追求联合政府
最近一次朝日新闻社进行的电话民意调查显示,自民党支持率为22%,超过了执政党民主党的15%;第三政党势力中,政党合并前的日本维新会为6%,自民党的合作政党公明党的支持率为4%。若民调准确反映选民心理,民主党在大选中延续政权的可能性相当低。
“野田知晓选举将带来民主党败北。”楚捷克表示,他的意图是通过匆促解散国会,在困难的政治情势中为民主党争取最有利的机会。
今年以来,民主党政府在自民党和其他在野党的强力杯葛下几乎无法在国会通过任何法案,原本希望以时间换空间的野田意识到事已不可为;另外不满野田政策的党内议员一再通过退党延续政治生命,民主党距离因内耗在国会中失去多数党优势也只有一步之遥。因此野田选择在日本政坛第三势力还未集结成气候时举行选举,试图将民主党可能在选举中失去的国会席次降到最低。
野田将选举定位为“日本的未来究竟是前行还是倒退”之争,意在把执政不佳归咎于自民党执政时期留下的历史包袱,而自民党当选将走回老路。
他提出的选举目标也很现实,即成为“相对第一大党”,在联合政府中发挥制衡力量。
2009年,对自民党长期执政感到无望的日本选民将希望转向民主党。民主党承诺推动行政革新,不加税,改革日本金权政治、派阀政府及官僚掌权等,获得选民热烈支持,取得压倒性胜利。
但是长期在野的民主党缺乏执政经验,不仅改革一事无成,还带来数次危机:鸠山由纪夫强势推动美军基地迁离引来政治危机,上任九个月就仓促下台;菅直人先是在2010年参议院选举中大败,又在去年的地震海啸和后续的核电站危机处理上失去民心。
原本担任财务大臣的野田上任后,重心放在降低政府赤字,推动借由增加消费税来降低占GDP比重200%的公共债务规模。该计划推动之初就引起前党魁小泽一郎带领50名议员退党。
党内内讧并未让野田有所退缩,他要求所有准备参加竞选的民主党候选人写下保证书赞同这一政策,否则民主党中央将不支持此人的候选人资格。野田还以提前大选为代价,换取自民党对消费税提高的支持。
反观自民党,自野田宣布解散国会以来迅速推出“重振日本”的竞选主轴,希望以2009年前连续执政50年的经验,唤回日本选民的支持。
自民党在11月21日公布的选举纲领分别针对日本地震灾后重建、经济、教育、外交和生活等五大领域提出振兴计划。其中,在经济议题上,明言将推行与过去自民党政府完全不同的货币宽松政策,摆脱日元升值和通货紧缩局面,不仅要保持年通货膨胀率2%,还要达到名义经济增长率3%的目标。
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首相的安倍晋三表示,他考虑政府增加公共建设以刺激经济,并由日本央行直接购买政府发行的建设债券;他还明确指出,由他任命的央行总裁必须协助执行年通货膨胀率2%-3%的目标,为此央行应该向市场提供无限制流动性。野田批评这些政策将严重威胁日本央行的独立,压力之下,安倍近来的立场有所软化。
尽管自民党拥有执政经验优势,但日本人也认为自民党应为日本陷入20年衰退负责,因此野田不断提醒选民,安倍晋三执政将是日本向过去“政治分赃”时代倒退,以及向极端外交政策靠拢。
不过,经过民主党执政的曲折,民众已经发现其三年前提出的改革口号在短期内实现不切实际。地震过后的灾后重建、核能使用以及日本经济复苏等才是日本民众关心的主要议题。
更多鹰派色彩
根据《读卖新闻》11月18日公布的民调,43%的选民对任何政党都不具好感,支持民主党的为13%,支持自民党的为26%。
这意味着,对自民党的不满和对民主党的失望,让日本民众对两大政党都失去了热情和信任。将近60%对两党都不支持的选民,鼓励政治人物选择创立新政党。
近年来作为第三选择而出现的政党,包括大阪市长桥下彻的“日本维新会”、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出任共同代表的“太阳党”、前民主党小泽一郎领导的“国民生活第一党”、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任代表的“减税日本”,以及曾经和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的公明党等14个新党,统称为“第三极势力”。
自民党和民主党几乎确定无法在大选中获得绝对多数,可能获得相对多数的自民党如何和第三势力组成联合政府决定着政坛稳定与否。
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在11月20日表示有意维持民主党、自民党和公明党的合作关系,将之作为众院选举后政府框架。
根据估算, 若自民党拿下超过200席,公明党拿下20席左右,自民党将组成的联合政府若和民主党保持一定程度合作,则在国会仍具备通过一些法案的实力。反观第三势力,由于这些小党仓促成军,试图推动的政策存在相当分歧,而且多流于极端,在选民中能获得多少支持仍待观察。 例如为应对突然而至的大选,日本维新会和太阳党在11月17日宣布合并,太阳党就此解散,石原出任党代表,桥下则出任代理代表。这距离太阳党成立仅不到一个月。
无论是哪种组合方式,以自民党为主导的日本外交都会呈现更多鹰派色彩。
与民主党相比,自民党与安倍晋三本人都在外交事务上站在更右的频谱一侧。他任首相期间,将日本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提升了这个主管防务的机构在日本政治架构中的地位,并扩大其权限范围。
此次自民党推出的竞选大纲中,也带有颇多安倍色彩。竞选大纲以 “夺回日本”为主题,纲领中提出将自卫队提升为国防军、日本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和修改宪法等内容。
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吕耀东对《财经》记者表示,自民党和安倍寻求的是和平修宪或释宪的施政方向,同时自民党和民主党都倾向加强日美同盟关系,可能将给中日关系制造更多紧张。
若加上几乎集体站在右边的第三势力党派,自民党若选择与其联盟,将会更加“向右转”。在第三极势力中,石原慎太郎表示将推动修改“二战”后的日本宪法,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减税日本”党魁河村隆之甚至表示怀疑南京大屠杀是否发生。
不过在亚太整体利益格局之下,日本的外交政策整体上仍更多呈现出延续趋势。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安倍所提出的修宪、军队正常化等立场在日本政治中得到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兼亚洲研究所所长赵全胜曾撰文称,日本在21世纪初完成了从后冷战时期就着手酝酿的第三次重大外交政策选择,其中一个支柱就是在“脱亚入欧”与“亚洲一体”之间的中间路线,随着局势发展与执政党的特点而有所调整。
2009年鸠山由纪夫新任首相时,就曾更靠近“亚洲一体”一边,提出“东亚共同体”的想法,将美日关系推向危机,下一任首相时立即调整;同时,出于对中国不断增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的担忧,日本政府与太平洋国家交好,并融入东盟等多边框架,增强自身防御实力并升级与美国的安全合作。
即使安倍晋三在竞选中对中国表现强硬,但正是他在任首相期间开启了中国与日本关系的“破冰”,将中日关系从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意参拜靖国神社而跌至谷底中拉回;安倍曾在访美时谈及“日本外交是否仍受脱亚入欧的影响”时称,日本同美国的关系和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是互为补充,而不是互相排斥的。
不过,当下日本的政治局势和国际形势,决定日本在大选后将暂时站在中间路线的右边一侧,在个体事件中与中国持续紧张的可能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