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技术》课程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应围绕核心器件展开项目教学,以能力训练任务驱动项目学习,将知识学习融入能力训练任务中,积极进行核心器件的应用拓展,实现虚拟仿真课堂与“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互补,以培养学生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能力训练;虚拟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33-02
《电子技术》是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职业能力训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是由理论讲授+实践操作+综合实训三部分构成,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存在理论与实践衔接不上、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差的问题。对高职学生而言,存在着理论学习难以理解、实践能力难以提高等问题。笔者拟对《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设计与“教学做”一体化实践进行探讨。
课程标准设计理念
项目教学法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而言,具有针对性强的优点。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成为职业教育领域探索追求的新方法。
经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后,《电子技术》课程打破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与知识体系,采用项目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项目的选取以小型化、典型化、实用化为目标,以够用、实用、有用为原则。每个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以任务为中心,整合技术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驱动项目教学。选择以典型的电子产品为主题的项目学习单元,以典型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主线,让学生在每一个学习单元中,都能体验电子产品从设计、制作到调试的整个过程。课程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设计了以“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扩音器的设计与制作”和“三角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3个典型项目为主题的学习单元,其学习内容涵盖了原来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学习内容;设计了以“四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四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计数器的设计与制作”与“触摸延时电子开关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四个典型项目为主题的学习单元,其学习内容涵盖了原来数字电子技术部分的学习内容,整个学习过程围绕典型电子产品项目进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电子设计与制作兴趣。学习完每个项目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项目学习。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设计有综合实训项目,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电子制作的兴趣,使其善于应用相关的电子技术知识。
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实践技能并重,课程的实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探讨
课程的教学实施突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教理论、实验室练实践能力的模式,将二者合一,将知识学习融入实践中,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面就本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过程进行探讨。
围绕核心器件展开教学 每个项目的电路都有其核心器件,核心器件的特性及典型应用电路的学习是整个项目学习的基础。抓住核心器件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项目电路,进行与核心器件相关的其他电子电路的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的核心器件是二极管、稳压管、集成稳压器件,“扩音器的设计与制作”的核心器件是三极管,“三角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的核心器件是运算放大器。掌握了核心器件的特性和作用,学生可以理解其他的应用电路。再进行拓展项目学习,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能力训练作为任务驱动项目学习 每个项目的学习以适量的能力训练任务驱动,训练任务与传统模式下的实验教学内容相似,所不同的是这些训练任务是在学生没有学习基础知识之前,就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实践的相关数据或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扩音器的设计与制作”能力训练任务设计如表1所示。根据该项目电路的特点,将该项目的学习分解为前置放大级的测试与分析、推动级的测试与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试与分析、功率输出级的测试与分析、扩音器的搭接与测试五部分,各部分又设置了小的能力训练任务,以便于教学实施。
将知识学习融入能力训练任务中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学生搭建与测试能力训练任务电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总结思考,然后由教师进行理论分析。如在“晶体管测试能力训练”项目中,测试电路如图1所示。改变UBB值为0V、3V、5V分别进行测试,同时改变Rc的值,测试iB、iC、uBE、uCE。测试后,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要求学生画出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分析出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并得出晶体管在三种工作状态下及在每种工作状态下发射结与集电结的偏置状态。之后,教师再通过介绍晶体管内部结构特点与载流子的运动规律分析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这样,通过能力训练任务可让学生认识三极管的特性,较传统知识讲授的方式教学效果要好。
积极进行核心器件的应用拓展 完成能力训练任务之后,要积极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与应用拓展。如可以利用三极管的开关特性,设计一个简单的LED闪烁灯,应用电路如图2所示,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晶体管的开关作用。可以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设计一个温度电压转换电路,应用电路如图3所示,测试时可以用电位器替代热敏电阻。在应用电路的设计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四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计数器的设计与制作”与“触摸延时电子开关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等项目,便可用器件的PDF文档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拓展学习。
培养学生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的能力 实践表明,一个电子装置即使按照设计的电路参数进行安装,往往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通过安装后的测试和调整,发现并纠正设计方案的不足,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才能使装置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调试电子电路的技能对从事电子技术及其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员是十分重要的。在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每一个小的实践操作电路到最终的单元电路,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的能力,逐步使学生掌握电路调试的一般方法:系统电路调试由电源调试开始,遵循先局部,后整体、先静态,后动态的原则。另外,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寻找和排除故障的能力,逐步使学生掌握一般故障诊断排除的方法:从故障现象出发,通过反复测试,做出分析判断,逐步找出故障原因,排除电路故障。 虚拟仿真课堂与“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互补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实验的新兴实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电工电子、机械设计、软件开发、机器人、服装业、出版业、工厂自动化、土木建筑、地质、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能否掌握相关领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是衡量其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各具优势,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可有效提高学生从事科研、创新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化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不可能做过多的能力训练项目。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工具软件设计仿真实验,开设虚拟仿真课堂,让学生不用任何实际的电子器件与仪器,就可以体验课堂实际操作的过程。仿真软件使用的方便性和进行电路设计分析的快速性,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电子电路设计兴趣。虚拟仿真课堂与“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互补,可以提高课程的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教学做”一体化实践过程,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实践素质。
参考文献:
[1]林祝亮,马世平,杨金华.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14-116.
[2]耿淬.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l05-107.
[3]潘海军,李春树.电子技术基础“双主”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54-155.
[4]付植桐.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14.
[5]Thomas L Floyd.电子器件[M].杨栈云,李世文,王俊惠,等,编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44-145.
[6]赵瑞林.电子电路的调试及其故障分析与处理[J].内江科技,2009(5):91,103.
[7]陆海云.虚拟实验的创造力量[J].中国远程教育,2006(3):31-32.
[8]李升源,刘宏,周克良,等.电工电子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互补性[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74-76.
作者简介:
卫俊玲(1977—),女,硕士,天津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EDA技术及自动控制。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关键词:高职;“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能力训练;虚拟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33-02
《电子技术》是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职业能力训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是由理论讲授+实践操作+综合实训三部分构成,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存在理论与实践衔接不上、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差的问题。对高职学生而言,存在着理论学习难以理解、实践能力难以提高等问题。笔者拟对《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设计与“教学做”一体化实践进行探讨。
课程标准设计理念
项目教学法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而言,具有针对性强的优点。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成为职业教育领域探索追求的新方法。
经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后,《电子技术》课程打破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与知识体系,采用项目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项目的选取以小型化、典型化、实用化为目标,以够用、实用、有用为原则。每个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以任务为中心,整合技术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驱动项目教学。选择以典型的电子产品为主题的项目学习单元,以典型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主线,让学生在每一个学习单元中,都能体验电子产品从设计、制作到调试的整个过程。课程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设计了以“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扩音器的设计与制作”和“三角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3个典型项目为主题的学习单元,其学习内容涵盖了原来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学习内容;设计了以“四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四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计数器的设计与制作”与“触摸延时电子开关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四个典型项目为主题的学习单元,其学习内容涵盖了原来数字电子技术部分的学习内容,整个学习过程围绕典型电子产品项目进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电子设计与制作兴趣。学习完每个项目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项目学习。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设计有综合实训项目,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电子制作的兴趣,使其善于应用相关的电子技术知识。
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实践技能并重,课程的实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探讨
课程的教学实施突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教理论、实验室练实践能力的模式,将二者合一,将知识学习融入实践中,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面就本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过程进行探讨。
围绕核心器件展开教学 每个项目的电路都有其核心器件,核心器件的特性及典型应用电路的学习是整个项目学习的基础。抓住核心器件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项目电路,进行与核心器件相关的其他电子电路的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的核心器件是二极管、稳压管、集成稳压器件,“扩音器的设计与制作”的核心器件是三极管,“三角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的核心器件是运算放大器。掌握了核心器件的特性和作用,学生可以理解其他的应用电路。再进行拓展项目学习,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能力训练作为任务驱动项目学习 每个项目的学习以适量的能力训练任务驱动,训练任务与传统模式下的实验教学内容相似,所不同的是这些训练任务是在学生没有学习基础知识之前,就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实践的相关数据或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扩音器的设计与制作”能力训练任务设计如表1所示。根据该项目电路的特点,将该项目的学习分解为前置放大级的测试与分析、推动级的测试与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试与分析、功率输出级的测试与分析、扩音器的搭接与测试五部分,各部分又设置了小的能力训练任务,以便于教学实施。
将知识学习融入能力训练任务中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学生搭建与测试能力训练任务电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总结思考,然后由教师进行理论分析。如在“晶体管测试能力训练”项目中,测试电路如图1所示。改变UBB值为0V、3V、5V分别进行测试,同时改变Rc的值,测试iB、iC、uBE、uCE。测试后,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要求学生画出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分析出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并得出晶体管在三种工作状态下及在每种工作状态下发射结与集电结的偏置状态。之后,教师再通过介绍晶体管内部结构特点与载流子的运动规律分析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这样,通过能力训练任务可让学生认识三极管的特性,较传统知识讲授的方式教学效果要好。
积极进行核心器件的应用拓展 完成能力训练任务之后,要积极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与应用拓展。如可以利用三极管的开关特性,设计一个简单的LED闪烁灯,应用电路如图2所示,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晶体管的开关作用。可以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设计一个温度电压转换电路,应用电路如图3所示,测试时可以用电位器替代热敏电阻。在应用电路的设计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四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计数器的设计与制作”与“触摸延时电子开关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等项目,便可用器件的PDF文档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拓展学习。
培养学生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的能力 实践表明,一个电子装置即使按照设计的电路参数进行安装,往往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通过安装后的测试和调整,发现并纠正设计方案的不足,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才能使装置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调试电子电路的技能对从事电子技术及其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员是十分重要的。在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每一个小的实践操作电路到最终的单元电路,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的能力,逐步使学生掌握电路调试的一般方法:系统电路调试由电源调试开始,遵循先局部,后整体、先静态,后动态的原则。另外,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寻找和排除故障的能力,逐步使学生掌握一般故障诊断排除的方法:从故障现象出发,通过反复测试,做出分析判断,逐步找出故障原因,排除电路故障。 虚拟仿真课堂与“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互补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实验的新兴实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电工电子、机械设计、软件开发、机器人、服装业、出版业、工厂自动化、土木建筑、地质、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能否掌握相关领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是衡量其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各具优势,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可有效提高学生从事科研、创新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化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不可能做过多的能力训练项目。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工具软件设计仿真实验,开设虚拟仿真课堂,让学生不用任何实际的电子器件与仪器,就可以体验课堂实际操作的过程。仿真软件使用的方便性和进行电路设计分析的快速性,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电子电路设计兴趣。虚拟仿真课堂与“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互补,可以提高课程的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教学做”一体化实践过程,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实践素质。
参考文献:
[1]林祝亮,马世平,杨金华.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14-116.
[2]耿淬.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l05-107.
[3]潘海军,李春树.电子技术基础“双主”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54-155.
[4]付植桐.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14.
[5]Thomas L Floyd.电子器件[M].杨栈云,李世文,王俊惠,等,编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44-145.
[6]赵瑞林.电子电路的调试及其故障分析与处理[J].内江科技,2009(5):91,103.
[7]陆海云.虚拟实验的创造力量[J].中国远程教育,2006(3):31-32.
[8]李升源,刘宏,周克良,等.电工电子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互补性[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74-76.
作者简介:
卫俊玲(1977—),女,硕士,天津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EDA技术及自动控制。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