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PDCA 质量循环 专业诊改
教育部教职成厅[2015]2 号《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以及教职成司函[2017]56 号《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等文指出,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主体是学校,促进职业院校强化质量意识,深化内涵建设,形成特色质量文化,涵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须建立起常态化的自我质量保证循环体系。[1] 在这五个层面中,教师和学生发展是核心,专业建设是重要载体,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点。[2]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必须以培养学生就业岗位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重要目标,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行业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以专业诊改为切入点,围绕诊断点与监测指标,规范专业设置规格、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重构、课堂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创新、质量成效监控等人才培养质量要素,整合专业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夯实教学基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在专业诊改过程中,融入PDCA(Plan-Do- Check- Action)管理理念[3],在“计划- 执行- 检查- 反馈”循環中,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内涵持续提升。专业建设PDCA 管理模型如表1 所示。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汽车检修专业自2016年起,开始全面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在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通过持续规范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建立并运行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岗位职责和部门工作清单为基础再造目标链和标准链体系,形成了专业规划路径具体,校企合作机制融通的特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形成了交通学院特色的质量文化。2018 年,学院依据诊改工作的目标和标准,以数据平台为基础,五大层面互相配合,多措并举,系统建立包括目标规划、标准制定、实施路径、保障条件、诊改机制在内的科学高效保障机制,保证诊改工作顺利实施。
1 专业诊改要素分析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建构专业诊改指标体系。具体涵盖三个方面:
其一,专业建设的外部要素。国家要求+ 公民准则+ 职业岗位要求+ 学校定位+ 人才类型决定了专业建设规划,构成了学校发展层面的专业定位要求。学院层面承接学校目标,并根据专业群属性确立培养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目标,同时,基于“企业+示范学校+ 毕业生”调研,黄石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专业层面承接学院目标,并结合专业特色、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其二,专业建设的内部要素。专业质量基础能力体现在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和生均场地,专业建设的活力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为建立突出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具备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与完备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力体现在教学资源,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和实现情况体现在社会服务。
其三,专业建设的表象特征。专业建设紧跟产业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基于OBE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进行课赛、课证、思政三融通,开设专业方向化课程,实现专业分流,提升专业培养市场响应速率,打造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群主地位,2019年我校汽车专业群获批全国第一批1+X 证书制度试点。
学院围绕“培养学生就业岗位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目标,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为基础,坚持过程数据分析与岗位调研相结合,坚持诊改工作与常规工作、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据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专业诊改体系框架设计
根据专业目标、标准开展周期性诊改,借助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平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协同平台和麦可思质量报告,开展过程性诊改,实行一年一轮、三年一周期的诊改循环机制。保证专业建设规范、专业诊改常态化、专业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可持续提升。
专业诊改以学生为关注点,以专业质量为目标,建立专业质量标准与建设规范,对照目标链、标准链开展专业建设、教学实施,对教学过程质量、阶段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阶段性诊改,实现持续改进与不断提升专业质量的目的。
基于专业诊改要素构建诊改体系。以岗位职责和部门工作清单为基础再造目标链和标准链体系,形成了专业规划路径具体,校企合作机制融通的特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依据诊改工作的目标和标准,学院以数据平台为基础,五大层面互相配合,多措并举,系统建立包括目标规划、标准制定、实施路径、保障条件、诊改机制在内的科学高效保障机制,保证专业诊改工作顺利实施。如图1 所示。
2.1 专业诊改循环体系建设
2.1.1 目标逐步分解,打造目标链
整体设计、逐级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构建专业建设目标体系。根据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的专业布局、建设目标,针对产业现状、人才需求,结合岗位能力要求、毕业生就业、用人企业满意度等调研核心点开展现场专业调研,并结合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专业建设管理平台、第三方评价、职能部门统计数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数据等,通过SWOT分析,剖析专业发展态势,明确专业建设具体目标和专业建设规划,形成目标体系。
(1)确立专业建设的核心目标。汽车检修专业的核心目标为建设省级特色专业。目标的建设路径以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专业团队、实践条件为子目标。开展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依托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对标专业建设目标。
(2)在原有的课程质量保证基础之上,确立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内部质量改进体系,以“目标、团队、资源、信息化”为关键环节,通过课程目标监控点,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课程创新点,理清课程改进方向,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形成课程质量诊改目标。
2.1.2 标准逐层对照,打造标准链
围绕汽车检修专业“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核心目标,制定具体质量标准。
(1)专业建设标准。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标准体系,由专业条件标准、 专业运行标准和培养规格标准等组成,主要标准要素清晰,有迹可循。
(2)课程建设标准。根据课程建设目标,建立和完善课程建设标准体系,由课程开发标准、教学设计标准、教学运行标准和课程管理标准等组成。
(3)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由合格教师标准、骨干教师标准、专业带头人标准、专家标准和保障标准等组成,主要标准要素表,做到了教师团队评价有标准,执行有路径。
确定了目标链,标准链,逐步明确实施路径,科学高效保障机制,保障诊改工作实例实施。
2.1.3 建立专业层面的质量改进螺旋
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下发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试行)》(职教诊改[2018]25 号)的通知要求,五个层面都要建立“8 字质量螺旋”,且要求该螺旋具有科学性、覆盖面、可行性、实施情况及成效[4]。
我院汽车检修专业诊改路径确定为,依照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建设标准,配套建设课程资源、实训资源,以数据平台为过程考核,麦克思质量报告为效果呈现,指导专业规划,修订专业标准和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的循环提升和改进。如图2 所示。
通过建立专业诊改体系,将PDCA 理念融入专业诊改工作,能有效促进专业建设内涵发展。持续PDCA“诊改”循环,实现专业质量内涵螺旋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建设具有一流行业水平、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省内特色专业。
教育部教职成厅[2015]2 号《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以及教职成司函[2017]56 号《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等文指出,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主体是学校,促进职业院校强化质量意识,深化内涵建设,形成特色质量文化,涵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须建立起常态化的自我质量保证循环体系。[1] 在这五个层面中,教师和学生发展是核心,专业建设是重要载体,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点。[2]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必须以培养学生就业岗位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重要目标,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行业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以专业诊改为切入点,围绕诊断点与监测指标,规范专业设置规格、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重构、课堂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创新、质量成效监控等人才培养质量要素,整合专业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夯实教学基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在专业诊改过程中,融入PDCA(Plan-Do- Check- Action)管理理念[3],在“计划- 执行- 检查- 反馈”循環中,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内涵持续提升。专业建设PDCA 管理模型如表1 所示。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汽车检修专业自2016年起,开始全面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在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通过持续规范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建立并运行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岗位职责和部门工作清单为基础再造目标链和标准链体系,形成了专业规划路径具体,校企合作机制融通的特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形成了交通学院特色的质量文化。2018 年,学院依据诊改工作的目标和标准,以数据平台为基础,五大层面互相配合,多措并举,系统建立包括目标规划、标准制定、实施路径、保障条件、诊改机制在内的科学高效保障机制,保证诊改工作顺利实施。
1 专业诊改要素分析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建构专业诊改指标体系。具体涵盖三个方面:
其一,专业建设的外部要素。国家要求+ 公民准则+ 职业岗位要求+ 学校定位+ 人才类型决定了专业建设规划,构成了学校发展层面的专业定位要求。学院层面承接学校目标,并根据专业群属性确立培养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目标,同时,基于“企业+示范学校+ 毕业生”调研,黄石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专业层面承接学院目标,并结合专业特色、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其二,专业建设的内部要素。专业质量基础能力体现在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和生均场地,专业建设的活力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为建立突出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具备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与完备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力体现在教学资源,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和实现情况体现在社会服务。
其三,专业建设的表象特征。专业建设紧跟产业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基于OBE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进行课赛、课证、思政三融通,开设专业方向化课程,实现专业分流,提升专业培养市场响应速率,打造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群主地位,2019年我校汽车专业群获批全国第一批1+X 证书制度试点。
学院围绕“培养学生就业岗位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目标,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为基础,坚持过程数据分析与岗位调研相结合,坚持诊改工作与常规工作、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据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专业诊改体系框架设计
根据专业目标、标准开展周期性诊改,借助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平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协同平台和麦可思质量报告,开展过程性诊改,实行一年一轮、三年一周期的诊改循环机制。保证专业建设规范、专业诊改常态化、专业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可持续提升。
专业诊改以学生为关注点,以专业质量为目标,建立专业质量标准与建设规范,对照目标链、标准链开展专业建设、教学实施,对教学过程质量、阶段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阶段性诊改,实现持续改进与不断提升专业质量的目的。
基于专业诊改要素构建诊改体系。以岗位职责和部门工作清单为基础再造目标链和标准链体系,形成了专业规划路径具体,校企合作机制融通的特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依据诊改工作的目标和标准,学院以数据平台为基础,五大层面互相配合,多措并举,系统建立包括目标规划、标准制定、实施路径、保障条件、诊改机制在内的科学高效保障机制,保证专业诊改工作顺利实施。如图1 所示。
2.1 专业诊改循环体系建设
2.1.1 目标逐步分解,打造目标链
整体设计、逐级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构建专业建设目标体系。根据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的专业布局、建设目标,针对产业现状、人才需求,结合岗位能力要求、毕业生就业、用人企业满意度等调研核心点开展现场专业调研,并结合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专业建设管理平台、第三方评价、职能部门统计数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数据等,通过SWOT分析,剖析专业发展态势,明确专业建设具体目标和专业建设规划,形成目标体系。
(1)确立专业建设的核心目标。汽车检修专业的核心目标为建设省级特色专业。目标的建设路径以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专业团队、实践条件为子目标。开展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依托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对标专业建设目标。
(2)在原有的课程质量保证基础之上,确立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内部质量改进体系,以“目标、团队、资源、信息化”为关键环节,通过课程目标监控点,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课程创新点,理清课程改进方向,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形成课程质量诊改目标。
2.1.2 标准逐层对照,打造标准链
围绕汽车检修专业“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核心目标,制定具体质量标准。
(1)专业建设标准。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标准体系,由专业条件标准、 专业运行标准和培养规格标准等组成,主要标准要素清晰,有迹可循。
(2)课程建设标准。根据课程建设目标,建立和完善课程建设标准体系,由课程开发标准、教学设计标准、教学运行标准和课程管理标准等组成。
(3)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由合格教师标准、骨干教师标准、专业带头人标准、专家标准和保障标准等组成,主要标准要素表,做到了教师团队评价有标准,执行有路径。
确定了目标链,标准链,逐步明确实施路径,科学高效保障机制,保障诊改工作实例实施。
2.1.3 建立专业层面的质量改进螺旋
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下发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试行)》(职教诊改[2018]25 号)的通知要求,五个层面都要建立“8 字质量螺旋”,且要求该螺旋具有科学性、覆盖面、可行性、实施情况及成效[4]。
我院汽车检修专业诊改路径确定为,依照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建设标准,配套建设课程资源、实训资源,以数据平台为过程考核,麦克思质量报告为效果呈现,指导专业规划,修订专业标准和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的循环提升和改进。如图2 所示。
通过建立专业诊改体系,将PDCA 理念融入专业诊改工作,能有效促进专业建设内涵发展。持续PDCA“诊改”循环,实现专业质量内涵螺旋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建设具有一流行业水平、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省内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