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其职责不仅在于教授知识,还在于人格培养,所谓教书育人。育人除了进行正面引导、督促和批评外,需要更多策略手段,对于性格和行为模式正在形成中的小学生来说,心理暗示是一种可以尽量避免抵触而获得较好教育效果的方法。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简而言之,心理暗示就是摈弃强行要求、明确否定和简单指令,而通过角色赋予而将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言行带入既定的教育目标上。同时,能够保全其自信心、激发其自身潜能。
在教育实践中,笔者的心理暗示的手段主要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唤醒正面品质和情绪
在每个班级中,难免有几个“屡教不改”的学生,首先教师要以宽容平和的心态接受这一事实,因为每个人的先天因素和成长经历都会带给他不同的接受方式和反应机制,孔子“因材施教”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屡教不改”、能够容忍自己多次犯错的学生,必然是对自身期许较低的一类人,所以来自外界的训导反应在他的身上会大打折扣,这种类型可以简单概括为“自尊心”的缺乏。如果对其一味苛责可能会导致其自尊心的不断降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心理暗示在这类学生身上的使用,就应该是一种“唤醒”,使其意识到自己也是足够自尊,足够有荣誉感的。
二、换一种角度予以肯定
如果一件事情的结果不算好,那么可以在态度上寻找亮点;如果一方面有欠缺,那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发掘进步。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颗包容开放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种方法的结果就是,学生不管目前存在什么不足,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从而拥有更加完美的可能。
如有的学生生性羞涩,一旦其鼓起勇气在课堂上或者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大声朗读、领唱或者担当组织指责,就已经是不小的进步,可能因性格局限,做得并不出色,但教师完全可以就其敢于突破自己进行当众的表扬和肯定,也许可以造就一个开朗活跃的新生命。
三、给一个台阶留一次机会
在某种程度上,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是一轮长期的合作,一旦学生受到强烈的刺激,很容易导致对教师信任度和好感度的消失,从而演变成对教师个人的反感与抵触,这种隔阂对以后的相处是极为不利的。教育的目的,是人格和知识的长期和健全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孰是孰非的认定,所以多给一个台阶,就是多给一次成长的机会。
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相对于日常的作业来说,寒暑假作业更容易发生大的疏漏和错误。因为前者是可以日常监控的,而后者因为周期较长,不容易监督,传导到结果上往往不如人意。但对于还处于成长阶段的他们应该抱以更多容忍。假期作业未完成和质量太差,其实也非学生的本意,只是人性弱点导致,他们自身也会心怀不安和愧疚。如何将这种不安和愧疚转化成动力和行动,就需要心理暗示的运用。比如可以在批评的时候说“老师知道你在假期帮父母做了不少家务,但这不代表你可以不完成作业”,在其心平气和的情形下,提出要求,在给定的期限内完成和改正。这样学生会将更多的心思用在自我检讨上,而不是在与教师的情绪对抗上,教育效果自然也会好很多。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简而言之,心理暗示就是摈弃强行要求、明确否定和简单指令,而通过角色赋予而将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言行带入既定的教育目标上。同时,能够保全其自信心、激发其自身潜能。
在教育实践中,笔者的心理暗示的手段主要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唤醒正面品质和情绪
在每个班级中,难免有几个“屡教不改”的学生,首先教师要以宽容平和的心态接受这一事实,因为每个人的先天因素和成长经历都会带给他不同的接受方式和反应机制,孔子“因材施教”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屡教不改”、能够容忍自己多次犯错的学生,必然是对自身期许较低的一类人,所以来自外界的训导反应在他的身上会大打折扣,这种类型可以简单概括为“自尊心”的缺乏。如果对其一味苛责可能会导致其自尊心的不断降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心理暗示在这类学生身上的使用,就应该是一种“唤醒”,使其意识到自己也是足够自尊,足够有荣誉感的。
二、换一种角度予以肯定
如果一件事情的结果不算好,那么可以在态度上寻找亮点;如果一方面有欠缺,那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发掘进步。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颗包容开放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种方法的结果就是,学生不管目前存在什么不足,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从而拥有更加完美的可能。
如有的学生生性羞涩,一旦其鼓起勇气在课堂上或者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大声朗读、领唱或者担当组织指责,就已经是不小的进步,可能因性格局限,做得并不出色,但教师完全可以就其敢于突破自己进行当众的表扬和肯定,也许可以造就一个开朗活跃的新生命。
三、给一个台阶留一次机会
在某种程度上,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是一轮长期的合作,一旦学生受到强烈的刺激,很容易导致对教师信任度和好感度的消失,从而演变成对教师个人的反感与抵触,这种隔阂对以后的相处是极为不利的。教育的目的,是人格和知识的长期和健全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孰是孰非的认定,所以多给一个台阶,就是多给一次成长的机会。
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相对于日常的作业来说,寒暑假作业更容易发生大的疏漏和错误。因为前者是可以日常监控的,而后者因为周期较长,不容易监督,传导到结果上往往不如人意。但对于还处于成长阶段的他们应该抱以更多容忍。假期作业未完成和质量太差,其实也非学生的本意,只是人性弱点导致,他们自身也会心怀不安和愧疚。如何将这种不安和愧疚转化成动力和行动,就需要心理暗示的运用。比如可以在批评的时候说“老师知道你在假期帮父母做了不少家务,但这不代表你可以不完成作业”,在其心平气和的情形下,提出要求,在给定的期限内完成和改正。这样学生会将更多的心思用在自我检讨上,而不是在与教师的情绪对抗上,教育效果自然也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