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努力工作,尽情享受,创造历史。”这是位于赫默尔亨普斯特德的亚马逊最新英国订单处理中心(或仓储中心)入口处的一条标语。
仓库占地四万平方米,到处都是货架、包装线和数以百万计的商品。库房里有一个叫“木箱区”的地方,专门用来放置大件商品,旁边的墙角被称为“货塔”,在那里几层货架层层堆叠在一起。取货员一直默默地在货塔之间的长长的过道里不断推着小车来回走动,小车里是顾客在网上订购的产品。
亚马逊成立于互联网刚兴起的1994年。而如今,亚马逊的市值已经高达2470亿美元。但是,事实上,该公司的利润并不高。那么,亚马逊是依靠什么免于经营困境的呢?对任何利润率不高的企业来说,关键在于效率。
《纽约时报》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亚马逊的企业文化非常注重数据:以个人绩效为例,有一套叫做“随时反馈工具”的软件系统对个人绩效进行监测,通过该系统员工可以表扬或批评同事。
仓储中心的员工也有软件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管,工作原理非常直接。当你在网上下单以后,亚马逊的系统会找到该商品所在仓库里的位置,并指派一名取货员去取货。“你不需要动脑子或记忆,就可以知道东西放在哪里。”仓库总经理亨利·洛解释道,“我们尽可能地简化任务。”
看似混乱的背后是精简和人性化
首先让你感到震惊的是在亚马逊的仓储中心里,商品不是分类摆放的——或者至少不是人们习惯的那种分类方式。比如,货架上的产品并不按类别陈列;相反,它们看起来更像是随机摆放。
一条HDMI线的旁边可能放了五本哈利波特音乐乐谱;婴儿奶瓶的对面可能是排水分流器。不过,看似混乱的背后有它的道理。“想象一下从一个存放了上百件HDMI线的货架中寻找某个型号HDMI线的难度。”洛说道,“我们不希望取货员花很多时间思考他们要搜寻的商品——整个流程的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非常精简和人性化。”
取货员拿到商品后,用手持设备扫描商品,确保所取商品无误。每个商品在仓库的流转都受到持续的监控,这要归功于在不同节点对商品的扫描——比如在贴上顾客姓名和地址的标签时也会扫描。“在仓储中心,我们能够随时追踪一件商品。”洛说道,他对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非常自信和骄傲。
亚马逊对仓库中员工的准确度和生产率有严格要求。据报道,在一些仓库,取货员的手持设备会对每一次取货的过程进行倒计时,为的是让员工能完成绩效目标。
托马斯·欧文斯是一名取货员,他估计自己每天平均取1000件商品。
“这取决于你具体的分工。但我每一段工作通常取200到300件商品,所以一天应该是1000或1200件商品。”他解释道。如果按10小时一班计,这就相当于每分钟取两件商品。不过,欧文斯补充说,错过几次倒计时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这并不会影响取货员达到总体的生产率目标。
仓库机器人未来会取代取货员
虽然如此,可以说人在整个效率链条中是最薄弱的环节。而新的电脑系统将有望进一步自动化亚马逊的操作流程,有朝一日将可能取代产品的搬运。Kiva系统公司是亚马逊鲜为人知的一个子公司,负责开发高科技仓库机器人。将来,不再需要取货员在仓库的货架间奔波,装上滚轮的货架自己就会移动到取货员那里,取货员只需将所需商品从货架上拿下来即可。然后,机器人货架会尽职地回到原来的位置。
另一家名为Sick的公司已经发明了具有复杂感知能力的机器,可用于高度自动化的仓库。未来,人眼将变得不那么重要,该公司在一份新闻稿中介绍了一款视觉传感器,“通过采用Sick P30监视器,自动升降系统举起和放下货物的速度会提高,每次举放可节省10秒(每小时有可能多取货15%)。”
目前人的参与依然十分关键
然而目前,在亚马逊商品从大型仓储中心配送至你家门口的整个过程中,人的参与依然十分关键。整个过程中不仅要依靠员工取货,还要依靠他们把产品打包装箱(纸箱的尺寸是事先通过算法确定的),并把包装纸和收据连同商品一起塞进纸箱。
几列负责该流程的员工正在忙碌装箱,确保包裹匀速送至传送带上。当然,下一步,这些包裹会通过人力配送至全国各地的各个家庭和企业。不过,亚马逊正在试验用无人机送货,所以我们并不知道这一流程的变革会在何时到来。
休息时间一到,通知铃声响起,员工们就涌向食堂。食堂可轻松容纳一百多人,员工们在这里享受休息时刻,用餐、阅读、轻声交谈。
“努力工作。”入口处有这样一句标语。在仓库里,那些默默无闻的正在处理着网购订单的亚马逊员工正认真地践行着这句标语。(编辑/袁红)
仓库占地四万平方米,到处都是货架、包装线和数以百万计的商品。库房里有一个叫“木箱区”的地方,专门用来放置大件商品,旁边的墙角被称为“货塔”,在那里几层货架层层堆叠在一起。取货员一直默默地在货塔之间的长长的过道里不断推着小车来回走动,小车里是顾客在网上订购的产品。
亚马逊成立于互联网刚兴起的1994年。而如今,亚马逊的市值已经高达2470亿美元。但是,事实上,该公司的利润并不高。那么,亚马逊是依靠什么免于经营困境的呢?对任何利润率不高的企业来说,关键在于效率。
《纽约时报》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亚马逊的企业文化非常注重数据:以个人绩效为例,有一套叫做“随时反馈工具”的软件系统对个人绩效进行监测,通过该系统员工可以表扬或批评同事。
仓储中心的员工也有软件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管,工作原理非常直接。当你在网上下单以后,亚马逊的系统会找到该商品所在仓库里的位置,并指派一名取货员去取货。“你不需要动脑子或记忆,就可以知道东西放在哪里。”仓库总经理亨利·洛解释道,“我们尽可能地简化任务。”
看似混乱的背后是精简和人性化
首先让你感到震惊的是在亚马逊的仓储中心里,商品不是分类摆放的——或者至少不是人们习惯的那种分类方式。比如,货架上的产品并不按类别陈列;相反,它们看起来更像是随机摆放。
一条HDMI线的旁边可能放了五本哈利波特音乐乐谱;婴儿奶瓶的对面可能是排水分流器。不过,看似混乱的背后有它的道理。“想象一下从一个存放了上百件HDMI线的货架中寻找某个型号HDMI线的难度。”洛说道,“我们不希望取货员花很多时间思考他们要搜寻的商品——整个流程的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非常精简和人性化。”
取货员拿到商品后,用手持设备扫描商品,确保所取商品无误。每个商品在仓库的流转都受到持续的监控,这要归功于在不同节点对商品的扫描——比如在贴上顾客姓名和地址的标签时也会扫描。“在仓储中心,我们能够随时追踪一件商品。”洛说道,他对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非常自信和骄傲。
亚马逊对仓库中员工的准确度和生产率有严格要求。据报道,在一些仓库,取货员的手持设备会对每一次取货的过程进行倒计时,为的是让员工能完成绩效目标。
托马斯·欧文斯是一名取货员,他估计自己每天平均取1000件商品。
“这取决于你具体的分工。但我每一段工作通常取200到300件商品,所以一天应该是1000或1200件商品。”他解释道。如果按10小时一班计,这就相当于每分钟取两件商品。不过,欧文斯补充说,错过几次倒计时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这并不会影响取货员达到总体的生产率目标。
仓库机器人未来会取代取货员
虽然如此,可以说人在整个效率链条中是最薄弱的环节。而新的电脑系统将有望进一步自动化亚马逊的操作流程,有朝一日将可能取代产品的搬运。Kiva系统公司是亚马逊鲜为人知的一个子公司,负责开发高科技仓库机器人。将来,不再需要取货员在仓库的货架间奔波,装上滚轮的货架自己就会移动到取货员那里,取货员只需将所需商品从货架上拿下来即可。然后,机器人货架会尽职地回到原来的位置。
另一家名为Sick的公司已经发明了具有复杂感知能力的机器,可用于高度自动化的仓库。未来,人眼将变得不那么重要,该公司在一份新闻稿中介绍了一款视觉传感器,“通过采用Sick P30监视器,自动升降系统举起和放下货物的速度会提高,每次举放可节省10秒(每小时有可能多取货15%)。”
目前人的参与依然十分关键
然而目前,在亚马逊商品从大型仓储中心配送至你家门口的整个过程中,人的参与依然十分关键。整个过程中不仅要依靠员工取货,还要依靠他们把产品打包装箱(纸箱的尺寸是事先通过算法确定的),并把包装纸和收据连同商品一起塞进纸箱。
几列负责该流程的员工正在忙碌装箱,确保包裹匀速送至传送带上。当然,下一步,这些包裹会通过人力配送至全国各地的各个家庭和企业。不过,亚马逊正在试验用无人机送货,所以我们并不知道这一流程的变革会在何时到来。
休息时间一到,通知铃声响起,员工们就涌向食堂。食堂可轻松容纳一百多人,员工们在这里享受休息时刻,用餐、阅读、轻声交谈。
“努力工作。”入口处有这样一句标语。在仓库里,那些默默无闻的正在处理着网购订单的亚马逊员工正认真地践行着这句标语。(编辑/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