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后记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mo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等待开发的宝藏,只要我们给孩子们创造挑战自我的契机,触碰他们内心的小宇宙,抓住一切可以发散思维的细节,学生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的教学过程,见证了孩子们的精彩,所以记之。
  一、 “提出问题”体现学生表达功底“厚”
  上课伊始,我给学生带来书上的主题图,提问:孩子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1:大客车和中巴车共有多少座位?
  生2:中巴车再增加几个座位就和大客车同样多?
  生3:大巴车再减少几个座位就和中巴车同样多?
  师:后两个问题其实是求什么?
  生4:大客车比中巴车多几个座位?
  生5:中巴车比大客车少几个座位?
  生6:大客车比中巴车是多一些还是多得多?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两条数学信息,孩子们提出了6个问题,很棒!“两个量比多少”的实际问题,还没有教,孩子们能说出4种不同的表达,很令我惊喜。最后一个孩子把“多一些、多得多”的问题提出来,说明孩子能有效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 “算法汇报”体现学生思考能力“厚”
  问题提好后,先让学生解决第一题,列出算式,并思考算法,在纸上写出或画出自己的想法。几分钟后汇报开始:
  (一) 汇报第一种方法
  生:可以采用画图法。画好计数器,在计数器上画图,并用两种颜色的珠子表示加的过程。30+40=70(个),共有70个座位。
  (二) 提出第二种方法
  师:这个同学是先拨入3个十,再加上4个十,还可以怎么拨?
  生:还可以先拨入4个十,再拨入3个十,列式为40+30=70。
  师:对比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个算式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两个加法算式,并对比两个加法算式,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对加法交换律已经有了深刻体会。
  此时,我别出心裁,故意示错(我把4个十在个位上拨入4颗)。
  师:老师拨对了吗?
  生:拨错了,老师加的是4个一,是30+4,不是30+40。
  【设计意图】老师故意示错,引起学生注意,使其感悟30+4和30+40的区别。这是对比教学,从简单出发,向本质迈进,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进到学生思维的深处。
  (三) 汇报第三种方法
  生:因为3+4=7,所以30+40=70。
  师:那么,3个百加4个百等于( ),3个千加4个千等于( )。
  学生有了刚刚经验的积累,这两题都能答对。老师马上出一组题:5+4=9,50+40=( ),500+400=( ),5000+4000=( )
  【設计意图】这样设计,凸显数学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向学生渗透类推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 “思想方法”彰显育人情怀“厚”
  这节简单的一年级数学课,处处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画计数器表示计算过程展示了数形结合的完美;由几个十相加到几个百甚至几个千相加,体现了类推思想的魅力;对30+40与30+4的区别,体会了对比方法的妙处;加法交换律及竖式计算都在“润物无声”中渗透。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黎郡小学)
其他文献
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离不开老师课前有目的、有计划的精心设计,而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如何让三者有机结合、协调起来,教师课前布置的拓展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语文《长城》一文时,就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室查找长城的相关资料,对长城进行全面的了解,因为我们面对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基本上没有到过北京见过长城,对长城的有关知识
期刊
绘本的插入是人教版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个亮点。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叙述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寓生活性、情感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和平、尊重、爱心、责任、勇气、敬畏的种子。  教师要钻研教材,认真理解绘本的设计意图,选择性地采用绘本中的教学暗示。可以以教材为导向,请学生续写绘本故事等,从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出发,为孩子营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绘本小故事可以作为贯穿课堂
期刊
“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由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任何一个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经替自己设定了具体的阅读对象,这些对象更多的时候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加以召唤。”读者不是要等作品正式出版之后才登场,而是从创作开始时就已经在了,当然这里的读者一定就是“隐含的读者”。  写作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要素构成,分别对应着写作的客体、主体、载体和受体,这四个要素
期刊
课前三分钟,指的是从准备铃响到上课中间的三分钟时间。  语文学习有四门基本功:“听”“说”“读”“写”。课前的三分钟时间里,听说读写也十分重要。  一、 “听”:用耳朵读  三分钟内如何用“听”来准备一节语文课?语文课前,教师先要准备好“听”的内容。我们班本学期推出“听书”系列活动,即利用一些好用的听书App,上面有大量适合儿童收听的优秀作品,比如简单的绘本故事、儿童文学作品、评书等,把孩子零碎的
期刊
一、 立足文本,营造氛围,明晰语言训练点  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语言习惯、表达意识的主阵地。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挖掘文本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设语言训练点,以形式多样的训练手段,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欲望强,在学习中会下意识地模仿教师的发音、语句结构和风格等。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在课堂中加入“动
期刊
一、 语言—以读感悟  学习小古文,“读”是大法宝。教学过程中,教师范读正音,借助音乐、节奏、歌诀体等形式趣读,利用“玩”读、文白对读等“读”的策略,能帮助学生从读准、读顺到读好、读趣,再到熟读能诵。  以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师引入小古文《除夕元旦之风景》,并用歌诀体形式带领同学们朗读。通过对比阅读,同学们能体会到不管是现代还是古时,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小
期刊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细节”充满了灵性与智慧。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往往要通过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对学情的预测来营造某种情境,设计教学细节,使课堂变得精彩。  六年级上册的《可能性》一课中有这样一道实践题:取两枚一元钱的硬币,并将两枚硬币一起抛向空中,那么,当硬币落下时两面菊花图案同时出现的可能性是( )。教学中,我故意示错,设置悬念,精心处理细节,以突出问题的普遍性,我问:“随意抛掷两枚硬币,会出现
期刊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却挡不了莘莘学子求学的脚步。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我校从2月初开始了网络授课,努力将疫情对教学进度的影响控制到最低。  一、 课前准备  确定开始网上教学以后,学校思考了三个主要问题:1. 针对七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自觉性不够高的特点,选用什么样的软件直播才能否满足课堂教学的基本需要?2. 如何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筛选优质资源展示给学生?3. 如何解
期刊
文言文教学要回归文化本性,须时时反观传统,汲取智慧。古代语文教学重视诵读,强调背诵。明清之际的学者陆世仪发现:“十五岁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他主张“人发凡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前,使之熟读”(陆世仪《论小学》)。这种做法基本符合青少年智力发展的状况,是科学的,是可取的。  怎样加强诵读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力戒“死读书,读死书”的教法,设计崭新的科学的诵读法。 
期刊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文言人物传记深受命题者的青睐。以2019年江苏省各地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为例,13大市中共有9份试卷选用文言人物传记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初中阶段,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文言人物传记呢?笔者以2019年中考卷的文言文题型为例,结合统编版教材课后习题的设计,对文言人物传记阅读的教学,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 积累必备的文化常识  传记类文言文有固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