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是目前世界上除了谷物以外,用作人类主食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食用其地下块茎。在全世界广泛种植,并被培养出了数千个品种。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气候要求凉、冷、燥,在湿热地区虽然也能生长,不过一代以后品种就会退化,需要经常从寒冷地区引进新的马铃薯种。而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是根据茎生长点不含病毒或含病毒机率很低的原理,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茎生长点进行培育,进而繁育种茎。这样使马铃薯从病态恢复到健康水准,恢复了原品种的优良特性,表现为出苗早、生长整齐、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茎粗叶茂、叶片平展,色绿无斑,无黄叶和死秧,生长势增强,结薯早、产量高、品质好,商品成熟期早,一般增产30%~50%。所以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合理轮作、深耕施肥
1.合理轮作
马铃薯不宜重茬或迎茬种植,也不宜与茄科作物(如蕃茄、烟草、茄子、辣椒等)或块根作物轮作。适宜与谷类、豆类、纤维等作物轮作。最好实行3~5年的轮作制。
2.整地
马铃薯属深耕作物,要求有深厚的土层和疏松的土壤,因此深耕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块茎形成膨大。深耕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进行,耕深20cm以上,要随耕随耙,精细整地,达到待播状态。
3.集中施肥
集中施肥的好处在于改善马铃薯的营养、为块茎形成膨大奠定营养基础。方法为结合秋深耕或随播种将优质农家肥料每亩1500~2000kg开沟条施或穴施,有条件的农户可混施尿素10kg或二铵35kg。
二、选用良种、种薯处理
1.正确选用品种
选用良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基础。可选用脱毒紫花白、克新一号、大西洋等高产品种,条件较好的可选用早熟品种克新四号、早大白等高效益品种。
2.种薯选择及处理
种薯在播种前15~20d出窖进行严格挑选,选择种薯标准为:具有原品种特征、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冻伤、薯皮光滑、色泽鲜艳的幼嫩薯块,剔除烂薯,淘汰尖头、有裂痕、薯皮老化、芽眼突出、皮色暗淡的薯块。将精选好的种薯摊放在温暖向阳的室内,温度保持在15℃左右,每隔3~5d翻动一次,一般10d左右即可萌芽,再严格精选一次,待芽变紫即可切块播种。
切种应在播种前2~3d进行,切块大小以30~50g为宜,每个切块至少要带1~2个芽眼。切薯时准备2~3把切刀,置于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把,轮换使用,遇病、烂薯应将其剔除,同时更换切刀,以防止病菌传递感染。
为充分发挥顶芽优势,防止切刀传染病菌、病毒,有条件的农户可采用幼嫩健康的整薯播种,一般可比切块播种增产15%~20%,整薯重量以50g为宜。
三、播种
1.适时播种
马铃薯的播种期因品种、气候、栽培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旱区确定适宜播种期应考虑块茎膨大期与雨季相吻合。覆膜马铃薯应掌握提早播种不受冻害的原则。一般大田马铃薯生产应适当推迟播种期,由正常的4月中下旬推迟到5月上中旬为宜。
2.增加种植密度
合理密植是增产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干旱地区适当增加密度,增产效果尤为显著。一般旱坡地种植密度为3000~4000株,肥水地每亩2800~3500株。为便于农事操作,采用连续种两行、空两行的双垄栽培技术也可获得很好的增产效益。
3.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要根据土质和土壤墒情来确定,在干旱和土质疏松的地块可以播种深些,一般10~12cm;在潮湿和土壤粘重的地块,应播种浅些,以6~8cm為宜,覆膜马铃薯必需保证10~12cm。
四、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是马铃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适时中耕不仅可以消灭杂草、防旱保墒,还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和块茎形成膨大。因此,合理的中耕培土可以有效地改善马铃薯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土、肥、水、气、热等条件,从而为获得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在整个生育期进行2~3次中耕。由于马铃薯播种后出苗所需时间较长,易形成地面板结和杂草丛生,所以苗齐后就应及时中耕锄草。第二次中耕可在苗高10cm左右进行,第三次在现薯期结合培土进行中耕,滩水地中耕要在封垄前进行。同时,结合中耕锄草,拔除田间感病植株。
2.适时浇水
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苗期应根据情况适量浇水,以保证土壤湿润。现蕾至开花是马铃薯结薯盛期,需水量是马铃薯一生的最高峰,此时保证水分供给,不仅可降低土壤温度,利于块茎形成膨大,同时还可防止次生块茎的生成,因此,要在马铃薯需水高峰期的现蕾期前后结合追肥进行浇水。花期可根据当时气候条件、土壤湿度适量供给水分。
3.病虫害防治
①当田间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环腐病及黑茎病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带出大田处理,如有条件最好每隔7~10d喷施瑞毒霉锰锌1000倍溶液一次。②有地下害虫的地块,可采用辛硫磷200ml拌10kg磷酸二铵作为种肥随播种施入进行防治,也可用辛拌磷制成毒土或毒饵进行防治。③种薯生产田,出苗后25d,采用乐果或功夫、灭蚜威等农药稀释500~1000倍喷施1~2次,防治蚜虫。如发现病毒感染的花叶、卷叶、皱缩、矮化等症状的植株也应及时拔除。
五、适时收获
当大田70%的植株茎叶枯黄后,即马铃薯已正常成熟,应即使收获。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应适当晾晒并注意防止机械损伤。
一、合理轮作、深耕施肥
1.合理轮作
马铃薯不宜重茬或迎茬种植,也不宜与茄科作物(如蕃茄、烟草、茄子、辣椒等)或块根作物轮作。适宜与谷类、豆类、纤维等作物轮作。最好实行3~5年的轮作制。
2.整地
马铃薯属深耕作物,要求有深厚的土层和疏松的土壤,因此深耕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块茎形成膨大。深耕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进行,耕深20cm以上,要随耕随耙,精细整地,达到待播状态。
3.集中施肥
集中施肥的好处在于改善马铃薯的营养、为块茎形成膨大奠定营养基础。方法为结合秋深耕或随播种将优质农家肥料每亩1500~2000kg开沟条施或穴施,有条件的农户可混施尿素10kg或二铵35kg。
二、选用良种、种薯处理
1.正确选用品种
选用良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基础。可选用脱毒紫花白、克新一号、大西洋等高产品种,条件较好的可选用早熟品种克新四号、早大白等高效益品种。
2.种薯选择及处理
种薯在播种前15~20d出窖进行严格挑选,选择种薯标准为:具有原品种特征、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冻伤、薯皮光滑、色泽鲜艳的幼嫩薯块,剔除烂薯,淘汰尖头、有裂痕、薯皮老化、芽眼突出、皮色暗淡的薯块。将精选好的种薯摊放在温暖向阳的室内,温度保持在15℃左右,每隔3~5d翻动一次,一般10d左右即可萌芽,再严格精选一次,待芽变紫即可切块播种。
切种应在播种前2~3d进行,切块大小以30~50g为宜,每个切块至少要带1~2个芽眼。切薯时准备2~3把切刀,置于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把,轮换使用,遇病、烂薯应将其剔除,同时更换切刀,以防止病菌传递感染。
为充分发挥顶芽优势,防止切刀传染病菌、病毒,有条件的农户可采用幼嫩健康的整薯播种,一般可比切块播种增产15%~20%,整薯重量以50g为宜。
三、播种
1.适时播种
马铃薯的播种期因品种、气候、栽培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旱区确定适宜播种期应考虑块茎膨大期与雨季相吻合。覆膜马铃薯应掌握提早播种不受冻害的原则。一般大田马铃薯生产应适当推迟播种期,由正常的4月中下旬推迟到5月上中旬为宜。
2.增加种植密度
合理密植是增产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干旱地区适当增加密度,增产效果尤为显著。一般旱坡地种植密度为3000~4000株,肥水地每亩2800~3500株。为便于农事操作,采用连续种两行、空两行的双垄栽培技术也可获得很好的增产效益。
3.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要根据土质和土壤墒情来确定,在干旱和土质疏松的地块可以播种深些,一般10~12cm;在潮湿和土壤粘重的地块,应播种浅些,以6~8cm為宜,覆膜马铃薯必需保证10~12cm。
四、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是马铃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适时中耕不仅可以消灭杂草、防旱保墒,还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和块茎形成膨大。因此,合理的中耕培土可以有效地改善马铃薯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土、肥、水、气、热等条件,从而为获得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在整个生育期进行2~3次中耕。由于马铃薯播种后出苗所需时间较长,易形成地面板结和杂草丛生,所以苗齐后就应及时中耕锄草。第二次中耕可在苗高10cm左右进行,第三次在现薯期结合培土进行中耕,滩水地中耕要在封垄前进行。同时,结合中耕锄草,拔除田间感病植株。
2.适时浇水
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苗期应根据情况适量浇水,以保证土壤湿润。现蕾至开花是马铃薯结薯盛期,需水量是马铃薯一生的最高峰,此时保证水分供给,不仅可降低土壤温度,利于块茎形成膨大,同时还可防止次生块茎的生成,因此,要在马铃薯需水高峰期的现蕾期前后结合追肥进行浇水。花期可根据当时气候条件、土壤湿度适量供给水分。
3.病虫害防治
①当田间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环腐病及黑茎病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带出大田处理,如有条件最好每隔7~10d喷施瑞毒霉锰锌1000倍溶液一次。②有地下害虫的地块,可采用辛硫磷200ml拌10kg磷酸二铵作为种肥随播种施入进行防治,也可用辛拌磷制成毒土或毒饵进行防治。③种薯生产田,出苗后25d,采用乐果或功夫、灭蚜威等农药稀释500~1000倍喷施1~2次,防治蚜虫。如发现病毒感染的花叶、卷叶、皱缩、矮化等症状的植株也应及时拔除。
五、适时收获
当大田70%的植株茎叶枯黄后,即马铃薯已正常成熟,应即使收获。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应适当晾晒并注意防止机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