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由学生、教师、文本三方面组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自觉、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职责是组织、示范、点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一句话,是因势利导而非越俎代庖。但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某些教师的“主导”的痕迹太重,教学流程中的大大小小环节,都是在教师的“精心”主导下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下去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主阅读’的物理空间,没有以自己灵智为核心的生命涌动的心理空间,有的只是滞留在字、句、段、篇上的粗浅把握,没能透过语言文字去获悉潜藏在文本机理中的最丰腴的精神、情感营养,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这样的课堂中,一般不会“节外生枝”,教师虽然很容易驾驭教学的进程,但这样的课堂教学,只能造成学生个性的沉沦、思维的扼杀。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自主地沉浸到由语言文字所建构的教材意境里,给他们充分的自主阅读的时间,珍视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将所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鼓励他们大胆地试着讲;学生确实不懂的要精讲。
例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的教学,笔者将学生质疑的问题归纳成两个主问题:(1)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与差异之处?(2)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接着就以这两个主问题为凭借,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内容。而解决每个主问题时,都保证学生个体学习的时间,以自学为主体,通过读、圈、画、批等不同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然后再扣住重难点进行适时地点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犹如一泓清泉,成于思,存于胸。教师绝不能一律以“好”或“不好”等毫无针对性且很廉价的评语加以肯定或否定。而应善发现、巧发掘并使之“资源共享”。如在教学《半截蜡烛》一文时,学生在充分理解体会了当时情境的紧张、德军的凶残、伯诺德一家的镇定机智后,笔者抛出了问题:“在这场较量中,伯诺德一家中谁是成功保护情报的功臣?”大多数学生深入认识到在斗争中伯诺德一家人互相配合,团结一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也正符合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一位叫王诗的学生却在这时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他说:“我觉得伯诺德一家能成功地保护情报,德军中的一位军官也是有功之臣……”话未说完,全班哗然,笔者一听,就已经明白王涛的意思了。说实话,在备课时,笔者也注意到了这点。当时想,既然这个并非主角,还是“反面人物”,就不“节外生枝”吧,何况追究起这个问题,远不止一个“语文”问题这么简单,似乎还涉及到美学、哲学等方面,就忽略吧。现在王涛同学竟然提到了这个问题,笔者在为自己的“有意逃避”感到惭愧之时,不由为孩子的独特见解感到高兴,同时也激起了笔者与孩子们共同探究讨论问题的热情。在同学们迷茫的眼神中,笔者请大家安静下来先听听王涛同学这样说的理由。他胸有成竹地开口了:“我这样说是因为杰奎琳想拿走那支装有情报的蜡烛时,如果那位德国军官不网开一面让她端走,情报会保住吗?这位军官不也有功吗?”大家似乎被他的这番见解镇住了,一时没人反驳了。“那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会网开一面?答案在课文中,你们仔细读读。想想。”紧接着笔者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们兴奋起来了,纷纷埋头读书。他们从描写德国军官的寥寥数语中读到了很多内容,他们对这位德军的评价已不是“凶残、狡猾、蛮横”这么简单了。笔者趁热打铁,追问:“这位德国军官在你眼里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孩子们有了前面的铺垫,回答更是精彩纷呈:“这位军官的人性还没有完全泯灭”,“他的内心也有柔软的一面”。没想到,孩子们的内心也是这样敏感、细致。
你看,这样的感受和体验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用自己的眼光审视文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文本后,读出来的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应该以赞赏、接纳的心态,及时发掘。并使之成为班内学生的共同财富。这种创造性的阅读才是阅读的至高境界。
三、超越文本。与生活实际相沟通
语文教学不能过度局限与教材本身,要有适时、适度依于教材、超越教材的勇气和意识,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加以检验、运用。如在教学《莫高窟》一文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大凡历史名胜,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川的独特禀赋,如今的莫高窟展现出迷人的魅力,令世界各地游客云集敦煌。这儿有一则招聘广告:“因敦煌博物馆游客量骤增,急需导游,有意者速来报名”。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莫高窟一定有了很深的了解,谁愿意试试看?先自己练习,然后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重点介绍。(师生或充当导游,或充当游客,共同表演)。虽然这一环节是经教师“主导”提出的,但接下来是全由学生主体完成的。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沟通,提高了语文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消化、吸收了课本的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要我们更新观念,立足自主,遵循“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权利和机会,语文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舞台,一定会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一、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鼓励他们大胆地试着讲;学生确实不懂的要精讲。
例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的教学,笔者将学生质疑的问题归纳成两个主问题:(1)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与差异之处?(2)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接着就以这两个主问题为凭借,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内容。而解决每个主问题时,都保证学生个体学习的时间,以自学为主体,通过读、圈、画、批等不同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然后再扣住重难点进行适时地点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犹如一泓清泉,成于思,存于胸。教师绝不能一律以“好”或“不好”等毫无针对性且很廉价的评语加以肯定或否定。而应善发现、巧发掘并使之“资源共享”。如在教学《半截蜡烛》一文时,学生在充分理解体会了当时情境的紧张、德军的凶残、伯诺德一家的镇定机智后,笔者抛出了问题:“在这场较量中,伯诺德一家中谁是成功保护情报的功臣?”大多数学生深入认识到在斗争中伯诺德一家人互相配合,团结一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也正符合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一位叫王诗的学生却在这时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他说:“我觉得伯诺德一家能成功地保护情报,德军中的一位军官也是有功之臣……”话未说完,全班哗然,笔者一听,就已经明白王涛的意思了。说实话,在备课时,笔者也注意到了这点。当时想,既然这个并非主角,还是“反面人物”,就不“节外生枝”吧,何况追究起这个问题,远不止一个“语文”问题这么简单,似乎还涉及到美学、哲学等方面,就忽略吧。现在王涛同学竟然提到了这个问题,笔者在为自己的“有意逃避”感到惭愧之时,不由为孩子的独特见解感到高兴,同时也激起了笔者与孩子们共同探究讨论问题的热情。在同学们迷茫的眼神中,笔者请大家安静下来先听听王涛同学这样说的理由。他胸有成竹地开口了:“我这样说是因为杰奎琳想拿走那支装有情报的蜡烛时,如果那位德国军官不网开一面让她端走,情报会保住吗?这位军官不也有功吗?”大家似乎被他的这番见解镇住了,一时没人反驳了。“那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会网开一面?答案在课文中,你们仔细读读。想想。”紧接着笔者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们兴奋起来了,纷纷埋头读书。他们从描写德国军官的寥寥数语中读到了很多内容,他们对这位德军的评价已不是“凶残、狡猾、蛮横”这么简单了。笔者趁热打铁,追问:“这位德国军官在你眼里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孩子们有了前面的铺垫,回答更是精彩纷呈:“这位军官的人性还没有完全泯灭”,“他的内心也有柔软的一面”。没想到,孩子们的内心也是这样敏感、细致。
你看,这样的感受和体验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用自己的眼光审视文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文本后,读出来的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应该以赞赏、接纳的心态,及时发掘。并使之成为班内学生的共同财富。这种创造性的阅读才是阅读的至高境界。
三、超越文本。与生活实际相沟通
语文教学不能过度局限与教材本身,要有适时、适度依于教材、超越教材的勇气和意识,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加以检验、运用。如在教学《莫高窟》一文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大凡历史名胜,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川的独特禀赋,如今的莫高窟展现出迷人的魅力,令世界各地游客云集敦煌。这儿有一则招聘广告:“因敦煌博物馆游客量骤增,急需导游,有意者速来报名”。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莫高窟一定有了很深的了解,谁愿意试试看?先自己练习,然后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重点介绍。(师生或充当导游,或充当游客,共同表演)。虽然这一环节是经教师“主导”提出的,但接下来是全由学生主体完成的。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沟通,提高了语文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消化、吸收了课本的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要我们更新观念,立足自主,遵循“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权利和机会,语文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舞台,一定会绽放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