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把英语上成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课。儿童学习外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模仿力强,无意注意占优势,极易学到一口地道的外语,而且在心理上初生牛犊,敢说、敢做,受母语干扰少。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在课堂上能真正地让孩子们融入到课堂中来,必须要有激发起他们学习兴趣的方式,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参与来亲身体验和感受语言,即把英语课上成活动课,同时采取动态目标策略紧跟学生的兴趣点来安排教学内容。
传统的课程实施方式主要是静听课程,其优点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它有利于学生系统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知识。但其适用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或成人。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外语学习是“费时多,收效少”,甚至有许多的负面影响。它可以直接导致“哑巴英语”,最为严重的是会抹煞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与静听课程相对应的是活动课程,也被称作“儿童中心课程”,其设置是以儿童活动为内容,以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为出发点,是为指导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为出发点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性活动的项目及方式。
所以,我给低年级学生上英语课时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动”起来,在“玩中学”“乐中学”“做中学”。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活动情景,即通过观察、听、想、说、演、触等一系列活动,加上卡片、挂图、音乐、唱歌、游戏创设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各部分感官,身临其境的在类似的母语环境中学习语言,训练听说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一、迎合儿童身心特点,以“动”激“趣”
学习兴趣是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而儿童的学习动机恰恰单一的定格在“兴趣”上。兴趣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
1.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小学生酷爱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个个神采奕奕,精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所以在每节课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便于操作的实用小游戏,如传话、猜谜、藏物、Bingo、SimonSays、划拳等等。花样不断翻新,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对每堂课都充满着期待与好奇。
2.演唱英文歌曲、儿歌、绕口令。每学期学唱的曲目儿歌列入正式教学计划。在多多益善的原则指导下,天天唱,节节唱,唱演结合。因为这是化难为易的绝好办法。哪些句子、词汇难学,就把它们编进歌里,学生们很快就会掌握。并且实践证明“在启蒙阶段,教学生以诗歌、童谣、绕口令、歌曲等是实施语言整体输入教学策略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整体的感知语言的形式,理解语言的意义。许多的歌曲、童谣中的语句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如果刻意的逐句教读,结果是不可想象的。而一旦给他们编上相应的动作,孩子们就会借助音乐对他们的启迪和自己的悟性,不仅能轻松的唱出,而且对其含义也能心领神会。
3.对话表演。高年级的学生表演对话时,羞怯心里强,对话表演得生硬不自然,这样就失去了对话表演的意义。而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在进行对话表演时表情自然,语音、语调模仿到位。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对话当中的语句,尤其对于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用法只有在对话运用中才能理解。
二、采取动态目标策略,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内容
以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为出发点,就必须变“我教什么,你学什么”为“你学什么,我教什么”的动态教学意识。因为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你多么仔细的备好课,制定出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凭自己的经验设计出解决难点的方法,但到课堂上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你所认为的“亮点”他们不感兴趣,你从教科书上摘下的难点并没有难倒他们,有些你认为很简单的地方却“卡住”了他们。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有别于成人,所以他们对所学知识中的难点、兴趣点往往也在你的意料之外。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应是动态的。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都可能随着学生的兴趣点的转移而改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活用教材,大胆扩展和挖掘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真实、大量的语言输入。
以我曾教过的颜色单元为例。教材中以学生常见的水果apple,pear,banana,peach这四个词来代表四种颜色red,yellow,green,pink.可是当我在课堂上把这些水果摆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的注意力绝不仅仅在颜色上了。因为单就这几种颜色远不如他们的文具或衣服上的色彩丰富。他们咂着嘴,问着香味,伸手欲触。当时我意识到这些水果已经调动起学生的看(色)、嗅(香)、尝(味)、触(型)的全部感觉。如果只进行颜色的教学就太可惜,并且效果也不会好。于是立刻调整本课时的重点,顺应学生此时的感觉,设计游戏,让学生们分组闭上眼睛传递水果,在传递时让他们通过闻、触、尝一系列的活动来辨认他们手中的水果。在游戏中不仅仅让他们学习那几种颜色,同时输入What does it feel like? What does it smell like? What does it taste like?It feels(smells, taste) like a\an…….Is it big\small\long\short? Do you like …?等等许多看似超出他们所学范围的语句,但在此情此景中学生们很容易就理解了你所表达的内容。并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扩展了词汇、句式,培养学生养成活用语言的好习惯。
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越来越感觉到,“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不光抹煞掉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连教师本人的那份“灵性”与激情也消失殆尽。所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活学活用,同时也能让老师在创新中感受“传道、授业、解惑”所带来的愉悦,这才是真正的享受教与学。
传统的课程实施方式主要是静听课程,其优点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它有利于学生系统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知识。但其适用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或成人。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外语学习是“费时多,收效少”,甚至有许多的负面影响。它可以直接导致“哑巴英语”,最为严重的是会抹煞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与静听课程相对应的是活动课程,也被称作“儿童中心课程”,其设置是以儿童活动为内容,以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为出发点,是为指导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为出发点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性活动的项目及方式。
所以,我给低年级学生上英语课时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动”起来,在“玩中学”“乐中学”“做中学”。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活动情景,即通过观察、听、想、说、演、触等一系列活动,加上卡片、挂图、音乐、唱歌、游戏创设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各部分感官,身临其境的在类似的母语环境中学习语言,训练听说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一、迎合儿童身心特点,以“动”激“趣”
学习兴趣是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而儿童的学习动机恰恰单一的定格在“兴趣”上。兴趣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
1.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小学生酷爱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个个神采奕奕,精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所以在每节课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便于操作的实用小游戏,如传话、猜谜、藏物、Bingo、SimonSays、划拳等等。花样不断翻新,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对每堂课都充满着期待与好奇。
2.演唱英文歌曲、儿歌、绕口令。每学期学唱的曲目儿歌列入正式教学计划。在多多益善的原则指导下,天天唱,节节唱,唱演结合。因为这是化难为易的绝好办法。哪些句子、词汇难学,就把它们编进歌里,学生们很快就会掌握。并且实践证明“在启蒙阶段,教学生以诗歌、童谣、绕口令、歌曲等是实施语言整体输入教学策略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整体的感知语言的形式,理解语言的意义。许多的歌曲、童谣中的语句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如果刻意的逐句教读,结果是不可想象的。而一旦给他们编上相应的动作,孩子们就会借助音乐对他们的启迪和自己的悟性,不仅能轻松的唱出,而且对其含义也能心领神会。
3.对话表演。高年级的学生表演对话时,羞怯心里强,对话表演得生硬不自然,这样就失去了对话表演的意义。而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在进行对话表演时表情自然,语音、语调模仿到位。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对话当中的语句,尤其对于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用法只有在对话运用中才能理解。
二、采取动态目标策略,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内容
以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为出发点,就必须变“我教什么,你学什么”为“你学什么,我教什么”的动态教学意识。因为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你多么仔细的备好课,制定出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凭自己的经验设计出解决难点的方法,但到课堂上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你所认为的“亮点”他们不感兴趣,你从教科书上摘下的难点并没有难倒他们,有些你认为很简单的地方却“卡住”了他们。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有别于成人,所以他们对所学知识中的难点、兴趣点往往也在你的意料之外。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应是动态的。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都可能随着学生的兴趣点的转移而改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活用教材,大胆扩展和挖掘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真实、大量的语言输入。
以我曾教过的颜色单元为例。教材中以学生常见的水果apple,pear,banana,peach这四个词来代表四种颜色red,yellow,green,pink.可是当我在课堂上把这些水果摆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的注意力绝不仅仅在颜色上了。因为单就这几种颜色远不如他们的文具或衣服上的色彩丰富。他们咂着嘴,问着香味,伸手欲触。当时我意识到这些水果已经调动起学生的看(色)、嗅(香)、尝(味)、触(型)的全部感觉。如果只进行颜色的教学就太可惜,并且效果也不会好。于是立刻调整本课时的重点,顺应学生此时的感觉,设计游戏,让学生们分组闭上眼睛传递水果,在传递时让他们通过闻、触、尝一系列的活动来辨认他们手中的水果。在游戏中不仅仅让他们学习那几种颜色,同时输入What does it feel like? What does it smell like? What does it taste like?It feels(smells, taste) like a\an…….Is it big\small\long\short? Do you like …?等等许多看似超出他们所学范围的语句,但在此情此景中学生们很容易就理解了你所表达的内容。并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扩展了词汇、句式,培养学生养成活用语言的好习惯。
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越来越感觉到,“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不光抹煞掉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连教师本人的那份“灵性”与激情也消失殆尽。所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活学活用,同时也能让老师在创新中感受“传道、授业、解惑”所带来的愉悦,这才是真正的享受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