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好习惯成就大人生。”我们的学生从几岁到十几岁,无论是思维还是习惯都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教书固然重要,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而具体到自己所教学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观察生活、社会,搜集有效的学习资料并加以初步筛选整理、口语表达……无疑是习惯培养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有目的地选择了“搜集有效的学习资料并加以初步筛选整理”这个内容,进行低起点、分阶段、重启发、有重点、螺旋式的能力培养实验,摸索出了一、二、三阶梯式能力培养模式。
“一、二、三阶梯式能力培养模式”是针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分阶段量化学生资料搜集的数量和质量。
一段式:低起点、重激趣
解析:一段主要指一、二年级学生资料搜集习惯的初步养成阶段。
时间:因学生参与积极性(内因)和搜集渠道(外因)的不同,大概会持续一至二个月左右,甚至更长时间。
操作过程:《品德与生活》是在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型活动课程,其内容从一年四季更迭到花草树木的认识,再到家长、同学、生活规则的了解,可以说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低年级的孩子们年龄小,生活常识性知识少,但他们热情、活泼,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和事物,这就使课程本身和孩子们的生活找到了天然的契合点。一开始,为了配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我经常在课前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大家课下积极搜集与XX课相关的资料,可孩子们的作业成果总是让我失望,什么原因呢?为了找到症结所在,我在自己教学的二年级五个班分别进行了聊天式口头调查。
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资料搜集吗?
问题2:你了解搜集资料的方法吗?
调查后,我发现:大多数孩子不清楚,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资料搜集,至于搜集的方法和途径就更不清楚了。因此,在本段的资料搜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在要求学生进行资料搜集之前,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
如在学习《我是中国人》一课前,我先与孩子们聊天:孩子们,喜欢神探小柯楠吗?那请你像小柯楠一样,在家里找找能证明自己是中国人的证据吗?这样的提示缩小了孩子们搜集资料的范围,明确了要搜集的内容。孩子们找到的证据有:出生医学证明、户口本、自画像。在学习《祖国妈妈》一课前我布置了这样的搜集作业:请你从自己和家人所拍摄的照片中,选择能够体现祖国妈妈风景优美的照片,并像小导游一样介绍一下拍摄地点。
这样充满童趣的作业,孩子们完成起来兴趣盎然,也为下一步提高资料搜集的难度奠定了基础。
本阶段的量化指标:全体参与,但要以个体形式进行资料搜集,且每个学生至少能够搜集一条至二条(段)相关的资料。本阶段看重的是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搜集资料的数量,同时要达到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
二段式:轻点拨、重方法
解析:二段主要指资料搜集、筛选方法初步学习阶段。
时间: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参与时间保证度,会持续一至两个学期或更长时间。
操作过程:袁振国老师在其主编的《当代教育学》中指出:“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开始阶段除了兴趣的推动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有方法的指导。”因此在一段式激趣的基础上,二段式进行过程中对于资料搜集方法,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和针对性较强的有效指导。
1.介绍搜集资料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如果想让孩子们能够比较轻松地搜集到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必须告诉他们搜集的方法和途径。
如在学习《从前的玩具》一课前,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采访你所熟悉的长辈,了解他们小时候玩的玩具。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但了解了搜集的主题,而且进一步知道了搜集的方法(采访父母或其他长辈)。
2.介绍资料整理的方法
因为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怎样从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的方法,即筛选、整理资料的方法,还不太了解,但如果每次只让学生搜集,而对其后续的筛选、整理工作不作指导,学生们不掌握方法,搜集活动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挑选一些适合孩子们的整理方法。如勾画重点句子、说句子或段的意思等。
3.介绍资料呈现的方法
在明确资料搜集的方法和途径,并进一步掌握了整理、筛选的办法后,孩子们必然急于把自己知道的信息表达出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很好地保护这种表现的热情,一方面要舍得拿出时间放手让孩子们展示;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资料呈现的方法。
如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小窗口大世界》一课,报纸组在课前搜集了大量的报纸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内怎样更好地呈现给大家,更好地展示报纸这种平面媒体的优势呢?我引导孩子们把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后,制作成同类信息的简报。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展示的广度。
本阶段的量化指标:主要是质量方面的量化指标,要求孩子们全员参与,当然可以根据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既可以是个人形式,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资料搜集、整理、呈现。但要求呈现方式选择要恰当,教师一定要给予适当的评价。
三段式:高质量、重参与
解析:三段指家庭、学校、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多方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筛选能力阶段,也属于小学阶段资料搜集能力培养的最高阶段。
时间:将持续到小学阶段学习结束或更长时间。
操作过程:布鲁纳在《布鲁纳教育论著文选》中指出,任何一个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不可能是独立于学生的生活、家庭和其他学科之外的。因此这里所说的高质量,即教师在评价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时不应仅看数量,而应以其是否与学习内容相关,即说明问题的价值来评定。而再次提到重参与,又与前面一、二段式中提到的参与不同,这里是指家庭、学校,以及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多方力量合作,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筛选能力。当然因为本阶段涉及的方面较多,完成起来的难度自然也会加大。
如我在教学《小窗口大世界》一课前,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同时了解孩子们家庭的特点:孩子的家长大都有一定知识修养、比较关注孩子学习,且愿意与孩子一起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安排学生分组利用所选媒体,针对当时热点事件:2008年奥运火炬全球传递进行为期一周的跟踪调查。这样一来学生在搜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困难:对于时事性事件,孩子们没有时间进行全天候的追踪记录;调查过程中有些学生针对自己所选媒体的特点选择了视频录制的方法进行记录,可是虽然有的孩子家里有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设备,但是如何对焦,录制后如何导出等技术问题困扰着孩子们。加之,在资料搜集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一周的记录,大量的视频或实物资料如何先行取舍等。这些问题如果单凭老师或其他某个学生的帮助是很难解决的。因此必须把家长请进我们的搜集过程之中,做到家校结合。因此,我向家长发出了邀请信:
敬爱的家长:
您好!
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正以巨人的姿态向我们奔来,激动人心的圣火传递正在全世界进行,我以一名教师,更以您孩子朋友的身份,邀请您和孩子一起,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关注奥运圣火每天的足迹,并以DV、剪报、录音等方式记录。
您孩子的大朋友:秦翠华
实践证明,家校合作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一方面家长能有效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全家齐心协力去完成一件事情,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学习的效率更高。
本阶段的量化指标:不要求多方面参与的次数,而应以有效参与,即资料搜集的质量,以及孩子们在搜集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为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契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一个好老师,除了要爱每一个孩子,更应该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发展,遵循孩子们认知事物的规律,抓住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做教学改革的践行者。■
□编辑 王宇华
“一、二、三阶梯式能力培养模式”是针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分阶段量化学生资料搜集的数量和质量。
一段式:低起点、重激趣
解析:一段主要指一、二年级学生资料搜集习惯的初步养成阶段。
时间:因学生参与积极性(内因)和搜集渠道(外因)的不同,大概会持续一至二个月左右,甚至更长时间。
操作过程:《品德与生活》是在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型活动课程,其内容从一年四季更迭到花草树木的认识,再到家长、同学、生活规则的了解,可以说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低年级的孩子们年龄小,生活常识性知识少,但他们热情、活泼,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和事物,这就使课程本身和孩子们的生活找到了天然的契合点。一开始,为了配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我经常在课前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大家课下积极搜集与XX课相关的资料,可孩子们的作业成果总是让我失望,什么原因呢?为了找到症结所在,我在自己教学的二年级五个班分别进行了聊天式口头调查。
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资料搜集吗?
问题2:你了解搜集资料的方法吗?
调查后,我发现:大多数孩子不清楚,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资料搜集,至于搜集的方法和途径就更不清楚了。因此,在本段的资料搜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在要求学生进行资料搜集之前,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
如在学习《我是中国人》一课前,我先与孩子们聊天:孩子们,喜欢神探小柯楠吗?那请你像小柯楠一样,在家里找找能证明自己是中国人的证据吗?这样的提示缩小了孩子们搜集资料的范围,明确了要搜集的内容。孩子们找到的证据有:出生医学证明、户口本、自画像。在学习《祖国妈妈》一课前我布置了这样的搜集作业:请你从自己和家人所拍摄的照片中,选择能够体现祖国妈妈风景优美的照片,并像小导游一样介绍一下拍摄地点。
这样充满童趣的作业,孩子们完成起来兴趣盎然,也为下一步提高资料搜集的难度奠定了基础。
本阶段的量化指标:全体参与,但要以个体形式进行资料搜集,且每个学生至少能够搜集一条至二条(段)相关的资料。本阶段看重的是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搜集资料的数量,同时要达到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
二段式:轻点拨、重方法
解析:二段主要指资料搜集、筛选方法初步学习阶段。
时间: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参与时间保证度,会持续一至两个学期或更长时间。
操作过程:袁振国老师在其主编的《当代教育学》中指出:“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开始阶段除了兴趣的推动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有方法的指导。”因此在一段式激趣的基础上,二段式进行过程中对于资料搜集方法,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和针对性较强的有效指导。
1.介绍搜集资料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如果想让孩子们能够比较轻松地搜集到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必须告诉他们搜集的方法和途径。
如在学习《从前的玩具》一课前,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采访你所熟悉的长辈,了解他们小时候玩的玩具。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但了解了搜集的主题,而且进一步知道了搜集的方法(采访父母或其他长辈)。
2.介绍资料整理的方法
因为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怎样从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的方法,即筛选、整理资料的方法,还不太了解,但如果每次只让学生搜集,而对其后续的筛选、整理工作不作指导,学生们不掌握方法,搜集活动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挑选一些适合孩子们的整理方法。如勾画重点句子、说句子或段的意思等。
3.介绍资料呈现的方法
在明确资料搜集的方法和途径,并进一步掌握了整理、筛选的办法后,孩子们必然急于把自己知道的信息表达出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很好地保护这种表现的热情,一方面要舍得拿出时间放手让孩子们展示;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资料呈现的方法。
如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小窗口大世界》一课,报纸组在课前搜集了大量的报纸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内怎样更好地呈现给大家,更好地展示报纸这种平面媒体的优势呢?我引导孩子们把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后,制作成同类信息的简报。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展示的广度。
本阶段的量化指标:主要是质量方面的量化指标,要求孩子们全员参与,当然可以根据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既可以是个人形式,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资料搜集、整理、呈现。但要求呈现方式选择要恰当,教师一定要给予适当的评价。
三段式:高质量、重参与
解析:三段指家庭、学校、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多方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筛选能力阶段,也属于小学阶段资料搜集能力培养的最高阶段。
时间:将持续到小学阶段学习结束或更长时间。
操作过程:布鲁纳在《布鲁纳教育论著文选》中指出,任何一个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不可能是独立于学生的生活、家庭和其他学科之外的。因此这里所说的高质量,即教师在评价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时不应仅看数量,而应以其是否与学习内容相关,即说明问题的价值来评定。而再次提到重参与,又与前面一、二段式中提到的参与不同,这里是指家庭、学校,以及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多方力量合作,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筛选能力。当然因为本阶段涉及的方面较多,完成起来的难度自然也会加大。
如我在教学《小窗口大世界》一课前,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同时了解孩子们家庭的特点:孩子的家长大都有一定知识修养、比较关注孩子学习,且愿意与孩子一起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安排学生分组利用所选媒体,针对当时热点事件:2008年奥运火炬全球传递进行为期一周的跟踪调查。这样一来学生在搜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困难:对于时事性事件,孩子们没有时间进行全天候的追踪记录;调查过程中有些学生针对自己所选媒体的特点选择了视频录制的方法进行记录,可是虽然有的孩子家里有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设备,但是如何对焦,录制后如何导出等技术问题困扰着孩子们。加之,在资料搜集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一周的记录,大量的视频或实物资料如何先行取舍等。这些问题如果单凭老师或其他某个学生的帮助是很难解决的。因此必须把家长请进我们的搜集过程之中,做到家校结合。因此,我向家长发出了邀请信:
敬爱的家长:
您好!
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正以巨人的姿态向我们奔来,激动人心的圣火传递正在全世界进行,我以一名教师,更以您孩子朋友的身份,邀请您和孩子一起,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关注奥运圣火每天的足迹,并以DV、剪报、录音等方式记录。
您孩子的大朋友:秦翠华
实践证明,家校合作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一方面家长能有效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全家齐心协力去完成一件事情,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学习的效率更高。
本阶段的量化指标:不要求多方面参与的次数,而应以有效参与,即资料搜集的质量,以及孩子们在搜集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为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契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一个好老师,除了要爱每一个孩子,更应该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发展,遵循孩子们认知事物的规律,抓住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做教学改革的践行者。■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