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其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其最早收编在改革文学框架当中,这也是诸多文学史叙述选择的一个重要路径。本文将主要从当代文学史视野角度出发,对《平凡的世界》展开探究,希望能进一步丰富其理论内容。
关键词:当代文学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平凡的世界》所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包括生活的各层面,从而展现了比较广阔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西部农村艰难奋进的生活场景。从当代文学史的视野对这部文学作品进行探究,能更深入地了解路遥这部著作的内涵。
一、改革文学的“有名”与“无名”状态
当代的文学作品当中《平凡的世界》是比较重要的作品,而从文学史的研究来看,整体性把握作家,就要能够注重将作者的精神以及个体放置到历史环境当中来看待,采用目录学的视角进行分析探究,这样才能客观以及理性地来研究文学史。[1]《平凡的世界》是农村题材的小说,是文学素材里中性词汇演变成特定内涵以及有着鲜明意识形态的标签。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语境当中,这部小说所描绘的农村新人物缺乏合适的文学史概念加以界定,所以只能以时代背景的改革题材为判断依据,从而造成了文学史的叙述框架和叙述内容名不副实的状态。
二、文学史叙述与《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是有其原因的,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从当代文学史的角度看待,就要和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作者路遥参与了20世纪50—70年代政治、生活和文学的创作,在新时期的写作当中就会受到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的影响,在写作当中就和20世纪70年代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作品《平凡的世界》的本意就是描写1975年到1985年,中国十年间的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这是和20世纪70年代文学相对应的,并能和90年代以来的改革文学形成有机对话,这是文学史主流叙述的改革文学典型特征。[2]1985年被部分文學家形容成断裂年。20世纪80年代的前后两部分文学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模式,而《平凡的世界》又是和70年的文学有着紧密联系的。从时事变革角度来看,依照断裂的二分法,这部作品是和主流意识形态有着紧密联系的,写作和出版时间在1985年,从而有着错位。从实践的划分上是改革文学范畴,从意识形态角度进行划分,就不能归入到1985年后的流派中。所以就存在着断裂的现象。
对于《平凡的世界》的具体划分,无名化的处理比较简单,直接忽略以及采用大框架进行泛泛而谈,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这其中就有着断裂论为支撑。20世纪中国的文学历史当中,留下诸多的断裂现象以及时间概念,这些被称为是文学断裂,这是存在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心理以及情绪。有的断裂是在文本事实当中,更是带有文本外的姿态成分。[3]1985年的文化寻根意识的崛起,在政治以及文化的多重关系下,在文学上的实验有着带动作用。
三、命名化书写的另一种可能
《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能够得到大众学者的广泛认同,是在其创作上的真实性呈现,这是在历史交叉地带以及过渡性的文学作品,有着十七年文学的痕迹,但是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作品在断裂以及延续间彷徨以及犹疑。将其作为个体案例并推及更多类似个体,就能把断裂的当代文学史进行重新整合。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对其加以界定,能够使文学史断裂以及连续叙述这一不协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现实主义的术语进行解读和作家本人创作宗旨是相符的。路遥在创作的时候也说,并不排斥现代派作品,我承认眼下也许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现实主义大师对我影响比较深,现实主义可能会过时,但现有历史范畴以及未来相当长时间,现实主义还是会有蓬勃发展的生命力的。[4]从路遥对创作的叙述当中也能看到,通过现实主义来对《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的断裂以及延续的问题解决有着支撑作用,也能获得评论者以及读者的认可。《平凡的世界》是现实主义作品,通常从普通意义出发,这也是其本质特征,和传统、现代以及新旧的元素进行了有机融合,就能对《平凡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四、结语
《平凡的世界》这部著作将会在当代文学史当中发出耀眼的光芒,对后来者也会产生诸多的影响,希望文中从当代文学史视野的相应理论分析,能加深读者对《平凡的世界》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仁宝.当代文学史视野中的《平凡的世界》[J].当代作家评论,2018(03).
[2]刘璐.当代文学作品接受的代际差异现象研探——以《平凡的世界》为例[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6(05).
[3]贺彩虹.文学精神的还原与影视语言的创造——评当代文学名著改编剧《平凡的世界》[J].百家评论,2017(06).
(作者简介:林艳,女,苍南县灵溪中学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当代文学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平凡的世界》所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包括生活的各层面,从而展现了比较广阔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西部农村艰难奋进的生活场景。从当代文学史的视野对这部文学作品进行探究,能更深入地了解路遥这部著作的内涵。
一、改革文学的“有名”与“无名”状态
当代的文学作品当中《平凡的世界》是比较重要的作品,而从文学史的研究来看,整体性把握作家,就要能够注重将作者的精神以及个体放置到历史环境当中来看待,采用目录学的视角进行分析探究,这样才能客观以及理性地来研究文学史。[1]《平凡的世界》是农村题材的小说,是文学素材里中性词汇演变成特定内涵以及有着鲜明意识形态的标签。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语境当中,这部小说所描绘的农村新人物缺乏合适的文学史概念加以界定,所以只能以时代背景的改革题材为判断依据,从而造成了文学史的叙述框架和叙述内容名不副实的状态。
二、文学史叙述与《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是有其原因的,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从当代文学史的角度看待,就要和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作者路遥参与了20世纪50—70年代政治、生活和文学的创作,在新时期的写作当中就会受到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的影响,在写作当中就和20世纪70年代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作品《平凡的世界》的本意就是描写1975年到1985年,中国十年间的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这是和20世纪70年代文学相对应的,并能和90年代以来的改革文学形成有机对话,这是文学史主流叙述的改革文学典型特征。[2]1985年被部分文學家形容成断裂年。20世纪80年代的前后两部分文学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模式,而《平凡的世界》又是和70年的文学有着紧密联系的。从时事变革角度来看,依照断裂的二分法,这部作品是和主流意识形态有着紧密联系的,写作和出版时间在1985年,从而有着错位。从实践的划分上是改革文学范畴,从意识形态角度进行划分,就不能归入到1985年后的流派中。所以就存在着断裂的现象。
对于《平凡的世界》的具体划分,无名化的处理比较简单,直接忽略以及采用大框架进行泛泛而谈,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这其中就有着断裂论为支撑。20世纪中国的文学历史当中,留下诸多的断裂现象以及时间概念,这些被称为是文学断裂,这是存在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心理以及情绪。有的断裂是在文本事实当中,更是带有文本外的姿态成分。[3]1985年的文化寻根意识的崛起,在政治以及文化的多重关系下,在文学上的实验有着带动作用。
三、命名化书写的另一种可能
《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能够得到大众学者的广泛认同,是在其创作上的真实性呈现,这是在历史交叉地带以及过渡性的文学作品,有着十七年文学的痕迹,但是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作品在断裂以及延续间彷徨以及犹疑。将其作为个体案例并推及更多类似个体,就能把断裂的当代文学史进行重新整合。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对其加以界定,能够使文学史断裂以及连续叙述这一不协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现实主义的术语进行解读和作家本人创作宗旨是相符的。路遥在创作的时候也说,并不排斥现代派作品,我承认眼下也许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现实主义大师对我影响比较深,现实主义可能会过时,但现有历史范畴以及未来相当长时间,现实主义还是会有蓬勃发展的生命力的。[4]从路遥对创作的叙述当中也能看到,通过现实主义来对《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的断裂以及延续的问题解决有着支撑作用,也能获得评论者以及读者的认可。《平凡的世界》是现实主义作品,通常从普通意义出发,这也是其本质特征,和传统、现代以及新旧的元素进行了有机融合,就能对《平凡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四、结语
《平凡的世界》这部著作将会在当代文学史当中发出耀眼的光芒,对后来者也会产生诸多的影响,希望文中从当代文学史视野的相应理论分析,能加深读者对《平凡的世界》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仁宝.当代文学史视野中的《平凡的世界》[J].当代作家评论,2018(03).
[2]刘璐.当代文学作品接受的代际差异现象研探——以《平凡的世界》为例[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6(05).
[3]贺彩虹.文学精神的还原与影视语言的创造——评当代文学名著改编剧《平凡的世界》[J].百家评论,2017(06).
(作者简介:林艳,女,苍南县灵溪中学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