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任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肖波,曾获得第三届“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殊荣,在问鼎航空动力的路上他正大步向前。
他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历程。他先后任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主管设计员、主任设计师、设计部部长、总设计师助理。2001年,35岁的他出任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总设计师及某新型发动机总设计师,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年轻型号掌门人。如今,身为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他,正在问鼎航空动力的科学道路上励精图治。
航空报国矢志不移
肖波打小就喜欢飞机,上高中时,他立志要成为一名飞机设计师,为祖国设计制造出世界一流的飞机,飞出贵州山、飞遍全国、飞向全世界。
孩童时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1982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他得知飞机是个系统工程,飞机的心脏(即发动机)又是整个系统研制的短板时,他决然选择了航空发动机专业。四年寒窗,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并以品学兼优的表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对于从小就生活在贵州大山深处的肖波来说,对大山自然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1986年在面临毕业分配时,不少同学选择了留校任教、出国,或者在大城市工作,而肖波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重返大山,在贵州发动机研究所当了一名设计员。一个选择就是一辈子的梦想,肖波同航空发动机结下了不解之缘,找到了人生奋斗的广阔舞台。
但他也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解决科研工作中的疑难问题。1990年9月,经组织推荐他又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继续深造。
然而,当3年学业期满,命运给了他重新选择就业的机会时,他仍然选择了大山,再一次回到了贵州故土。
“型号成功我成才”
生于大山长于大山,肖波从小就养成了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1994年,肖波开始主持“某系列发动机I、II级涡轮叶片技术寿命确定”课题研究工作。他亲自实施叶片三维温度、应力计算研究工作,深入细致分析叶片各部位的应力和温度,确定寿命关键部位,实施疲劳寿命试验。历时8年,课题结项,该结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某系列发动机使用寿命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军事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项目研究所形成的涡轮叶片定寿系统工程研究方法,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发动机零部件定寿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方面提供了成功范例,有关研究方法和成果列入《航空涡喷、新型发动机主要零部件定寿指南》。
某两型号发动机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由于当时需求比较急迫、前期投入有限、试验研究不充分,深层次技术问题开始逐渐暴露。针对燃烧、加力、涡轮等部件暴露出的设计问题,肖波积极组织设计试验人员反复计算和试验验证。
在研制的艰难时期,肖波作为发动机型号研制的主要技术负责人,组织科研设计人员虚心向集团公司内外专家学习,研究制定攻关计划和技术方案,深入设计试验第一线,认真分析试验数据,研究制定有效可行的改进措施。在重点型号发动机全面质量整顿工作中,他查思想、查隐患、查归零,组织科研设计人员实施“拉条挂账”,对查出的100余项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制定整改措施。2004年1月,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重点型号某发动机设计定型,同年9月,总装备部批准另一重点型号某发动机技术鉴定。
截至2005年1月10日,黎阳公司生产的某两种重点型号发动机在外场累计飞行了数千小时。单台最长工作时间超过数百小时,发动机出勤率达到100%,未出现任何问题,受到用户的高度赞扬。
“型号成功我成才”,肖波的奋斗足迹是航空人成才观又一次很好的验证。
“把解决问题留给自己,把可靠性留给用户”
进入21世纪,中国航空工业面临着重要的机遇期,整个发动机行业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变落后面貌,不仅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尽管黎阳公司生产的产品在我国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承担的现场技术服务、产品预研工作在行业内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作为老“三线”企业的黎阳公司仍旧面临着第二次人员交替的高峰期。
受命于危难之际,通过中推新型发动机总设计师竞聘——这在中国航空史上还是第一次,2002年初,35岁的肖波被黎阳公司大胆启用为贵州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这是建所40年来空前的一次在用人上的大解放。
2003年8月15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轻型战斗机“枭龙”在成都首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歼击机研制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黎阳公司承担了“枭龙”飞机动力的技术支持工作,而肖波正是主持该项工作的总设计师。他进行发动机与飞机的各类接口协调;研究编制发动机技术支持任务书;组织编制发动机使用保障的各类技术文件;主持“枭龙”飞机动力装置首飞前的技术质量评审等一系列工作。
2004年12月,中国一航党组任命肖波为黎阳公司总工程师。“把解决问题留给自己,把可靠性留给用户”,这既是黎阳公司的奋斗目标,也是肖波自己的奋斗目标。黎阳人不但要有勇气面对困境,还要有胆量承担责任,更要有能力解决问题。
在他的带领下,黎阳公司组织开展了某型机二级涡轮叶片排故攻关改进工作。同时,他还积极关注企业产品的发展,组织研究编写了“黎阳航空发动机‘十一五—2020’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提出了在未来十几年内黎阳公司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集团公司航空动力专业2030年发展战略与“十二五”规划的研究,承担并完成发动机涡轮部件2030年发展规划的编写。
如果当你看到满山遍野的向日葵对太阳总是充满感激之情时,而肖波对事业充满的理想与追求如同向日葵对太阳一样永远向往、永远忠诚,其执着之心风雨如磐。
“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肖总这样一位敢于担当的技术带头人,中推新型发动机研制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的胜利,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记录才一个又一个被打破,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型谱才得以完善。”黎阳公司的干部职工深有感触地这样说。
凭着对航空事业的执着追求,在肖波任总工程师期间,黎阳公司获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型号研制银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航空学会科技奖4项、贵州省科技进步奖14项、贵州省科技成果奖两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5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级奖6项。
成绩的背后是数百个乃至数千个日日夜夜的坚持与拼搏。肖波胸装祖国的国防事业,百折不扰地继续在一回回努力、一项项攻关、一次次拼搏、一个个胜利中阔步向前!
(责任编辑:李万全)
他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历程。他先后任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主管设计员、主任设计师、设计部部长、总设计师助理。2001年,35岁的他出任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总设计师及某新型发动机总设计师,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年轻型号掌门人。如今,身为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他,正在问鼎航空动力的科学道路上励精图治。
航空报国矢志不移
肖波打小就喜欢飞机,上高中时,他立志要成为一名飞机设计师,为祖国设计制造出世界一流的飞机,飞出贵州山、飞遍全国、飞向全世界。
孩童时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1982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他得知飞机是个系统工程,飞机的心脏(即发动机)又是整个系统研制的短板时,他决然选择了航空发动机专业。四年寒窗,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并以品学兼优的表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对于从小就生活在贵州大山深处的肖波来说,对大山自然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1986年在面临毕业分配时,不少同学选择了留校任教、出国,或者在大城市工作,而肖波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重返大山,在贵州发动机研究所当了一名设计员。一个选择就是一辈子的梦想,肖波同航空发动机结下了不解之缘,找到了人生奋斗的广阔舞台。
但他也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解决科研工作中的疑难问题。1990年9月,经组织推荐他又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继续深造。
然而,当3年学业期满,命运给了他重新选择就业的机会时,他仍然选择了大山,再一次回到了贵州故土。
“型号成功我成才”
生于大山长于大山,肖波从小就养成了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1994年,肖波开始主持“某系列发动机I、II级涡轮叶片技术寿命确定”课题研究工作。他亲自实施叶片三维温度、应力计算研究工作,深入细致分析叶片各部位的应力和温度,确定寿命关键部位,实施疲劳寿命试验。历时8年,课题结项,该结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某系列发动机使用寿命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军事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项目研究所形成的涡轮叶片定寿系统工程研究方法,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发动机零部件定寿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方面提供了成功范例,有关研究方法和成果列入《航空涡喷、新型发动机主要零部件定寿指南》。
某两型号发动机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由于当时需求比较急迫、前期投入有限、试验研究不充分,深层次技术问题开始逐渐暴露。针对燃烧、加力、涡轮等部件暴露出的设计问题,肖波积极组织设计试验人员反复计算和试验验证。
在研制的艰难时期,肖波作为发动机型号研制的主要技术负责人,组织科研设计人员虚心向集团公司内外专家学习,研究制定攻关计划和技术方案,深入设计试验第一线,认真分析试验数据,研究制定有效可行的改进措施。在重点型号发动机全面质量整顿工作中,他查思想、查隐患、查归零,组织科研设计人员实施“拉条挂账”,对查出的100余项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制定整改措施。2004年1月,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重点型号某发动机设计定型,同年9月,总装备部批准另一重点型号某发动机技术鉴定。
截至2005年1月10日,黎阳公司生产的某两种重点型号发动机在外场累计飞行了数千小时。单台最长工作时间超过数百小时,发动机出勤率达到100%,未出现任何问题,受到用户的高度赞扬。
“型号成功我成才”,肖波的奋斗足迹是航空人成才观又一次很好的验证。
“把解决问题留给自己,把可靠性留给用户”
进入21世纪,中国航空工业面临着重要的机遇期,整个发动机行业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变落后面貌,不仅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尽管黎阳公司生产的产品在我国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承担的现场技术服务、产品预研工作在行业内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作为老“三线”企业的黎阳公司仍旧面临着第二次人员交替的高峰期。
受命于危难之际,通过中推新型发动机总设计师竞聘——这在中国航空史上还是第一次,2002年初,35岁的肖波被黎阳公司大胆启用为贵州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这是建所40年来空前的一次在用人上的大解放。
2003年8月15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轻型战斗机“枭龙”在成都首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歼击机研制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黎阳公司承担了“枭龙”飞机动力的技术支持工作,而肖波正是主持该项工作的总设计师。他进行发动机与飞机的各类接口协调;研究编制发动机技术支持任务书;组织编制发动机使用保障的各类技术文件;主持“枭龙”飞机动力装置首飞前的技术质量评审等一系列工作。
2004年12月,中国一航党组任命肖波为黎阳公司总工程师。“把解决问题留给自己,把可靠性留给用户”,这既是黎阳公司的奋斗目标,也是肖波自己的奋斗目标。黎阳人不但要有勇气面对困境,还要有胆量承担责任,更要有能力解决问题。
在他的带领下,黎阳公司组织开展了某型机二级涡轮叶片排故攻关改进工作。同时,他还积极关注企业产品的发展,组织研究编写了“黎阳航空发动机‘十一五—2020’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提出了在未来十几年内黎阳公司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集团公司航空动力专业2030年发展战略与“十二五”规划的研究,承担并完成发动机涡轮部件2030年发展规划的编写。
如果当你看到满山遍野的向日葵对太阳总是充满感激之情时,而肖波对事业充满的理想与追求如同向日葵对太阳一样永远向往、永远忠诚,其执着之心风雨如磐。
“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肖总这样一位敢于担当的技术带头人,中推新型发动机研制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的胜利,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记录才一个又一个被打破,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型谱才得以完善。”黎阳公司的干部职工深有感触地这样说。
凭着对航空事业的执着追求,在肖波任总工程师期间,黎阳公司获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型号研制银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航空学会科技奖4项、贵州省科技进步奖14项、贵州省科技成果奖两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5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级奖6项。
成绩的背后是数百个乃至数千个日日夜夜的坚持与拼搏。肖波胸装祖国的国防事业,百折不扰地继续在一回回努力、一项项攻关、一次次拼搏、一个个胜利中阔步向前!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