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下最主要的教学任务。高中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而高中物理习题是物理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课后复习和巩固已学的物理知识的依据。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从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角度出发,向大家介绍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包含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基本的训练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问题意识;创新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基础物理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的基础性自然科学。由于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高中物理习题的教学力度,从而帮助学生在物理练习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一、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增强问题意识
大家都知道,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在发明物理设备或是发现新的物理现象时,都是因为头脑中对观察的现象产生了疑问。例如:牛顿在树下乘凉,被掉落的苹果砸中,而产生了“为什么苹果是往下掉的?”这样的疑问。进而不断的展开深入研究,才有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学说。因此,高中物理老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首要的就是要多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增强他们的思维活动,从而帮助他们增强问题意识。[1]
然而,由于我国一线的教师长期使用“一言堂”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只着眼于不断的对学生输入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注重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导致我国的学生想象力缺乏,创新能力落后的局面出现。其次,由于教师长期在教学中被放置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地位低下。他们害怕提问,不敢质疑,问题意识几乎为零。因此,教师要通过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欲,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科版必修一的第二章《力的分解》的教學过程中,我就利用了下题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如上题,我并没有先让学生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先让学生不看题目,想象一下这个图会出哪些问题。
师:“同学们,看这个图,结合本章的知识,你们能够想到那些问题?”
生甲:“物体A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生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往哪个方向的?”
之后,在学生对题目所给出的图形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基本认知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根据提干的内容进行解答。[2]因为物体处在匀速下滑的状态下,它所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是相反的,所以选择B的答案。通过这样问、思、学三者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幅度发挥物理习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强化对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训练
在做物理习题时,选择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对于解题过程的繁琐与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练习。只有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才能够让他们更快的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感受到解题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兴趣。经过本人的实践检验结果证实,整体法与图像法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训练基本的解题方法上具有显著的功效。下面做简要的分析:
第一,数形结合是解决理科方面的学科最巧妙的方法,它能够将题干中的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有助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扩充解题的思路,增强解题信心。
如下题:
这道题目和我们平时做的物理大题有些不同,它只给出了一些数据,没有给出具体的图像。学生在计算这道题时很容易把里面所提到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弄混,造成解题时时间的浪费。[3]因此,我会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出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像,然后将提干中的数据标记在图像上,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题目的内涵,提升解题效率。
第二,高中阶段的许多物理问题基本都是由多个球体或是立体化的物体组成的。而在笔者对近五年的高考物理试卷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题目都要求学生要具备整体化的眼光。将题目中看似毫无联系的几个物体整合起来考察。从而减少解题的步骤,节约解题的时间。
如下题:
这道题目上需要分析的物体有三个,如果一个一个的对他们进行受力分析,解题步骤很繁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先让学生去判断三个物体是否处一同一状态。
师:“同学们,a,b,c三个物体分别处在什么状态下?”
生:“都处在静止的状态下。”
师:“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他们看做一个整体。”
生:“可以。”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像进行观察,帮助学生感受物体与物体之间微妙的相似之处,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结:在当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被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可以以物理习题教学为依据,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优化解题思路、改善解题方法,从而帮助他们更快的掌握物理知识,提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昌辉.浅析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思路发展方向[J].理科考试研究,2014,(4)
[2]后宗新.有效物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类型与原则[J].物理教师,2014,(7)
[3]居殿兵.影响物理题目难度八因及难度控制八法[J].物理教师,2014,(11)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问题意识;创新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基础物理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的基础性自然科学。由于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高中物理习题的教学力度,从而帮助学生在物理练习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一、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增强问题意识
大家都知道,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在发明物理设备或是发现新的物理现象时,都是因为头脑中对观察的现象产生了疑问。例如:牛顿在树下乘凉,被掉落的苹果砸中,而产生了“为什么苹果是往下掉的?”这样的疑问。进而不断的展开深入研究,才有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学说。因此,高中物理老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首要的就是要多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增强他们的思维活动,从而帮助他们增强问题意识。[1]
然而,由于我国一线的教师长期使用“一言堂”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只着眼于不断的对学生输入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注重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导致我国的学生想象力缺乏,创新能力落后的局面出现。其次,由于教师长期在教学中被放置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地位低下。他们害怕提问,不敢质疑,问题意识几乎为零。因此,教师要通过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欲,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科版必修一的第二章《力的分解》的教學过程中,我就利用了下题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如上题,我并没有先让学生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先让学生不看题目,想象一下这个图会出哪些问题。
师:“同学们,看这个图,结合本章的知识,你们能够想到那些问题?”
生甲:“物体A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生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往哪个方向的?”
之后,在学生对题目所给出的图形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基本认知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根据提干的内容进行解答。[2]因为物体处在匀速下滑的状态下,它所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是相反的,所以选择B的答案。通过这样问、思、学三者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幅度发挥物理习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强化对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训练
在做物理习题时,选择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对于解题过程的繁琐与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练习。只有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才能够让他们更快的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感受到解题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兴趣。经过本人的实践检验结果证实,整体法与图像法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训练基本的解题方法上具有显著的功效。下面做简要的分析:
第一,数形结合是解决理科方面的学科最巧妙的方法,它能够将题干中的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有助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扩充解题的思路,增强解题信心。
如下题:
这道题目和我们平时做的物理大题有些不同,它只给出了一些数据,没有给出具体的图像。学生在计算这道题时很容易把里面所提到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弄混,造成解题时时间的浪费。[3]因此,我会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出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像,然后将提干中的数据标记在图像上,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题目的内涵,提升解题效率。
第二,高中阶段的许多物理问题基本都是由多个球体或是立体化的物体组成的。而在笔者对近五年的高考物理试卷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题目都要求学生要具备整体化的眼光。将题目中看似毫无联系的几个物体整合起来考察。从而减少解题的步骤,节约解题的时间。
如下题:
这道题目上需要分析的物体有三个,如果一个一个的对他们进行受力分析,解题步骤很繁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先让学生去判断三个物体是否处一同一状态。
师:“同学们,a,b,c三个物体分别处在什么状态下?”
生:“都处在静止的状态下。”
师:“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他们看做一个整体。”
生:“可以。”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像进行观察,帮助学生感受物体与物体之间微妙的相似之处,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结:在当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被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可以以物理习题教学为依据,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优化解题思路、改善解题方法,从而帮助他们更快的掌握物理知识,提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昌辉.浅析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思路发展方向[J].理科考试研究,2014,(4)
[2]后宗新.有效物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类型与原则[J].物理教师,2014,(7)
[3]居殿兵.影响物理题目难度八因及难度控制八法[J].物理教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