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学习钢琴对于早期开发和培养儿童的音乐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孩子成长的音乐环境、初次见面应注意的问题、上课的氛围、对胆小怕难的学生的处理方式、课堂语言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对幼儿钢琴教学的心理诱导问题形成较系统的理论依据,共同提高幼儿钢琴教学水平。
关键词:幼儿;钢琴教学;心理诱导
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人们对文化生活、精神需求的提高,大量的孩子加入到“琴童”的队伍,开始学习钢琴。这当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家长和老师们付出大量精力让孩子学琴,而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就在于不少家长一开始就为孩子订下一个较高目标,而指导老师又一味地强调弹奏方法和演奏水平。这显然违背了幼儿钢琴教学自身的规律,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出类拔萃,考入专业院校并成名成家,是不切实际的。孩子们学弹钢琴,是为了获得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对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美育的途径。显而易见,学习钢琴对于早期开发和培养儿童的音乐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经验表明:幼儿钢琴教学与辅导青少年不一样,这当中涉及到一个对幼儿的心理诱导问题。
一、孩子成長的音乐环境
如果年轻的家长们想自己的孩子将来学习钢琴或其它乐器,应注意环境的作用。具有良好艺术氛围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父母从小就让孩子多听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音乐。例如:儿歌、童谣、钢琴小品等,那是十分有益的。不能强迫孩子成天听陌生的地方戏、交响乐等,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和引导孩子对钢琴音乐的兴趣。家庭成员要从幼儿心理出发,多让孩子听具有童趣的音乐。同时根据音乐的情绪起伏,启发孩子的音乐感觉。比如,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这样启发孩子们:低音提琴像不像大象来了,小提琴高音亮丽的音色像不像小鸟鸣叫等。家长还可以根据音乐旋律的风格,有意识地利用音乐律动的特点,让孩子跳舞、做游戏、表演小品等,逐渐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
总之,让孩子生活在充满钢琴音乐的环境中,多听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音乐,这些孩子对音乐的听觉较之其他孩子必定要敏锐得多,对音乐的感知也要好得多。
二、师生的初次见面
孩子第一次上老师家中,往往心情很紧张。孩子一到,老师马上给孩子上课,是不妥当的,效果也不会好。此时,老师应仔细观察学生,洞察孩子的心理活动,竭力消除孩子紧张的心情,主动与孩子说说话,关心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多谈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让胆大自信一点的孩子给在座的叔叔、阿姨唱一支歌,跳一段舞,并及时夸奖孩子。总之,老师应抓住孩子的心理活动特点,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消除他们的紧张心情和对老师的陌生感、畏惧感。,建立起师生间良好的第一印象。让孩子想跟老师学琴,愿意和老师配合。根据以上情况,老师可以讲一点弹琴的初步知识,也可以不讲。若讲,千万不要讲得太多,时间也不宜超出十五分钟。应重视孩子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特点。否则会使孩子觉得学钢琴很难,产生畏惧情绪,达不到孩子喜欢老师,喜欢再来上课的目的。
三、气氛应轻松活泼,教师应多做示范
如果上课时老师太严肃,孩子会不敢回答问题,不敢弹。这时,老师应观察孩子的状态,洞察孩子的心理活动。用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启发、诱导孩子消除紧张情绪。可以先不上课,问一问孩子口渴不渴,为孩子倒杯水,为孩子擦去汗水等,用情感去打动孩子。让孩子觉得老师像父母一样爱自己,从内心深处尊敬老师,不再觉得紧张。只有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中,孩子才能发挥出真实的水平和弹奏效果,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应多做示范,做到讲解生动、比喻准确。让孩子对曲子产生浓厚兴趣,产生一定要把这首曲子弹好的决心。老师应准确分析音乐,可以根据音乐的内容和孩子一起唱唱跳跳等。让孩子体会不同的弹奏方法所产生的不同音色和不同效果。老师不仅应严格又要有耐心,应像知心朋友一样和孩子玩乐、做游戏,尽量让孩子们从教师身上体验到父母、朋友的感觉。也只有营造出这样的课堂气氛,才能提高孩子学琴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效果。
四、对胆子小、怕难的孩子应注意的问题
孩子生性胆小应怎么办?一位老师可能给其他孩子上课很顺利,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理想,教学效果好。但他总会遇到胆小、顾虑重重、心理素质差的孩子。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方面,除注意情感因素外,可采用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给这些孩子上课。一个孩子上课容易紧张,几个熟知的孩子在一起就不易产生拘束感,相互之间可以增加勇气,激发兴趣。在众人面前,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听夸奖的话,不甘落后,自尊心强,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轮流弹奏。老师可以适时地加以评分,也可以让孩子们相互打分……当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老师用心钻研幼儿心理学的普遍规律,完全可以解决掉教学中存在的幼儿心理问题。把胆小畏难的学生训练成活泼大方、心理素质好、勇于表现自己的好学生。如果不运用心理诱导的具体方法,光靠“说教”是难有成效的。抓住孩子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不失时机的鼓励一下,对胆小畏难的学生是多么重要啊!
五、教师课堂语言的儿童化问题
如果教师给孩子上课时说一些生硬、陌生的术语,孩子们的听课感觉会是怎么样呢?不言而喻,用成人化和太专业的讲解语言给孩子上课,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老师只有在掌握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了解什么话孩子易懂、什么话对孩子听不懂的情况下,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启发孩子,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把四分音符当作一拍计算,增加一个符尾,就减少一半的时值。教师可以用一个苹果表示四分音符,半个苹果表示八分音符。对三至七岁的儿童就不宜提到二分之一这个概念,只能提“半拍”,相当于半块苹果。否则,孩子们会听不懂。总之,给幼儿上课应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儿童的语言上课。孩子的课,用成人的话是不科学的。
以上几点是每一位基层钢琴教师都会遇到且必须面对的问题。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老师不仅会从艺术规律的角度训练孩子,而且会灵活运用幼儿心理学的规律去诱导、启发、挖掘孩子的潜力。教师只有把艺术规律和幼儿心理规律相结合,才能科学地、规范地、顺利地从事艺术训练工作,提高孩子的演奏技能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伟.史唯龙.论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启蒙教育理论[J].甘肃高师学报,2014(11).
[2]彭敏茹.浅谈幼儿钢琴心理教学模式[J].知识经济,2009(12).
[3]曹红星.幼儿钢琴学习的特点及提升幼儿钢琴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1(11).
[4]方乐乐; 聂娜; 张佳琦.从发展心理学视角探索幼儿钢琴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9).
关键词:幼儿;钢琴教学;心理诱导
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人们对文化生活、精神需求的提高,大量的孩子加入到“琴童”的队伍,开始学习钢琴。这当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家长和老师们付出大量精力让孩子学琴,而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就在于不少家长一开始就为孩子订下一个较高目标,而指导老师又一味地强调弹奏方法和演奏水平。这显然违背了幼儿钢琴教学自身的规律,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出类拔萃,考入专业院校并成名成家,是不切实际的。孩子们学弹钢琴,是为了获得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对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美育的途径。显而易见,学习钢琴对于早期开发和培养儿童的音乐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经验表明:幼儿钢琴教学与辅导青少年不一样,这当中涉及到一个对幼儿的心理诱导问题。
一、孩子成長的音乐环境
如果年轻的家长们想自己的孩子将来学习钢琴或其它乐器,应注意环境的作用。具有良好艺术氛围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父母从小就让孩子多听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音乐。例如:儿歌、童谣、钢琴小品等,那是十分有益的。不能强迫孩子成天听陌生的地方戏、交响乐等,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和引导孩子对钢琴音乐的兴趣。家庭成员要从幼儿心理出发,多让孩子听具有童趣的音乐。同时根据音乐的情绪起伏,启发孩子的音乐感觉。比如,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这样启发孩子们:低音提琴像不像大象来了,小提琴高音亮丽的音色像不像小鸟鸣叫等。家长还可以根据音乐旋律的风格,有意识地利用音乐律动的特点,让孩子跳舞、做游戏、表演小品等,逐渐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
总之,让孩子生活在充满钢琴音乐的环境中,多听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音乐,这些孩子对音乐的听觉较之其他孩子必定要敏锐得多,对音乐的感知也要好得多。
二、师生的初次见面
孩子第一次上老师家中,往往心情很紧张。孩子一到,老师马上给孩子上课,是不妥当的,效果也不会好。此时,老师应仔细观察学生,洞察孩子的心理活动,竭力消除孩子紧张的心情,主动与孩子说说话,关心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多谈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让胆大自信一点的孩子给在座的叔叔、阿姨唱一支歌,跳一段舞,并及时夸奖孩子。总之,老师应抓住孩子的心理活动特点,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消除他们的紧张心情和对老师的陌生感、畏惧感。,建立起师生间良好的第一印象。让孩子想跟老师学琴,愿意和老师配合。根据以上情况,老师可以讲一点弹琴的初步知识,也可以不讲。若讲,千万不要讲得太多,时间也不宜超出十五分钟。应重视孩子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特点。否则会使孩子觉得学钢琴很难,产生畏惧情绪,达不到孩子喜欢老师,喜欢再来上课的目的。
三、气氛应轻松活泼,教师应多做示范
如果上课时老师太严肃,孩子会不敢回答问题,不敢弹。这时,老师应观察孩子的状态,洞察孩子的心理活动。用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启发、诱导孩子消除紧张情绪。可以先不上课,问一问孩子口渴不渴,为孩子倒杯水,为孩子擦去汗水等,用情感去打动孩子。让孩子觉得老师像父母一样爱自己,从内心深处尊敬老师,不再觉得紧张。只有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中,孩子才能发挥出真实的水平和弹奏效果,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应多做示范,做到讲解生动、比喻准确。让孩子对曲子产生浓厚兴趣,产生一定要把这首曲子弹好的决心。老师应准确分析音乐,可以根据音乐的内容和孩子一起唱唱跳跳等。让孩子体会不同的弹奏方法所产生的不同音色和不同效果。老师不仅应严格又要有耐心,应像知心朋友一样和孩子玩乐、做游戏,尽量让孩子们从教师身上体验到父母、朋友的感觉。也只有营造出这样的课堂气氛,才能提高孩子学琴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效果。
四、对胆子小、怕难的孩子应注意的问题
孩子生性胆小应怎么办?一位老师可能给其他孩子上课很顺利,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理想,教学效果好。但他总会遇到胆小、顾虑重重、心理素质差的孩子。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方面,除注意情感因素外,可采用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给这些孩子上课。一个孩子上课容易紧张,几个熟知的孩子在一起就不易产生拘束感,相互之间可以增加勇气,激发兴趣。在众人面前,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听夸奖的话,不甘落后,自尊心强,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轮流弹奏。老师可以适时地加以评分,也可以让孩子们相互打分……当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老师用心钻研幼儿心理学的普遍规律,完全可以解决掉教学中存在的幼儿心理问题。把胆小畏难的学生训练成活泼大方、心理素质好、勇于表现自己的好学生。如果不运用心理诱导的具体方法,光靠“说教”是难有成效的。抓住孩子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不失时机的鼓励一下,对胆小畏难的学生是多么重要啊!
五、教师课堂语言的儿童化问题
如果教师给孩子上课时说一些生硬、陌生的术语,孩子们的听课感觉会是怎么样呢?不言而喻,用成人化和太专业的讲解语言给孩子上课,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老师只有在掌握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了解什么话孩子易懂、什么话对孩子听不懂的情况下,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启发孩子,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把四分音符当作一拍计算,增加一个符尾,就减少一半的时值。教师可以用一个苹果表示四分音符,半个苹果表示八分音符。对三至七岁的儿童就不宜提到二分之一这个概念,只能提“半拍”,相当于半块苹果。否则,孩子们会听不懂。总之,给幼儿上课应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儿童的语言上课。孩子的课,用成人的话是不科学的。
以上几点是每一位基层钢琴教师都会遇到且必须面对的问题。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老师不仅会从艺术规律的角度训练孩子,而且会灵活运用幼儿心理学的规律去诱导、启发、挖掘孩子的潜力。教师只有把艺术规律和幼儿心理规律相结合,才能科学地、规范地、顺利地从事艺术训练工作,提高孩子的演奏技能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伟.史唯龙.论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启蒙教育理论[J].甘肃高师学报,2014(11).
[2]彭敏茹.浅谈幼儿钢琴心理教学模式[J].知识经济,2009(12).
[3]曹红星.幼儿钢琴学习的特点及提升幼儿钢琴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1(11).
[4]方乐乐; 聂娜; 张佳琦.从发展心理学视角探索幼儿钢琴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