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作的角度挖掘课文的范文价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ing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的经典。学生在重点研读了课文的八九两节后,敏锐地发现“譬如”的比喻很好地诠释了鲁迅先生对待外来文化的主张:原来作者谈如何对待大宅子其实就是在谈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只是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方来阐述一个道理罢了。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的方法论证,它能把深奥的道理简单化、形象化,便于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很轻松地理解各种人对待大宅子态度的实质:孱头是一种逃避,昏蛋、废物对待外来文化的全盘接受和全盘否定都是极其荒谬的,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拿来主义者才是正确的。我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一眼就能看出拿来主义者的正确性?他们回答,孱头一把火烧光明显是很极端的做法,这和拿来主义者一对比就很明显。我顺势介绍:对比的方法能放大正确和错误的差别,能增强论证效果,把对比的方法用来论证论点叫对比论证。而后教学非常流畅,学生非常轻松地掌握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一堂课,我把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把作文指导课的思想内化在课文教学当中,把经典课文《拿来主义》当成作文指导的示范材料,没想到竟有如此收获。这使我思考:我们课本中的现代文难道只是理解能力的训练材料吗?我们是不是应换个角度,把这些优秀、经典的课文当成作文范文来解读?
  我认为课文的作用无外乎两个:首先,它是训练学生理解能力的一个抓手,其次,它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第一个作用是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传达了什么”的问题;第二个作用是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思考“如何传达”的问题。目前,课文作为训练学生理解能力的主要材料的作用应该说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我们很多时候上新课,其实就是单纯地在思考如何把文章的主题、思想、内涵更充分地挖掘出来,课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为训练学生理解能力的材料。老师上课更注重作者在文中传达了什么,而忽视作者是如何传达的。这种构建新课的思维对小学、初中等低年级学生可能比较适合,但对已具备一定理解能力的高中生来说,这种要求是不是太低了呢?课文是理解的材料,传达的思想固然重要,但对急需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的高中生来说,如何表达似乎更为重要,而“如何传达”这种更高级的能力需求却没有得到老师应有的重视,以致经典课文作为学生写作范文的价值被忽略了,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一大损失。因此,课文的作用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经典课文作为学生写作范文的价值没有充分实现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要充分重视其自身的范文价值。
  除此之外,教情、学情、考情也都迫切需要充分实现经典课文的写作范文价值。从学生层面来说,高中生理解能力较强,可表达能力却急需提高,这不仅仅表现为“我理解了意思,可我却不知道如何去准确地表达我的想法”,更表现为学生高考作文水平多年的止步不前。江苏省近三年高考作文都在四十五六分,变化幅度不超过1分即为明证。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核心编委黄厚江老师曾明确提出我们应该重视课文的作用,我想这里就包含了课文的范文价值。从教学实情上来说,现在高中课本中的现代文基本不教,很多老师就是从上了也不考这种阅读角度出发的。上了也不考指的就是课本中现代文在考试中绝不可能原文出现,很多老师就片面地把课文看成是阅读材料,而完全忽略课文的范文价值。即使是课本中的经典古文,也只是从理解意思的角度出发(积累古文知识),却完全忽略了古文的作文范文价值(当然这种范文价值指的是写作技巧的范文价值,而不是要求学生学写古文)。如果这样,高中课本的价值何在,这是完全忽略课文范文价值再好不过的说明。从考试情况上来看就更为明显了,高中阶段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上。中考作文一般是50分,而高考作文是70分,中考阅读是72分,而高考阅读一般是60分,导向异常明显: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得到重視。
  再从教学现状来看,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基本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无序作文教学,每次只是出个题目让学生写,布置的题目没有针对性,训练没有针对性,毫无疑问,这种方式的作文没有任何好处。第二种是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这种方式虽然针对性较强,但训练时间较集中,且教学多为单纯的理论指导,学生缺少有价值的范文,属突击式强化。作文水平不是靠突击能提高的。第三种形式就是本文所提到的把作文训练内化在平常的教学行为当中。在注重阅读的同时,更多地从作文范文的角度解读课文,既克服了无积累突击提高的弊端,又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极为优秀的写作范例,抓作文在平常也符合学生实际,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譬如选修的《唐宋八大家散文》、《现代散文阅读》、《史记选读》,必修当中像《拿来主义》这样的经典课文,不仅是阅读材料,更是绝好的学生写作范文。课文本来就是各个时代最经典的作品的集合,具有无可比拟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效应客观地存在于学生当中却没有被老师充分发掘。另外,从写作角度来解读课文,在课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其实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进行阅读实践,是另一种阅读方式,是对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强化。我们姑且称之为以写促读,它也许不失为阅读教学的另一种有益尝试。
  我们完全可以从写作的角度挖掘课文的范文价值,好的(指适合学生水平,对学生写作有直接指导作用的,譬如《拿来主义》)直接拿来,精华和“糟粕”(这里的糟粕不是说文章是糟粕,而是指从学生范文的角度来讲不适合做范文)互现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是“糟粕”的(指更适合做阅读理解的训练材料的)去除摒弃,把作文训练内化在我们平常的每一节课当中,这或许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益尝试。
其他文献
摘 要: 接受美学理论指出,阅读教学活动是教材、教师、学生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交流,最终达到三者的“视野融合”。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本文着重论述教师在文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所应承担的角色。  关键词: 接受美学视野 文学阅读 教师角色 批判者 反思者  接受美学强调教师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接受美学理论指出,阅读教学活动不应是教师的独白,而应该是教材、教师、学生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交流,最终达到
期刊
摘 要: 作者简析了布莱希特的戏剧观——陌生化效果。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是吸收中国戏曲的表现方法形成的新的戏剧体系,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中西戏剧文化 布莱希特 陌生化效果  一  戏剧艺术发展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开始出现集大成的体系化的代表流派,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兰芳、布莱希特这三位戏剧大师就代表了三个具有世界影响的现实主义流派。其中,布莱希特流派的形成与发
期刊
摘 要: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意识及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他们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髓,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主体作用 潜在能力  语文,因为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包容丰富而广阔的内容,具有深邃而启人心
期刊
一、实施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语文是最具生命力的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语文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强调语文的育人功能。但是纵观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广大的苏北农村,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仍有很大的距离,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与教学观念的滞后及教学方法的陈旧不无关系。语文教学本就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则披文以入情。”教学
期刊
摘 要: 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开放。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读书、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交流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独创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置身于“无拘无束”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积极进取、创新求异。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开放式课堂教学 理论依据  一、开放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奥特科袄思指出:“大多数关注学与教的心理学家都使用‘动机’一词来描述激发人的干劲,提供
期刊
摘 要: 培养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既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又是由素质教育对人的培养的全面性要求决定的。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不断更新,提高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成为国家基础教育阶段母语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不容忽视。文章就在中学语文教
期刊
摘 要: 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呢?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好的教学策略,作者就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 教学方法 拓展性学习  如今的社会,学会合作是很重要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是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呢?  一、小组学习,提高学
期刊
摘 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课不像以往那样,仅能从文字上感受文章的美,而是能更直观地从声、色、形等多方面给予学生美的体验。这能使学生对文章的把握更直接、更准确,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作用  多媒体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能为语文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能创设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
期刊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作文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积累。选材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让学生爱上作文。  关键词: 作文写作 选材 以少胜多  如果说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灵魂,构思是骨架的话,那么,材料是它的血
期刊
摘 要: 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必须以情动人。但高考中,很多学生作文因情感苍白、空洞无物而失分较多。本文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分析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情感缺失 原因 对策  何永康教授主张学生在作文中“写自己的酸甜苦辣,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唯有真情才能动人,但在高考中,很多学生“为文造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背情逆理。为什么本应情感丰富的中学生会写出情感缺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