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底观看大阪亚洲电影节的作品时,偶然看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将在日本重映的海报,像是孩童时终于等到可以吃上一次哈根达斯一样兴奋。今年是杨德昌逝世十周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在25年后,制作成4K高清修复版在日本全国各地重映。
打算去吃哈根达斯的前一天,一位日本友人告诉我她也去看了。我问她怎么样,她说片子实在太长,之前有人说非常好看,但可能因为对那个时代背景不是很了解,所以没有她想象中的好看。
这当然不是一部“甜品式”的片子,反而看完會觉得心里很苦,以至于出了影院真的跑去买一支冰淇淋来化掉胸中的苦闷。
看见
乍一看,以为这部影片是讲述一个人,讲小四如何走向了杀人的不归路。看着看着,才发现这是在讲述一个家庭、一代人的生存境遇。
把自己放置于哪一个位置,就决定我们可以透过影片得到怎样的“回光返照”。当然,很多时候甚至不只在一个人身上、一个角度上才能找得到共感。倘若我们以事不关己的姿态,像旁观者看热闹一样来看这起“杀人事件”。那杨德昌这部片远远不如我们在电视新闻里看情感纷争、家庭矛盾来得直接、刺激。殊不知其实小四、小明、爸爸、妈妈、哈尼或者教导主任,无论哪个人物都有可能不是“别人”,杨德昌的电影里也从来不讲“别人”。
看自己
第一次看此片是18岁刚刚高中毕业时,原本看到片名理所应当地以为是血色、悬疑。经过近4个小时iPad粗质画面的“煎熬”,看完发现“被骗”的同时也被震撼——片中最后杀死女友的小四难道不正印证了现实中的自己?因惶恐不安终日寻找安全的角落;生活在共性的环境中渴望戴上“个性”的面具;渴求成熟,然后被需要。如果要问自己,恐怕已经同样拿过刀子在心中“杀”过无数人了吧。
我始终记得小四对影厂导演甩出的那句台词:“自然?连真的假的都分不清楚,还拍什么电影!”
到底要以怎样的“个性”在这个“害怕跟别人不同”提倡共性的文化圈里生存?活出真实的自我,究竟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我们宁愿构筑一个“它就是这样了”的环境来自欺欺人,只要能找到存在感,它便成了“真实”。正如小明的台词:我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这句话是不是可以有一个潜台词—世界是怎样,我就是怎样。今天我这样,是因为世界是这样。套用当下人人皆用的口头禅:这就是现实。或者现实就是这样。
时间
影片长达3小时56分钟。这个时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恐怕还未看就已经先却步。“花4个小时进影院看一部电影”这件事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难以抉择的事情,万一不好看怎么办?会不会是太费脑子的影片?但凡有这种想法,恐怕都是不打算通过电影试图进入别人的世界的。可是除了娱乐,电影还有一个意义叫作“时间”,把一个人的一生浓缩成几个小时给观众看,再通过对照,让观众去追问自己的“时间”。好比一次杀人事件,“如何杀人”恐怕只是短时间单一空间的问题,而“为何杀人”的拷问就有可能深入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社会环境了。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一生压缩成一部电影的时间,我们会截取生命中的哪些部分?而我们又会抱着怎样的意识来看待自己?
打算去吃哈根达斯的前一天,一位日本友人告诉我她也去看了。我问她怎么样,她说片子实在太长,之前有人说非常好看,但可能因为对那个时代背景不是很了解,所以没有她想象中的好看。
这当然不是一部“甜品式”的片子,反而看完會觉得心里很苦,以至于出了影院真的跑去买一支冰淇淋来化掉胸中的苦闷。
看见
乍一看,以为这部影片是讲述一个人,讲小四如何走向了杀人的不归路。看着看着,才发现这是在讲述一个家庭、一代人的生存境遇。
把自己放置于哪一个位置,就决定我们可以透过影片得到怎样的“回光返照”。当然,很多时候甚至不只在一个人身上、一个角度上才能找得到共感。倘若我们以事不关己的姿态,像旁观者看热闹一样来看这起“杀人事件”。那杨德昌这部片远远不如我们在电视新闻里看情感纷争、家庭矛盾来得直接、刺激。殊不知其实小四、小明、爸爸、妈妈、哈尼或者教导主任,无论哪个人物都有可能不是“别人”,杨德昌的电影里也从来不讲“别人”。
看自己
第一次看此片是18岁刚刚高中毕业时,原本看到片名理所应当地以为是血色、悬疑。经过近4个小时iPad粗质画面的“煎熬”,看完发现“被骗”的同时也被震撼——片中最后杀死女友的小四难道不正印证了现实中的自己?因惶恐不安终日寻找安全的角落;生活在共性的环境中渴望戴上“个性”的面具;渴求成熟,然后被需要。如果要问自己,恐怕已经同样拿过刀子在心中“杀”过无数人了吧。
我始终记得小四对影厂导演甩出的那句台词:“自然?连真的假的都分不清楚,还拍什么电影!”
到底要以怎样的“个性”在这个“害怕跟别人不同”提倡共性的文化圈里生存?活出真实的自我,究竟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我们宁愿构筑一个“它就是这样了”的环境来自欺欺人,只要能找到存在感,它便成了“真实”。正如小明的台词:我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这句话是不是可以有一个潜台词—世界是怎样,我就是怎样。今天我这样,是因为世界是这样。套用当下人人皆用的口头禅:这就是现实。或者现实就是这样。
时间
影片长达3小时56分钟。这个时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恐怕还未看就已经先却步。“花4个小时进影院看一部电影”这件事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难以抉择的事情,万一不好看怎么办?会不会是太费脑子的影片?但凡有这种想法,恐怕都是不打算通过电影试图进入别人的世界的。可是除了娱乐,电影还有一个意义叫作“时间”,把一个人的一生浓缩成几个小时给观众看,再通过对照,让观众去追问自己的“时间”。好比一次杀人事件,“如何杀人”恐怕只是短时间单一空间的问题,而“为何杀人”的拷问就有可能深入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社会环境了。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一生压缩成一部电影的时间,我们会截取生命中的哪些部分?而我们又会抱着怎样的意识来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