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造句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nmzha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造句教学必须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依据课程标准,让造句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让造句教学生动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造句 作文 素养 基础 途径
  
  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给造句教学把一下脉,不难发现,不少教师对造句教学还是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有效的指导,加上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往往重复使用现成的材料,导致造句内容简单化,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造句是学生作文的重要基础,是作文教学的一部分。因此,造句教学必须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依据课程标准,让造句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让造句教学生动有效,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让学生造出更加生动具体的语句来,把造句教学作为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呢?
  
  一、联系生活,丰富内容
  
  陶行知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与儿童的生活沟通,要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教师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语文知识,也就是“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造句练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因此,在造句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巧妙地借助真实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词语,如此造句不但感觉轻而易举,而且印象深远。
  国标本苏教版第六册语文第7课要求用“尽心尽力”造句。在文本中,出现了“红军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这样的语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还见过哪些人也是尽心尽力地做事,他们做了什么事?为了帮助学生打开话匣子,教师不妨通过示范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一步寻找这样的情境:美发师尽心尽力地为顾客设计发型;服装设计师尽心尽力地为大家设计新的服装;交通警察尽心尽力地指挥交通;乘务员尽心尽力地为乘客服务等。教师的一句“其实,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尽心尽力地工作”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更加宽泛的生活。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造句,学生没有苦思之感,思维自然会活跃,表达自然会流畅,造出的句子自然鲜活。如果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依据,必定能造出丰富多彩的句子,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强化指导,掌握方法
  
  陶先生明确提出:“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并特别指出:“一切教学都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学进步。”这就告诉我们,在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进步。
  1.内容具体化。针对学生造句过于简单的通病,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把内容说具体。老师可以当场指导,利用课堂资源,打开学生的思路,并引导学生造出鲜活的句子。当学生说到“交通警察尽心尽力地指挥交通”时,教师可以马上追问:“交通警察在哪些时间指挥交通呢?”“你看到他们不管刮风下雨都坚持指挥交通又是怎么想的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能将句子写具体。如有学生写到:“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交通警察总是尽心尽力地在指挥交通,多么令我敬佩!”这样的句子不是又具体又生动吗?
  2.语言规范化。对于三四年级学生来说,词汇相对贫乏,在练习造句时,往往会说不会写,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词语超市”,供学生选用。如在用“尽心尽力”造句时,教师可以出示:照顾、培育、设计、开发、治疗、护理、服务、批改、指导、制造、烹饪、复习、编织、工作、养育、经营、建造……这样的词语超市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减少了畏惧感,自然愿意主动地去运用语言文字,从而写出语言较为规范的句子来。
  3.形式多样化。小学生造句时喜欢模仿,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把句子说得多样化。①注意词序的变化。在教学第6册语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要求学生运用“允许”一词造句。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词序的变化,可以说:“今天,爸爸允许我到朋友家玩游戏。”也可以说:“私自到朋友家玩,是爸爸所不允许的。”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允许”一词在句子的不同位置所达到的表达效果。在这样的日积月累训练中,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也会逐步增强。②注意句式的变化。同一个内容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句式,把句子说得多样化。“园丁尽心尽力地培育花苗。”这句话可以说成“园丁培育花苗是多么尽心尽力啊!”“难道园丁培育花苗不尽心尽力吗?”甚至可以说“园丁在尽心尽力地培育花苗吗?”让学生从句型的变化中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采用陈述、疑问等不同的语气进行表达,从而使句子形式活泼多样。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句式,既促进学生掌握丰富多变的表达,又使造句轻松完成,而不至于产生雷同。③注意修辞的运用。在指导学生造句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合理运用修辞手法,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用“纷纷”造句,有的说到“蒲公英的种子纷纷出发”。这时,教师就应该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蒲公英的种子像什么呢?它们出发到哪里去呢?”简单的点拨,却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学生在之后的造句中,就能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灵动起来:“蒲公英的种子就像一把把小伞,随着风儿四处安家。”如果学生会用修辞手法,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句子写得充满趣味,那么我们的教学将变得多么有意义!
  
  三、注重评价,激励创新
  
  很多学生在造句时特别喜欢用现成的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造出丰富多彩的句子。
  1.注重评价激励。评价就是导向,不同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就会有不同的影响。学生的造句不能仅仅满足于正确,还要追求更高的目标——具体、生动,这也是学生情感和价值取向的一个表现。因此,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对学生造出的句子进行全面评价,并用激励性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去不断创新。
  对于这样的句子:①我们尽心尽力地打扫教室;②我尽心尽力地完成每次作业。因为太过简单,要求进一步写具体。而对于这样的语句:①这位护士对每位病人的护理都是那样的尽心尽力,赢得了病人的一致称赞;②这几天,妈妈病了,我和爸爸尽心尽力地照顾妈妈,希望她早日康复!这几句话就说得较为具体,并流露了真实的情感,应给予肯定。总之,造句评价要以质量分优劣,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不断创新。
  在实践中,每次练习造句时,笔者总是让学生同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启发,接着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互读互改,好的可以打红星。有的学生甚至主动要求多写几句,一次练习造句时,一名学生一口气写了6句话,成为全班当天写得最好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劲儿足足的,简直欲罢不能。
  2.倡导标新立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要使学生造出的句子有活力,有创意,教师不但自己要具有创新意识,更要鼓励学生百花齐放,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别人写过的尽量不写,比一比,谁最会动脑筋。此外,教师还可以规定,后面同学造的句子不能与前面同学造的句子相同。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促使学生必须拓展自己的思维,写出具有个性化的语句来。
  我们坚信,只要能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追求造句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本来枯燥乏味的造句也会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与知识本位的传统课程观相比较,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倡我们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相匹配。我们要在一些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到学习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额外的负担;让学生
期刊
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似乎是难于上青天!第一篇习作后,集体备课,大家议论纷纷,埋怨之声不绝于耳。有老师叹息:“唉,这些小家伙,写的像流水账,我气得要喷血!”还有老师皱着眉头
时间就像一只疾飞的小鸟,一眨眼,又将迎来新的“六一”了。而去年我们学校举行的“六一”联欢会,我还历历在目。
期刊
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积极构建“动”的数学课堂,创造性的实现教学目标。“动”的数学课堂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创设有趣的情境,构建生动的课堂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情境,启发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活跃并激发学生的思维。生
创新不足历来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通病之一,在全球都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烦琐分析、讲解、训练很大程度上仍充斥着语文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使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口头上,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传递场所,这就导致语文教学始终徘徊在“围墙”之内。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
期刊
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尽管每一堂作文课,教师都做了精心准备,课上指导又非常充分,但是,往往等到让学生动手写的时候,许多学生便眉头紧皱,迟迟不能下笔,绞尽脑汁也挤
同学们你知道跳蚤书市是什么吗?嘿嘿,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吧。跳蚤书市就是卖书淘书的地方。今天,我们学校就举行了一次跳蚤书市,可真有趣,既能体验一下当小老板、小商人的乐
期刊
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小牛顿课是我的最爱。在那堂课上,我能接触奇特而神秘的科学知识,能亲手做奇妙的小实验,还能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回教室,回家,永远珍藏。听听是不是很心动
一提起作文,学生们最感到头疼的是苦于无材料可写;教师们认为棘手的是没有良好的指导方法。笔者认为,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