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赤松子章历》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道教文献,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它的主要内容是记载天师道上章科仪,备列上章时须知的各类事项。其卷三至卷六共载章奏67通,按照特定格式书写上章仪式。以该部分内容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套语划分为句式套语和词语类套语,并归纳出句式套语“某……”“以……”等,词语类套语“诚惶诚恐”“顿首死罪”等。
关键词:《赤松子章历》;句式套语;词语类套语
米尔曼·帕里及其学生阿伯特·贝茨·洛德,在研究口头文学《荷马史诗》时,提出了“口头套语理论”[1]。该理论注重说唱艺人在现场表演时组织故事的方法与固定公式化句式的运用规律[2](P176),主要是应用于民俗学和文学研究。郭淑云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敦煌变文中频繁出现的习套词组[2](P176-181)。程乐松指出,“严格遵守刻板的礼仪程序,是中国传统礼仪和祭祀活动的基本要求。从礼仪体系的角度看,这一方面是体现对于祭祀对象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行为考验和展现参与仪式者的态度。”[3](P222)颜洽茂将翻译佛经中“程序化、经常反复出现、表达形式基本固定、主题确定的词句或语句”界定为套语[4](P248)。值得注意的是,在道教文献《赤松子章历》(下文简称《赤松子》)中,也有很多用来表达同一意义、形式固定的程序化内容。下面,我们就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一、《赤松子》章奏的格式
《赤松子》共六卷,收录于明代《正统道藏》洞玄部表奏类。关于它的成书年代,“学术界没有确定的结论,但是也没有很大的分歧”[5](P148)。学界普遍认为,《赤松子》大概成书于南北朝时期,属于中古文献,作者不详,据考应是道士所编。刘祖国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赤松子》中的量词使用情况,判定它的最后成书时间不可能早于唐代[6](P48-52)。
《赤松子》的主要内容是记录天师道上章科仪,备列上章时须知的各类事项,如章奏之信仪、章文与宜忌、章奏格式等。傅飞岚将其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不同章仪与各类上章相关之信物的目录、各种历法指示、不同类型的上章文本和各种科仪指示[7](P39)。《赤松子》卷一概述章历由来,点明上章的目的是祈福消灾,祈求保护的对象有多种,“或为家国,或为己身,或为眷属,或为先亡”。卷二载书符式、书章法等,又有三元日、三会日等内容,还有上章用辞如诚惶诚恐、稽首再拜等,以及上章时请官、存思等规定。后四卷共载章奏67通,按照特定格式书写上章仪式,以期却祸来福,拔灾解厄[8](P443)。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研究范围集中在《赤松子》的卷三至卷六部分。
《赤松子》在开头《章辞》就说明了章奏的大体格式:
凡欲奏章,先具辞疏,列乡贯、里号、官位、姓名、年几,并家口、见存眷属、男女、大小等。令依道科,赍某法信于某处,诣某法师,请求章奏,伏乞慈悲,特为关启。辞中或说事意,须质而不文,拙而不工,朴而不华,真而不伪,直而不肆,辯而不烦,弱而不秽,清而不浊,简要输诚,则感天地,动鬼神,御上天曹,报应立至,如违,夺算一纪。(11/178c)①
傅飞岚指出,《赤松子》中的章奏内容大多采用固定的格式,并且根据情况补充有变化的内容和条目[7](P46)。此书中的67通章奏,都是在这一格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减部分内容而形成的。本文参考口头套语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将《赤松子》中上章者向天神祷告时使用的固定公式化词句和语句称为套语。
我们不妨以下面两通章奏为例,来具体说明其公式化内容。先看《青丝拔余章》:
具法位,上言:某素以胎生,下官子孙,千载有幸云云。顷者已来,身中轗轲,今岁行年云云。今谨赍法信,白素四十尺,以进命度厄。命米一石二斗,以倍粮益算,以添仓储斛斗。钱一千二百文,以证质丹诚,定三百六十神气,日生一日,安其宫室。笔、墨、纸、算子,注上生名。锡人五身,请为某上诣五方,代形易名。香油灯烛,继续光明。用钱米质信,以表丹诚,拔赎生命。上请太上宫中拔命君十二人……并诸官考召君吏,同心并力,为弟子某度脱年命,住处平善,安定无他。所请天官,依三会言功,吉日举迁,不负效信。恩惟太上云云。(11/198b)
该章以“上言”套语开头,省略了“谨按文书”;“今岁行年云云”,是“先具辞疏,列乡贯……大小等”中的部分内容,此处以“云云”省略了具体信息;“今谨赍法信”之后列举了各种上章所需信物;“同心并力,为弟子某度脱年命,住处平善,安定无他。所请天官,依三会言功,吉日举迁,不负效信”表达了上章的目的,乃“辞中或说事意”之“事意”。该章奏最后以“恩惟太上云云”套语结尾。再看《生死解殗洗荡宅舍章》:
具法位,上言:谨按文书,某州某县将领家口大小若干人,即日稽首,归命太上。今缘住宅生产死亡,恐有殗秽。宅中十二时辰,行年本命,害气相侵。今诣臣求乞章奏,洗浣宅庭,殗秽消荡,内外光明,神龙备卫,防保人口。唯专一心,上凭大道,乞求章文,解除殗秽,洗荡宅舍,安稳无虞,具如所陈。臣以凡愚,不明气候,辄承辞旨,伏地拜章一通,上闻天曹。谨为上请东方青帝解殗君……一切水官将吏,更相传送,除解某家内外神真,皆令清净,利佑人口。大小若干人,乞无灾瘴,宅舍安宁,向去前途,五瘟不染,行年四出,常保无虞,以为效信。恩惟太上云云。(11/214c)
该章以“上言:谨按文书”套语开头,“某州某县将领家口大小若干人”点明了地点和人物,是“先具辞疏,列乡贯、里号……男女、大小等”中的部分内容;该章并无“赍某法信于某处”这一部分;“今诣臣求乞章奏”即“诣某法师,请求章奏”的变体;“臣以凡愚,不明气候,辄承辞旨,伏地拜章一通,上闻天曹”是“伏乞慈悲,特为关启”的扩展;“今缘住宅生产死亡,恐有殗秽。宅中十二时辰,行年本命,害气相侵”乃上章的原因,“洗浣宅庭,殗秽消荡,内外光明,神龙备卫,防保人口”“解除殗秽,洗荡宅舍,安稳无虞,具如所陈”“洗浣弟子某家住宅神灵,内外清净……除解某家内外神真,皆令清净,利佑人口。大小若干人,乞无灾瘴,宅舍安宁,向去前途,五瘟不染,行年四出,常保无虞,以为效信”是上章的目的,即“辞中或说事意”之“事意”。该章奏同样以“恩惟太上云云”套语结尾。 从中可以看出,《赤松子》中的章奏基本遵循固定的格式,句式套语构成了章奏的基本框架,填充在句式套语中的词语形成一个个词群,有的是道教特色语词词群,有的是类义词群,其中,类义词群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感恩类词群、谦词敬词类词群、灾祸类词群等,这有利于我们系统地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汉语词汇。除了句式套语之外,章奏中还有许多反复使用的词语类套语,如“诚惶诚恐”“顿首死罪”等,表达了对上天的敬畏;“素以胎生”“千载有幸”则表达了对上天的感恩之情;此外,还有“不负效信”“恩惟太上云云”等。
本文选取了《赤松子》中出现频率高、变体多的套语,将其划分为句式套语和词语类套语两大类进行分析。这会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同一类型的文本内容,更清晰地分辨出附着在固定框架上的语料部分,也能更系统地进行相关的语言学研究。
二、《赤松子》中的句式套语
在“口头套语理论”中,“句式套语”和“套语句式”是同一概念的不同称呼。黑维强、贺雪梅对套语句式进行了界定:“套语句式是指相同或相近结构、固定位置上字词反复使用的句子。也就是要表达某一类意思时,总是会使用这类语句,在某个固定位置上总是使用某类词语,文字书写时经常书写某一类型的形体。”[9](P35)近些年来,句式套语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有的是以契约文书为研究对象,如王启涛的《敦煌西域法制文书语言研究》,分析了契约文书中固定的写作套路,认为固定的套路决定了固定的套语[10];有的是以墓志为研究对象,如姚美玲的《唐代墓志词汇研究》第三章“唐代墓志特色词汇研究”,以“特定句式”为框架,整理出“家牒与国史类词群”“志石类词群”“住所类词群”及若干同义词组[11](P68-137);有的是以敦煌文书为研究对象,如张小艳的《敦煌书仪语言研究》,探讨了敦煌资料中的套语成分[12];有的则是以其他语言所记载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如刘戈从套语角度对回鹘文买卖文书、契约证人的系列研究[13]、[14]、[15]。这些成果证明了句式套语在语言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不过,在道教语言研究领域中,对这方面的探讨则较为少见。我们从句式套语的角度,对《赤松子》卷三至卷六的相关文本进行了分类,将其大致归纳为三类。下面,就分别对其进行阐述。
(一)表达感激之情的句式套语
按照《赤松子》中的有关规定,上章者在陈述其请求时,必须秉持谦卑恭敬的态度。“入治皆须恭肃礼拜,不得傲诞。入治不得指斥形容,妄说非法,言语戏笑……当须束带履版,恭敬叩头,自陈本末。不得傲诞狠戾,高声自贵。犯,三刑论。”(11/190c)因此,在章奏的开始,上章者总是按照固定的句式套语,首先恭敬地表达自己对能够得到上天眷顾的感激之情,再进行之后的一系列祈祷活动。其句式套语主要表现为“某……”“臣/臣某……”,其中,“某”有变体“某乙”。
1.“某……”
(1)上言:谨按文书,某以下愚,遭逢道会,得睹圣世,因缘幸遇,染在大法。(11/192b)
(2)上言:云云。某素以胎生,下官子孙,千载运会,得奉正一,致属道门,遇蒙师老,所见荣饬,赐署符箓,以自检慎,进参中乘,荷佩契重,蒙任治职,奉道经宝。过泰之恩,实为罔极。(11/196c)
(3)上言:云。某即日居某村坊,叩头自列,宿缘有幸,得奉大道,欣庆无涯。(11/207a)
(4)上言:谨按文书,某乙素以下官子孙,运会有年,遭逢大化,操信制属,以自保治,蒙恩覆盖,大小庆慰。(11/226a)
2.“臣/臣某……”
(5)上言:谨按文书,臣某并弟子,素以草苗子孙,田作为业,千载有幸,得奉大道,赐佩重箓,显加治职,天官吏兵,以自营卫。(11/193c)
(6)上言:谨按文书,臣等刍草之类,生于浊俗,仰藉宿庆,遭逢大化,归依大道,过蒙天地覆载,丹灵所育,皇乾所养,星辰所卫,日月所照,四时所长,皇老好生,赐臣气命,逮及今日,仰禀太阳,得厕人道。(11/212a)
(7)上言:谨按文书,臣某年若干,属州县乡里住。臣素以胎生,宿缘幸会,得属上帝十二司命君。(11/212c)
(8)上言:谨按文书,臣某年若干,属州县乡里某处住。臣素以胎生,血诞之余,千载运会,得遇太上开化之际,盟威正教,驱除秽逆。(11/212c)
可以看出,在章奏的开始,形成了一个表示对上苍感恩戴德的词群,如“幸会”“幸遇”“有幸”“欢慰”“喜慰”“欣慰”等。
(二)阐述上章原因的句式套语
古人上章的主要目的是求乞上天救护,避凶求吉。他们或是遭受天灾人祸,生计艰难;或是身染恶疾,家宅不宁;或是由于自己出现了不符合道德或法律规定的行为,无可自赎;或是为先人求乞赎罪;或是防患于未然,避免祸事的发生。原因各异,兹不赘述。因此,上章者往往会先阐明上章的缘由,再表达上章的主要目的。于是在章奏中就形成了对应的句式套语,我们将其分为两类:“以……”句式套语和“恐/虑/惧……”句式套語。
1.“以……”
《赤松子》在阐述上章原因时,往往是通过句式套语“以……”,来描述已经发生的情况。例如:
(9)自顷已来,天地运否,阴阳相刑,四时失度,国境亢旱,禾稼不登。虑以祆灾竞起,纯阳在上,凝阴在下,二气不交,玄泽不降。旱风烈日,万姓熬然,稼穑焦枯,涸鱼惧日。(11/192b)
(10)顷以寒暑不节,祆孽滋生,初阳以来,亢早无雨,人失农务,禾稼萎枯。(11/193b)
(11)属以时遇凶灾,虎狼入境,餐食生人,伤害六畜,日月滋深,无由禁止。(11/194a)
(12)伏以人粗法细,违犯巨多。晨夕乖于焚修,晦朔阙于朝礼。三元三会,或失焚修;八节庚申,皆违醮阅。身或秽触,冲突灵官。口是心非,违科越禁。或思存散乱,妄想俱生;或喜怒无时,酒食失度。如上之罪,无量无边,日往月来,无由洗涤。(11/214a) (13)而以顽愚,修奉多违,以招考罚。顷来轗轲,凡百无善,某身疾病,从来云云。伏自考思,精祟所由。(11/226a)
2.“恐/虑/惧……”
《赤松子》在阐述上章原因时,往往是通过句式套语“恐/虑/惧……”,来表达对可能发生的灾祸的担忧和畏惧。例如:
(14)唯恐某家男女年命衰厄,罗网萦缠,触犯众禁,太岁将军,行年、本命,十二禁忌,尸故气,饮食之鬼,山精海灵,百二十精魅,及太古已来,颠倒将军,道上将军,各称官号,与五方神伤,当路神伤,并乞不为患害。(11/194b)
(15)某与妻无功可记,有罪斯多,深恐一旦受此冤苦,无所任持……。(11/206b)
(16)上言:某若干人,住宅不安,虑触冥司,招延考气。(11/210a)
(17)上言:谨按文书右牒,即日稽首,仰虑亡人在生之日,多诸罪累,没命之后,囚闭三官,困苦之中,未蒙解脱。(11/222c)
(18)上言:谨按文书右牒,即日稽首,仰恐亡人在生之日,所向多违,招延不利,凶被亡人,遂尔终亡。如此苦切,人天罕测。(11/222c)
(19)虽志自克励,而为尸虫所缠,累在嗜欲,触事违戒,加值今阳九运促,驱除已及,功没罪见,未能自拔。常惧一旦奄忽无期,虽念自新,而结缚未解,善缘未至。(11/227a)
可以看出,在阐述上章原因时,形成了若干个和灾祸有关的词群。比如,灾祸类词语“祆孽”“祆灾”“灾咎”“灾祸”“灾考”“灾疾”“灾厄”“考咎”等;再如,表示因遇到灾难而内心不安的词语,“恐怖”“惶怖”“惶悸”“忧虑”“忧怖”“忧恼”“忧难”等。《东晋南北朝道经名物词新质研究》中收录了不少此类词语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如“精祟”[16](P85)、“考咎”[16](P235)等。
(三)章奏结尾句式套语
章奏不仅用恭敬的套语作为开头,而且也用谦卑尊敬的套语作为结束语。其结尾句式套语句式可以分为两类:完整句式和省略句式。
1.完整句式套语
《赤松子》结尾套语的完整句式主要表现为“恩惟太上分别,哀臣愚劣……上诣三天曹,伏须告报”。例如:
(20)恩惟太上分别,哀臣愚劣。谨因二官直使正一功曹左右官使者、阴阳神诀吏、科车赤符吏、刚风骑置驿马上章吏,官各二人出操。臣某谨为某等天气旱燥,恐百谷失收,拜上,请天官以时降下,润泽流注。宝章一通,上诣三天曹,伏须告报。(11/193a)
其中,“恩惟太上分别”有变体“恩惟太上XX分别”。例如:
(21)恩惟太上大道君分别。云云。谨因众官。云云。操臣谨拜上三天大道,仰谢身年,七世已来,及生世三师,父母存亡,阴罪阳过,乞丐长生,永保长存。口启章一通,上诣太上三天曹,载拜以闻。(11/197b)
(22)恩惟太上众真分别,求哀臣愚。谨因同前章,只换直神云。谨为某上请天官解除五墓殃注灾厄锡人代形乞恩纸章一通,上诣太上某宫曹治。同前章式。(11/205c)
“上诣三天曹”也有变体,像“上诣某曹”“上奏XX曹”等。例如:
(23)恩惟太上分别,求哀。操臣谨为请雨蒙荷上恩,今乞停止,拜章一通,上诣某曹。(11/193b)
(24)恩惟太上分别。云云。谨为某日拜奏,上请天官,今春田作,蝗虫鼠灾,委恃道气,令得防护。宝章一通,上奏三天曹,伏须告报。(11/193c)
(25)恩惟太上众真分别,求哀臣愚劣。谨因同前章,只换直神云。谨为某妻保胎章一通,上诣太上某宫曹治。(11/206c)
2.省略句式套语
《赤松子》结尾套语的省略句式,往往是以“云云”代替“哀臣愚劣”“伏须告报”等内容,像“恩惟太上。云云”“上诣。云云”。例如:
(26)恩惟太上分别。云云。(11/194a)
(27)恩惟太上分别。云云。谨为某驱逐凶兽,拜章一通,上诣某曹。云云。(11/194c)
(28)恩惟太上。云云。为某收断河泉恶鬼章一通,上诣某曹,伏须告报。(11/203a)
(29)恩惟太上。云云。今因三会大庆,奉为身中所佩三五将军内外杂箓君吏拜上言功章一通,上诣太上三天曹云云。(11/210a)
值得注意的是,敦煌文书中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敦煌书仪语言研究》分析了用以代指省略的特定格式套语“云云”,“当类似的套语重复出现时,书仪编者在撰集范本时每每用表示省略的词语‘云云’代之”[12](P278)。
三、《赤松子》中的词语类套语
在《赤松子》中,有些词语在各个章奏中频繁出现,并逐渐固化为套语。笔者将这些词语类套语从文本中归纳出来,兹选取数例加以说明。
(一)“诚惶诚恐”“顿首死罪”
《赤松子》规定:“应是诸章,悉合着诚惶诚恐之语。如违,夺算。”(11/187b)傅飞岚认为,科仪章文遵照朝廷奏章類的一般格式,按制定的规则起草,其中,包含了朝奏的正确措辞。“诚惶诚恐”仿效的是上呈皇帝的表奏,它成为了早期天师道章文的用语[7](P45)。例如:
(30)某时炎旱若干日,甘雨不降,阳气兴盛,天无行云之荫,地无津液之润。臣窃不自揆,谨依天师科法,触冒汤火。谨以上闻,诚惶诚恐,顿首死罪。(11/192c)
(31)臣某谨为某等天气旱燥,恐百谷失收,拜上,请天官以时降下,润泽流注。宝章一通,上诣三天曹,伏须告报。臣某诚惶诚恐,稽首载拜,以闻。(11/193a)
(32)过泰之恩,实为罔极。但臣某愚钝,神气不平,三魂不守,七魄不宁。诚惶诚恐,稽首载拜皇上玉帝。(11/196c)
(33)常惧一旦奄忽无期,虽念自新,而结缚未解,善缘未至。敢以刑余之命,于三掠之门,冒陈瞽诚,干忤天真,追念悚息。臣某等诚惶诚恐,顿首,死罪死罪。(11/227a) “诚惶诚恐”“顿首死罪”是一种区分尊卑等级的官方公文用语,经常出现在古代各种官方奏章中,以示尊敬。比如,南朝宋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淹留无成,祇秽翰墨,不足以上酬圣旨,少塞愆责。愧惧之深,若坠渊谷。谨拜表以闻,随用流汗。臣松之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谨言。”再如,南朝梁任昉《奏弹刘整》:“御史中丞臣任昉稽首言:臣闻马援奉嫂……臣昉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昉云云,诚惶诚恐以闻。”
(二)伏X
《赤松子》中有许多以语素“伏”构成的词语,像“伏乞、伏惟、伏蒙、伏寻、伏闻、伏愿、伏地、伏请”等,共出现共近百次。例如:
(34)上言:谨按文书,某以下愚,遭逢道会,得睹圣世,因缘幸遇,染在大法。伏蒙太上广覆,师君矜愍,功无丝发,夙夜忧惶,如履冰谷,无以上答天地之恩。(11/192b)
(35)臣某等受道重任,宣化无方,不能理正允中,调和气序,致使五行失度,天灾所冲。伏寻科法,道气广覆,洽润生灵。臣某伏闻,乾知泰始,坤作成物,天地交泰而品物咸亨。(11/192b)
(36)伏愿太上无极大道三师君……毕宿动根,五岳觕石,四渎腾泉。伏乞天恩哀愍,谨请……主下水气,出风雷。(11/192c)
(37)或二十八宿咒诅厌祷者……伏以太上清高,三天遐邈,正气悠远,邪气纵横,枉害良民,遭者非一,某横罹无辜,深恐一旦奄没鬼官……伏请太元兵士百万众……恩惟太上分别。云云。(11/195a)
(38)臣以愚昧,不明气候,谨为伏地拜章,上闻天曹,伏愿上官典者,以时平省,垂恩鉴照。(11/206a)
(39)某自某月已来,灾疾云云,伏惟大道潜贷,有感必通,某微诚上陈,伏希降鉴。(11/223b)
叶贵良《敦煌道经写本与词汇研究》一书中,有专门关于“伏”类敬辞的研究,其中,收录并分析了“伏闻”“伏见”“伏惟”“伏愿”和“伏须”五个词语,它们均表达出卑者向尊者叙述事情时恭敬的态度[17](P359-361)。《赤松子》中的“伏X”类词语很多,与“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一样,它们也是下级对上级汇报时所使用的官方套语。如西晋李密《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唐代白居易《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伏蒙陛下赐臣之策,有思兴礼乐之道……伏惟陛下,将欲安黎庶,先念省征徭……臣窃观今天下之寇,虽已尽销,伏愿陛下不以易销而自怠。今天下之兵,虽未尽散,伏愿陛下不以难散而自疑。”
这些官方套语不仅在封建社会大行其道,甚至到了民国时期也仍然存在。“旧式套语因圆滑取巧、繁复费解而屡遭讨伐。民国时期不断简化,却终难消除。这不仅在于公文文体本身催生套语,还在于集权政治造就公文的复制性生产。”[18](P11)“从严格意义上讲,所有的公文用语,都无不反映出森严的封建等级。”[19](P244)《赤松子》既受到封建等级制度思想的影响,又被其应用性文体——正如契约文书一样——所约束,因此,形成了在章奏中借用公文用语并不断重复的现象,用以表达对上天的无限崇敬和顶礼膜拜。
总的来看,在《赤松子》中,章奏的文体形式非常固定,我们对其句式套语和词语类套语进行探讨,不仅能够理清《赤松子》的文本脉络,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能更加容易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道教文献,还能对汇集在套语下的词群进行系统分析。比如,由“以”构成的句式套语体系中形成了灾祸类词群,像“祆孽”“祆灾”“灾咎”“灾祸”“灾考”“灾疾”等。很多学者都十分重视对词汇进行系统研究,蒋绍愚指出,“在我们还无法描写一个时期的词汇系统的时候,只能从局部做起,即除了对单个词语进行考释之外,还要把某一阶段的某些相关的词语(包括不常用的和常用的)放在一起,作综合的或比较的研究。”[20](P287)《赤松子》为我们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同类词语语料,有利于对道教文献词汇展开系统的研究。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是以《赤松子》为研究材料,并未参考那些引用了《赤松子》的道教文献,如《道门定制》《无上黄箓大齋立成仪》等,对它们和《赤松子》所形成的异文内容进行研究,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正本文的结论。总之,对《赤松子》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仍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故事的歌手[M].尹虎彬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
[2]郭淑云.从敦煌变文的套语运用看中国口传文学的创作艺术[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2).
[3]程乐松.身体、不死与神秘主义:道教信仰的观念史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颜洽茂.翻译佛经语料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5]王宗昱.《赤松子章历》的成书年代[A].刘仲宇,吉宏忠主编.正一道教研究(第一辑)[C].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
[6]刘祖国.从量词使用看《赤松子章历》的成书年代[J].宗教学研究,2020,(3).
[7][法]傅飞岚.天师道上章科仪──《赤松子章历》和《元辰章醮立成历》研究[A].吕鹏志译.黎志添主编.道教研究与中国宗教文化[C].香港:中华书局,2003.
[8]任继愈.道藏提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9]黑维强,贺雪梅.论唐五代以来契约文书套语句式的语言文字研究价值及相关问题[J].敦煌学辑刊,2018,(3).
[10]王启涛.敦煌西域法制文书语言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1]姚美玲.唐代墓志词汇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13]刘戈.从格式与套语看回鹘文买卖文书的年代[J].西域研究,1988,(2). [14]刘戈.回鹘文买卖文书的格式套语与断代问题[J].西北史地,1999,(1).
[15]劉戈.回鹘文契约证人套语研究[J].民族研究,2004,(5).
[16]周作明,俞理明.东晋南北朝道经名物词新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17]叶贵良.敦煌道经写本与词汇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7.
[18]侯吉永.简论民国公文的旧式套语及其简化进程[J].档案与建设,2013,(6).
[19]雷荣广,姚乐野.清代文书纲要[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
[20]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ormula in Chisongzi Zhangli(《赤松子章历》)
Meng Bingjie1,Liu Zuguo2
(1.School of Literature,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2.School of Litera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Chisongzi Zhangli(《赤松子章历》) is an important Taoist literature in the middle ages, which has a high value of language research. The main content of Chisongzi Zhangli(《赤松子章历》) is the ritual of TianShiDao(天师道).It includes all kinds of things that should be done among the ritual. Volume 3 to Volume 6 contain 67 zhangzou(章奏) which are writte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format. We took this par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lassified them into sentential formulae and phrasal formulae. Sentential formulae include “mou(某)……”“yi(以)……”, etc. Lexical formulae include “chenghuangchengkong(诚惶诚恐)”“dunshousizui(顿首死罪)”, etc.
Key words:Chisongzi Zhangli(《赤松子章历》);sentential formulae;lexical formulae
关键词:《赤松子章历》;句式套语;词语类套语
米尔曼·帕里及其学生阿伯特·贝茨·洛德,在研究口头文学《荷马史诗》时,提出了“口头套语理论”[1]。该理论注重说唱艺人在现场表演时组织故事的方法与固定公式化句式的运用规律[2](P176),主要是应用于民俗学和文学研究。郭淑云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敦煌变文中频繁出现的习套词组[2](P176-181)。程乐松指出,“严格遵守刻板的礼仪程序,是中国传统礼仪和祭祀活动的基本要求。从礼仪体系的角度看,这一方面是体现对于祭祀对象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行为考验和展现参与仪式者的态度。”[3](P222)颜洽茂将翻译佛经中“程序化、经常反复出现、表达形式基本固定、主题确定的词句或语句”界定为套语[4](P248)。值得注意的是,在道教文献《赤松子章历》(下文简称《赤松子》)中,也有很多用来表达同一意义、形式固定的程序化内容。下面,我们就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一、《赤松子》章奏的格式
《赤松子》共六卷,收录于明代《正统道藏》洞玄部表奏类。关于它的成书年代,“学术界没有确定的结论,但是也没有很大的分歧”[5](P148)。学界普遍认为,《赤松子》大概成书于南北朝时期,属于中古文献,作者不详,据考应是道士所编。刘祖国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赤松子》中的量词使用情况,判定它的最后成书时间不可能早于唐代[6](P48-52)。
《赤松子》的主要内容是记录天师道上章科仪,备列上章时须知的各类事项,如章奏之信仪、章文与宜忌、章奏格式等。傅飞岚将其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不同章仪与各类上章相关之信物的目录、各种历法指示、不同类型的上章文本和各种科仪指示[7](P39)。《赤松子》卷一概述章历由来,点明上章的目的是祈福消灾,祈求保护的对象有多种,“或为家国,或为己身,或为眷属,或为先亡”。卷二载书符式、书章法等,又有三元日、三会日等内容,还有上章用辞如诚惶诚恐、稽首再拜等,以及上章时请官、存思等规定。后四卷共载章奏67通,按照特定格式书写上章仪式,以期却祸来福,拔灾解厄[8](P443)。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研究范围集中在《赤松子》的卷三至卷六部分。
《赤松子》在开头《章辞》就说明了章奏的大体格式:
凡欲奏章,先具辞疏,列乡贯、里号、官位、姓名、年几,并家口、见存眷属、男女、大小等。令依道科,赍某法信于某处,诣某法师,请求章奏,伏乞慈悲,特为关启。辞中或说事意,须质而不文,拙而不工,朴而不华,真而不伪,直而不肆,辯而不烦,弱而不秽,清而不浊,简要输诚,则感天地,动鬼神,御上天曹,报应立至,如违,夺算一纪。(11/178c)①
傅飞岚指出,《赤松子》中的章奏内容大多采用固定的格式,并且根据情况补充有变化的内容和条目[7](P46)。此书中的67通章奏,都是在这一格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减部分内容而形成的。本文参考口头套语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将《赤松子》中上章者向天神祷告时使用的固定公式化词句和语句称为套语。
我们不妨以下面两通章奏为例,来具体说明其公式化内容。先看《青丝拔余章》:
具法位,上言:某素以胎生,下官子孙,千载有幸云云。顷者已来,身中轗轲,今岁行年云云。今谨赍法信,白素四十尺,以进命度厄。命米一石二斗,以倍粮益算,以添仓储斛斗。钱一千二百文,以证质丹诚,定三百六十神气,日生一日,安其宫室。笔、墨、纸、算子,注上生名。锡人五身,请为某上诣五方,代形易名。香油灯烛,继续光明。用钱米质信,以表丹诚,拔赎生命。上请太上宫中拔命君十二人……并诸官考召君吏,同心并力,为弟子某度脱年命,住处平善,安定无他。所请天官,依三会言功,吉日举迁,不负效信。恩惟太上云云。(11/198b)
该章以“上言”套语开头,省略了“谨按文书”;“今岁行年云云”,是“先具辞疏,列乡贯……大小等”中的部分内容,此处以“云云”省略了具体信息;“今谨赍法信”之后列举了各种上章所需信物;“同心并力,为弟子某度脱年命,住处平善,安定无他。所请天官,依三会言功,吉日举迁,不负效信”表达了上章的目的,乃“辞中或说事意”之“事意”。该章奏最后以“恩惟太上云云”套语结尾。再看《生死解殗洗荡宅舍章》:
具法位,上言:谨按文书,某州某县将领家口大小若干人,即日稽首,归命太上。今缘住宅生产死亡,恐有殗秽。宅中十二时辰,行年本命,害气相侵。今诣臣求乞章奏,洗浣宅庭,殗秽消荡,内外光明,神龙备卫,防保人口。唯专一心,上凭大道,乞求章文,解除殗秽,洗荡宅舍,安稳无虞,具如所陈。臣以凡愚,不明气候,辄承辞旨,伏地拜章一通,上闻天曹。谨为上请东方青帝解殗君……一切水官将吏,更相传送,除解某家内外神真,皆令清净,利佑人口。大小若干人,乞无灾瘴,宅舍安宁,向去前途,五瘟不染,行年四出,常保无虞,以为效信。恩惟太上云云。(11/214c)
该章以“上言:谨按文书”套语开头,“某州某县将领家口大小若干人”点明了地点和人物,是“先具辞疏,列乡贯、里号……男女、大小等”中的部分内容;该章并无“赍某法信于某处”这一部分;“今诣臣求乞章奏”即“诣某法师,请求章奏”的变体;“臣以凡愚,不明气候,辄承辞旨,伏地拜章一通,上闻天曹”是“伏乞慈悲,特为关启”的扩展;“今缘住宅生产死亡,恐有殗秽。宅中十二时辰,行年本命,害气相侵”乃上章的原因,“洗浣宅庭,殗秽消荡,内外光明,神龙备卫,防保人口”“解除殗秽,洗荡宅舍,安稳无虞,具如所陈”“洗浣弟子某家住宅神灵,内外清净……除解某家内外神真,皆令清净,利佑人口。大小若干人,乞无灾瘴,宅舍安宁,向去前途,五瘟不染,行年四出,常保无虞,以为效信”是上章的目的,即“辞中或说事意”之“事意”。该章奏同样以“恩惟太上云云”套语结尾。 从中可以看出,《赤松子》中的章奏基本遵循固定的格式,句式套语构成了章奏的基本框架,填充在句式套语中的词语形成一个个词群,有的是道教特色语词词群,有的是类义词群,其中,类义词群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感恩类词群、谦词敬词类词群、灾祸类词群等,这有利于我们系统地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汉语词汇。除了句式套语之外,章奏中还有许多反复使用的词语类套语,如“诚惶诚恐”“顿首死罪”等,表达了对上天的敬畏;“素以胎生”“千载有幸”则表达了对上天的感恩之情;此外,还有“不负效信”“恩惟太上云云”等。
本文选取了《赤松子》中出现频率高、变体多的套语,将其划分为句式套语和词语类套语两大类进行分析。这会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同一类型的文本内容,更清晰地分辨出附着在固定框架上的语料部分,也能更系统地进行相关的语言学研究。
二、《赤松子》中的句式套语
在“口头套语理论”中,“句式套语”和“套语句式”是同一概念的不同称呼。黑维强、贺雪梅对套语句式进行了界定:“套语句式是指相同或相近结构、固定位置上字词反复使用的句子。也就是要表达某一类意思时,总是会使用这类语句,在某个固定位置上总是使用某类词语,文字书写时经常书写某一类型的形体。”[9](P35)近些年来,句式套语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有的是以契约文书为研究对象,如王启涛的《敦煌西域法制文书语言研究》,分析了契约文书中固定的写作套路,认为固定的套路决定了固定的套语[10];有的是以墓志为研究对象,如姚美玲的《唐代墓志词汇研究》第三章“唐代墓志特色词汇研究”,以“特定句式”为框架,整理出“家牒与国史类词群”“志石类词群”“住所类词群”及若干同义词组[11](P68-137);有的是以敦煌文书为研究对象,如张小艳的《敦煌书仪语言研究》,探讨了敦煌资料中的套语成分[12];有的则是以其他语言所记载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如刘戈从套语角度对回鹘文买卖文书、契约证人的系列研究[13]、[14]、[15]。这些成果证明了句式套语在语言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不过,在道教语言研究领域中,对这方面的探讨则较为少见。我们从句式套语的角度,对《赤松子》卷三至卷六的相关文本进行了分类,将其大致归纳为三类。下面,就分别对其进行阐述。
(一)表达感激之情的句式套语
按照《赤松子》中的有关规定,上章者在陈述其请求时,必须秉持谦卑恭敬的态度。“入治皆须恭肃礼拜,不得傲诞。入治不得指斥形容,妄说非法,言语戏笑……当须束带履版,恭敬叩头,自陈本末。不得傲诞狠戾,高声自贵。犯,三刑论。”(11/190c)因此,在章奏的开始,上章者总是按照固定的句式套语,首先恭敬地表达自己对能够得到上天眷顾的感激之情,再进行之后的一系列祈祷活动。其句式套语主要表现为“某……”“臣/臣某……”,其中,“某”有变体“某乙”。
1.“某……”
(1)上言:谨按文书,某以下愚,遭逢道会,得睹圣世,因缘幸遇,染在大法。(11/192b)
(2)上言:云云。某素以胎生,下官子孙,千载运会,得奉正一,致属道门,遇蒙师老,所见荣饬,赐署符箓,以自检慎,进参中乘,荷佩契重,蒙任治职,奉道经宝。过泰之恩,实为罔极。(11/196c)
(3)上言:云。某即日居某村坊,叩头自列,宿缘有幸,得奉大道,欣庆无涯。(11/207a)
(4)上言:谨按文书,某乙素以下官子孙,运会有年,遭逢大化,操信制属,以自保治,蒙恩覆盖,大小庆慰。(11/226a)
2.“臣/臣某……”
(5)上言:谨按文书,臣某并弟子,素以草苗子孙,田作为业,千载有幸,得奉大道,赐佩重箓,显加治职,天官吏兵,以自营卫。(11/193c)
(6)上言:谨按文书,臣等刍草之类,生于浊俗,仰藉宿庆,遭逢大化,归依大道,过蒙天地覆载,丹灵所育,皇乾所养,星辰所卫,日月所照,四时所长,皇老好生,赐臣气命,逮及今日,仰禀太阳,得厕人道。(11/212a)
(7)上言:谨按文书,臣某年若干,属州县乡里住。臣素以胎生,宿缘幸会,得属上帝十二司命君。(11/212c)
(8)上言:谨按文书,臣某年若干,属州县乡里某处住。臣素以胎生,血诞之余,千载运会,得遇太上开化之际,盟威正教,驱除秽逆。(11/212c)
可以看出,在章奏的开始,形成了一个表示对上苍感恩戴德的词群,如“幸会”“幸遇”“有幸”“欢慰”“喜慰”“欣慰”等。
(二)阐述上章原因的句式套语
古人上章的主要目的是求乞上天救护,避凶求吉。他们或是遭受天灾人祸,生计艰难;或是身染恶疾,家宅不宁;或是由于自己出现了不符合道德或法律规定的行为,无可自赎;或是为先人求乞赎罪;或是防患于未然,避免祸事的发生。原因各异,兹不赘述。因此,上章者往往会先阐明上章的缘由,再表达上章的主要目的。于是在章奏中就形成了对应的句式套语,我们将其分为两类:“以……”句式套语和“恐/虑/惧……”句式套語。
1.“以……”
《赤松子》在阐述上章原因时,往往是通过句式套语“以……”,来描述已经发生的情况。例如:
(9)自顷已来,天地运否,阴阳相刑,四时失度,国境亢旱,禾稼不登。虑以祆灾竞起,纯阳在上,凝阴在下,二气不交,玄泽不降。旱风烈日,万姓熬然,稼穑焦枯,涸鱼惧日。(11/192b)
(10)顷以寒暑不节,祆孽滋生,初阳以来,亢早无雨,人失农务,禾稼萎枯。(11/193b)
(11)属以时遇凶灾,虎狼入境,餐食生人,伤害六畜,日月滋深,无由禁止。(11/194a)
(12)伏以人粗法细,违犯巨多。晨夕乖于焚修,晦朔阙于朝礼。三元三会,或失焚修;八节庚申,皆违醮阅。身或秽触,冲突灵官。口是心非,违科越禁。或思存散乱,妄想俱生;或喜怒无时,酒食失度。如上之罪,无量无边,日往月来,无由洗涤。(11/214a) (13)而以顽愚,修奉多违,以招考罚。顷来轗轲,凡百无善,某身疾病,从来云云。伏自考思,精祟所由。(11/226a)
2.“恐/虑/惧……”
《赤松子》在阐述上章原因时,往往是通过句式套语“恐/虑/惧……”,来表达对可能发生的灾祸的担忧和畏惧。例如:
(14)唯恐某家男女年命衰厄,罗网萦缠,触犯众禁,太岁将军,行年、本命,十二禁忌,尸故气,饮食之鬼,山精海灵,百二十精魅,及太古已来,颠倒将军,道上将军,各称官号,与五方神伤,当路神伤,并乞不为患害。(11/194b)
(15)某与妻无功可记,有罪斯多,深恐一旦受此冤苦,无所任持……。(11/206b)
(16)上言:某若干人,住宅不安,虑触冥司,招延考气。(11/210a)
(17)上言:谨按文书右牒,即日稽首,仰虑亡人在生之日,多诸罪累,没命之后,囚闭三官,困苦之中,未蒙解脱。(11/222c)
(18)上言:谨按文书右牒,即日稽首,仰恐亡人在生之日,所向多违,招延不利,凶被亡人,遂尔终亡。如此苦切,人天罕测。(11/222c)
(19)虽志自克励,而为尸虫所缠,累在嗜欲,触事违戒,加值今阳九运促,驱除已及,功没罪见,未能自拔。常惧一旦奄忽无期,虽念自新,而结缚未解,善缘未至。(11/227a)
可以看出,在阐述上章原因时,形成了若干个和灾祸有关的词群。比如,灾祸类词语“祆孽”“祆灾”“灾咎”“灾祸”“灾考”“灾疾”“灾厄”“考咎”等;再如,表示因遇到灾难而内心不安的词语,“恐怖”“惶怖”“惶悸”“忧虑”“忧怖”“忧恼”“忧难”等。《东晋南北朝道经名物词新质研究》中收录了不少此类词语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如“精祟”[16](P85)、“考咎”[16](P235)等。
(三)章奏结尾句式套语
章奏不仅用恭敬的套语作为开头,而且也用谦卑尊敬的套语作为结束语。其结尾句式套语句式可以分为两类:完整句式和省略句式。
1.完整句式套语
《赤松子》结尾套语的完整句式主要表现为“恩惟太上分别,哀臣愚劣……上诣三天曹,伏须告报”。例如:
(20)恩惟太上分别,哀臣愚劣。谨因二官直使正一功曹左右官使者、阴阳神诀吏、科车赤符吏、刚风骑置驿马上章吏,官各二人出操。臣某谨为某等天气旱燥,恐百谷失收,拜上,请天官以时降下,润泽流注。宝章一通,上诣三天曹,伏须告报。(11/193a)
其中,“恩惟太上分别”有变体“恩惟太上XX分别”。例如:
(21)恩惟太上大道君分别。云云。谨因众官。云云。操臣谨拜上三天大道,仰谢身年,七世已来,及生世三师,父母存亡,阴罪阳过,乞丐长生,永保长存。口启章一通,上诣太上三天曹,载拜以闻。(11/197b)
(22)恩惟太上众真分别,求哀臣愚。谨因同前章,只换直神云。谨为某上请天官解除五墓殃注灾厄锡人代形乞恩纸章一通,上诣太上某宫曹治。同前章式。(11/205c)
“上诣三天曹”也有变体,像“上诣某曹”“上奏XX曹”等。例如:
(23)恩惟太上分别,求哀。操臣谨为请雨蒙荷上恩,今乞停止,拜章一通,上诣某曹。(11/193b)
(24)恩惟太上分别。云云。谨为某日拜奏,上请天官,今春田作,蝗虫鼠灾,委恃道气,令得防护。宝章一通,上奏三天曹,伏须告报。(11/193c)
(25)恩惟太上众真分别,求哀臣愚劣。谨因同前章,只换直神云。谨为某妻保胎章一通,上诣太上某宫曹治。(11/206c)
2.省略句式套语
《赤松子》结尾套语的省略句式,往往是以“云云”代替“哀臣愚劣”“伏须告报”等内容,像“恩惟太上。云云”“上诣。云云”。例如:
(26)恩惟太上分别。云云。(11/194a)
(27)恩惟太上分别。云云。谨为某驱逐凶兽,拜章一通,上诣某曹。云云。(11/194c)
(28)恩惟太上。云云。为某收断河泉恶鬼章一通,上诣某曹,伏须告报。(11/203a)
(29)恩惟太上。云云。今因三会大庆,奉为身中所佩三五将军内外杂箓君吏拜上言功章一通,上诣太上三天曹云云。(11/210a)
值得注意的是,敦煌文书中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敦煌书仪语言研究》分析了用以代指省略的特定格式套语“云云”,“当类似的套语重复出现时,书仪编者在撰集范本时每每用表示省略的词语‘云云’代之”[12](P278)。
三、《赤松子》中的词语类套语
在《赤松子》中,有些词语在各个章奏中频繁出现,并逐渐固化为套语。笔者将这些词语类套语从文本中归纳出来,兹选取数例加以说明。
(一)“诚惶诚恐”“顿首死罪”
《赤松子》规定:“应是诸章,悉合着诚惶诚恐之语。如违,夺算。”(11/187b)傅飞岚认为,科仪章文遵照朝廷奏章類的一般格式,按制定的规则起草,其中,包含了朝奏的正确措辞。“诚惶诚恐”仿效的是上呈皇帝的表奏,它成为了早期天师道章文的用语[7](P45)。例如:
(30)某时炎旱若干日,甘雨不降,阳气兴盛,天无行云之荫,地无津液之润。臣窃不自揆,谨依天师科法,触冒汤火。谨以上闻,诚惶诚恐,顿首死罪。(11/192c)
(31)臣某谨为某等天气旱燥,恐百谷失收,拜上,请天官以时降下,润泽流注。宝章一通,上诣三天曹,伏须告报。臣某诚惶诚恐,稽首载拜,以闻。(11/193a)
(32)过泰之恩,实为罔极。但臣某愚钝,神气不平,三魂不守,七魄不宁。诚惶诚恐,稽首载拜皇上玉帝。(11/196c)
(33)常惧一旦奄忽无期,虽念自新,而结缚未解,善缘未至。敢以刑余之命,于三掠之门,冒陈瞽诚,干忤天真,追念悚息。臣某等诚惶诚恐,顿首,死罪死罪。(11/227a) “诚惶诚恐”“顿首死罪”是一种区分尊卑等级的官方公文用语,经常出现在古代各种官方奏章中,以示尊敬。比如,南朝宋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淹留无成,祇秽翰墨,不足以上酬圣旨,少塞愆责。愧惧之深,若坠渊谷。谨拜表以闻,随用流汗。臣松之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谨言。”再如,南朝梁任昉《奏弹刘整》:“御史中丞臣任昉稽首言:臣闻马援奉嫂……臣昉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昉云云,诚惶诚恐以闻。”
(二)伏X
《赤松子》中有许多以语素“伏”构成的词语,像“伏乞、伏惟、伏蒙、伏寻、伏闻、伏愿、伏地、伏请”等,共出现共近百次。例如:
(34)上言:谨按文书,某以下愚,遭逢道会,得睹圣世,因缘幸遇,染在大法。伏蒙太上广覆,师君矜愍,功无丝发,夙夜忧惶,如履冰谷,无以上答天地之恩。(11/192b)
(35)臣某等受道重任,宣化无方,不能理正允中,调和气序,致使五行失度,天灾所冲。伏寻科法,道气广覆,洽润生灵。臣某伏闻,乾知泰始,坤作成物,天地交泰而品物咸亨。(11/192b)
(36)伏愿太上无极大道三师君……毕宿动根,五岳觕石,四渎腾泉。伏乞天恩哀愍,谨请……主下水气,出风雷。(11/192c)
(37)或二十八宿咒诅厌祷者……伏以太上清高,三天遐邈,正气悠远,邪气纵横,枉害良民,遭者非一,某横罹无辜,深恐一旦奄没鬼官……伏请太元兵士百万众……恩惟太上分别。云云。(11/195a)
(38)臣以愚昧,不明气候,谨为伏地拜章,上闻天曹,伏愿上官典者,以时平省,垂恩鉴照。(11/206a)
(39)某自某月已来,灾疾云云,伏惟大道潜贷,有感必通,某微诚上陈,伏希降鉴。(11/223b)
叶贵良《敦煌道经写本与词汇研究》一书中,有专门关于“伏”类敬辞的研究,其中,收录并分析了“伏闻”“伏见”“伏惟”“伏愿”和“伏须”五个词语,它们均表达出卑者向尊者叙述事情时恭敬的态度[17](P359-361)。《赤松子》中的“伏X”类词语很多,与“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一样,它们也是下级对上级汇报时所使用的官方套语。如西晋李密《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唐代白居易《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伏蒙陛下赐臣之策,有思兴礼乐之道……伏惟陛下,将欲安黎庶,先念省征徭……臣窃观今天下之寇,虽已尽销,伏愿陛下不以易销而自怠。今天下之兵,虽未尽散,伏愿陛下不以难散而自疑。”
这些官方套语不仅在封建社会大行其道,甚至到了民国时期也仍然存在。“旧式套语因圆滑取巧、繁复费解而屡遭讨伐。民国时期不断简化,却终难消除。这不仅在于公文文体本身催生套语,还在于集权政治造就公文的复制性生产。”[18](P11)“从严格意义上讲,所有的公文用语,都无不反映出森严的封建等级。”[19](P244)《赤松子》既受到封建等级制度思想的影响,又被其应用性文体——正如契约文书一样——所约束,因此,形成了在章奏中借用公文用语并不断重复的现象,用以表达对上天的无限崇敬和顶礼膜拜。
总的来看,在《赤松子》中,章奏的文体形式非常固定,我们对其句式套语和词语类套语进行探讨,不仅能够理清《赤松子》的文本脉络,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能更加容易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道教文献,还能对汇集在套语下的词群进行系统分析。比如,由“以”构成的句式套语体系中形成了灾祸类词群,像“祆孽”“祆灾”“灾咎”“灾祸”“灾考”“灾疾”等。很多学者都十分重视对词汇进行系统研究,蒋绍愚指出,“在我们还无法描写一个时期的词汇系统的时候,只能从局部做起,即除了对单个词语进行考释之外,还要把某一阶段的某些相关的词语(包括不常用的和常用的)放在一起,作综合的或比较的研究。”[20](P287)《赤松子》为我们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同类词语语料,有利于对道教文献词汇展开系统的研究。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是以《赤松子》为研究材料,并未参考那些引用了《赤松子》的道教文献,如《道门定制》《无上黄箓大齋立成仪》等,对它们和《赤松子》所形成的异文内容进行研究,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正本文的结论。总之,对《赤松子》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仍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故事的歌手[M].尹虎彬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
[2]郭淑云.从敦煌变文的套语运用看中国口传文学的创作艺术[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2).
[3]程乐松.身体、不死与神秘主义:道教信仰的观念史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颜洽茂.翻译佛经语料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5]王宗昱.《赤松子章历》的成书年代[A].刘仲宇,吉宏忠主编.正一道教研究(第一辑)[C].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
[6]刘祖国.从量词使用看《赤松子章历》的成书年代[J].宗教学研究,2020,(3).
[7][法]傅飞岚.天师道上章科仪──《赤松子章历》和《元辰章醮立成历》研究[A].吕鹏志译.黎志添主编.道教研究与中国宗教文化[C].香港:中华书局,2003.
[8]任继愈.道藏提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9]黑维强,贺雪梅.论唐五代以来契约文书套语句式的语言文字研究价值及相关问题[J].敦煌学辑刊,2018,(3).
[10]王启涛.敦煌西域法制文书语言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1]姚美玲.唐代墓志词汇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13]刘戈.从格式与套语看回鹘文买卖文书的年代[J].西域研究,1988,(2). [14]刘戈.回鹘文买卖文书的格式套语与断代问题[J].西北史地,1999,(1).
[15]劉戈.回鹘文契约证人套语研究[J].民族研究,2004,(5).
[16]周作明,俞理明.东晋南北朝道经名物词新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17]叶贵良.敦煌道经写本与词汇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7.
[18]侯吉永.简论民国公文的旧式套语及其简化进程[J].档案与建设,2013,(6).
[19]雷荣广,姚乐野.清代文书纲要[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
[20]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ormula in Chisongzi Zhangli(《赤松子章历》)
Meng Bingjie1,Liu Zuguo2
(1.School of Literature,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2.School of Litera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Chisongzi Zhangli(《赤松子章历》) is an important Taoist literature in the middle ages, which has a high value of language research. The main content of Chisongzi Zhangli(《赤松子章历》) is the ritual of TianShiDao(天师道).It includes all kinds of things that should be done among the ritual. Volume 3 to Volume 6 contain 67 zhangzou(章奏) which are writte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format. We took this par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lassified them into sentential formulae and phrasal formulae. Sentential formulae include “mou(某)……”“yi(以)……”, etc. Lexical formulae include “chenghuangchengkong(诚惶诚恐)”“dunshousizui(顿首死罪)”, etc.
Key words:Chisongzi Zhangli(《赤松子章历》);sentential formulae;lexical formul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