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差动螺旋传动对刚开始学习机械基础知识的中技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笔者通过类比法,即引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与新学专业知识点进行比对。借助于学生生活常识融入于专业知识的教学中,通过两者间的类比,让学生更加感性的认知专业知识点,继而对专业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类比法 差动螺旋传动 破解 疑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43-01
从多年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差动螺旋传动理解与接受显现出困难,在课堂上似乎对老师讲的内容已经了解,但是课后在计算与方向判别上存在一知半解。差动螺旋传动是机械基础中螺旋传动教学难点,现以类比法来分析与研讨差动螺旋传动教学。
一、难易理解之处。
(一)定义中误区。
1.从差动螺旋传动的类别上分析,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基础》第四版,大概念的差动螺旋传动包括了小概念的差动螺旋传动和复式螺旋传动。大概念的差动螺旋传动与小概念中的差动螺旋传动难以区分,容易概念的混淆,导致只记得小概念中的差动螺旋传动,而忘记了复式螺旋传动。
2.从概念用词上分析,差动螺旋传动概念中“差动”的定义,容易产生理解的偏差,往往会是理解两个位移量的相差,而这个理解忽略了复式螺旋传动。
(二)计算中误区
1.在进行移动件位移时,对“差动螺旋传动”概念的不清,常会错误运用公式,即L=n(Ph1-Ph2);
2.运用公式L=(Ph1±Ph2)时,分不清Ph1和Ph2分别对应螺旋机构中是哪一处螺距。
(三)方向判别中误区
1.通过计算进行位移方向的判别,因为计算中存在误区,使通过计算法来判别显得很混乱。
2.通过左右手法则来判定位移方向困难,通过老师讲解可能会对左右手法则有一定的认识,一旦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存在问题,一是对图示■转向判断不清,二是在操作时手指代表含义不清。
二、学生(受众)分析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了解与分析学生情况,更有利于实现教学活动中的良好互动,引起共鸣。
1.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组成主要是在初中毕业后,因中考成绩过低而无法就读普通高中,选择技工学校寄希望学习一门技术,更多的学生是到学校抱有混日子的想法,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再到学校关几年”。因此学生存有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文化基础较弱,学习目的不明确等情况。
2.学生对课程安排不适应。机械基础课作为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会较早安排,而学生却只是对“语、数、英”9年来固有接受方法与理解方式,刚接触专业课程,不仅理解认知上短时无法接受,而且对少则两节,多则半天的专业教学安排,学生也一时无法适应。学生经常对专业课的评价是犹如听天书。
3.从对学生要求上来分析。在劳动版機械基础教材(第四版)编写上基本以实用性为主导,将原理性分析、推导算计过程进行缩略。而机械基础的第二章螺旋传动中差动螺旋恰恰是需要理解与分析的一个章节,因此学生学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三、差动螺旋传动教学探索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固有知识点,通过感性认识来理解掌握差动螺旋传动,破解知识的难点。
1.破解“差动”的定义误区
鉴于学生对“差动“认知的误区, 将差动螺旋传动差动与超市载人扶手电梯进行对比。小概念中的差动螺旋传动是指两对螺旋副移动距离的相差。如人在扶手电梯上与电梯运动方向逆向行走(跑动),就形成了位移量的相差。复式螺旋传动是指两对螺旋副移动距离的叠加。如人在扶手电梯上与电梯运动方向同向行走,就形成了移动量的叠加。通过形象对比将新知识与固有生活经验,并进行关联,使学生更易掌握这些知识点。
2.走出计算的误区。
仍借用载人扶手电梯进行对比说明,将计算中存在几类情况分类对比说明。
第一类螺杆上两螺纹旋向相同,位移量相减。
一是当固定螺母螺旋副螺杆移动量大于活动螺母螺旋副活动螺母位移动量。如行人在载人扶手电梯上逆向行走,电梯运行速度大于人行走速度,结果是人还是随着电梯行进方向移动,不过实际移动距离(参照物为地面)是电梯移动距离减去人的移动距离。
二是当固定螺互螺旋副螺杆移动量小于活动螺母螺旋副活动螺母位移动量。如行人在载人扶手电梯上逆向行走,电梯运行速度小于人行走速度,结果是人逆向走出电梯,其实际移动距离(参照物为地面)是人的移动距离减去电梯移动距离。
第二类螺杆上两螺纹旋向相反,位移量相加。
如行人在载人扶手电梯上同向行走,这时实际移动距离(参照物为地面)是人的移动距离加上电梯移动距离。
通过类比案例将复杂的、不容易理解的专业知识,融合在日常生活常识中,让学生更易接受与掌握。
3.辩明移动方向
移动方向判别,一方面借助计算法来确定最后移动的方向,从上述计算的类比中已经能解决,在这里不再赘述。另一方面通过图示法来判定,如图示中的转向,面对这个旋转符号,学生经常会问,这是由外向里转入(顺时针),还是由里向外转出(逆时针)呢?其实也可以以类比法来剖析举例,如人在转呼拉圈,我们看到的呼拉圈,只有靠我们前面部分,后面部分是被身体挡住的。因此旋转符号实线部分是在前面,没画出的空白部分在后面,学生就很容易分清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
四、小结
在差动螺旋传动中采用类比法的教学成效,关键在于结合的生活常识经验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也在于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不宜将过于专业的问题抛给学生,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和兴趣,通过类比分析,让其生活常识与新专业知识点进行正迁移,以实现学生掌握与理解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春英.中职生“螺旋传动”教法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2(03)
作者简介:
陈明武(1980.3-),男,浙江象山人,讲师,研究方向:机械专业。
【关键词】类比法 差动螺旋传动 破解 疑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43-01
从多年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差动螺旋传动理解与接受显现出困难,在课堂上似乎对老师讲的内容已经了解,但是课后在计算与方向判别上存在一知半解。差动螺旋传动是机械基础中螺旋传动教学难点,现以类比法来分析与研讨差动螺旋传动教学。
一、难易理解之处。
(一)定义中误区。
1.从差动螺旋传动的类别上分析,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基础》第四版,大概念的差动螺旋传动包括了小概念的差动螺旋传动和复式螺旋传动。大概念的差动螺旋传动与小概念中的差动螺旋传动难以区分,容易概念的混淆,导致只记得小概念中的差动螺旋传动,而忘记了复式螺旋传动。
2.从概念用词上分析,差动螺旋传动概念中“差动”的定义,容易产生理解的偏差,往往会是理解两个位移量的相差,而这个理解忽略了复式螺旋传动。
(二)计算中误区
1.在进行移动件位移时,对“差动螺旋传动”概念的不清,常会错误运用公式,即L=n(Ph1-Ph2);
2.运用公式L=(Ph1±Ph2)时,分不清Ph1和Ph2分别对应螺旋机构中是哪一处螺距。
(三)方向判别中误区
1.通过计算进行位移方向的判别,因为计算中存在误区,使通过计算法来判别显得很混乱。
2.通过左右手法则来判定位移方向困难,通过老师讲解可能会对左右手法则有一定的认识,一旦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存在问题,一是对图示■转向判断不清,二是在操作时手指代表含义不清。
二、学生(受众)分析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了解与分析学生情况,更有利于实现教学活动中的良好互动,引起共鸣。
1.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组成主要是在初中毕业后,因中考成绩过低而无法就读普通高中,选择技工学校寄希望学习一门技术,更多的学生是到学校抱有混日子的想法,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再到学校关几年”。因此学生存有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文化基础较弱,学习目的不明确等情况。
2.学生对课程安排不适应。机械基础课作为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会较早安排,而学生却只是对“语、数、英”9年来固有接受方法与理解方式,刚接触专业课程,不仅理解认知上短时无法接受,而且对少则两节,多则半天的专业教学安排,学生也一时无法适应。学生经常对专业课的评价是犹如听天书。
3.从对学生要求上来分析。在劳动版機械基础教材(第四版)编写上基本以实用性为主导,将原理性分析、推导算计过程进行缩略。而机械基础的第二章螺旋传动中差动螺旋恰恰是需要理解与分析的一个章节,因此学生学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三、差动螺旋传动教学探索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固有知识点,通过感性认识来理解掌握差动螺旋传动,破解知识的难点。
1.破解“差动”的定义误区
鉴于学生对“差动“认知的误区, 将差动螺旋传动差动与超市载人扶手电梯进行对比。小概念中的差动螺旋传动是指两对螺旋副移动距离的相差。如人在扶手电梯上与电梯运动方向逆向行走(跑动),就形成了位移量的相差。复式螺旋传动是指两对螺旋副移动距离的叠加。如人在扶手电梯上与电梯运动方向同向行走,就形成了移动量的叠加。通过形象对比将新知识与固有生活经验,并进行关联,使学生更易掌握这些知识点。
2.走出计算的误区。
仍借用载人扶手电梯进行对比说明,将计算中存在几类情况分类对比说明。
第一类螺杆上两螺纹旋向相同,位移量相减。
一是当固定螺母螺旋副螺杆移动量大于活动螺母螺旋副活动螺母位移动量。如行人在载人扶手电梯上逆向行走,电梯运行速度大于人行走速度,结果是人还是随着电梯行进方向移动,不过实际移动距离(参照物为地面)是电梯移动距离减去人的移动距离。
二是当固定螺互螺旋副螺杆移动量小于活动螺母螺旋副活动螺母位移动量。如行人在载人扶手电梯上逆向行走,电梯运行速度小于人行走速度,结果是人逆向走出电梯,其实际移动距离(参照物为地面)是人的移动距离减去电梯移动距离。
第二类螺杆上两螺纹旋向相反,位移量相加。
如行人在载人扶手电梯上同向行走,这时实际移动距离(参照物为地面)是人的移动距离加上电梯移动距离。
通过类比案例将复杂的、不容易理解的专业知识,融合在日常生活常识中,让学生更易接受与掌握。
3.辩明移动方向
移动方向判别,一方面借助计算法来确定最后移动的方向,从上述计算的类比中已经能解决,在这里不再赘述。另一方面通过图示法来判定,如图示中的转向,面对这个旋转符号,学生经常会问,这是由外向里转入(顺时针),还是由里向外转出(逆时针)呢?其实也可以以类比法来剖析举例,如人在转呼拉圈,我们看到的呼拉圈,只有靠我们前面部分,后面部分是被身体挡住的。因此旋转符号实线部分是在前面,没画出的空白部分在后面,学生就很容易分清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
四、小结
在差动螺旋传动中采用类比法的教学成效,关键在于结合的生活常识经验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也在于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不宜将过于专业的问题抛给学生,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和兴趣,通过类比分析,让其生活常识与新专业知识点进行正迁移,以实现学生掌握与理解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春英.中职生“螺旋传动”教法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2(03)
作者简介:
陈明武(1980.3-),男,浙江象山人,讲师,研究方向:机械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