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而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则需通过材料媒介来表达。任何一个画种的技法特点,总是由材料工具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通常我们普遍认为的国画主要是指用宣纸或绢、毛笔、墨以及国画颜料来完成作品的,但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艺术家们在其一生的艺术探究中都在不断的进行材料研究实验。
【关键词】:中国画;材料媒介;创新
一、现当代中国画的艺术语言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国画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转折和变化,无论是50 年代的革新,还是80年代新思潮的涌动和90年代对中国画民族性的反思,艺术家们都在思考与探索。在当今以消费文化居主流地位的语境中,艺术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画的创作从材料和技术方面提供了方便。但传统水墨与当代绘画艺术美学理念存在一定的距离,“古为今用”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对绘画材料的研究与技法研究在绘画领域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传统的国画颜料是较为丰富的,用于绘画中的颜料大致可以分为矿物质颜料、植物颜料及化学性质的颜料等。矿物质颜料是有经过亿万年才能形成的天然矿石,光泽好,物理稳定性强,具有较强的覆盖力。王绎的《写像秘诀》中就提到了很多矿物质颜料,此外,孔雀石、朱砂在矿物色中也是非常常见的颜料。另外,云母也是一种绘画颜料,在唐代的敦煌壁画和明代的法海寺壁画中也是有事物考证的。植物、动物等有机颜料属于透明性颜料,覆盖力较弱。国画是以水和植物胶作为颜料调和剂的。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调和剂饱和度的不同,会导致画面笔墨的效果不同。国画讲求笔墨,笔墨的水准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画家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绘画材料的性能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会直接影响画面最后的效果。因此,在绘画创作实践中,材料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所有关于绘画材料的运用方法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研究中摸索出来的。吸取前人的经验,了解材料的性能,都是为了更好的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二、材料媒介在國画中的具体运用
在材料革新的探索中,有人重视中国画的传统材料的传承,大胆的拓展着中国画的传统魅力。主要的代表有何家英,他是中国当代优秀的工笔画家,他虽然借用了一些矿物质颜色的肌理效果,但用得十分谨慎,而且控制得极其精妙,难怪很多画工笔的画家都不曾发觉。还有一些艺术家则注重运用现代绘画材料和传统中国画题材相结合来表达东方的传统艺术精神。其代表画家有刘国松,他对画面的肌理可谓做到了极致,为了在画面上表现出丰富的肌理效果,他在素描纸、彩纸、油画布等材料上画山水画,甚至自己制作“国松纸”。在材料变革方面,纸的改革只是其中一种,这种大量的碰撞效果,使各种材料交融渗化,墨色交融,各种纸质的褶皱和反复的堆积把纸张的张力发挥到极致。中国画颜料的改革是要有,但是必须和历史材料传承发生联系,矿物质颜料稳定性较强,所以在材料改革上应该在矿物质颜色上进行开发和研究。
矿物质作为中国画的传统颜料的材料,在处理上较为化学颜料更复杂,但是稳定。矿物质颜料在日本被称为岩彩。中国则称之为重彩,台湾则称之为胶彩。人类最古老的画种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岩彩画,以矿物质材料为主要材料的绘画形式。长沙出土的晚周帛画和马王堆汉墓的彩绘帛画,均采用单线勾勒和平涂渲染兼用的方法。这些经典作品都有矿物质颜色的参与。但到今天,大多数壁画、帛画色彩已经严重发黑、脱落,但是今天的大批画家都在用管状颜料,这些化学颜料和广告色一样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这些颜料令一些收藏夹望而生畏,花钱买来的作品经过几十年就开始发黄发黑,全无当初的色泽感。就算是大师的作品,例如,梵高的作品就出现了色曾发粘和底层发霉的情况。为了修复却花了大价钱。矿物质颜料虽然较贵,但是会使作品更有收藏价值。中国画家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把中国当下艺术表现形式与国外艺术相结合,打破了僵化的模式。
三、中国画材料媒介改革发展的影响
中国画在其自身的造型语言体系中离不开物质材料媒介的支持。不同画种的技法特点都是由材料工具的特殊性决定的。成功的画家往往会子用一生去研究探索,不断进行材料试验。绘画材料不仅决定作品的创作方式,而且影响国画的流传。优秀的作品能够流传千古,重要一点和艺术家对绘画材料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关系。新的材料改革会给中国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是材料媒介的充分运用也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才能发展成熟,画家对材料的研究和适应也还不太成熟。然而这几年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已经让当今的画坛刮目相看,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认识传统的机会,给中国绘画留下了更加宽阔的探索空间。
开放的社会形态和多元的文化语境不断动摇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尺度。传统国画作品大多反映文人士大夫的艺术情趣,而中国文人画和西洋画具有不可调和的审美特质。材料媒介的充分运用使中国画呈现风格多样化,题材广泛化,形式多样化,已经不限于笔墨。在当下生存困境中需要开拓新的审美观念和图式语言。为达到某种画面效果而采用多种技法助理画面,不仅把笔墨还给水墨和宣纸本身,而且将其他溶剂、材料融入其中并凸显材料媒介本身的文化价值,从而开启了中国画现代审美理想的探索。
材料媒介的介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肌理的产生,着不仅大大增强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更使其具有时代感。在艺术家的眼里,肌理不仅仅是水墨或色彩自然留下的痕迹,也不仅仅是为了塑造形体和表现对象,更是画家可以营造的一种视觉意趣。
因此,现代中国画家们突破传统绘画的笔痕,增添了传统笔墨中所没有的美感,在尝试着材料的实践中不断积累不同的肌理表现手法。在中国画的创作中,除了毛笔,一些新的工具如刮刀、喷枪、滚筒也逐渐应用于中国画中,体现了中国画创作的兼容性。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2]吴闯:《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
[3]温克尔曼,邵大箴译:《论古代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4]肯尼斯.克拉克,易英译:《艺术与文明》,上海东方出版集,2000年.
[5]克莱夫.贝尔,周金环译:《艺术》,中国社科出版,1913年.
【关键词】:中国画;材料媒介;创新
一、现当代中国画的艺术语言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国画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转折和变化,无论是50 年代的革新,还是80年代新思潮的涌动和90年代对中国画民族性的反思,艺术家们都在思考与探索。在当今以消费文化居主流地位的语境中,艺术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画的创作从材料和技术方面提供了方便。但传统水墨与当代绘画艺术美学理念存在一定的距离,“古为今用”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对绘画材料的研究与技法研究在绘画领域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传统的国画颜料是较为丰富的,用于绘画中的颜料大致可以分为矿物质颜料、植物颜料及化学性质的颜料等。矿物质颜料是有经过亿万年才能形成的天然矿石,光泽好,物理稳定性强,具有较强的覆盖力。王绎的《写像秘诀》中就提到了很多矿物质颜料,此外,孔雀石、朱砂在矿物色中也是非常常见的颜料。另外,云母也是一种绘画颜料,在唐代的敦煌壁画和明代的法海寺壁画中也是有事物考证的。植物、动物等有机颜料属于透明性颜料,覆盖力较弱。国画是以水和植物胶作为颜料调和剂的。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调和剂饱和度的不同,会导致画面笔墨的效果不同。国画讲求笔墨,笔墨的水准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画家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绘画材料的性能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会直接影响画面最后的效果。因此,在绘画创作实践中,材料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所有关于绘画材料的运用方法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研究中摸索出来的。吸取前人的经验,了解材料的性能,都是为了更好的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二、材料媒介在國画中的具体运用
在材料革新的探索中,有人重视中国画的传统材料的传承,大胆的拓展着中国画的传统魅力。主要的代表有何家英,他是中国当代优秀的工笔画家,他虽然借用了一些矿物质颜色的肌理效果,但用得十分谨慎,而且控制得极其精妙,难怪很多画工笔的画家都不曾发觉。还有一些艺术家则注重运用现代绘画材料和传统中国画题材相结合来表达东方的传统艺术精神。其代表画家有刘国松,他对画面的肌理可谓做到了极致,为了在画面上表现出丰富的肌理效果,他在素描纸、彩纸、油画布等材料上画山水画,甚至自己制作“国松纸”。在材料变革方面,纸的改革只是其中一种,这种大量的碰撞效果,使各种材料交融渗化,墨色交融,各种纸质的褶皱和反复的堆积把纸张的张力发挥到极致。中国画颜料的改革是要有,但是必须和历史材料传承发生联系,矿物质颜料稳定性较强,所以在材料改革上应该在矿物质颜色上进行开发和研究。
矿物质作为中国画的传统颜料的材料,在处理上较为化学颜料更复杂,但是稳定。矿物质颜料在日本被称为岩彩。中国则称之为重彩,台湾则称之为胶彩。人类最古老的画种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岩彩画,以矿物质材料为主要材料的绘画形式。长沙出土的晚周帛画和马王堆汉墓的彩绘帛画,均采用单线勾勒和平涂渲染兼用的方法。这些经典作品都有矿物质颜色的参与。但到今天,大多数壁画、帛画色彩已经严重发黑、脱落,但是今天的大批画家都在用管状颜料,这些化学颜料和广告色一样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这些颜料令一些收藏夹望而生畏,花钱买来的作品经过几十年就开始发黄发黑,全无当初的色泽感。就算是大师的作品,例如,梵高的作品就出现了色曾发粘和底层发霉的情况。为了修复却花了大价钱。矿物质颜料虽然较贵,但是会使作品更有收藏价值。中国画家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把中国当下艺术表现形式与国外艺术相结合,打破了僵化的模式。
三、中国画材料媒介改革发展的影响
中国画在其自身的造型语言体系中离不开物质材料媒介的支持。不同画种的技法特点都是由材料工具的特殊性决定的。成功的画家往往会子用一生去研究探索,不断进行材料试验。绘画材料不仅决定作品的创作方式,而且影响国画的流传。优秀的作品能够流传千古,重要一点和艺术家对绘画材料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关系。新的材料改革会给中国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是材料媒介的充分运用也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才能发展成熟,画家对材料的研究和适应也还不太成熟。然而这几年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已经让当今的画坛刮目相看,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认识传统的机会,给中国绘画留下了更加宽阔的探索空间。
开放的社会形态和多元的文化语境不断动摇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尺度。传统国画作品大多反映文人士大夫的艺术情趣,而中国文人画和西洋画具有不可调和的审美特质。材料媒介的充分运用使中国画呈现风格多样化,题材广泛化,形式多样化,已经不限于笔墨。在当下生存困境中需要开拓新的审美观念和图式语言。为达到某种画面效果而采用多种技法助理画面,不仅把笔墨还给水墨和宣纸本身,而且将其他溶剂、材料融入其中并凸显材料媒介本身的文化价值,从而开启了中国画现代审美理想的探索。
材料媒介的介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肌理的产生,着不仅大大增强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更使其具有时代感。在艺术家的眼里,肌理不仅仅是水墨或色彩自然留下的痕迹,也不仅仅是为了塑造形体和表现对象,更是画家可以营造的一种视觉意趣。
因此,现代中国画家们突破传统绘画的笔痕,增添了传统笔墨中所没有的美感,在尝试着材料的实践中不断积累不同的肌理表现手法。在中国画的创作中,除了毛笔,一些新的工具如刮刀、喷枪、滚筒也逐渐应用于中国画中,体现了中国画创作的兼容性。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2]吴闯:《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
[3]温克尔曼,邵大箴译:《论古代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4]肯尼斯.克拉克,易英译:《艺术与文明》,上海东方出版集,2000年.
[5]克莱夫.贝尔,周金环译:《艺术》,中国社科出版,19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