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有效”日渐成为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词。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本质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推行了很多年,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而教师主要起组织和引导作用。教学方式改变的目的就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课堂的有效性是课改的核心所在,一节短短的语文课中,我们能给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是我经常反思的一个问题,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本质
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一节课中所呈现的教学是有效的。何为有效,有效就是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有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解决老师的提问?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如何?等等,这不仅仅是“是与否”,更是“好与不好”。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要有量也要有质,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还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如讲问题不在多而在精,组织讨论有效而不花哨,合作学习要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推行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犹如一把双刃剑让课堂开放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老师注重走出课堂和书本利用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更多思考探究的时间,却顾此失彼渐渐失去了课堂的本性。
新课改下提倡自主学习,大部分老师只注重让学生自主发挥,而没有给予评价,该讲的内容不讲,过于尊重学生最后演变成“放羊式教学”,这样的尊重是否让学生渐渐迷失方向,失去自我。也有这样的课堂,学生和老师都很忙,特别热闹,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忙这忙那,“自主”至极。这种课堂特别容易出现在公开课上,看似课堂是“活”了,但学生真正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呢?这些新课改下的教学课堂不是简简单单的模仿,而需要深刻的领悟灵活的运用。
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
3.2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
第三,教师妙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教师运用策略,学生实现目标。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常用的策略。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3.3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
再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在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是关键,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充分的自我认识,从教学准备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再到教学反思阶段都应努力提高自己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真正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 余荣虎.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4).
[2] 李振球.新世纪呼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12(8).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推行了很多年,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而教师主要起组织和引导作用。教学方式改变的目的就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课堂的有效性是课改的核心所在,一节短短的语文课中,我们能给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是我经常反思的一个问题,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本质
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一节课中所呈现的教学是有效的。何为有效,有效就是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有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解决老师的提问?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如何?等等,这不仅仅是“是与否”,更是“好与不好”。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要有量也要有质,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还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如讲问题不在多而在精,组织讨论有效而不花哨,合作学习要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推行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犹如一把双刃剑让课堂开放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老师注重走出课堂和书本利用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更多思考探究的时间,却顾此失彼渐渐失去了课堂的本性。
新课改下提倡自主学习,大部分老师只注重让学生自主发挥,而没有给予评价,该讲的内容不讲,过于尊重学生最后演变成“放羊式教学”,这样的尊重是否让学生渐渐迷失方向,失去自我。也有这样的课堂,学生和老师都很忙,特别热闹,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忙这忙那,“自主”至极。这种课堂特别容易出现在公开课上,看似课堂是“活”了,但学生真正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呢?这些新课改下的教学课堂不是简简单单的模仿,而需要深刻的领悟灵活的运用。
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
3.2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
第三,教师妙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教师运用策略,学生实现目标。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常用的策略。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3.3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
再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在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是关键,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充分的自我认识,从教学准备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再到教学反思阶段都应努力提高自己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真正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 余荣虎.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4).
[2] 李振球.新世纪呼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