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主张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习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地理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
探究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式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最好选择一些实践操作性强,资料来源丰富,学生感兴趣的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地理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如在讲授《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我有意将教材的编排做些改动,将全国分为两大部分:东部和西部。结合西部大开发,要求学生3~4人为一组,以“走进西部”为课题,对西部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他们查阅各种资料,并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分别从自然、经济、人口、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阐述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并就“怎样对西部进行开发”、“开发西部应着重注意的问题”、“西部开发利与弊”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初中地理教材中可质疑设问的内容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频频撞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意识阀,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其独自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疑
探究氛围是指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情绪状态,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条件。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来逐步形成勇于探究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后,教师千万不要马上奉送答案,教师不仅要答疑解难,而且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生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由驰骋在探究学习的广阔时空之中。如对开发大西部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的质疑,由于教师营造了和谐宽松的探究氛围,学生在讨论中灵感出现,新意迭出。有学生思考后大胆提出他们的新看法,认为开发大西部目的是为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的认为开发西部目的是把东部的一部分人口西迁;开发西部要先解决水源;开发西部利多于弊等。当然,这些看法不是很全面、很科学,但这种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确实很可贵。可见学生是一个蕴藏巨大潜能的教学资源宝库,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放手解放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释疑
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料,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探究式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如开发西部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事理、出新意,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实践表明,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是探究式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讨论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惑释疑,在释疑中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快乐,讨论后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始新的探究。同时,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是探究性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活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地理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又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四、开展探究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是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的,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用。哪些类型的地理知识适合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来学习呢?地理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这类地理知识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或记忆,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如有关操作、程度、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等。策略性知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它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主要涉及对地理概念、规律、原理和应用。后两类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习者亲身的参与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或内化。如月相变化的规律,这类知识是内隐的、个人化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获得亲身体验才能为学生所掌握。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这类地理知识更适合通过探究式学习这种方式来学习。
总之,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通过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可达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通州高级中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
探究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式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最好选择一些实践操作性强,资料来源丰富,学生感兴趣的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地理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如在讲授《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我有意将教材的编排做些改动,将全国分为两大部分:东部和西部。结合西部大开发,要求学生3~4人为一组,以“走进西部”为课题,对西部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他们查阅各种资料,并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分别从自然、经济、人口、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阐述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并就“怎样对西部进行开发”、“开发西部应着重注意的问题”、“西部开发利与弊”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初中地理教材中可质疑设问的内容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频频撞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意识阀,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其独自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疑
探究氛围是指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情绪状态,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条件。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来逐步形成勇于探究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后,教师千万不要马上奉送答案,教师不仅要答疑解难,而且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生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由驰骋在探究学习的广阔时空之中。如对开发大西部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的质疑,由于教师营造了和谐宽松的探究氛围,学生在讨论中灵感出现,新意迭出。有学生思考后大胆提出他们的新看法,认为开发大西部目的是为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的认为开发西部目的是把东部的一部分人口西迁;开发西部要先解决水源;开发西部利多于弊等。当然,这些看法不是很全面、很科学,但这种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确实很可贵。可见学生是一个蕴藏巨大潜能的教学资源宝库,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放手解放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释疑
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料,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探究式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如开发西部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事理、出新意,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实践表明,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是探究式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讨论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惑释疑,在释疑中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快乐,讨论后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始新的探究。同时,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是探究性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活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地理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又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四、开展探究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是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的,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用。哪些类型的地理知识适合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来学习呢?地理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这类地理知识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或记忆,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如有关操作、程度、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等。策略性知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它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主要涉及对地理概念、规律、原理和应用。后两类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习者亲身的参与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或内化。如月相变化的规律,这类知识是内隐的、个人化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获得亲身体验才能为学生所掌握。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这类地理知识更适合通过探究式学习这种方式来学习。
总之,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通过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可达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通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