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昆那,拔昆酬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x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禄昆那,拔昆酬”(壮语),“禄”是拔,“昆那”是面部绒毛;“拔”是修剪,“昆酬”是眉毛。意思是:拔面部绒毛,修剪眉毛。这是广西宁明县壮族先民对少女开脸的叫法,是女子在出嫁前由少女成为少妇的一项重要仪式。
  壮族姑娘在出嫁前都会举行开脸仪式。就是请开脸师用红丝线将脸部、脖子上的绒毛拔去,并修剪眉毛,俗称“开脸”。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一条长辫,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这种未婚女子打扮,開脸时就要改变。
  在男女举办结婚典礼前,男家在送给女方的彩礼中有一样特殊的礼物,那就是用来给女子开脸用的红线,这种红线通常为两根。在准备彩礼的时候,先把必送的各种礼物包装好放到箩筐里,再在礼物上面压上一个大的碟子,那两根红线就摆放在盛满生糯米的碟子上,红线上还压上两个红鸡蛋和四封“利是”(红包)。“利是”是男方送给女方找人“开脸”时的见面礼。
  女方收到开脸的红线后,便择日请人开脸。开脸也有规矩,请来开脸之人多半是婶娘和嫂嫂,也有叫搀妈或奶奶。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开脸师必须是一位全人(全人,指的是父母、公婆都健在,丈夫、子女俱全的妇女)。有的地方,开脸时还要有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陪伴。这个小男孩也要选五官端正、聪明伶俐、健康活泼的。有个小男孩陪伴在开脸人的身边,寓意着开脸之人在结婚后会生个聪明伶俐、健康活泼的男丁。
  女子开脸的地方也不能随意,要选择在背人的地方进行,以防受到打扰。女子坐的方向也有讲究,或坐南朝北,或坐北朝南,忌坐东西向。开脸前,开脸师手持红线在女子身边先上、中、下弹三下,嘴里念叨:“上敬天地父母,中祝夫妻和顺,下弹子孙满堂”;然后再左、中、右弹三下,念叨:“左弹早生贵子,中弹勤俭持家,右弹白头到老”。开脸师念叨完之后,先用粉涂在女子的面部、脖子上,尤其是头发边缘处要涂擦,然后用男方备好的红色双线,变化成有三个头的“小机关”,两手各拉一个头,线在两手之间绷直,另一个头用嘴咬住、拉开,成“十”字状。开脸师只需双手上下动作,那红色双线便有分有合,线挨到女子的面部,由线的绞合便可将面部的绒毛绞掉。
  两线贴近女子的脸面扯开、合拢三下,绞掉脸上的绒毛,呈现出三条线,因此又叫“弹三线”。就这样,红线反复在脸上绞掉绒毛。绒毛绞完之后,再将辫子散开,在后脑挽成“转”(发髻),并插上簪子及各种饰品。姑娘的形象霎时因“开脸”改观,脸部皮肤变白了,发型也变了,这就标志着做姑娘的时代己结束,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就要开启。
  开脸时,开脸师不仅是美容高手,还是一个民间歌手,一边开脸,一边唱《开脸歌》予以祝福:
  左弹一线生贵子,
  右弹一线产娇男;
  一边三线弹得稳,
  小姐胎胎产麒麟。
  眉毛扯得弯月样,
  状元榜眼探花郎;
  我们今日恭喜你,
  恭喜贺喜你做新娘。
  “开脸”是壮族的一种民间传统的美容方法,它和现代城里姑娘出嫁之前进美容院化新娘妆是异曲同工的。其中,寄托着新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新生活的憧憬。
其他文献
黑花和丈夫小白在农贸市场租了一个摊位,专卖粮食。端午节将至,为了能在端午节多赚些钱,小两口提前购进了不少包粽子用的江米。可是没想到,端午节越来越近了,买江米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可把黑花急坏了,尤其是遇到那些只问不买的人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這天中午,来了个中年妇女,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她指着货架上的江米问:“老板,这江米多少钱一斤?”卖货心切的黑花并没有迎上去,而是若无其事地转身走到旁边的摊位,假装
期刊
林强爱好摄影,这天一大早他就驱车来到大溪河边,准备拍一组大溪河波光潋滟的风景照。天才蒙蒙亮,林强正拍得不亦乐乎,这时镜头中出现一条月牙似的小船,船上有个小小的身影,然后那个小身影撒下一张小小的网。林强定睛一看,那小身影是个又瘦又黑的小女孩,她在捕鱼。  林强不由得担心起来:大溪河这么宽,水这么深,这个小女孩孤身一人太危险了。要不我把她的鱼全部买下来,她不就可以早点回家了吗?  林强当即朝小女孩大叫
期刊
各地的瑶族大多有男嫁女娶的习俗,其中广西尤甚。比如桂北资源县的瑶族,家中有儿有女,人们常常是把儿子“嫁”出去,而留女儿在家里,娶一个女婿到家里来。娶女婿到家里来的婚礼叫“接崽酒”,同样办得热热闹闹。举行婚礼之日,女方家派接亲队伍吹吹打打到男方家接亲,接回来后即拜堂,拜堂后举行酒礼,由双方亲戚参加。参加酒礼的客人要喝36杯酒:“和气酒”4杯,“洗尘酒”6杯,“邀客酒”2杯,“齐席酒”2杯,“正席酒”
期刊
“来收尧山茶啦!婆姨叔娘们,我带有品红(染五色饭的颜料)、布匹、柴刀、烟仔,卖要钱也好,粜东西也得……”挑着担、冒着汗的贵州商贩吆喝声一阵大过一阵,游走在尧山寨子上。家里打有尧山茶叶的妇女、男人们张罗开来,拿着家里的老秤,等着交易、换取急需的物资。  这是几十年前,商贩到尧山村买茶叶的场景,也是那个特殊年代烙在尧山村人心头的记忆。物资匮乏,没有什么东西能卖得出手,只有尧山茶交易活跃,很多家庭靠卖茶
期刊
我是在龙州中山公园里再次看到这种美丽服饰的。  那天早上,龙州天琴艺术团专门为我们采风团一行表演流行于金龙乡一带的民间音乐“天琴”和“波列”。当姑娘们头戴黑巾、耳戴银环、身穿黑长袍长裤、腰扎黑长带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再次被深深吸引住了。这种美丽的服饰在我幼年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几十年反复在我的记忆中萦绕。如今,它终于走上了文艺舞台,展示出它独特的风采。  再次领略到它的风姿,我的心湖不由
期刊
唱歌要唱好山歌,良言妙语暖心窝;  好比冷天得烤火,阵阵暖流荡心波。  好歌要用赋比兴,好比画龙点眼睛;  若是手法用得好,唱出山歌人想听。  好歌需要慢思量,好比作家改文章;  农家土鸡长得慢,煮出味道几飘香。  利刀需要慢慢磨,好歌需要慢斟酌;  明比暗比恰当丫,众人听歌心才乐。  好花一朵千里香,好茶一杯透心凉;  好歌让人意未尽,像吃橄榄回味长。  好话一句暖心头,好歌一首传九州;  开口
期刊
花婆节又称花王节、花王圣母节,流行于广西壮族聚居地。  在壮族农村,结婚生孩子后,都要在卧室床头设立一个花婆神位,用从野外采摘来的花枝扎成“花盘”,祈求花王保佑小孩健康。新生儿出生至满月,要天天供奉“花神”。  而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流行的花婆节,则有另一番演绎。  蒲庙镇有座古老的花婆庙(现己濒临坍塌),花婆庙与蒲庙镇有着极深的渊源。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银枕峰下,邕江河畔,有几棵大榕树,树冠遮
期刊
题记:二〇〇五年四月初八,春夏之交,吾患食道癌,锯骨,切瘤,放疗,九死一生,活到今天实属不易,作歌一版以志。  瓜果飘香百鸟啼,人间处处展生机:  四月初八牛节到,我来和牛过生日。  难忘二〇〇五年,手术室里受熬煎;  锯骨开膛除瘤子,我又得活到今天。  十三年来风和雨,分分秒秒倍珍惜;  大好时光不虚度,我赶一天当三日。  参与广西写歌忙,十三部书有歌章;  得到领导的肯定,得到歌迷的表扬。  
期刊
长城内外彩旗飘,歌声阵阵动九霄;  六一赞歌我来唱,感谢园丁育新苗。  老师个个是明星,光照儿童小心灵;  好比阳光和雨露,哺育桃李长成林。  不分秋冬和春夏,老师默默献芳华;  呕心沥血为哪样,就为心中儿童花。  不急不躁不体罚,和风细雨润娇娃;  特别教育顽童者,耐心胜过亲爹妈。  人类灵魂工程师,尽心尽力而尽职;  为开层层愚昧锁,铸成文明金钥匙。  新的时代开新风,喜庆六一乐融融;  若问
期刊
桃花谢丫还会开,燕子去丫还会来;  唯有人牛不复返,老人怎会变小孩?  历史车轮向前迈,继律开来心花开;  江山自古有代谢,时光一去不重来。  时间永远不可待,如水东去不回来;  赌物思人牛感慨,写版山歌抒情怀。  人牛如同昙花乖,昙花一现不再开;  要想人牛放异彩,只争朝夕早安排。  人牛如同大舞台,你各角色要演乖;  咬定目标向前进,浓墨重彩抒情怀。  人生如同是比赛,要敢亮剑站前排;  勇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