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冠状面汇聚征在评估乳腺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分析对比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18例乳腺癌病患,共有220个肿块的研究资料为分析对象,比较分析肿块通过三维超声成像中所表现的汇聚征比例与腋下的淋巴结转移、乳腺肿块大小和病理性质等预后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结果:乳腺小肿块中发现汇聚征的情况较高,肿块直径大小在2cm以下的与2-5cm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腋下淋巴转移呈现阴性情况相比,汇聚征更容易出现在阳性反应情况中,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汇聚征除险在浸润性肿瘤中的比例比非浸润性更高,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冠状面汇聚征在评估乳腺癌预后上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维超声成像 汇聚征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323-01
三维超声成像中汇聚征为乳腺肿瘤的表现特征之一,在乳腺肿块性质的辨别上具有临床诊断的参考价值。在通过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来对乳腺肿块做观察时,在冠状切面上的乳腺肿块的四周会出现条索状的声像图,并且其回声或者高回声的情况向组织四周进行发散,这就是汇聚征。汇聚征在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方面高达55.6%-66.7%比例,特异性更是高达88.9%-93.7%,因此汇聚征在三维声像系统诊断乳腺癌中的特异性非常高[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对比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18例乳腺癌病患,共有220个肿块的术前三维超声检查和病理证实资料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与仪器
运用产自美国的GE E8 的三维超声声像诊断仪器,线阵的高频探头为SP 10-16MHz,容积的高频探头为RSP 5-12MHz。病患检查时采取仰卧位,双臂神展开并将双侧的乳房暴露。首先运用线阵探头对乳房组织进行扫描,确定肿块位置、留存肿块的灰阶超声成像和多普勒彩超成像信息。再使用容积探头进行乳房肿块的三维成像,容积角度采用25°-29°为准,而后获取三维冠状面的成像资料并保存,重复进行三次。所有通过声像图得到的诊断结果需与经手术得到的病理证实来对比。比较分析肿块通过三维超声成像中所表现的汇聚征比例与腋下的淋巴结转移、乳腺肿瘤大小和病理性质等预后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关系[2]。
1.3 统计学方式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各类别分组中汇聚征比例的对比运用X2来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2、3、。
通过表1、表2、表3可知,乳腺小肿块中发现汇聚征的情况较高,肿块直径大小在2cm以下的与2-5cm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可知,与腋下淋巴转移呈现阴性情况相比,汇聚征更容易出现在阳性反应情况中,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3可知,汇聚征除险在浸润性肿瘤中的比例比非浸润性更高,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表2、表3。
3 讨论
据相关数据显示,乳腺癌早期治疗5年的生存比例可以高达98%,而晚期生存率仅为23%,由此可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干预非常的重要。但是传统的二维超声成像系统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可能会误诊为良性,而三维超声成像在二维基础之上可以提供冠状面成像,让乳癌的诊断更加的精确。
本研究中,腋下淋巴转移为阳性中汇聚征的发现比例为62.0%,而阴性仅为40.3%,因此腋下淋巴转移与汇聚征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汇聚征多出现在肿瘤生长活跃的部分,血管反应突出,这也有助于淋巴转移,所以两者产生关联性。
本研究中,汇聚征在乳腺肿块直径在2cm以下的情况下出现比例更高。这可能因为肿块较大的情况下,微血管形成慢,肿瘤生长慢,浸润速度减慢,所以肿块小的情况汇聚征出现更多。
本研究中,在浸润性乳癌中汇聚征的发现比例高于非浸润性乳癌,可能是由于非浸润性乳癌对四周组织的浸润少,而浸润性向周边浸润的较多,所以汇聚征更容易出现在浸润性癌中。
综上所述,三维超声冠状面汇聚征在评估乳腺癌预后上具有参考意义,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表1 三维声像汇聚征与乳癌肿块大小之间的关系[例(%)]
表2 三维声像汇聚征与腋下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例(%)]
表3 三维声像汇聚征与乳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例(%)]
参考文献
[1]常凤玲,李峰,冯俊,等.对比观察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与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12):2171-2174
[2]蒋珺,陈亚青,陈明丽,等.三维超声汇聚征诊断乳腺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11):1732-1736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维超声成像 汇聚征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323-01
三维超声成像中汇聚征为乳腺肿瘤的表现特征之一,在乳腺肿块性质的辨别上具有临床诊断的参考价值。在通过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来对乳腺肿块做观察时,在冠状切面上的乳腺肿块的四周会出现条索状的声像图,并且其回声或者高回声的情况向组织四周进行发散,这就是汇聚征。汇聚征在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方面高达55.6%-66.7%比例,特异性更是高达88.9%-93.7%,因此汇聚征在三维声像系统诊断乳腺癌中的特异性非常高[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对比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18例乳腺癌病患,共有220个肿块的术前三维超声检查和病理证实资料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与仪器
运用产自美国的GE E8 的三维超声声像诊断仪器,线阵的高频探头为SP 10-16MHz,容积的高频探头为RSP 5-12MHz。病患检查时采取仰卧位,双臂神展开并将双侧的乳房暴露。首先运用线阵探头对乳房组织进行扫描,确定肿块位置、留存肿块的灰阶超声成像和多普勒彩超成像信息。再使用容积探头进行乳房肿块的三维成像,容积角度采用25°-29°为准,而后获取三维冠状面的成像资料并保存,重复进行三次。所有通过声像图得到的诊断结果需与经手术得到的病理证实来对比。比较分析肿块通过三维超声成像中所表现的汇聚征比例与腋下的淋巴结转移、乳腺肿瘤大小和病理性质等预后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关系[2]。
1.3 统计学方式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各类别分组中汇聚征比例的对比运用X2来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2、3、。
通过表1、表2、表3可知,乳腺小肿块中发现汇聚征的情况较高,肿块直径大小在2cm以下的与2-5cm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可知,与腋下淋巴转移呈现阴性情况相比,汇聚征更容易出现在阳性反应情况中,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3可知,汇聚征除险在浸润性肿瘤中的比例比非浸润性更高,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表2、表3。
3 讨论
据相关数据显示,乳腺癌早期治疗5年的生存比例可以高达98%,而晚期生存率仅为23%,由此可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干预非常的重要。但是传统的二维超声成像系统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可能会误诊为良性,而三维超声成像在二维基础之上可以提供冠状面成像,让乳癌的诊断更加的精确。
本研究中,腋下淋巴转移为阳性中汇聚征的发现比例为62.0%,而阴性仅为40.3%,因此腋下淋巴转移与汇聚征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汇聚征多出现在肿瘤生长活跃的部分,血管反应突出,这也有助于淋巴转移,所以两者产生关联性。
本研究中,汇聚征在乳腺肿块直径在2cm以下的情况下出现比例更高。这可能因为肿块较大的情况下,微血管形成慢,肿瘤生长慢,浸润速度减慢,所以肿块小的情况汇聚征出现更多。
本研究中,在浸润性乳癌中汇聚征的发现比例高于非浸润性乳癌,可能是由于非浸润性乳癌对四周组织的浸润少,而浸润性向周边浸润的较多,所以汇聚征更容易出现在浸润性癌中。
综上所述,三维超声冠状面汇聚征在评估乳腺癌预后上具有参考意义,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表1 三维声像汇聚征与乳癌肿块大小之间的关系[例(%)]
表2 三维声像汇聚征与腋下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例(%)]
表3 三维声像汇聚征与乳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例(%)]
参考文献
[1]常凤玲,李峰,冯俊,等.对比观察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与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12):2171-2174
[2]蒋珺,陈亚青,陈明丽,等.三维超声汇聚征诊断乳腺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11):1732-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