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下午,我正在做作业。六岁的小堂弟正在背《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突然想到,农民为什么要锄禾呢?禾苗不是长在水中吗?为什么要用锄头去除草呢?农民的汗水为什么会滴在禾苗下面的土上呢?应滴在禾苗下的水中才对啊!会不会是作者弄错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跑到厨房去问妈妈。妈妈正在炒菜,随口说:“可能古代的杂草比较多吧,所以要锄禾……”我觉得妈妈的答案不准确,决定自己去找答案。
很快,我在资料上找到了答案。原来,这首诗的作者李绅一共写过两首《悯农》,另外一首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作者生活在唐代,那时候,“禾”指的不是现在的水稻,而是粟,又称小米,是一种长在旱地上的农作物。原来,作者没有弄错。粟是长在旱地上的。旱地里长了杂草,农民伯伯当然要用锄头去除草。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农民伯伯给“禾”除草,让中午的阳光把杂草晒死,真辛苦啊。
我把这些答案告诉妈妈。妈妈直夸我:“孩子,你真棒!”
(指导老师 吴玉荣)
我突然想到,农民为什么要锄禾呢?禾苗不是长在水中吗?为什么要用锄头去除草呢?农民的汗水为什么会滴在禾苗下面的土上呢?应滴在禾苗下的水中才对啊!会不会是作者弄错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跑到厨房去问妈妈。妈妈正在炒菜,随口说:“可能古代的杂草比较多吧,所以要锄禾……”我觉得妈妈的答案不准确,决定自己去找答案。
很快,我在资料上找到了答案。原来,这首诗的作者李绅一共写过两首《悯农》,另外一首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作者生活在唐代,那时候,“禾”指的不是现在的水稻,而是粟,又称小米,是一种长在旱地上的农作物。原来,作者没有弄错。粟是长在旱地上的。旱地里长了杂草,农民伯伯当然要用锄头去除草。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农民伯伯给“禾”除草,让中午的阳光把杂草晒死,真辛苦啊。
我把这些答案告诉妈妈。妈妈直夸我:“孩子,你真棒!”
(指导老师 吴玉荣)